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高校校报研究内容的初探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卷第2期 开封大学学报 V0l 16 No 2 2002年6月 JOL'ILNAL l堕 一 婴 Jun 2002 文章编号:1008—343X c2002)02—0079一。2 关于高校校报研究内容的初探 赵长春,末艳丽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报编辑部.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对高校较报的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功能噩采缟人员素质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校报;研究 分类号:G216 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千糸所高校都有丁自己的校报。1999年1月起,按照国家新 闻出版 署<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精种,高校校报启用全国统一刊号。这一举措 标志着高校校报已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标志着高校校报事业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新的形势下,加强高校校报研究,对进一步发挥高校校报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丰富 新闻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关于高校技报历史地桩的研究我国高技校报已有百亲年的历史——1895年北洋大学(现天津大 学)产生了我国的第一份高校校报 接着,南洋公学(现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 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都有了自己的校报。1919年7月,毛泽东创办湖南学生聪合会的机关报 ——<湘江评论),并接管了湘雅医专的校刊<新湖南>:面向社会发行的<新社会>旬刊,是瞿秋自在北京 饿文专修馆学习时创办的。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就学时,经常参与校报的采编工作=闻一多在清华大学 上学时,担任过<清华周刊>的编辑,而他出任武汉大学教授时,又亲自主持(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的编辑 工作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以来的各个时期,高校校报都以其自身的特殊性活跃在历史舞台的 一隅,特别是聪系当时社会风云变幻,高校枝报都披打上了或簿或浅的历电烙印。同时,高校枝报在成 为高校自身重要的思想阵地和埘外宣传窗H之外,积极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值得研究的现象。加强对高校枝报历史地位的研究,总结其成 败得失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办好校报,进一步丰富和发挥校报的功能,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 蔓于高校枝报基本特性的研究高校校报经过长期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征。高校校 报首先具有专业报性。“校报是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1997年国家教委社政司在<全国高等学校 校报建设情提调查报告>中,这样描述丁高校校报的性质 她立足点为高枝,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针对 性强,决定了其自身内容的规定性、即特定的报道范围和读者对象。第二是高校校报的新闻性。作为具 有垒国统一刊号的高校校报,应该给读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上至国家有关教育的大政方针.下至学校基 层的普通人和普通事,强化宣传职能和导向作用。三是高校校报的可读性,即深人浅出,贴近生活 这 也是由高校校报的特定读者对象决定的。四是高校校报的社会性。高校校报绝不能因为其姓“校”而忽 略其社会性,而是要主动地作文章 架壶学校与社会、家庭,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挢粱 发挥社 会教育功能。 收稿日期:2001—08一】O 作者简介:赵长春(1966一),河南新乡人,编辑,从事新闻学研究 7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关于高校较报功能的研究高校校报的功能是由其特殊性质决定的。1994年一次宣传教育会议 上,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对校报的体制是这样指示的:“校报应作为学校的二级机构,实行党委领导下 的主编负责制,没有一定的位置稂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上海市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意 见)中强调:“各高等学校一定要以‘不办则已,要办就必须办好’的精神,认真做好校报工作。”有关部门 对高校校报的论述充分说明了其在高校的教学、科研、育人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高校校 报重要的教育功能。高校校报是专业报刊,有其特定的读者对象,特定读者的特定需要是其功能决定的 主要因素,也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 作为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一定要在认真贯彻党委领 导下的校长(院长)负责制这一精神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其高等院校重要的舆论思想阵地和对外宣传窗 口以及科技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要注重发挥其辐射功能和社会功能。当前,部分高 校校报存在着机关昧过浓、指导性过重、工作性过强的缺点,而忽视了社会昧、可读性和生活昧,成为一 个大简报、大会议记录、大工作总结.简单生硬,远离了读者.远离了生括和社会环境.背离了校报是“报 纸”、“新闻纸 的基本规律。这些都限制了校报功能的充分发挥。认真探讨新形势下高校校报的功能方 面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办好校报具有根强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 因此,新形势下,立日何强化高校校报的新闻意识,提高服务功能,丰富新闻表现形式,如何正确处理 指导性与可读性 是高校校报研究的一千重要内容。 关于高校校报采鳊人员素质的研究办好校报,关键因素在人。校报从业人员已是我国新闻队伍 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在努力办好校报的同时,】』J各级媒体提供着大昔的教育新闻,丰富着我们 的新闻内容:同时.他们特别需要加强新闻理论的培养和提高。总体来讲,高校校报采编人员的政治素 质和业务素质都是不错的。但由于一定条件的制约.部分校报采缩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当前,各高校 要加强对枝报采编人员的业务培训。采缩人员也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在注重提高素质的基础上,树立三 种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策划意识 服务意识即要为读者着想, 服务读者为要旨。高校校报面对 的是广大师生,要珍惜他们的来信来稿,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品牌意识即要有办好报、办名报的心态, 要结台具体实际,办出自己的特色;策划意识即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在此基础上,艳抓机遇.把一些具 有普遍意义的新闻做好,充满新思想、新观念、新材料、新写法,使教育新闻出新意。因此,新形势下,如 何强化高校校报采编人员的新闻意识,丰富新闻表现形式,如何正确处理指导性与可读性,是高校枝报 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高校校报网络条件下发展的研究 网络时代扑面而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迅速崛 起,使得传统的新闻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高技校报也是如此。网络时代的来临,意味着高校校报进 人了一个向现代化办报发展的新阶段。以报纸为依托,在因特网上建立网站.在更大的范围内加强思想 服务、政策服务、生活服务.宣传学校,树立学按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已是高校校报的一种发展潮流一 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探讨和研究校报在网络条件下的发展很有意义。 网络条件下 新闯生产过程呈网络化状态(即采访网络化、编辑网络化、发行电子化),在这一过程 中.就需要我们采缩人员成为全才:即集采访、编辑、发行于一身.要会文字写作,要会摄影录音,要会编 辑排版,要会校对发行。因此,高校按报采编人员一定要有超前思想,应该立即进行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储备。要熟练运用英语.要主动去掌握电脑、扫描、打印等相关设备的使用 会进行复杂的文字处理、语 言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表格处理、电子邮件采访等。同时,培养网络条件下的政治敏感性.也是办好授 报的一项基本功。新形势下,高校校报如何参与网络并发展,值得我们广大高校校报从业人员从理论高 度去耀思。 高技校报研究工作是一个大课题、深课题,笔者以上仅做了一些初探。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高校 校报研究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诸如高校校报研究的方法,高技校报的舆论监督,如何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挖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及高校校报科学的办报运行机制…-・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进 一步提高高技校报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责任缟辑:张 焰] 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