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黄铁路三标段路基技术人员考试题
单位: 姓名: 职务: 得分:
一、填空题:(共50分,每空1分)
1、冲击碾压质量要求:(1)最后5遍的沉降量不得大于 1.0 ㎝确定;(2)碾压面下1.0m深度范围内的土的压实系数不低于0.9或地基系数K30≥ 80 MPa/m;(3)若碾压面下1.0m深度位于基床底层范围内时,压实系数及K30则应满足 基床底层 的压实标准。
2、强夯采用夯击能不小于 2500 KNm,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机械。
3、强夯施工按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以单夯夯击能、夯击遍数和各个夯点的 夯击次数 为施工控制数值,并采用试夯确定的地表平均沉降量控制。
4、满夯施工结束后2~4周,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不小于 150 KPa,轻型动力触探不小于10,静力触探不小于 1.2 MPa。
5、水泥搅拌桩的固化剂采用3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不应小于每米 55 kg,水泥浆水灰比可选用0.45~0.55,实际水泥掺入量以工艺性试验确定的结果为准。
6、基床表层采用填筑 0.5 m厚A组土和0.1m厚中粗砂,并于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复合土工膜。
7、基床底层上部填筑C类改良土,厚度为 0.5 m,基床底层下部1.4m范围填C组土。
8、区间直线地段单线路基顶面宽度 7.8 m,路堤每层压实面均做
(4%)的横向排水坡,路基边坡坡度一般为 1:1.5 ,个别地段下部1:1.75。
9、路基填筑高度大于 5 m时每60cm于路基边坡 1.1 m铺设土工格栅,具体铺设土工格栅以路基横断面工点图为准,部分渗水土路基虽填方高度小于5m,但仍铺设土工格栅。在铺设土工格栅地段,电气化接触杆基础在路肩处基坑挖深3m,最少应能挖出一层土工膜及 两 层土工格栅。
10、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 “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11、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施工技术指南上的(验收基床底层、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休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11、当路基高度小于 4 m时以肋柱式骨架,其余以拱型骨架护砌,路基附属浆砌片石沙浆试件尺寸应为 70.7mm×70.7mm×70.7mm ,每组 6 块,边坡护砌时土工膜下方需设排水孔,桥台锥体护砌时,最 低 处必须设置排水孔。
12、路基土方施工中,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每填高0.9m或不超过 三 层检测一次K30。本工程要求基床以下路基压实系数K≥0.9,可采用 核子密度仪 或环刀法进行检测;地基系数K30≥ 80Mpa/m 。
13、基床底层下部1.4m采用C类土填筑,压实系数满足K≥0.91,地
基系数满足K30≥ 90 Mpa/m。
14、基床底层上部填筑改良土,其压实系数满足K≥0.93,地基系数满足K30≥ 100 Mpa/m。
15、水泥改良土在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检测基础上,还应检测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掺料剂量,其中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350 Kpa,掺料剂量应采用 EDTA 滴定法。
16、基床表层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每平米重量为 600 g的复合土工膜。其中A类土孔隙率要求小于28,地基系数满足K30≥ 150 Mpa/m,中、粗砂地基系数满足K30≥130 Mpa/m。
17、基床表层与上部道床碎石及下部填土之间的颗料级配均应满足D15<4d85。其中d85是指相邻填层中,较细一层土的颗料料径(mm),小于该料径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85% 。
18、基床以下路堤C组土填料应5000~10000方检一次,施工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 -3%~+2% 范围内;路床表层A组土填料应5000方检一次。
19、K30检测时纵向每100m检查2个断面 4 点,距路基边缘2m处2 点、中间2点;压实系数每层沿纵向每100m等间距检查 2 个断面 6个点,每断面左、中、右各1点,左、右点距路基边缘1m。 20、台背过渡段底宽为 5 m,涵洞及框构桥外侧过渡段底宽为 2 m。过渡段靠结构物2m范围内及横向结构物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采用小型振动碾压机平行于结构物横向充分压实,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20 cm。
21、本工程过渡段采用A类土填筑,基床以下过渡段地基系数满足K30≥110Mpa/m,孔隙率≤ 32 %;基床底层过渡段地基系数满足K30≥120Mpa/m,孔隙率≤31%;基床部分过渡段地基系数满足K30≥ 150 Mpa/m,孔隙率≤28%。
22、软土路基地段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进行一次观测,如果两次填筑时间间隔较长时, 3 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后前6个月,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根据观测情况调整观测周期,并及时整理绘制 “填土—时间—沉降” 曲线图,报邯黄公司进行评估。
23、路堤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 10 mm,边桩水平位移每昼夜不得大于5mm。
24、基床以下路堤顶面及基床部分每层顶面均应做成 4 %的横坡;路堤部分每层表面平整度要求不大于30mm,基床表层顶面平整度要求不大于 15 mm。
25、按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要求,路基碾压中,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2 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 40 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 3 m。
二、选择题:(共5分,每空1分)
1、当风力大于( c )级时,应停止强夯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全。
a、3 b、4 c、5 d、6
2、路堤基床碾压时,直线地段,应由( d )碾压;曲线地段,应由( c )进行碾压。
外侧路肩向内侧路肩 b、路基中心开始向两侧路肩 c、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 d、两侧路肩开始向路基中心
3、路堤边坡铺设土工格棚的,格棚每幅宽度为(a)m,长度方向每幅搭接长度设计要求不小于(d)cm,且上下搭接接头应错开不少于3m,规范要求不小于50cm。
a、3 b、40 c、60 d、30 三、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
1、冲击碾压施工中若出现“橡皮土”现象应暂停施工,应将“橡皮土”挖出,晾晒到含水率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再重新碾压。(√)
2、冲击碾压行驶速度尽量保持匀速,在一个碾压过程中不得变速,变速时不需要停机,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正确的方向。(×)
3、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进行辗压。各种压路机的最大辗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h。(√)
4、路堤基床碾压时,应采用“先强振、后弱振、再静压”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
5、已完成的基床表层应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并做好基床表面的保护工作。严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四、问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请解释路基施工中的“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答:三阶段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阶段;
四区段为: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边坡码砌、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振动碾压、检验签证、路面整修。
2、路基附属浆砌片石骨架护坡施工中需重点观注哪些质量控制点?(请从石料、砂浆拌制、砌筑方法、砌缝大小及相错量、勾缝等方面叙述)。
答:石料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cm,用作镶面的片石宜表面平整、尺寸较大,边缘厚度不得小于15cm。
砂浆强度等级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选定报批,现场进行计量后拌制,砂浆应具有适当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并按规定制留砂浆强度试块,砂浆应随拌随用。
砌体应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相邻两段间按设计要求留好沉降缝,沉降缝要竖直。
砌块表面砌缝的宽度不得大于4cm,砌体表面与三块相邻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7cm,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cm。
勾缝可采用凹缝或平缝,不得采用凸缝。
3、请简要叙述路基通用图对软土路基观测桩布设的要求,你认为做好软土路基沉降观测应配备的必要条件有哪几项?
答:在路基边坡坡脚1.5m外侧设1m深的混凝土观测桩(工作标点桩),基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路基中心沉降板采用2cm厚钢板,测杆采用直径40mm钢管随填筑高度不断接高;路基面两侧距离路肩边缘1m位置设观测标1对,观测标长度不小于1.2m,直径不小于40mm的钢钎,钢钎深入基床底层不小于0.6m。按Ⅱ等水准要求测量,观测精度应小于
1mm。
4、土工格栅的保存、摊铺有何要求?
答:土工格栅进场后应按设计要求指标进行检测,妥善保管,严密遮盖,防止损坏,严禁在阳光下暴晒,铺开后应及时填筑填料。
土工格栅铺设应采用竹钉或其他物体固体,不得褶皱起鼓,铺设后严禁直接碾压;土工织物宽3m,外侧距设计边坡1.1m,上下两层间距0.6m;每幅纵向搭接长度0.3m,上下两层接头错开不小于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