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交叉互换
货币利率交叉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将两种货币的资产或者债务按不同形式的利率进行交换。 2、流动性陷阱
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3、承兑
票据承兑是商业汇票的承兑人在汇票上记载一定事项承诺,到期支付票款的票据行为. 承兑为汇票所独有。 4、一级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发行证券,是证券发行者为扩充经营,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向投资者出售新证券所形成的市场,又称一级市场、初级市场。 5、价值尺度
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6、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为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 即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利, 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 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间接标价法
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8、再贴现
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 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需求?为什么货币需求是有限的?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货币需求通常表现为一国在既定时间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量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它以收入或财富的存在为前提,在具备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范围之内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因此,构成货币需求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1)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 2)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财产。
二者缺一不可,有能力而不愿意持有货币不会形成对货币的需求;有愿望却无能力获得货币也只是一种不现实的幻想。
2、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为什么说资产证券化对发行者、投资者、借款者和投资银行各方都是一种有益的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帐款转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 1、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可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 2、增加资产流动性,改善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失衡。 3、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降低银行固定利率资产的利率风险。 4、银行可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降低筹资成本。 5、银行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可使贷款人资金成本下降。 6、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收益良好且稳定。 对商业银行的好处
(1) 资产证券化为原始权益人提供了一种高档次的新型融资工具。 (2) 原始权益人能够保持和增强自身的借款能力。 (3) 原始权益人能够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 (4) 原始权益人能够降低融资成本。
(5) 原始权益人不会失去对本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6) 原始权益人能够得到较高收益。 对投资者的好处
(1) 投资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2) 获得较大的流动性。 (3) 能够降低投资风险。 (4) 能够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 (5) 能够突破投资限制。
3、什么是对冲基金?它和共同基金有何异同?
1. 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Hedge Fund,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是指由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和金融期权(financial option)等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并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对冲基金是指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工具结合后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而共同基金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是指汇集许多小钱凑成大钱,然后将这笔钱交给专人或专门的机构操作管理以获取利润的一种集资式的投资工具。不过,从广义上来说,对冲基金也是共同基金的一种,但和一般共同基金相比,对冲基金又有许多独特之处。投资者资格。投资者人数对冲基金:严格限制共同基金:无限制。
2. 操作模式,对冲基金:不限制主要合伙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灵活运用各种投资技术共同基金:限制,受制于投资品种、比例以及决策模式等限制 3. 监管对冲基金:不监管因为投资者对象主要是少数十分老练而富裕的个体,自我保护能力较强。共同基金:严格监管 因为投资者是普通大众,许多人缺乏对市场的必要了解,出于避免大众风险、保护弱小者以及保证社会安全的考虑,实行严格监管。
4. 筹资方式对冲基金:私募,共同基金:公募
5. 能否离岸设立对冲基金:通常设立离岸基金共同基金:不能离岸设立 6. 信息披露程度对冲基金:信息不公开,不用披露财务及资产状况。共同基金:信息公开。
4、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试举例说明之。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在任何市场竞争中,突破基本底线的恶性竞争必然导致商品质量的整体降低,是格雷欣法则不断演绎成为现实的核心[1] 。举例:例如金银法定比价为1:15,而市场比价则为1:16,此时黄金的市价较高,这时,金币的持有者将会熔化金币到市场上去兑换白银,一经熔化,即可赚回1两白银,这样市场上持有金币的人越来越少,而白银的流通越来越多,金币会退出流通领域。反过来,若市场金银比价为1:15而法定比价为1:16,白银市价高于法定比价,市场上的银币会退出流通领域。这种现象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5、简要分析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所谓货币乘数也称之为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乔顿货币乘数模型是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成正比,即M=B×m,而货币乘数
6、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以下的趋势:(1)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业务上由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同时各国对金融体制进行了改组和整编也使得金融体制中金融机构由专业化向综合化转化。(2)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跨国银行的发展是金融机构创新的一个主要表现。这是伴随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而出现并扩展的。(3)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业已经开始按照《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国际银行业的行为规范,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4)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实现优势互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兼并形成一股新的浪潮。(5)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正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和金融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原来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步被打破,混业经营、提供全面全能的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要内容。 7、在证券二级市场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市场分别是指什么? (1)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的证券从发行者手中出售到投资者手中的市场,即证券发行市场。
(2)二级市场:即证券流通市场,是指对已发行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3)第三市场:是指那些已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却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场。它实际上是上市证券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场外市场的一部分。
(4)第四市场:是指不通过经纪商中介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直接进行大宗证券交易的场外市场。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8、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9、什么是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10、何谓分业模式?何谓综合模式?怎样才能既发挥综合模式的优势,又有效地控制其风险?
分业模式指在法律上确立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 以吸引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除代理政府债券等部份证券业务之外不能经营证劵投资业务, 投资银行也不能经营吸引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
所谓综合模式指在法律和银行业实际运作中对银行可经营的业务范围没有严格的界定, 划分, 各种银行都可全盘经营存贷款吗证券买卖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
要发挥综合模式的优势, 又有效的控制其风险,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银行内控制度和严格的监管制度. 其次可借鉴分中有合, 合中有分的控股集团式的混业经营模式.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三、论述题
1、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有人将10000元现金存入一家商业银行,在没有任何“漏损”的假设下,试说明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与多倍收缩(包括过程与结果)。
(1)假设商业银行只有活期存款, 没用定期存款, 且不保留超额准备金, 存款货币多倍扩张如下: 商业银行接受者10000元现金原始存款后提取其中的10%即1000元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剩余的9000元发放贷款, 由于不考虑现金漏损, 贷款客户必将全部贷款用于支付, 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存入另一家银行, 这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9000元, 另一家银行再提取10%准备金后将剩余的8100元作为贷款发放, 这又将使第三家银行获得存款8100元…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 一笔原始存款将形成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 一直到全部原始存款都已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为止.
如果以D表示存款总额, A表示原始存款, r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则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可用D=A/r表示. 全部银行存款货币为D=10000/10%=100000元, 1/r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存款乘数, 故存款货币乘数为10倍, 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2)修正: 如果考虑”漏损”, 定期存款比率和超额准备率, 则存款乘数=1/k+rd+t*rt+e. 其中k是通货比率, rd是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 rt是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t是定期存款比率, e是超额准备金率.
(3)存款货币多倍收缩过程与多倍扩张过程正好相反, 在银行没有剩余准备金时, 如某存款人以现金形式提取存款10000元, 将使该银行的准备金减少了10000元, 但由于1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只能减少1000元准备金, 此时它就发生准备金短缺9000元, 必须通过收回贷款9000元予以弥补, 这样将使其他银行因此而减少存款9000元进而准备金短缺8100元, 并同样通过收回贷款予以弥补, 在部份准备金制度下, 如此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存款总额将成倍减少. 减少的倍数与存款扩张的倍数是一致的.
2、何谓通货比率?它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它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 (一)通货比率(K)是指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
(二)影响人们资产选择行为进而影响通货比率的因素主要有五个: (1) 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
通货是一种流动性最高的金融资产, 人们持有通货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满足自己的流动性偏好.因此吗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若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 则K上升; 若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减弱, 则K就下降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2) 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通货是人们持有的各种金融资产中的一种. 但是, 持有通货是没有任何收益的, 而除了通货以外的其他各种金融资产的收益就是人们持有通货的机会成本. 所以, 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 人们将减少通货的持有量而相应的增加其他金融资产的持有量, 这就使K下降; 反之则反是. (3) 银行体系活期存款的增减变化
通货比率是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 因此, 在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不变时, 若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增加, 则K下降; 若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减少, 则K上升. 于是, 凡是影响银行体系活期存款的因素, 都会对K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收入或财富的变动
这一因素对K的影响比较复杂, 它可能有这样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对K产生正的影响; 二是对K产生负的影响. 当收入增加使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时, K将上升; 而当收入增加使人们对高档消费品和生息资产的需求时, 则K将下降. 之所以增加对高档消费品和生息资产的需求会使K下降, 是因为在购买高档消费品和生息资产时, 人们往往用活期存款支付, 而不是用通货支付. 因此,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由此而引起的对高档消费品和生息资产需求的增加, 活期存款的持有量将增加, 而通货的持有量将减少. 于是, K便下降. 在上述正负两种影响中, 负的影响可能是主要的, 而正的影响通常会被负的影响所抵消. 这种特点将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制度完善而显得越来越明显. (5) 其他因素
如信用的发达程度, 人们的心理预期, 各种突发事件以及季节性因素等. 这些因素也将对K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时甚至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可见, 决定和影响K的因素很多, 业很复杂. 但是, 归根结底, 这些因素都是通过人们的资产选择和调整行为而对K产生影响的.
(三)K的变动对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比较复杂.根据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 无论在狭义的货币定义M1的情况下, 还是在广义的货币定义M2的情况下, K均同时出现于货币乘数公式的分子和分母中. 因此, 我们不能直观的根据这一公式来判断K的变动对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方向. 但是,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两种办法来对这种影响的方向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一种办法是根据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另一种办则是通过数学方法加以推导.
首先, 从基本原来看来, 人们持有通货是一种潜在的准备金. 如果将这种潜在的准备金转化为现实的准备金, 即把持有的现金存入商业银行, 从而使K下降, 则在部门准备金制度下, 这部份现金即可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 贴现或投资行为而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创造出成倍的派生存款, 从而使货币数量增大, 并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而如果人们持有更多的通货, 从而使K上升, 则这部份通货由于流出商业银行体系, 从而不再成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这就使货币乘数缩小, 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减少. 可见, 从基本原理而言, K的变动将对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负的影响. 其次, 通过简单的数学推导, 我们也可同样得出K的变动对货币乘数产生负的影响的结论.
因此, 通货比率的变动将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负的影响.
3、为什么说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是一种一般均衡的利率理论? IS-LM分析模型是從整個市場全面均衡來討論利率決定機制的. 该模型利率基础有以下几点:
(1) 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可分为两个领域, 实际领域和货币领域. 实际领域要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投资I和储蓄S, 货币领悟则是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 (2) 实际领域均衡的条件是I=S, 货币领域均衡的条件是L=M, 整个社会经济均衡必须在实际领域和货币领域同时达到均衡才能实现.
(3) 投资是利率的反函数, 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根据以上条件, 必须在实际领域找出I=S的均衡点的轨迹, 即IS曲线; 在货币领域找出L=M的均衡点的轨迹, 即LM曲线.
(4) IS-LM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即经济均衡点, 这一均衡的点决定了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 此即IS=LM分析模型.
4、何谓通货比率?它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它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同2)
E IS LM 标准文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