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 No.7 (2O13) 物 理 教 师 PHYSICS TEACHER 第34卷第7期 2013正 ・问题讨论・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分析 刘永顺 (安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则 电 若容 l l. 电器 器量 受变 外为 l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 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 平板电容器如图1所示. £ 如果不考虑其边缘效应, 则其电容量为 式中,£一£ e,为电容 图1 器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 数;S为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d为两平行板之间的 距离. 当被测参数变化使得式(1)中的S、d或£发生变化 时,电容量c也随之变化.如果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 仅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就可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 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进一步转换为电压、电流或频率输 出,这样就实现了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因此,电容式传感 器可分为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3种. 2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原理分析 图2为变极距型电容 式传感器的原理图.当传 感器的£和S不变,初始极 距为d。时,电容器电容量 G 为 一 若 《1,1一( )‘一1,则式(2)变为c c。+ c。 . 0 因此,Ad变化时,电容量C也随之而变,这就是变极 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 若是被测物带动上极板上(下)位移了△d,电容量c 也随之而变,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测量位移. 3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分析 图3是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原理结构示意图.被测量 通过动极板移动引起两极板有效覆盖面积S改变,从而得 到电容量的变化.当动极板相对定极板沿长度方向平移 力 怍 △z时,两极板对齐面积变为S一(n—Ax)b,则电容量变为 用 , £S e(Ⅱ一/xz)6 极 d——d ‘ 距 切 始 图 直 缩 小 『 糟 图3 因此,△ 变化时,电容量C也随之而变,这就是变面积 型电容传感器的原理. 若是被测物带动上极板相对下极板左(右)位移了 △ ,电容量c也随之而变,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测量位移. 4 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分析 图4是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中两平 行极板固定不动,极距d为常数,相对介电常数为e 的电 介质以不同深度插至电容器中,从而改变两种介质的极板 覆盖面积,传感器总电容量c为两种介质e £, 组成的两 个电容并联. 一 ——— I 图4 !! 二 J_— ̄o ̄ ̄z—al d 。d 一辈[以 (£, 一£, )z+e z。]. 式中,z。和n表示极板的长度和宽度,e。表示真空介电 常数;z表示第2种介质至极板间的长度.两种介质£r。、e 确定以后,变量只有z,因此,z变化时,电容量C也随之而 变,这就是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 第34卷第7期 2O13正 物 理 教 师 PHYSICS TEACHER Vo1.34 NO.7 (2O13) 磁悬浮列车电磁驱动系统的力学规律探究 朱耀华 王汉权 (1.江苏省射阳中学,江苏射阳 224300;2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 214174)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高速运载工具,最高运行时速可达 500 km/h,主要得益于两个重要系统:一是电磁悬浮系统, l2Av4B o ̄—~,儿 可见导体框在磁场中的驱动效率要明显高于 利用磁场产生磁力使车体悬浮,从而消除机车与轨道问的 摩擦,极大地保证了动力的有效利用;另一就是电磁驱动 系统,由于车轮与导轨脱离,很显然不能依靠轨道间摩擦 力作为动力,人们自然会想到采用电磁驱动的方式,借助 单根导体棒. ‘●●‘x x x x。・卜‘××x —]r—] :: ●●●●砭:c: ×X x x・・ l l I I I ll l I 于机车与空间磁场的位置相对变化产生巨大的电磁驱动 1.・××× -力,从而使列车得以高速运动.要想清晰地探究磁悬浮列 车的动力学规律,必须从电磁驱动原理及磁悬浮列车的驱 动系统结构分析人手. D : :.:L : i2 Bo U U 图2 1 导体在磁场中的电磁驱动原理 最为典型的电磁驱动模型 是磁场运动,使处于磁场中的 ×× ×× 2 磁悬浮列车的驱动系统结构与力学规律剖析 很显然上述的电磁驱动仅是一种理想模型,磁悬浮 列车既要实现悬浮,又要利用磁驱动产生动力,还要使用 导体(或线框)与磁场发生相对 运动,从而回路中产生感应电 流,产生了与磁场运动方向一 致的驱动力,使导体一起随磁 场运动(如图1). × × 一× 三 F ×× ×× 【 普通的交流电作为动力能源,所以磁悬浮列车的结构相 当复杂,同时驱动力的大小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 (1)磁悬浮列车的悬浮驱动系统. 图1 系统由3部分组成:一个大型供电源、沿导轨或轨道 敷设的金属线圈、安装在列车底部的大型引导磁体.磁化 线圈沿着轨道铺设,产生的磁性排斥列车底盘上=的大型 设磁场速度为 ,导体棒稳定时的速度7.1 ,则相对速度 △ 一 一 ,,感应电流,一 BLAv,导体棒最终状态表现出 磁体,使得列车悬浮,一旦列车悬浮起来,电源就开始向 n总 3种情形:(1)若导体棒不受阻力,则最终回路中电流为0, 导体棒速度 与磁场 相同,保持匀速运动;(2)若导体棒 L2Av受阻力,,则BfL一—Bzi广导轨墙内的金属线圈供电,使线圈变为电磁体,产生一个 独特的磁场驱动系统,沿着导轨牵引和推动列车行驶(如 图3),列车头部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轨道上的 磁体(S极)吸引,并且同时又被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 磁体(N极)排斥.当列车前进时,线圈中电流迅速同步地 改变方向,原来S极的线圈变为N极,原来N极的线圈变 为s极,导轨墙内的线圈电流不断交替地改变方向,以此 来改变磁化线圈的极性,使得列车由于电磁极性的不断 转换而得到持续向前的驱动力,同时列车还可以根据车 速情况调整线圈中交流电的频率和电压,从而灵活地调 整驱动力大小.这种驱动原理跟冲浪运动极为相似,冲浪 一,,导体棒最终速度为 ,一 』 总 是 ;(3)若磁场以加速度n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导 D』 体棒最终也以加速度n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IL f一 , 毒 一-厂一 ,则导体棒最终速度为 ,一 ! ± B L 璺 ‘ 电磁驱动中还可以导体框在磁场中受力形式出现,如 图2,长度为l的正方形导体框处于磁场中,磁场大小B 一 B:u_B。,方向交替变化,变化的波长 一2l,若磁场向右运 者站在波浪的顶峰并由波浪推动快速前进,与冲浪者所 面临的相同问题是:悬浮列车如何才能准确地驾驭在移 动电磁波的顶峰上?为此,在地面导轨上会安装有探测车 辆位置的高精度仪器,根据探测仪传来的信息调整三相 动,则导体框中的感应电流J一 ,驱动力F一2F女一 若被测物带动介质Er2左(右)位移引起l变化时,电容 量C也随之而变,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测量位移.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6章就提到这 都可以把电容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电流或频率输出,测量 电压、电流或频率方法很多,在此就一一不细述. 参考文献: 1 郁有文.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8. 种测量位移的方法,没有定量.另外在该教材中还提出一 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检测电容的变化?其实,测量电容变化 的电路很多,如调频电路、交流电桥、运算放大器式电路等 2 谢志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