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荷》,完成习题。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日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1]本篇小古文用简练的语言从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植物,它是______。

[2]“或”字有多个解释:①或者,或许;②有时;③有的……文中“或红或白”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或”含义相同。都应理解为(____)(填序号)

[3]由“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你能想到的成语是____。 [4]古往今来描写这种植物的诗词很多,写下你喜欢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结合孔子的观点,把下述相对应的句子分别联系起来。 ①学到新知识,并经常去实践它,是有意思的。 ②不能不懂装懂。

③学习要和思考同时进行。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仁者爱人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训练。

1 / 7

牛郎织女①

天河②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③劳役④,织成云锦⑤天衣⑥,容貌不暇整⑦。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⑧。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⑨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⑩。相传是日⑪河鼓⑫与织女会于汉⑬东,役⑭乌鹊为梁⑮以渡,故毛皆脱去。

——选自《月令广义》 (注释)

①牛郎织女:神话人物。 ②天河:银河。

③机杆(zhù):织布的梭子。 ④劳役:劳苦。

⑤云锦: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 ⑥天衣: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⑦不暇(xiá)整:没时间修饰。眼,空闲。 ⑧织衽(rèn):指织布之事。狂,衣襟,衣袖。 ⑨涉秋:入秋。

⑩髡(kūn);制掉头发(使成秃头)。此指乌鹊头上羽毛脱落。 ⑪是日:当日。 ⑫河鼓:星名,即牵牛星。 ⑬汉:天汉,即银河。 ⑭役:使唤。 ⑮梁:桥。

[1]根据义意,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容貌不暇整____________ (2)天帝怜其独处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一段按句意划分有三个层次,你认为正确的划分的是( ) A.第一层①②;第二层③④;第三层⑤ B.第一层①;第二层②③①;第三层⑤ C.第一层①②;第二层③;第三层④⑤ D.第一层①;第二层②;第三层③④⑤

[4]省略句子成分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阅读下列句子,在空格处各填一个字(词),使句意更完整。

天帝怜其独处,许(________)嫁河西牵牛郎。 天帝怒,责令(________)归河东。

5. 阅读理解。

杨布打狗

杨朱①之弟曰②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③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④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2 / 7

(注释)①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②曰:名叫。③缁(zī):黑色。④向者:刚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衣(______)素衣而出 (2)衣缁衣而反(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迎而吠之 B.将扑之 C.一人虽听之 D.无稽之谈 [3]联系短文,写一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啖,客问曰:“汝曰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客曰:“今见鱼肉,何及性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客记其食性所好:( ) 乃于鱼肉中和豆腐 :( ) 其人只择鱼肉大啖:( )

[2]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乃 于 鱼 肉 中 各 和 豆 腐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今见鱼肉,何及性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笑话讽刺了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之推教子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①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②,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注释)①俛:通“俯”,头低下。②业:本事、能力。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谓吾曰(尝:曾经) B.颇晓书疏(疏:记事) C.稍欲通解(欲:快要) D.异哉(异:不一样)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颇 晓 书 疏 教 其 鲜 卑 语 及 弹 琵 琶 稍 欲 通 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译为:_________________

(2)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士大夫”和“吾”(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完全不同,请根据文

3 / 7

意概括回答。

(1)士大夫的教子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之推的教子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母对你的教育与选文中谁的观念相近?你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③执:抓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见人持(______) (2)人云(______)

[2]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推门而入 B.出淤泥而不染 C.不约而同 D.不劳而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读《徐孺子赏月》,完成练习。

徐孺子赏月(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③?”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②戏:玩耍。③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④瞳子:瞳仁。 [1]理解字义。

(1)“人语之曰”中“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无此,必不明”中“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

[2]与译文“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加明亮呢”意思相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A.不正面直接回答,而是借助“眼有瞳仁”来回答。 B.顺水推舟,回答问题简洁、明了。

C.回答问题委婉,起到了含沙射影的作用。

[4]我觉得徐孺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① , 诵② , 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 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

4 / 7

子不复谖矣。

(注)①少时:小时候。②诵:背诵。③辍(chuò)然:突然中 止的样子。④谖(xuān):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其母方织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为中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母通过________这件事,告诉孟子________这个道理。

1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赵广拒画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③中陷贼④。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②小史:书童。③建炎:南宋高宗年号。④贼:这里指金兵。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尤工作马(擅长) B.几能乱真(表数量) C.使图所掳妇人(绘画) 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

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②炳烛:点燃烛火。③安:怎么。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5 / 7

[1]短文中,晋平公已经________岁了,担心自己学习________。 [2]画横线一句话中的“少”“壮”“老”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中画“ ”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

[3]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 ;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填四字词语)

[4]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雏燕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①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②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③弟遽④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①竟日:整天。②盖:原来是。③趣:催促。④遽:jù,马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日思得一雏 日:______________ 遂出笼释之 释:______________ 是乃益鸟 是:______________ 尔安得久饲之 尔: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 答:______________

6 / 7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答:______________

[3]仿照样子,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思雏→(____)雏→(____)雏→(____)雏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