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云阳县2013年下期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检测(期中) 命题人:何志章 审题人:孙大勇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

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恪.尽职守(gé) 喑.哑(yīn ) 妖娆.(ráo ) 诓.

骗(kūang ) B.舔.犊之情(shì) 襁褓.(bǎo) 骈.进(pián) 休祲.(qìn) C.强聒.不舍(guō) 扶掖.(yè ) 怫.然(fú) 鸿鹄.

(hú) D.孜.孜不倦(zī) 间.令(jiān) 缟.素(gǎo) 征.铎(tuó)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润如油膏 田圃 征引 亵渎 B.重踏覆辙 旁骛 陨落 睿智 C.怒不可接 忐忑 修身 诘难 D.根深蒂固 滞碍 篝火 加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 B.重庆永川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

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4.下列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四书”分别是《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 C.《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编者为西汉的刘向。 D.培根的随笔具有语言隽永、说理透彻的特点。 5.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闾左/谪戍渔阳。

6.下面文字中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⒈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印发并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⒉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

损害国家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⒊帮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⒋让所有中小学生全部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①句中语序不当,应将 与 对调

②句成分残缺,应在 的后面加上 ③句用词不当,应将 改成 ④句词语累赘,应该删去的词是 。 7.仿写。(4分)

微笑是和煦的春风,抚慰你失败的感伤;微笑是清纯的水,滋润你干枯的心灵;微笑是 , 。 8.综合性学习。(8分)

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我的座右铭: 活动二:探寻读书方法 ——怎样读书

读书还得讲究方法,你有哪些读书方法呢?请介绍一种并说明使用这种读书方法的理由。 (3分)

我的读书方法: 我的理由: 活动三:走进书的世界——名著推荐

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初中教材附录中的名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3分)

我推荐的名著: 我的理由: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9.默写填空(10分,每空l分) ⑴力尽不知热, 。

⑵ , ,人比黄花瘦。

⑶《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 , 。

1

⑷《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陈胜年少时就具有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 ⑸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⑹紧张而繁重的初三生活虽然让许多同学意志更坚、信心更足,但的确也让一些同学感到身心疲惫、心灰意冷,请你用古诗词中表达乐观、豪迈之情的句子来鼓励他们: ,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常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⑴徒.以有先生 ⑵祲.降于天 ⑶秦王色挠. ⑷寡人谕.矣 1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面语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

①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13.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9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4.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2分)

15.从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几类人中任选一类,列举其中的一位古人的一个简要事例(4分) ______是____________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是什么?(3分)

17.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3分)

18.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分)

2

19.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20~24题。(21分)

春 光 美 周海亮

⒈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⒉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⒊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⒋“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⒌“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⒍“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⒎“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⒏“难道不是吗?”

⒐“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⒑“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⑾“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⑿“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⒀“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⒁“您是说,用爱吗?”

⒂“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

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⒃“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⒄“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⒅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⒆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⒇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20.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1.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2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23.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24.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四、作文(55分) 2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 木片有了刻度才能量长短;心灵有了刻度才能有分寸;法律有了刻度才能别轻重。刻度,

3

是量具上刻画的条纹,也是岁月不停的脚步;是心灵中待人处世的境界,也是生命里不可磨灭的印迹。

请以“刻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⑵ 请将标题补充完整,并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是一种习惯 200

400 500 600 700 800

4

参考答案

(期中)

1.C 2.C 3.D 4.A 5.B 6.①将“印发”与“制定”对调 ;②在“耻辱”后加“的观念”; ③将“学习”改成“了解”; ④应删去的词是“全部”。 7.示例:微笑是无形的桥梁,沟通你封闭的心灵;微笑是暖和的阳光,温暖你受冻的身躯。 8.活动一: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 2 分,只要是激励人们读书的名言即可) 活动二:示例:精读法,略读法或网上阅读法,图书室阅览法等理由:示例:精读法:一些名家名篇,美文佳作,需咀嚼品味,因此用精读法;网上阅读法:网上有着丰富的资源,网上阅读可以大大拓宽自己的视野,因此可用网上阅读法。( 3 分,方法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1分,理由2分,能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三: 示例①:推荐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理由:这邵小说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愈志与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示例②:推荐的名著:《 鲁滨孙飘流记 》 。理由:这部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地万就是鲁宾孙这个人物。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了下来。( 3 分,推荐的名著 1 分,理由2分,符合该名著事理即可) 9(1)但惜夏日长;(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只 不祥 屈服 明白(懂得) 11.(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如果士一定发怒的话,就会倒下两具尸体,血流出五步远,天下的人都会穿着白色的孝服,今天正是这样的时候。 12.①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我发怒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个人,与你同归于尽。 13.晏子、蔺相如、周恩来等,事迹略3分。 14.所要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15.人物1分,其事例3分。 16.“有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反动政客)及反动(御用)文人;第一个“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第二个“中国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御用)文人。 17.因为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18.作者的结论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9.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

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20.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4分。) 21.(1)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答到其中两点即得2分)(2)指小女孩情绪低落,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观心理。(答到一点得2分。) 22.(1)委婉含蓄,(1分)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1分)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心。(1分) (2)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1分) 23.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2分)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2分) 24.这样结尾使读者觉得老人的形象更高大;(2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分)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