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

2019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19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因此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盼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盼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假设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假如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如今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盼望他小心慎重,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可不能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假设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假如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如今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盼望他小心慎重,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可不能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下诗句采纳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欲暮黄鹂啭,难过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以下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 15、C 16、B

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试题分析:抒情方式分为直截了当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把情感寄寓于表达、议论、细节描写或景物描写之中,间接地抒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然而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要紧是不明白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么样的画面?〔2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观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周围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如此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诗词内容。该题考核诗词内容。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考点定位】观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确实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要紧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依照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缘故。〔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今后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七、【浙江卷】阅读以下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去,薄暮不盈筐。 ‚凌晨荷插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插:也同“锸”。铁锹。‚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注】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0、这首诗的表达与对比手法特色鲜亮,试做赏析。〔6分〕

【答案】 19、〔2分〕

采地黄 卖地黄 20、〔6分〕 表达: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表达,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表达情况进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基本上客观表达。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八、【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以下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亮,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什么原因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尽管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受富有情趣。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