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2011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六届全国技术高峰论坛专辑 2011年8月第8期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鹅公岩段过江桥方案研究 蒋中贵 (林同梭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市401121) 摘要:大桥桥位通道对于重庆来讲,是保持重庆交通畅通的最宝贵资源。随着轨道交通建设提速对桥位通道规划选择和预 留进行研究,针对重庆鹅公岩轨道桥预留方案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大桥预留利用及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可供相关 ,,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大桥规划;设计方案;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U44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11)08—0042—06 1 背景 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总长1 419 1'11,桥跨布置 为7×46 m+50 m+211 m+600 m+211 m+25 m,主 桥为211 m+600 m+211 in钢箱梁悬索桥,引桥为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已运行l0年多(见图1)。 鹅公岩长江大桥设计时,由于当时轨道交通条件 不明确,设计单位仅考虑了轻轨交通荷载的影响。 对通行轨道交通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列车走行 性问题、安全管理问题、梁端转角、局部承载力问 题、局部构造疲劳问题、风车桥耦合问题等,未能 进行深入研究。原设计预留采用c型车列车6节 编组、一辆车长19m、四轴、轴重120 kN。现轨道 交通环线需从鹅公岩大桥通过,原设计单位对该 桥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保证轨道通行的桥梁改 造方案。原设计单位评估认为,改造后的桥梁基本 可以通行6节编组的直线电机车或5节编组的B 型车。由于改造方案要中断交通、桥改造后条件受 限,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需求满足能力较低,且投 资大,对鹅公岩长江大桥轨道通行方案进行进一 步研究,其成果可供同行参考。 2研究依据和技术标准 2.1依据 (1)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重庆轨道交通 总公司,2007年6月; (2)“鹅公岩长江大桥通行轨道交通可行性专 题研究报告专家评审意见”,2009年1月13日; (3)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施工图,上海市政设 计院1997年6月; (4)“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风一车一桥系统耦 合振动性能研究”报告,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1月13日: (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J2—85; (6)(BS5400:钢桥、混凝土桥及结合桥》英国 标准协会。 2.2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 (2)行车速度:80 km/h。 (3)桥面坡度:纵坡不大于3%,横坡不大于 2%。 (4)桥跨通航净空:主跨600 in,净高不小于 20 In。 (5)原设计桥面横向布置:双向六车道,分 隔带0.5 m,桥梁使用宽度32.5 in。人行道:2.5 in× 2=5 In,远期考虑预留将人行道改为双向轨道交通。 (6)原设计取用荷载:设计:汽车一超2O级。验 算:挂车一120级。验算荷载:特种平板车一3o0,全 图1大桥现状照片 桥布置一辆。人群荷载:3.5 kPa(近期)原设计预留轻 轨荷载:轨道C型车(CJ/T5021-1995规定);列车 6节编组,一辆车长19 m,四轴,轴重120 kN。 (7)改造后桥梁设计活载:直线电机车6节编 组,长宽高为l8.36 m×2.89 ITI×3.6 in,车辆定距 il.14 m,四轴,轴重120 kN;B型地铁车5节编组, 长宽高为19 1TI×2.8 na×3.8 m,车辆定距12.6 m,四 轴,轴重140 kN。 收稿日期:2011-06—22 作者简介:蒋中贵(1961一),男,重庆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从事道路立交、桥梁、隧道设计工作。 2011年8月第8期 2011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六届全国技术高峰论坛专辑 43 (8)水位:设计洪水位高程按三峡水库建成后 频率P=I%,为201.22 m(吴淞高程)。 (9)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大桥设计抗 震设防烈度为7度。 梁。由于上部T梁横向荷载分布增加很大,上部T 梁需要替换。改造桥墩施工和T梁拆除改建需封 闭交通1 a。 引桥现状横断面见图2,改造后横断面见图3。 3.4桥面系改造问题 3改造老桥方案存在问题 3.1桥梁结构的静力性能分析、强度和疲劳验算 从桥梁结构安全性考虑,减轻轨道重量,推荐 采用合成轨枕结构,合成轨枕重量轻,仅为相同体 积混凝土轨枕的35%。另外,全桥桥面系需全面 改造,设计为减轻重量将7 cm厚沥青混凝土铺装 根据验算报告得知,采用轨道交通荷载布置 在中问的方式,验算桥面板纵向u形加劲肋和横 隔板相交构造的疲劳应力。计算结果不能满足 AASHTO规范要求,因此即使采用相对安全的中 间布置方式,横梁需进行局部加强;由于现场焊接 条件的,焊接质量难于得到保证,可能产生大 量的结构疲劳源,结构疲劳应力可能没有得到改 善反而加剧了疲劳的可能性。现状主桥需在带应 力状态下进行焊接或铆接加固,无改造实例、易损 伤原结构、现场施工质量难保证等技术难点。 3.2主桥两边边跨均需增设辅助墩影响美观问题 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报告,主桥梁端转 角达到17%。,大大超出了规范规定的3%o要求,主 桥竖向刚度(挠跨比)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 通过加固改造和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对主梁刚度 进行提高及改善。需在主桥边跨增设辅助墩增大 结构整体刚度,改造后可能影响行洪和大桥美观。 3.3引桥改造影响交通问题 改为5 cm厚环氧沥青铺装,采用轻型合成轨枕道 床。施工影响交通3个月,轻型道床对轨道后期维 护管理工作量增加。 3.5为保轨道安全行车设置本桥专用伸缩装置问题 本桥为三跨连续悬索桥,在两梁端应采用钢 轨伸缩调节器。由于改造后本桥梁端转角仍然大 于规范规定,需专门设计伸缩装置,另外,由于梁 端处梁轨纵向相对位移量达600 mm,超过目前调 节器单向动程500 mm。应重新开发研制专门大动 程特种调节器,并做实验,费用昂贵(单个1亿以 上)。 3.6轨道和道路通行标准降低,无发展余地问题 由于改造后会对车辆制式、编组、车速进行限 制,轨道交通通行标准降低。由于改造后主干道缩 窄为非标准车道,每车道3.25 m,市政快速道路 通行标准也会降低。 3.7工程费用 上部T梁改造需拆除和改造引桥4跨T梁结 构,用钢混叠合梁代替,引桥桥墩要相应改造,由 于盖梁是预应力结构,结构改造难度较大。为满足 不完全中断交通的要求,施工步骤为拆除5 片T粱;拆除盖梁预应力;切断盖梁;施工轨道桥 改造工程实施费用估算见表1。 3.8项目风险 (1)原桥改造完成后,无相关规范可依,需组 织多次、多项专项论证其技术可行性,并且由于桥 图2引桥现状横断面布置图(单位:mm) 2011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六届全国技术高峰论坛专辑 2011年8月第8期 }。 。 nfr—11几=:二、n 一 .P I I j —1l I广 f } L l 一 蓄 —、 ‘ 0卜 L_J h 一 睦 0 2OO H [蛐 22OOl 2 / 喧 il\ ^1暑 项项 \ ’J L, 。 。j 1\ // I3 lO0 3 ;0o 。 。 …/ \ < //j \ / \ 5。/ 。 / / \ \ 单位 数量 25 5oo 、、 \ / \ 备注 图3引桥改造横断面布置图(单位:mm】 表1 改造工程实施费用估算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项目 桥面铺装 防撞栏杆 检修通道栏杆 横梁局部加强 轨道结构安装 轨道伸缩缝调节器 引桥改造 1.T梁拆除 单价(元) 2 5()0 120oO 10O0HD 25 O0o 18 O00000 9OO0HD OH0O 合计(万元) 6 375.0 l 021.2 102.0 1 350.0 7 cm沥青凿除,铺设5 em环氧沥青混凝土 Q345qd Q235qd Q345qd 851 102 540 1 l 1 800.0 9 000.0 轨道、接触网、接地极防迷流 m2 3 O18-2 1 2l8 609 l 1 l O0o 2O0oO 3 50o 301.8 2.叠合梁钢材 3.叠合梁桥面板 7 8 施工监控 成桥荷载试验 t 1113 2 436.0 2l3.2 220.O 140.0 950.0 2400.0 项 项 项 220000O 1 400 0H00 施工期间主、引桥主要构件应力、线性控制 9 健康监测 1 l 9 500Oo0 24 0()o 0HDO 公、轨两用桥运营阶段主桥监控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10 交通组织 项 l1 小计 (万元) (万元) (万元) 26 309.2 2 630.9 其他 工程费 28 940.1 l1 576.O 建设其他费用 总计 (万元 (万元) 40 516.1 2011年8月第8期 201 1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六届全国技术高峰论坛专辑 改造后轨道交通运行标准和道路标准任较低,即 使通过,行政职能部门及营运单位需承担相应的 责任和营运风险。 (2)防碰撞:桥面护栏既要防止大车撞断护栏, 影响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又要阻止小车穿过护栏 或被护栏弹回引起二次事故。而且护栏也是轨道交 通电缆支架。因此,护栏的设计不能过于强大,又要 有~定的刚度。为保护轨道交通安全,桥面车行道 45 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原 桥改造问题较多,而规划调整轨道线网结构基本没 有可能(或者说开辟其他通道代价更大);我们提出 利用原规划轨道线路在谢家湾立交单侧沿原路桥上 游40~50m转弯上桥的特点,在原桥位上游40~ 50 m新建一座轨道环线交通专用桥方案。 4.1轨道桥桥位的规划理解 保留鹅公岩大桥快速路通行能力提升可能, 是轨道桥过江采用新建桥的价值和必然选择。随 着主城区交通量不断增加,交通几乎为所有超过 200万城市的通病,为满足重庆未来交通发 展需求和实现重庆畅通重庆的发展目标,鹅 公岩大桥远期应考虑利用轨道予留空问平面位 置,将桥拓宽为8车道的可能,以保证重庆最重要 大小车要分道行驶,靠近轨道交通的车道安排为小 车行驶。 鹅公岩大桥轨道交通通行改造方案技术难点 见表2 4推荐环线轨道交通过江方案构想 为了保证畅通重庆目标实现,减少轨道施工建 设对重庆城市交通影响和大的冲击,实现重庆社会 东西向快速路通行能力(见图4)。而轨道桥则为 线桥形式与原共桥位。 表2鹅公岩大桥轨道交通通行改造方案技术难点一览表 改造篪工期 2 交通功能 警 喜 期一期一管制通行 封闭交通;其它改造改造期间中断交通I以坦删f日J f 趟l.‘ou ,影响交通2影删,c z 8o 压缩主干道车道宽度变为非标准车道 主干道通行标准降低。 轨道通行标准降低。 对列车制式、编组、车速进行 营运期 拯市道桥与防洪第六届全国技术高峰论坛专辑 2011年8月第8期 图4 8车道断面分幅布置图(单位:mm) 4.2新建轨道交通专用桥方案 桥位平面总体布置见图5。 4.3新建方案主要优点 (1)规划利用了原桥为轨道预留的平面位置 和荷载,让重庆最重要东西向城市快速道,满足未 来可持续发展交通需求。保证原市政快速路道路 通行标准,增强主干道的通行能力。 (2)新建桥梁轨道通行标准与环线轨道交通 全线保持一致,使轨道交通过桥不会成为降低标 准的瓶颈。 图5桥位平面总体布置图 新建一座主跨跨度与鹅公岩桥主跨一样的轨 道专用桥,新建轨道桥位于鹅公岩大桥上游侧,新 建桥与老桥间净距50 m,以保证施工期原主桥隧 道锚安全和新桥施工工作空间。主塔位置横向对 齐,主跨布置为600 m。结构体系为钢桁梁悬索 桥,采用两种方案。第一:双层;轨道上行、桥下为 (3)施工期间基本上不影响现有市政道路的 通行,保证畅通重庆目标实现。 (4)利用了规划为轨道预留的通道平面位置, 取消原轨道上桥的s型曲线,提高了轨道线形标 准,解决了原桥改造可能留下的管理和安全运营 难题和风险。 (5)方案用地条件:由于西侧桥头立交正在修 建,如果新、老桥桥面等高,如果调整、优化立交设 计,则用地与规划条件不变。如果要保在建立交不 动,新桥桥面要比老桥高3 ITI左右,轨道环线谢家湾 站要与地块协商共建,共建对地块开发来讲是好事。 轨道新建桥方案技术特点见表3。新建方案 人行通道方案。与目前人行系统标高结合好,钢桁 架主梁高约6.5 ITI,桥面宽度约15 ITI(见图6)。 索 Jl 团圆 + l 【 l×l上横梁J 壬 效果见图7。 阡 稍 稍 千 千 下横梁 图6轨道上行、桥下为人行通道方案 第二:轨道上行与人行同层方案,桥箱型主梁高 约4.0ITI结构高度最小,景观协调性好,桥宽约20m。 图7新建方案效果示意图 2011年8月第8期 2011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六届全国技术高峰论坛专辑47 6 费用 建安费40,000万元,总投资45,000万元 5建议和问题 (1)鹅公岩大桥理论上可以通过改造通行轨 线交通专用复线桥为较好选择。新建桥轨道通行 道交通,改造完成后,通过降低快速路及环线轨道 交通通行标准,也能保安全运营。但鉴于改造期间 会中断交通1.0 a,可能影响交通达2 a,社会影响 较大,国内、外尚无类似的工程改造先例,可能存 在改造技术和时间风险,同时营运单位及行政职 能部门需承担营运风险,我们认为不是最好选择。 (2)研究认为在原桥位上游新建一座轨道环 : 匀c c 标准与环线保持一致,施工期间不影响现有市政 道路的交通。同时利用原桥为轨道预留位置,为未 来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提供了可能。 (3)对新、旧桥梁的景观性需进行评估是可能 存在问题,尽管原桥改造加墩也可能影响景观,但 采用复线修建新桥方式可能对景观影响更大。 (4)西侧桥头正在修建立交调整优化与轨道环 线谢家湾站地块开发方协商,决定新、老桥标高大 方案取向和环境协调,必须高度重视。 c c c c c每c (上接第32页) 图2罩面后效果图f一) 参考文献 [1l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2]JTJ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 图3罩面后效果图(二) [3]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fs】. [4]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