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高考改革试卷模式

来源:化拓教育网
语文高考改革

语文高考试题忽视学科整体性、人文性、实用性规律,试题过于琐碎,走向异化,使得教师学生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疲于奔命,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在小学基本解决了认字问题,能够些小短文了;初中 解决了语文常识问题,能够写较长的文章。原则上,学生学完初中,基本具有了语文素养,可以独立读书和写作了。事实上,许多著名作家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学生一般是15-18岁阶段,正是饱读诗书,思想走向成熟,开始出作品的时候。

现实是怎样的呢?小学初中文化的人能够写出皇皇巨著,甚至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我们的高中生,大学生这些科班出身的人却写不出东西出来,为什么?除了应付各科繁多的作业没有多少时间之外,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语文学科自己身上。高中还在字词拼音中花费巨量的时间,严重弱化了学生的智力,一篇课文支离破碎味同嚼蜡的分析严重挫伤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一本薄薄的语文书花上一个学期两三个月的时间去条分缕析,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语文试题的鸡零狗碎的设置和带猜测性的所谓理解题型让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而被阉割了血性的八股文式的作文扼杀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可以说,现在的语文高考和语文教学,考的和教的不是语文能力,而是语文应试能力,做题应付考试,成了高中语文的永恒主题,而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浩瀚无边注定了语文

第1页

不可能获得如其他科目那样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高中语文还剩下些什么呢?剩下的就是学生对语文的深恶痛绝。据调查,语文是高中所有学科中最不受欢迎的学科。

无论我们小学的认字,初中的读课文,还是高中学文章,目的不是围观别人的这样那样,一次次地在那里叫好拍掌,不是要老师又唱又跳、唾沫横飞地说这里好那里好,而学生却无动于衷,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领会,自己去悟,悟有所得,悟有所写。应该让学生走进语文的海洋里去遨游,而不是教师把学生拦在海边,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说大海有多么美妙,多么神奇,多么让人心胸宽阔,但就是不让学生下海去自己感受。 现在各中学都比较注重硬件建设,图书馆是一个比一个宏伟,一个比一个藏书量大,但是,前去阅览者寥寥,真的应了那句话:束之高阁。试想:学生阅读量不大,束缚于三点一线,局限于斗室之中,全靠从三尺讲台上老师嘴里通过那薄薄的语文书教条化的只言片语中传递点语文的知识,而老师和学生差不多,基本是不到图书馆借书的,语文已经退缩到无人问津的图书馆角落里去了,才子、才女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样的语文能活起来吗?

语文能力的终极体现是创新。现在的高中语文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某人能够饱读诗书,写一首漂亮的字,能够写诗作赋,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文章,那么他的语文就是优秀的了。

笔者以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进行高考语文创新化改

第2页

造,以期探索语文高考改革。 示例:

高考语文改革模式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段落。(20分)(译错一处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这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遂。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越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

第3页

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

原文: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越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译文:

二、阅读文章,根据内容,写一则文章点评,不少于200字。(20分)(内容不正确扣10-15分,字数每少10字扣1-2分。)

第4页

负重的河流

黄毅

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③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

⑤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

第5页

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醮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⑥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

⑦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

第6页

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

⑧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有删改)

200 三、阅读下面的宋诗,沿用该诗的格律样式和所押的韵另外创作一首诗,立意自定。(30分)(不符合格律样式的扣15-20分,押韵不正确扣10分,写成打油诗者扣10-20分。)

第7页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四、作文:请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80分)(评分标准:每出现一次错别字扣1分,每出现一处病句扣1分,每出现一处格式错误扣1分,每出现一次文化常识错误扣2分,字迹潦草丑陋扣10分,语言平淡无文采扣10-15分,偏题扣50以上,扣完为止。)

1、 世界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叫“成长”,而比成长更强大的力量则是“创造”。往前一步是“成长”,再往前一步是“创造”。请以“往前一步”为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第一》),请把握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完成一篇作文。

第8页

3、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下之中国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国际国内环境里,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改革的二次起航,面临国际敌对势力的重重围堵,等等。请以“中国突围”为题目,结合时事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根据要求确定立意,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1000字以上。 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⑤态度积极向上,富有文采。 第9页

第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