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作业指导书
路基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技术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额哈铁路项目部
路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明确路基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施工。
二、编制依据
1、新建额济纳至哈密铁路EHSG-2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 3、《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4、《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局部修订:铁建设[2007]159号,铁建设[2008]147号,铁建设[2009]62号)。
5、《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6、《新建额哈线铁路EHSG-2标区间路基设计图(额济纳~梧桐水区间)》 7、《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 8、《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9、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10、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资料、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额济纳至哈密铁路EHSG-2标段路堤填筑施工。 四、作业条件 1、填料要求
(1)根据《路基通用图》设计说明:路堤基床表层填采用A组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0mm;基床底层填B组及以上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
于200mm。
(2)基床填料的压实标准除块石填类采用双指标控制,除地基系数K30指标满足外还须满足以下控制指标:砂类采用相对密度、砾石土、碎石土采用孔隙率控制。
(3)路堤基床以下部位路堤填料采用C组及以上组别填料,严禁使用E组填料;浸水段及桥涵两端过渡段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填料,不得使用其他填料填筑,严禁使用改良土填筑。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的压实标准除块石类填料外均采用双指标控制,除地基系数K30指标满足外,还须满足以下控制指标:细粒土、粉砂采用压实系数,砂类土采用相对密度,砾石土、碎石土采用孔隙率控制。
(4)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进行试验。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复查项目及频次详见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复查项目及频次表。
2、填料来源
根据设计要求,路基工程填料在设计取土场,填料能够满足《铁路路基施工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填方土进行取样后,分别进行颗粒筛分、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标准击实等试验以鉴定土壤类别并确定指导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
五、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1)路堤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本路基工程施工分为四个区段。机械化、短区段、快速、流水作业施工,并且集中力量尽快整段成型,以减少雨水影响,为紧后工序提供条件。其中:
三阶段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四区段: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
八流程分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撒水凉晒→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查签证→边坡整修。以此分层重复填筑至路堤成型。
(2)不同性质的填料分别填筑,不混填,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填料应摊铺均匀,避免出现粗集料或细集料窝现象,对大颗粒骨料集中地方进行二次拌和或撒细颗粒,以确保所摊铺的填料均匀;较大粒径石块均匀地分布于填筑层中,石块间的空隙用较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填充密实,并使层厚均匀层面平整。
(3)填筑时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压实,不产生纵向接缝。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
2.压实标准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见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表;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见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表。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表
填层位 料 压实标准 土 ≥压实系数K 0.90 不渗水部分 地基系数≥80 K30(MPa/m) 相对密度Dr C组填料 孔隙率n(%) 压实系数K 地基系数— K30(MPa/m) 浸水部(≥分 相对密度Dr — 0.7) (≤孔隙率n(%) — — 32) 32) 31 (≤<— — — 80) 110) 120) 130) — — — ≥0.7 — — (≥≥80 110 — ≤32 — (≥— ≤32 — (≥≥≥120 130 — — — (≥≥— — — — 土 土 细粒砂类砾石碎石土 石土 块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表
压实标填料 准 B组填料 压实系土 — 类 — ≥0.93 — 砂类砾石粉、细砂 碎石类 类 — 块石
数K 地基系数K30(MPa/m) 相对密度Dr 孔隙率— n(%) 31 ≥— 0.75 <— <31 — ≥0.75 — — ≥100 ≥≥100 120 ≥130 150 ≥基床表层填料及压实标准表
填压实标准 料 地基系数A组K30(Mpa/m) 填料 孔隙率n(%) <28 <28 ≥150 ≥150 砾石类 碎石类 3.路堤边坡
(1)路堤边坡采用加宽,超填宽度为50cm。
(2)路基刷坡采用人工配合反铲,挂方格网控制边坡平整度和坡度,方格网桩间距10m。
(3)路堤边坡应平顺、密实、稳固;边坡的坡率为1:1.5。 4.路基填筑检测方法
(1)基床以下路堤按50m一个断面,检测n、K30值,左、中、右各检测1个点。
(2)基床底层按50m一个断面,检测n、K30值,左、中、右各检测1个点。
(3)当进行K30检测时,对场地测试面进行平整,并用毛刷扫去松土;当处于斜坡时,将荷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将荷载板放置于测试地面上,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必要铺设一薄层干燥砂(2~3mm)。
(4)再用“灌砂法”检测孔隙率n。检测频率按照每层每5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取左、中、右各1点,左、右点距路基边缘1m处,“灌砂法”具体的检测方法详见《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
(二)施工方法
路基工程施工内容包括路基原地面换填处理、路堤底层以下填筑和基床底层填筑。
1.方法概述
(1)由挖掘机挖除地面松软土层,将弃土用自卸车运送至弃土场;根据设计及《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填料应符合所处路基部位的设计要求,填筑应分层进行并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
(2)碾压前其填料含水量控制在Wopt±2%。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及时采用洒水措施,洒水采用在路堤内洒水搅拌的方法;当填料含水量过大时,采用将填料在路堤上摊铺晾晒。
(3)路基工程路基断面尺寸
路基工程路基结构断面尺寸(DK223+400~DK223+600) 基床表层 断面里A填料顶程 宽度m 中心高度m 宽m 中心高度m 顶宽m 基床底层 B填料顶B填料C填料基床下层 C填料C填料A填料底宽m 中心高度m 左 DK223+43.9 00 DK223+43.9 60 DK223+53.9 00 DK223+53.9 60 DK223+63.9 00 右 中 左 右 中 左 右 左 右 中 3.9 0,6 4.86 4.86 1.9 7.89 7.89 11.3 11.3 2.69 3.9 0,6 4.86 4.86 1.9 7.89 7.89 11.3 11.3 2.69 3.9 0,6 4.86 4.86 1.9 7.89 7.89 11.3 11.3 2.69 3.9 0,6 4.86 4.86 1.9 7.89 7.89 11.3 11.3 2.69 3.9 0,6 4.86 4.86 1.9 7.89 7.89 11.3 11.3 2.69 (4)路基工程路基横断面图
2.挖除换填
测量放样出换填部位,在挖除换填中采用机械挖除。挖除换填的土层,并将底部整平,当底部有较大起伏时,可设置台阶或者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回填前,应排除积水,换填部位开挖完成后应及时采用C组碎石类回填,填筑应分层进行并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换填完成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以防止雨水侵入地基。
3.卸土控制
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10m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路堤边坡两侧超填宽度为50cm。在场地中划出10m×10m方格网,并用白灰洒出,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方格范围内的卸土车数,以便现场领工员指挥车辆进行按顺序倾倒填料,根据现场地形由低向高分层进行填筑。
4.摊铺整平
为保证每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路基边、中、边每隔10米钉摊铺层厚桩纵横挂线,进行厚度检查核实。
填料在摊铺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颗粒骨料集中现象,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过程中,辅以人工配合,对大颗粒骨料集中地方进行二次拌和或撒细颗粒以确保所摊铺的填料均匀摊铺平整。
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路基顶面做成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5.碾压
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本路基工程采用振动压路机两台,以中线为界,各压半幅路基宽度,轮迹覆盖整个路基表面为碾压一遍,分别记录各自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小于0.4m,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为:静压、弱振、强振。遍数按试验组合设定进行。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满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6.压实检测
采用灌砂法和平板载荷测定仪分别检测孔隙率n和地基系数K30,从碾压第三遍完成开始,每碾压一遍便按照每层每5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左、中、右各1个点)的频率进行检测,直至满足设计要求。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作为编制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总结报告的依据。
7.沉降板的埋设与观测
(1)沉降板工作原理:放在基底的沉降板随地基沉降而下沉,通过连接在上面的测杆测量其高程,测杆高程减去杆长度即为沉降板高程,每次沉降差即为地表沉降值。
(2)沉降板的埋设: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1cm,测杆采用φ40mm厚壁镀锌铁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管采用直径不小于φ75mm、厚度不小于4mm的硬PVC管。在挖除松软土后换填前埋设沉降板,沉降板埋入位置下面必须平整,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测杆顶面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次接长1m。路基工程路基沉降观测根据设计要求仅在DK230+450埋设1块沉降板。
(3)沉降观测: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在路堤填筑期间每填筑一层观测1次,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观测次数不少于2~3次,在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3天观测1次。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详见下表。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