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科技产业园的发展趋势及探索

来源:化拓教育网
高科技产业园的发展趋势及探索 ■王雯 【摘要】高科技产业园经历,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生产型园 功能组织完善是前提条件,但有些园区只设置了基 本的配套设施,产业园区便成为纯粹的工作园区, 缺少金融、教育、居住、休闲等附属配套,使得内 部企业及办公人员生活不便。 3.空间布局不合理 5.开放空间 区,逐渐过渡为开发、研宄为主导的新型高技术园区。目 前,我圃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互联刚+的这一模式正 在各行各业渗透。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不仅与城市的 高科技园除了为企业提供经营环境和工作环 境,优质的生活质量及工作环境也是必须的。良好 的园区公共开放空间环境,能提供更多的自然结构 和社会交往的可能性,对于创意型园区公共空间的 合理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1)园区文化体现 开放空间对于产业园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 视觉感受,同时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园区的文化 发展息息相关,同时更能够在经济转型期适应产业结构的 调整。通过对于前期招商、园区战略规划、产业功能定位、 提高全区综合品质实现科技产业园的社会经济效益,有效 地提升了园区的价值,真正实现以规划引领园区的智慧发 展。 沿用传统工业园的布局形式,园区空间单一、 用地浪费、景观环境较差,各功能联系不紧密等问 题。 4.工作环境不佳 软件园是与传统工业园、产业园相区别的城市 【关键词】高科技产业园规划复合功能空间结构 产业园的发展与兴起经历的漫长的过程,工业 区从早期工业革命开始兴起,传统的工业模式带来 的是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污染,人们开始改善 传统工业模式的弊病并且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 法,发展成了另一种以研发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的模式。 高科技产业园经历了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生产型 园区,逐渐过渡为开发、研宄为主导的新型高技术 园区。信息产业、空间技术及生物科技成为新型园 区的核心三大产业内容。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 其发展的主流方向。信息高科技产业园成最具有代 表性的科技产业园的发展趋势。 高科技产业园的世界发展史 1.高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史 世界各国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 一功能区和空间类型,但往往重视园区物质环境的建 设,而轻视园区社区环境的建设。 三、我国高科技产业园问题的应对策略 1.前期招商合作 早期的产业园都是国家主导开发而形成,开产 业园依靠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完成了招商目标,采 用的是“筑巢引凤”模式。根据不用客服对于产品 类型的不同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类型。 2.规划层面 我国高科技产业园按照与城市的关系分为三 类: 内涵,是区域文化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形式,能够一 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内部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 (2)生活需求 给于园区中生活的人多样生活的满足。提供良 好的生活环境,便捷的城市出行,多样的生活服务 空间。 . (3)与城l市经济的双赢 高科技产业园和城市组成的开放空间,提高了 本区域的环境品质,同时为城市带来聚大的经济效 应,实现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的双赢。 (14)园区绿化系统 绿化环境是软件社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园 区中的绿化使园区环境宜人的同时,也改善了园区 内部的微气候条件。通过大面积的中心绿地组织周 边小组团的绿地。多种形式的组合来营造怡人的办 公环境。各种绿地形式的综合使用提高了科技产业 园区室内外空间的品质。 6.复合功能构成 我国大多数科技产业园建设在离城市相对较远 城中园:园区位于城市中,由于场地的限制, 多采用提高容积率的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过 度集中的弊病,园内交通系统堵塞,环境质量下降。 降低容积率、控制开发强度是城市中科技产业园开 发时需要注意的一点。近郊园:我国常用的园区开 发模式,开发时应注意结合所在城市的人口及城市 经济水平,由于处于近郊,应避免周边配套居住区 对于园区开发的侵占。远郊园:由于处于城市远郊, 必须有一定的开发规模,能够形成完整的小型城市 所具备的完整的生活配套体系。由于开发量的巨大, 常常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此种模式常为发达国 家所使用,我国现阶段不宜使用此类开发模式。 3.交通系统 对于较大型的高科技产业园来说,便捷的交通 是产业园搞笑运行的关键。产业园外应注重交通接 驳,便于与城市市政交通接洽,对内增设园区内部 交通方式。采用地铁、捷运、公交、自行车、机动 车、步行混合型的交通方式。 、段: 第一阶段:1951—1980年。这一阶段的高科技 产业园以科技工业园区为主。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硅 谷”斯坦福工业园。第二阶段:l981--i990年。这 阶段是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时期,全球兴 起建设高科技园的热潮,世界各地大量建设产业园 区,如英国的剑桥大学科技园、德国的诬柏林革新 与创业中心等。同时,亚洲地区也建立了大量的高 科技园,例如新加坡科技园、台湾新竹科技园等。 第三阶段:从1991年至今。高科技产业园区主要在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方发展迅速。先后建立了54个国 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百个省级高新技术产 一的城郊,园区附近的城市基础设置不完善。前期园 区的开发主要对于研发空间上的建设,因为研发空 间建成意味着可以投入使用,进行招商,获得利益。 但却忽视园区的基础服务、绿化环境,虽然周边建 设有居住区,但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生活不 便,使人无法长期居住下来。高科技产业园在支持 其内部生产与商业活动持续地运行下去的同时,也 要园区内部主体员工的生活质量。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互联网+ 的这一模式正在各行各业渗透,科技产业园区的规 划建设不仅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更能够在 经济转型期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产业园 业开发区。实践证明,高科技产业园区成为科技化 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国力的一种途径。 二、我国高科技产业园的发展 我国建设高科技园区的实践是以硅谷热遍及世 界的背景下开始发展的。早期沿用传统工业园模式, 建设大型标准厂房,标准办公楼等,仅提供最基本 的功能服务配套设施。这批产业园更像是一个科技 办公城,内部生活缺乏生机。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盲目性 缺乏对于园区内部高科技产业的深入认识、分 析和理解,产业园内部的功能组成,规划布局形式, 导致产业园规划的混乱。 2.功能构成不完善 考虑园区内部工作人员的生活环境宜人性,形 成较为优越的研发、生产及工作生活环境。从这种 意义上来讲,科技园区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内部 园区内部道路通而不畅,一定程度上隔绝外部 车辆的穿行,隔绝交通对于园区的干扰,对于较为 私密的研发区,尤其要隔绝外部车辆,保证人行的 安全性,创造安静、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4.空间组织 高科技产业园在空间组织布局由于建设周期、 建设地点、功能组成的不同经常出现多样的空间组 织模式,不同的模式之间产生各具特色的空间形态。 集中式布局,园区共享区集中设置,统一建设 完毕,节约用地,提高园区内部效率。轴线式,设 置园区主要轴线,可为景观轴线也可为道路轴线, 将各个组团进行串联,可延轴线进行分期开发。混 合式布局,是集中式和轴线式的组合运用,将各项 社会配套服务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例如商业、教 育、管理服务、医院结合公共绿地,布置于园区内 部,服务于整个社区,此类园区规模较大,我国园 区多采用此类形式。 发展相对成熟,但在已有的产业园的建设中也暴嚣 出一些问题,通过对于前期招商、园区战略规划、 产业功能定位、提高全区综合品质实现科技产业园 的社会经济效益,有效地提升了园区的价值,真正 实现以规划引领园区的智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军.人与自然通过科技在信息时代的整合 上海浦东软件园设计[J].建筑学报,2000, l8(11):37-39. [2]萨克森安娜.硅谷优势[M].曹蓬,杨宇光,译.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俞孔坚.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从硅谷到中关 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