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走进名著 “享受”经典——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探寻

来源:化拓教育网
2O14年6月 第25期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10N TEACHING FORUM Jun.201 4 NO.25 走进名著——“享受”经典 葛正华 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探寻 泗阳223700)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江苏摘要:阅读古典名著对于认识古代社会,提升文学修养,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 其华丽的语言、鲜明人物个性的塑造、精彩的细节,探究充满想象空间的结局。让学生真正触摸经典、感受经典的脉动,在 阅读经典中,真正地“享受”经典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语言;人物个性;细节;结局;享受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90—01 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国古代文 学的经典遗产,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 形象,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等,让读者获得思想的启迪,享 受审美的快乐。读这些古典作品,对于认识古代社会,对于 提高某方面的文学修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名著的节选或改编的文本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为例,本册教材 单独设立了古典名著欣赏单元(第五组),四篇课文《将相 和》、《草船借剑》、《景阳冈》和《猴王出世》分别节选或改编 自中国古典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 记》。由此可见教材编者对中国名著的青睐。但小学生的阅 读水平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 教学中扮演突出的角色,引导学生走近名著,“享受”名著的 经典。本文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谈几点 自己的看法。 去语言华丽处,学习经典 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形式为纲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关注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而生动形象的 语言及其表达形式是古典名著永恒的魅力所在,更值得我 一、们关注。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 细心揣摩其语言及特点,一方面可以落实语言训练的教学 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 生学习的热情。如《猴王出世》一文中有很多对仗工整的句 子——“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花果山福地,水帘 洞洞天”、“禽有禽言,兽有兽语”等。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感 受到“简洁的句式、整齐的节奏,突出了环境的优美”,体会 到作者的独具匠心。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了,由无意识 阅读转变成有意识的欣赏,从语言表达的形式读出了作者 的行文意图。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 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对 语言形式的探究和推敲,赋予无声的语言形式以情感,充分 联系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语言的内涵。 二、从人物个性处,走近经典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古典名著的永恒魅力。但是由于节 选或改编文本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往往很难全面 认识人物的个性特点。为此,在古典名著节选或改编文本 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文本呈现出的人物形象的 同时,要进行文本拓展,弥补节选或改编文本存在的不足, 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如,《景阳冈》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通过单一的文本阅读后,很容易认为武松是个多疑的 人物——他对店主的一片好心不但不领情,反而怀疑店家 是拿老虎吓唬他的,想要谋财害命。要认识武松的个性特 点,还需要从武松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出发。为此,我挖掘原 著这一资源,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了解到:武松身处乱世, 一盗贼啸聚山林,有关蒙汗药、人肉包子的事件时有耳闻,这 使他不得不小心谨慎。所以对于店老板的好意,武松留了个 心眼,这与其理解为他生性多疑,还不如认为他是个小心谨 慎的人。在这样的拓展阅读中,武松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了,不仅是个打老虎的武夫,还是个小心谨慎的细心人。学 生对文本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了,就更能体会到古典名著 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 三、赏细节描写处。感受经典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文本 内容、故事情节、形象感悟、语言表达等上面,对于文本的细 节描写经常会不经意地一带而过。但实际上,细节描写是最 生动、最有表现力的。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 美和假丑恶的性格合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它也能起 到烘托环境气氛、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可以作为解读文本 的突破口。如,《景阳冈》一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情景主要 分两个部分描写——“老虎进攻,武松躲避”和“武松反守为 攻”。前半部分作者抓住老虎的“一扑”、“一剪”、“一掀”三个 动作,让读者感受到老虎的凶猛残暴,令人生畏,而武松此 时的“三闪”让人感受到情况的危急和武松的机敏。后半部 分中,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掀”、“按”、“踢”、“捉”等一系列动 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这两个部分的细节描写,体味古典名著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之处和精彩传神的语言表现力。 四、在探究结局中,阅读经典 从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本尽管能独立成篇,但 对于整部古典名著来说又是不完整的。通过文本的学习,还 不能让学生全面了解有关故事的来龙去脉。所以,在古典名 著节选或改编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文本教学 结束后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事件结局的兴趣,引导学生 拓展阅读古典名著。如,《景阳冈》一文最后写到:“武松在石 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于 是,在教学结束时,我向学生抛出了问题:“武松下冈并没有 扛着老虎下冈,人们怎么知道老虎是他打死的?他下冈后又 遇到哪些事,做了哪些事?”我在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走向 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武松性格的感 知——他不仅是个小心谨慎的草莽英雄,更是个不计名利、 不好钱财、忠厚仁德的绿林好汉。 经典名著值得推敲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带 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触摸经典、感受经典 的脉动,去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浸染,学生定会被经典的魅 力吸引,语文素养一定会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黄月芳.给学生一个名著阅读的支点【l1.教育界,2012,(17). 【2】宁忠芳.如何引导小学生读名著[11.新课程(小学版),2011,(5). 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