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总分150分
第
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外(fèn) 娉婷(pīn) 冠冕(miǎn) 彬彬有礼(bīn) ....B.箴言(zēn) 游弋(yì) 宽宥(yòu) 成吉思汗(hán) ....C.鲜妍(yán) 窗棂(líng) 栈桥(zhàn) 伛偻提携(lǚ) ....D.豢养(huàn) 摇曳(yè) 朴刀(pō) 腆着肚子(tiá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柔嫩 诓谝 亵渎 解剖 前仆后继 面面相觑 B.驰骋 雾凇 脚踝 墨守 鸠占雀巢 自惭形秽 C.惘然 伶仃 抽噎 巅倒 茅塞顿开 附庸风雅 D.赃物 带挈 萧索 筵席 心无旁骛 形销骨立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 ,对污浊的 ,对虚伪的 ,对卑劣的 ……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A.仇恨 厌烦 憎恶 蔑视
B.憎恶 蔑视 厌烦 仇恨 C.厌烦 仇恨 憎恶 蔑视 D.憎恶 蔑视 仇恨 厌烦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B.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
C.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我们什么都看....不清。
D.《敬业与乐业》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无中生有造出来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我们不能把课堂上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语文试题卷 第 1 页 (共 8 页)
C.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的特点,已成为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神通广大的医用微型机器人,不仅小巧玲珑,身轻如燕,而且精力旺盛,勇敢无畏。 ②微型机器人可达到我们达不到的地方,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做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③微型机器人是利用集成电路微细加工技术,将机械及其驱动装置、传感器、控制器、电源集成在极其微小的多晶硅片上,从而制成完备的微机械电子系统。
④它不仅能根据人们的指令去解决问题,还具有“头脑”,能随机应变呢。
⑤微型机器人大的介于乒乓球到火柴头之间,小的如头发般粗细,而最小的只有几十个到几百个原子组成,但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⑥它们能钻进人体内部,诊断、治疗各种疾病,还能做许多高难度的手术呢!
A.③⑤②④①⑥ B.③⑤①⑥②④ C.②④①⑥③⑤ D.②④⑥①③⑤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感情的事物。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邮票、船票等意象,赋予了它们相思的内涵。
B.《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鲁智深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C.“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是一个转折复句。 D.刘姥姥进大观园闹出了许多笑话。这场“笑”剧,凤姐和鸳鸯是导演,有意策划,精心设计;刘姥姥是主角,积极配合,卖力“表演”,滑稽搞笑;贾母等人则是配角兼观众。
8.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 A.《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演讲,文章先后阐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B.张岱在《湖心亭看雪》里表达了自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C.契诃夫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他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细致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揭示并讽刺了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
第II卷
二、积累运用(26分)
9.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句子。(每空1分,共10分)
(1) ,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知汝远来应有意,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语文试题卷 第 2 页 (共 8 页)
(3)一上高城万里愁, 。 (许浑《咸阳城东楼》)
(4)爱上层楼, 。 (辛弃疾《丑奴尔·书博山道中壁》)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6)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怅惘。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6分)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后两句。(4分) 11.综合性学习(10分)
某班举行“一路书香”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材料一】无论时代如何更迭,读书是一件永不过时的事。但是,如何正确理解书中的文字,将书中的语言化为己用,则是另一重考验。对于热爱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知行合一”是对文学作品的最高礼赞。而通过行走+探读、品味书香底蕴的形式,深度挖掘那些经典名著“背后的故事”的一档创新形态的文化探寻节目《一路书香》也期望通过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抽象文字,化作具象化的、可触摸的实际物品,向广大观众传达一种读书理念:“读万卷书”需与“行万里路”齐头并进。
歌德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一路书香》让嘉宾先从书本中跳出来,再循着书本进行实地探访,最后再回归到书本。它不止透过纸面上的话,带领观众看到了纸的背面,而是给了观众第三只眼睛——这只叫作“亲身感受”的第三只眼睛——让观众、读者与作者、作品碰撞出了真实的情感火花,直达作者的灵魂深处。
【材料二】随着社会发展,阅读形式也丰富多彩,像《一路书香》之类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这能掀起一阵的阅读狂潮,但究竟能不能在智能时代激活更多的阅读潜能?能不能有效地促进阅读与学习?厚重的中华文化,如何搭载前沿科技的快车,打通古与今的“任督二脉”,实现更好更深入的阅读与学习,更接地气、更为广泛地传播?这些都有待时间来检验。
语文试题卷 第 3 页 (共 8 页)
【材料三】某校使用QQ与课外阅读调查表 年份 拥有QQ人数 空闲时间上网聊天人数 空闲时间阅读书籍人数 2014年 20% 15% 39% 2015年 30% 21% 34% 2016年 53% 28% 31% 2017年 68% 49% 26% (1)请结合【材料一】简要介绍《一路书香》这档节目。(2分)
(2)请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2分)
(3)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图表反映的现象,并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3分)
(4)《一路书香》先后奔赴一些作品的原型实地或者作者生长的地方,走书中人走过的路,过书中人经过的桥,体验书中人曾经体验过的生活,跨时空亲近书中人,切实领略书中奥秘。请选择一个你希望《一路书香》奔赴的作品实地,并说明理由。(3分,本试卷中涉及的作品除外) 作品: 理由: 三、阅读理解( 40 分)
(一)阅读《父亲的借口》,完成12——15题。(14分)
父亲的借口
叶梓
齐总正坐在会议室开会,突然秘书慌慌张张地连门都顾不上敲,直接进来
说:“齐总,你儿子在106国道上出车祸了,你的手机一直关机,他急坏了。” 齐总的脸色变了:“人怎么样?受伤了吗?”齐小豫是他的儿子。 “人没事。他的车追尾,前保险杠断了,他叫你马上过去处理。” 齐总放下手中的文件,打开手机。正拨着号,儿子的电话打了进来:“爸爸,你快来,我的车都撞烂了,急死我了!” “报警了吗?” “没有。”
“跟前面的车主协商了吗?” “没有。”
“你在干什么?”
“我在等你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交警一定会罚款,会扣分,不知道会不会吊销驾驶证。我在国道的岔道口,你开车20分钟就到了。” 齐总沉默了两三秒,突然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他转身对秘书说:“我儿子再来电话就说我不在。”
语文试题卷 第 4 页 (共 8 页)
秘书惊讶地看着他——那可是他最疼爱的独生子。以齐总的地位,这样的事他派助手出面就行了。
齐总在办公室待了整整一天,像平常一样处理文件,召集部门经理开会,和员工开开玩笑,神色毫无异常。
晚上7点钟,齐总回到家。小豫已经在客厅里,呆呆地坐着,看上去失魂落魄,脸色阴沉。
“没事了?”齐总问儿子。
“我等了你一天,整整一天!你还是我的父亲吗?”儿子站起身,眼睛红红的,气愤地大声喊道。 齐总笑笑,没有回答。
“你今天是不是有特别重要的事?可再重要的事能比儿子更重要吗?公司比儿子重要吗?在你的眼里,我是可有可无的吗?”儿子见父亲不说话,情绪更激动了。
齐总并没有生气,他拍拍儿子的肩,坐下说:“儿子,我的确有重要的事要做。公司不比你重要,钱也不比你重要,可问题是我今天遇到了个难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儿子看着父亲,死死地盯着父亲。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所以,我只好在办公室里等。我在等你的爷爷,等他来告诉我怎么办。我等了整整一天。”
齐小豫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了父亲话中的含义,深深地低下头去——爷爷,已经在10年前去世了。 12. 根据小说内容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3分)
13.文中对“父亲”的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写出与以下父亲神态变化相应的心理活动,填写下表。(4分,每空4字)
神态齐总沉默两三秒,突然齐总笑笑,没有回答,齐总的脸色变了 神色毫无异常 变化 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 齐总并没有生气 心理活动 ① ② ③ ④ 14.小说最后一段写到“他忽然明白了父亲话中的含义”,父亲话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齐总是个什么样的父亲,并联系个人实际,说说你希望父母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做些什么或怎么做。(5分)
(二)阅读《明在“知不足”》,完成16——19题。(12分)
语文试题卷 第 5 页 (共 8 页)
明在“知不足”
陈国明
①生而在世,谁不想建功立业,扬名出彩?但功成名就之后,是沉醉于功名消遣人生,还是更加严以律己保持警醒,不同心态导致不同选择,不同选择彰显不同格局。
②88岁高龄的齐白石,鉴赏自己年轻时的一幅作品,发现自己画功已大不如前,便每天深夜一笔一笔地练习描红。儿子不解地问:“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他回答:“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到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警醒——我不能再被外界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
③这位老人的“猛然警醒”,同样也在提醒我们:人不可被功名蒙住双眼,找不着真正想要的东西,看不清自己的前进方向;人不能在赞扬声中迷失自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丧失应有的进取心。人贵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明就明在“知不足”,强就强在“不知足”,“知不足”而后学,“不知足”而进取。齐白石的这种警醒,为世垂范。
④越是成就辉煌的人,越有“知不足”的清醒。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的成就都很伟大,有人提出用恩格斯的名字来命名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断然拒绝了,坚称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当年,许光达将军三让“大将”军衔,至今传为佳话。他认为自己没有参加长征,而后的战功也无其他同志显赫,“组织上给自己的荣誉太高了。”毛主席评价许光达:“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⑤不必否认,“傲才骄人”者、“以宠作威”者并不少见。有的人稍有点名气,便自我膨胀起来,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前行动力戛然而止;有的人稍有点成就,便把荣誉与利益挂起钩来,让荣誉染上不少铜臭;有的人只是升了个不大的官,便“本事不长脾气长”;有的人只做了点本职工作,就认为自己劳苦功高,组织上提拔自己“太晚了”,这辈子“太吃亏了”。得利则跃跃以喜,不利则戚戚以泣,这类人的人生难免会跌入欲望的沟壑。
⑥于党员干部而言,何谓“大”?人民利益谓之大;何谓“远”?党的事业谓之远。然而,有的党员干部有些功名之后,却不再直道前进,反而开始弯道“邪”进。黄冈市统战部原部长操尚银与湖南交通厅原党组书记陈明宪,从全国劳模到阶下囚的蜕变让人唏嘘。这说明,不以人民利益而立业,不以党的事业而建功,功名再盛也终将是竹篮打水。
⑦现实往往会这样:一心向往功名,功名却了无踪影;不计功名,功名却不期而至。从雷锋、郭明义到孔繁森、杨善洲,他们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计功名者不为功名所累,永葆为民务实的本色,往往能够演绎精彩的人生;
语文试题卷 第 6 页 (共 8 页)
而沉醉于功名者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反而让自己的人生迷失方向。而这正是现实背后潜藏的必然逻辑。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7.请简要说说第②段讲齐白石故事的作用。(3分)
18.第④⑤段在论据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3分)
19.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学习、做事、做人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知不足”的看法。(3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20——23题。(14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dié)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yí)江濑(lài),幽阒(qù)辽夐(xiòng),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chǎ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释】:平挹江濑: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幽阒辽夐: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不可具状 (4)公退之暇,被鹤氅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后天下之乐而乐 烟云竹树而已 ..B.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处江湖之远 竹工破之 ..
语文试题卷 第 7 页 (共 8 页)
D.然则何时而乐耶 子声丁丁然 ..
2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23.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3分) 四、写作实践(60分)
24.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是什么料,充什么用。”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萝卜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蔬菜,不求做庙堂上供设的珍果。——杨绛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讲述你的....经历,抒写你的感受,阐述你的看法。
(2)请以“我为______痴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若选择题目(2),请从“朗读”“风景”“诗词”“歌声”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抄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成绩。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语文试题卷 第 8 页 (共 8 页)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C 2.D 3.A 4.B 5.D 6.A 7.B 8.C 二、积累运用(26分)
9.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句子。(每空1分,共10分,该空有错、漏、添字均不得分)
(1)汉文有道恩犹薄 (2)好收吾骨瘴江边 (3)蒹葭杨柳似汀洲 (4)为赋新词强说愁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或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6)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7)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6分) (1)(2分)在清澈的泉水边上,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着(1分)。春风习习,碧绿的垂柳飞舞在岸边的巨石之旁,不时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1分)。
(2)(4分)后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1分)?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1分)。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自得意趣(1分)。
11.综合性学习(10分) (1)(2分)《一路书香》是一档通过行走+探读、品味书香底蕴的形式(1分),深度挖掘经典名著“背后的故事”的一档创新形态的文化探寻节目(1分)。
(2)(2分)文化类节目可以短暂地激发人们的阅读潜能(1分),但能否有效地促进人们阅读,还是个问题(或还有待检验)(1分)。
(3)(3分)2014—2017年,拥有QQ号、空闲时间上网聊天的初中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分);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书籍的初中生人数却逐年下降(1分)。 建议:正确处理网聊与读书的关系,初中生应将重点放在读书上(1分)
(4)(3分)示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分)。理由:《三国演义》中的“白帝城托孤”发生在重庆奉节县。这一段中刘备兵败东吴,于白帝城病危,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能让广大群众更深入地了解历史(2分)。
示例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分)。这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刻画出小石潭的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凄清,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能让我们观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文人情怀(2
语文试题卷 第 9 页 (共 8 页)
分)。
三、阅读理解( 40 分)
(一)阅读《父亲的借口》,完成12——15题。(14分)
12.(3分)父亲的借口,表面上写的是父亲为没有去现场帮儿子解决困难找借口(1分),实际上写的是父亲希望儿子能够独当一面,能提高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1分),隐含对了孩子的爱(1分)。
13.(4分)①焦急不安;②醒悟果断;③强作镇定;④欣慰坦然。(意近即可,4分,各1分)
14.(2分)我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总有一天我会像你爷爷一样离你而去,到时候你等谁来帮你(1分),你要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1分)。 15.(5分)齐总是个严父,对孩子很关心,懂得身体力行(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子女(1分)。他爱自己的孩子,但这爱绝不是溺爱(1分)。他在与孩子的对话中指导了孩子怎么做,告诉孩子“检查自己是否受伤,报警,协商……”而不是一味包办,为孩子做好一切(1分)。考生联系实际回答希望父母做些什么或怎么做即可,答案略(2分)。
(二)阅读《明在“知不足”》,完成16——19题。(12分)
16.(3分)明在“知不足”(或“人贵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 17.(3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出论点(1分);作为事实论据证明“知不足”的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1分)。
18.(3分)第④段恩格斯拒绝命名和许光达将军三让“大将”军衔是正面举例(1分),第⑤段“傲才骄人”者、“以宠作威”者的事例是从反面举例(1分),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强调了本文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
19.(3分)可从学习方面来谈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要时时“知不足”。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20——23题。(14分)
20.(4分,每小题1分)(1)探求(2)宗庙和殿堂,指朝廷(3)全,都(4)通“披”,披着
21.(3分)B
22.(4分)(1)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译对“微”“斯”各0.5分,全句意思正确、通顺1分,共2分)(2)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译对“默”“虑”各0.5分,全句意思正确、通顺1分,共2分)
23.(3分)范仲淹忧国忧民(1分);王禹偁随遇而安(1分)、自得其乐(1分)。
四、写作实践(60分)
语文试题卷 第 10 页 (共 8 页)
等级 内容 语言 结构
一类卷
(51-57) 立意有深度 内容充实 感情真实 切合作文要求 语言流畅 用语准确 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 二类卷
(41-50)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符合作文要求 语句通顺 用语基本准确 结构完整
层次分明 三类卷
(33-40)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比较真实 不偏离作文要求 语言较通顺 有个别语病 结构较完整 层次较清楚 四类卷
(32分以下)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偏离题意 语句不通顺 结构混乱
条理不清
说明:(1)作文内容、结构、语言等占57分,书写、卷面3分,共计60分。(2)没有标题扣2分。(3)每4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不计,扣到3分为止。(4)字数不够,每少50字扣1分,扣到3分为止。
语文试题卷 第 11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