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22 文言文二则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用“ _____ ”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囊(nánɡl ánɡ)( 萤荧 莹)夜读》的主人公是车胤。 2.太白感其意,还卒 (zú cù)业。

二、读拼音,写字词。

1.měi f énɡ( )路过那户 pín qi ónɡ(

)他家 bó(

)的人家, )学广知

我便想起九月份大家都来 ɡō nxɡǐ ( 的小女儿考上清华大学的情景。

2.明明平时学习认真 qín(

两天总是心不在 yān(

)奋,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这

)的。

三、照样子,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胤恭.勤.(肃敬勤勉 )不倦.(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3.过是溪,逢.(

) ,博学多通.(

)去。

)。

)老媪方磨铁杵。

)。

4.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句子模块 四、句子赏析。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 “以夜继日”和我们常用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意思是

相同的

(2)

夏 天 的 时 候 , 车 胤 用 _______ 的_方法学习。

(3) 这句话说明 ( ) A.车胤是一个学习刻苦勤奋的人。 B.车胤的家里

实在太穷了。 C.车胤是一个喜欢小动物的人。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 这句话中的画线部分让我想到了词语 ________________ ,它也是

“铁杵成针”的反义词。

(2)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 。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C.为下文做铺垫 读写模块

五、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 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 ) 。

A.老媪 B. 用铁杵磨针这件事 C. 没有实际意义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是:

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4.能够概括

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带给你的启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夸父逐日 ①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河、渭不 足,北饮大泽 ⑥。未至⑦,道渴而死 ⑧。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日:追逐太阳。 ②逐走:竞跑,赛跑。 ③入日:追 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⑤河、渭:即黄河、 渭水。 ⑥大泽:大湖。 ⑦未至:没有赶到。 ⑧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 渴而死。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夸父与日逐走.。( A.行走。

)

B.跑。

)

(2) 河、渭不足.。 ( A.不够。

B.够。

2.在文中找到与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黄河和渭水

的水都不够他喝。

3.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的哪些优秀品质?

4.《山海经》中保存了一些人们熟知的神话, 你还能写出一个吗?

神话故事中还有像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

七、选一选,填一填。

1.下面的词语中,不能形容勤奋、刻苦学习的一项是 ( ) 。 A.凿壁

偷光

B.悬梁刺股

D.囊萤夜读

C.愚公移山

2.“铁杵成针”的故事后来变成了一句俗语:

3.下列句子中,可以体现“有恒心、 有毅力”的是 ( )( 多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C.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D.满招损,谦受益。

参考答案

一、1.nánɡ萤 2.z ú

二、1. 每逢 贫穷 恭喜 博 2.勤 焉

三、1. 疲倦 通晓,明白 2.放弃 3.遇见 4.完成了学业 四、1.(1) 夜以继日 (2) 白绢做成口袋, 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 本

(3)A 2.(1) 半途而废 (2)C

五、1.B 2.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3.A 4. 持之以恒 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就能成功。

六、1.(1)B (2)B 2. 河、渭不足。 3.有胆量,有决心,目标 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4. 《精卫填海》。 有,如《精卫填 海》中的精卫,《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七、1.C 2.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ABC

1.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脚比路长

古老的阿拉比国位于大漠深处, 多年的风沙侵蚀, 使城堡变得破 烂不堪,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 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 还要涉过很多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儿子乘车走了七天, 翻过了三座大山, 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 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 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 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 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五天, 小王子 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国王 笑了:“ 。”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地回来了, 报告父亲—

国王一脸郑重道: “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 路长。”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 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 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 一往无前地行进下去, 就 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郑重: _________________ 。 勇往无前: __________________ 。

(2)请给文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

A.满意地 C.兴奋地

B .风尘仆仆 D.陆陆续续

(3)通过阅读全文,我们知道“脚比路长”中的“脚”指的是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路”指的是 ________ 。

(4)请联系上下文把文中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

(5)“又过了五天⋯⋯只需十八天的路程。”读到这里,你仿佛看 到一个怎样的小王子 ?其他三个王子与他的探路过程有什么不同 ?

6)读了《脚比路长》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

参考答案

1. 【答案】 (1)语重心长。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深沉教导; 一直向前 ,

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2)D;B;C;A

(3)勇气;热情;执着;目标

(4)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5)仿佛看到小王子翻过崇山峻岭,穿过草地沼泽,涉过很多江河, 一直向前 , 无所畏惧。前三个王子均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 而废;四王子却恰恰相反。

(6)本文告诉人们: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 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2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用“ ____ ”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看到货车驶来,妈妈一个箭步冲.(chōnɡ chònɡ)过去,.撵(ni ě ni ǎn)上了弟弟,拽.(zuàizhuài) 住他的胳膊,冲.(ch ōnɡ chònɡ) 他大声说道:“小心车!”

二、读拼音,写字词。 王葆向我们 ji ès hào(

)了他自己。他不是神仙,不是 yāo

ɡuài(

xi ànɡ r ì kuí(

葫芦帮他。

) ,只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 bà( )了。例如,他的

)长得又 shòu(

)又长,他就想要个宝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乖”与“乘”的读音是相同的。 ( )

)

2.“不 t ànɡ不冷”中的“ t ànɡ”字是左右结构。( 3.在词语“规矩”中“矩”读轻声。 (

四、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

1.“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中的 “闹翻”

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 ”一词来替换。

2.选词填空。

规矩 规则 规定

(1) 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 ( (2) 没有( (3) 按学校 (

练。

句子模块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 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 就由 “8” 字想到了宝葫芦 ——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 ,不成方圆。

) ,我们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防地震逃生演

1.上面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 A.表示强调,引出下文。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王葆是个 ___________________ 的孩子。

读写模块 六、课内阅读。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 ( ) 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 ( ) 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 “我要吃水蜜桃。 ”立刻就有一 盘水蜜桃。 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 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 ——冲着 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

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 . 读 了 选 文 的 第 1 句 话 , 我 想 到 了 词 语

3.用“ ___ ”画出王葆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4.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王葆要是有个宝葫芦,他可能会用 它做些什

么?

七、课外阅读。

好事情

早上,小尤拉醒了。他看看窗外,阳光明媚,天气很好。于是小 尤拉也想要做点什么事情。

他坐下来,想: “假如我妹妹掉进水里,我就去救她! ” 妹妹恰好走来了,央求说: “哥哥,跟我去玩呀! ” “ 走开,别扰乱我想事情! ”尤拉不耐烦地说。 妹妹受了委屈,不高兴地走开了。

于是,尤拉又想: “假如狼来抓奶奶,我就用枪打它们! ” 奶奶恰好就在讲话了: “小尤拉乖乖,把碗碟收拾好。 ” “你自己收拾吧,我没有工夫。 ” 奶奶摇摇头。尤拉又往下想: “假如哈巴狗掉到井里头,我就把 它捞起来! ”

哈巴狗恰好就来了。它摇摇尾巴: “给我喝点水吧,小主人! ”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巴狗合上嘴, 夹着尾巴跑走 了。

小尤拉想了又想, 始终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可做, 就跑到妈妈那里 说: “我能做点什么好事情呢? ”

妈妈抚摸着尤拉的头,说:“带妹妹去玩玩,

B. _________________ ,给哈巴狗喝些水。 ”

1.联系上下文,补充短文内容,写在原文 A、B 两处的横线上。 2.用“假如”写一句话。

3.小尤拉一心一意在想什么事情?

4.下面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总结正确的是 ( ) A.批评了小尤拉不愿做好事的坏思想。 B.赞扬了小尤拉不懂就问,知错就改的好行为。

C.说明了做好事就是从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做起的道理。

八、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展开想 象,根据下面的提示,创编故事。

赵六是个非常勤劳的人,一次他要在自家的后院里掘一口水井, 掘着掘着,咦!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是葫芦!

参考答案

一、 chōnɡ ni ǎn zhuài chònɡ 二、介绍 妖怪 罢 向日葵 瘦 三、1. × 2. × 3.√

四、1. 翻脸 2.(1) 规则 (2) 规矩 (3) 规定 五、1.A 2. 爱幻想

六、1. 一 就 2. 心想事成 3.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 可就幸福 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4. 示例:他要得到一棵最好的向日葵;让科 学小组的同学对他服服帖帖。

七、1. 示例: A.走开!我正在想事情。 B.帮奶奶收拾好碗碟 2. 示例:假如没有阳光,地球上将会是一片黑暗。 3. 小尤拉一心一 意在想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4.C

八、示例:这个葫芦突然开口说话了: “ 我们很有缘,您把我从 地下掘出来!您有什么愿望,我都能满足您! ”赵六顿时眉开眼笑: “ 那你把我家地下最难挖的大石块挖出来吧! ”说时迟,那时快, “嗖”的一声,大石块出来了。赵六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有了这个宝 葫芦,以后干活就不用那么累了。

1.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脚比路长

古老的阿拉比国位于大漠深处, 多年的风沙侵蚀, 使城堡变得破 烂不堪,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 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 还要涉过很多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儿子乘车走了七天, 翻过了三座大山, 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 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 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 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 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五天, 小王子 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国王 笑了:“ 。”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地回来了, 报告父亲—

国王一脸郑重道: “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 路长。”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 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 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 一往无前地行进下去, 就 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郑重: _________________ 。 勇往无前: __________________ 。

(2)请给文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

A.满意地 C.兴奋地

B .风尘仆仆 D.陆陆续续

(3)通过阅读全文,我们知道“脚比路长”中的“脚”指的是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路”指的是 ________ 。

(4)请联系上下文把文中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

(5)“又过了五天⋯⋯只需十八天的路程。”读到这里,你仿佛看 到一个怎样的小王子 ?其他三个王子与他的探路过程有什么不同 ?

7)读了《脚比路长》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

参考答案

1. 【答案】 (1)语重心长。 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深沉教导; 一直向前 ,

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2)D;B;C;A

(3)勇气;热情;执着;目标

(4)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5)仿佛看到小王子翻过崇山峻岭,穿过草地沼泽,涉过很多江河, 一直向前 , 无所畏惧。前三个王子均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 而废;四王子却恰恰相反。

(6)本文告诉人们: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 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