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兴趣 自主发展 实践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很高的学习兴趣,就愿意去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语文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内容,也有平淡无奇的内容和训练,要在教学时使学生感兴趣,就必须变枯燥为有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教《故宫博物院》一文,我就让每个学生按故宫的方位画一幅轮廓图,使学生有兴趣地很快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说明文的写法,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又如语文的诗情画意,语文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惟妙惟肖的表情,上课的机智幽默都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一种艺术享受。
二、让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应当精于读、长于写、敏于听、善于说,有丰富的人文修养,关注社会和人生,有积极的参与生活,立志改造生活甘愿为社会为他人献身的人生理想。在语文课上应当让学生成为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自觉性。
(二)引导学生讨论,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些开放性问题,要多让学生讨论,甚至是辩论,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多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语言文字的来源是现实社会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研讨生活,探究语文学习。
三、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某种方法。我们教学生,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给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复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对学生所阅读的内容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自主地掌握学习方向和目标。其次,根据课
文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法。如了解文章大意,采用泛读;体会句子意思或领会中心思想,采取精读;教育学生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四、放手让学生实践
语言能力本质是实践性的,学习语文,正是为了运用语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学生表演,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深切体会人物的一言一行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在表演之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把课本改编成剧本,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可以积极去充当体验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