-
南歌子-南歌子·带酒冲山雨
南歌子·带酒冲山雨。《南歌子·带酒冲山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描写作者悠游自在的心境。下片描写作者已抛弃世俗的功利之心。全词表达了作者表现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志向。
作品名称,南歌子·带酒冲山雨。创作年代,北宋。作品出处,《东坡乐府笺》。文学体裁,宋词。作者,苏轼。
不知钟鼓报天明④。梦里栩然⑤蝴蝶。一身轻。老去⑥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⑦笑豪英。自爱⑧湖边沙路。免泥⑨行。
注释译文。①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
《春宵曲》。《风蝶令》。《望秦川》。《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恨春宵》。《金奁集》入“仙吕宫”。廿六字。三平韵。例用对句起。宋人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谓之“双调”。首二句对偶。与平起五律颈联相同。②冲:冒着。③和衣:不脱衣服而睡。④天明:天亮。⑤栩然:欢乐畅快的样子。⑥老去:引申为老年;晚年。⑦求田问舍: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⑧自爱:自己喜爱。
1
-
⑨免泥:因沙路。故无泥。带着酒意冒着山雨。盖足外衣睡足晚晴。酣眠中。竟然不知钟鼓已报天明。我在梦里分明化作蝴蝶。感觉一身轻松。年纪老大。才华消退。返乡之思。无法确定。置地买房的小家子气。必会受到豪杰。英雄的嘲讽。我还是喜爱在湖边无泥的沙路上。缓步徐行。
创作背景。南歌子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不同说法:《苏轼词新释辑评》及《唐宋家大全集 珍藏版》表明此词作于元丰五年春。
作这首词时的苏东坡于黄州。正遭受见谗被贬的厄运。反映了苏轼于“乌台诗案”之后心情逐渐平复的状态;《苏轼词选》一说这首词作于元丰二年。苏轼时任湖州知州。
作品鉴赏。本诗作者描写自己老来一事无成。
并无大志。只想求田问舍置产安居。即使被一般英雄豪杰所取笑也毫不在意。自己就是偏爱在那没有泥泞的湖边沙路上。随意地散步行走。湖边沙路无泥。信步漫游。轻松舒适。上片描写旅途中冒雨赶路的辛劳以及归来后歇宿的情景。开头两句的叙述。除了写出天气变化。表示人已归来之外。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出旅途的极度疲劳。作者还写到他夜里或清晨做了一个梦:“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这显然是用典。
而不是梦境的实录。其用意可能有两点:一是表示行旅生活结束后的一身轻松。二是表示自己具有源于老庄的淡泊功名的意识。因为庄周梦中化为蝴蝶。物我不分。是意味着超然物外的。下片着重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这两句反用或借用前人诗意。集中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但接着笔锋一转:“求田问舍笑豪英”。“求田问舍”。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笑豪英”。是说为英雄豪杰所耻笑。
2
-
因为退隐等于放弃自己早年立下的报国的壮志。所以这句写出了作者进退两难的心情。尔后苏轼在诗词中反复抒写这种情绪。表现了他对仕途和人生的一种文化思考。凤翔之作仅仅是初露端倪。末句说“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是因为凤翔有东湖的缘故。这是承上“归来”二字而言。又与开头写人。马在雨水泥泞中艰难跋涉的情景相呼应。表现出此次行役归来后轻松。欣慰的心情。这首词有两个不同的特点:有较多的叙事成分。如上片差不多都是叙事。
与前两首重在描写与抒情不同。以现代的文学眼光来看。词体几乎是清一色的抒情诗。但这不是说不允许有叙事的成分。其实词中所谓的叙事也带有抒情性。借用古人的话来说。叫做“即事寓情”。较多地运用典故。词中用典。虽不自苏轼始。而用典频率较高。苏轼是始作俑者。这首令词语典。事典就用了四个。从总体上说。诗词作品中用典是一种艺术。如能运用得当。可以增加作品的思想容量。又可以使其显得典雅含蓄。全词意境清朗空明。语言俊爽奇拔。
不经意写来。意到语工。表现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志向。于培杰。孙言诚《苏东坡词选》:本词以行路开始。以行路告终。中间由冒雨奔波到酣然入梦。由梦变蝴蝶到立志归隐。由立志归隐到湖边漫步。环环连接。丝丝入扣。结构可谓巧妙至极。
作者简介。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死于常州。年六十六。苏轼是北宋全能的文学。艺术大家。他的散文是唐宋家之一;他把宋诗发展到高峰;书法舆黄庭坚。米芾。蔡京合称北宋四大家;他又善于绘画。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