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南湖公园调研
长春市南湖公园调研
一.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自然概况
长春市南湖公园——我国最大的市内森林公园。始建于 1937 年。它位于长 春市朝阳区西南部,面积约为 222 平方米,为仅次于颐和园的国内第二大园。
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工农广场、南湖广场、新民广场为邻,西南为南湖宾馆。 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形状近似哑铃,东西窄,南北长,水域面积约为 92 平方 米,与北京颐和园水域面积相等,水深一至九米。湖上建有大桥——南湖大桥, 贯穿公园东西,将南湖水域一分为二,形如雨后之彩虹,又有沟堑变通途之功 效。
二.水体问题
1.浮萍
南湖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以游客随手丢弃的固体垃圾为主,污染程 度较轻。同时,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发现一种开黄色小花的水上植物大面积 地生长于南湖水面上,经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鉴定为浮萍(泽泻目,浮萍 科,浮萍属)。这种植物是鱼类的 优良青绿饲料,特别是刚刚学会 吃草的小鱼苗,首先是用绿浮萍 训化的,成年鱼也很喜欢吃。但 是绿浮萍如果投喂不当,会给鱼 带来危害。观察发现,浮萍的数 量已然影响到了南湖水面的美观, 虽然目前对南湖的水质没有造成 太大的伤害,但长此以往,南湖 的水质堪忧。
2.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染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在南湖周围修建了大量的宿舍还有工厂,大量生活污 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南湖。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年湖体受纳的污水和废水约
150~200 万 m3,最高年份 300 万 m3。由于绝大多数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湖 中。因此单凭南湖的自然净化能力无法达到清污的目的。再加上夏季光线充足 水温高,营养物释放充足,使得南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3.解决办法
1. 定期消除水面垃圾 。夏季游泳、划船时,人类活动会给水体带来一定的负 担,特别是残留在水面上的垃圾,更是会直接进入水体,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 质的含量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应定期清理水面上的垃圾,减少营养物质 来源。
2. 政府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工厂污水排放,对于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减少污水排放。
3. 加强对游人的管理。想游客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养 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往湖中扔垃圾。减少机动游船的使用,尽量使用划桨 船。
4. 合理放养虑鱼食类。可以吞食大量的藻类和浮游动物,使浮游生物量减少, 抑制富营养化。
三.植物群落介绍
南湖公园的生态植物群落主要分为 5 个:针叶林群落、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 林群落、疏林灌丛群落、湖岸及湖岸湿地。 1.针叶林群落
南湖公园中的针叶林群落主要由油松群落;油松+樟子松群落;红皮云杉群落; 樟子松群落;红皮云杉+油松群落及落叶松群落组成。在公园内分布广,面积大, 全为人工群落,结构简单,只有乔木层,没有灌木层。多为同龄林,高度一致, 分布均匀。
2.阔叶林群落
主要由旱柳群落,主要分布在湖边,道路两旁等;白桦群落,单一白桦树中, 均为同龄树、高度一致,分布均匀;赤杨群落、小青杨群落,主要分布在道路 两旁等;家榆群落;小青杨+刺槐群落;山槐群落及色木槭群落等组成。植物种 类较多,约有 70 多种,占公园内种类的 1/5。草本层较其它类型发达,灌木仍 很少,多为人工种植,零散分布,没有形成灌木层。
.3 针阔混交林群落
主要由油松+家榆+紫丁香群落,分布范围较广;油松+家榆群落及油松+小青杨 群落组成。有些阔叶树如小青杨,据了解多是 50 年代初栽植的,因此已成为过 熟林,不少树木已枯死,枯死后形成林间空地。该类型群落结构生态工程学复 杂,有灌木层,草木层也较发达。种类组成较丰富,约 50 种,乔木树种除家榆 为自然生长外,其它均为栽植的。灌木种类和数量均不多,草本层较针叶林下 发达的多,油松+家榆群落由于郁闭度低,草本层的盖度可达 80%以上。
4 疏林灌丛群落
主要由旱柳+鼠李+兴安胡枝子群落; 小青杨+刺槐+紫丁香群落;紫丁香群 落及桃叶卫茅群落构成。该群落面积 较小,草本群落不发达,灌木层连续 的较少。小青杨多因树龄大而枯死。 林下灌丛多在 215~3 米左右,层次 单一,盖度较低。部分灌木仅在单一 群落出现,如茶条槭,灌木群落特征 不十分显著。
5 湖岸湿地
主要由旱柳+紫丁香群落;芦苇群落; 菖蒲群落及莲花群落构成。主要挺 水植物群落有芦苇、香蒲、芦苇+香 蒲和菖蒲群落,这些群落多在南湖 西南侧湖边湿地,面积不大,种类 组成单一。
6 湖岸上的植被群落
位于南湖大桥北面,为温带阔叶林生物群落,优势种为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如 山毛榉属、栎属等,其次为桦木科、杨柳科、榆科的一些乔木种。其叶无革质 硬叶现象,一般也无茸毛,呈鲜绿色。树干长有很厚的皮层保护,芽有坚实的 芽鳞保护。现在已经完全落叶,可想而知,春季萌发新叶,夏季形成郁闭林冠, 秋季叶片零落,季相变化十分显著。这片树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成层结构明显,乔木层组成单纯,高 15 至 20 米,林冠形成波状起伏的曲面。 灌木层一般比较发达。因为草本植物生长期和开花期的不同,所以草本层季节 变化十分明显。
此处群落分层明显,生态系统较稳定。
7 对南湖公园植物群落建设的一些建议 7.1 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
在南湖公园的植物群落中,虽整体植物物种较丰富,但在单一群落中,物种单 一,大部分缺少灌木层,很难形成相对较稳定的群落,而物种多样性对促进群 落形成、发展、演替,及达到顶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7.2 增加观赏性
作为一个公园,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陶冶人、感化人,使厌倦了喧闹繁忙的城 市生活的人们找到一方净土,也有了亲近自然的机会。而在一些单一群落中颜 色过于统一,物种单一,虽方便种植与管理,但忽略了人的感观享受。 7.3 减少杨柳科树木
由于杨柳科树木,在夏季风景正处迷人时,杨絮、柳絮漫天飞舞,造成严重的 空气异物污染,使人们厌于来公园休闲娱乐。
四.文化传承
1.存在的问题:南湖作为长春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它是外面的人了解长春的 一个小窗口,也是感受长春文化的平台 。通过考察,发现南湖的文化传扬方面 还是不够完善。
南湖公园北门处有一座长春纪念碑。传扬了长春的历史文化,也传扬了南湖的 历史文化。但是整个南湖公园也就这一个地方体现了这种人文精神,形式单一。 不够吸引人,不能让人印象深刻。关于南湖的起源涉及当时日本侵略的一些历 史片断,南湖的规划思想也渗透这历史片断,这部分可以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 分。
节日、文化展出太少,地域文化传承工作未做好。资料显示,南湖公园每年会 举办一些特色活动,每逢盛夏和初秋,要举办灯会、民俗风情展等各类活动; 冰封时节,在白茫茫的湖面上举办花样繁多的冰雪活动,特别是狗爬犁和骆驼 爬犁。这些活动可以体现东北的风俗民情,做到传承地域文化。但个人认为, 这样的活动举办数量太少,同时主题性不强。
在亲水方面,南湖每到夏季就会有游人在湖里游泳、划船、垂钓,在湖边搭帐 篷休闲,也有大人教小孩子游泳、钓鱼的。在人们与湖水的交流过程当中变产
生了垂钓和游泳的亲水文化。但在亲水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水质的保护,问题 又回到的生态问题。
2.解决方案:
2.1 在公园成立纪念日,还有五一、国庆、春节、一二·九等节日,可以在人民 解放纪念碑前组织学生团体活动。城市公园具有提高景观效果,丰富园林文化、 深挖文化内涵的功能,而公园的文娱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是文化建园的重要内 容。因此,南湖公园可以修建一个广场定期举办文化节或文化展出,诸如二人 转表演、萨满文化节、对联年画窗花展等等具有东北传统文化气息的活动;炎 炎夏日,公园还可以组织举办系列主题晚会,传扬萨满文化;公园方面可以建 立一所小型博物馆,陈列一些具有东北特色的萨满工艺品、传统工具等,加强 传统地域文化传播。
2.2 在公园划船的船具上、码头等贴上有关公园成立的起源故事。
2.3 在渔具上或者人们经常钓鱼的地方修一个古典新颖的木质牌子,刻有有关 垂钓的传统文化知识,使人们在亲水过程当中也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和精神思想。也可以在公园举办一些儿童参加的有关垂钓文化的小型比赛活动 。
2.4 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人们在亲水过程中水质能得到保护。
南湖是长春市的“肺”,南湖公园有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态功效,以及休闲 娱乐,旅游价值。对于这样一个功能多样的公园,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顾虑到其 生态效应、文化传承以及生态教育问题。我们在学习风景资源学这门课可以后, 对于公园、河流的建设治理应该有着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 提出自己的展望。每一个受大众的欢迎的公园一定都渗透着风景资源学的建设 思想和理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