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研伴我幸福成长

教研伴我幸福成长

来源:化拓教育网


教研伴我幸福成长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幸福之路。这就是我对教研的诠释,也正是我多年来孜孜不倦地为教育科研努力工作的最好佐证。我的成长是伴随着不断的学习和教研走过来的,可以说,离开教研,我的工作就会失去动力和方向,我的生活就会失去欢乐和光泽,我的生命就会枯萎和凋谢。教研使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让我体验到了工作的幸福。它伴随我走过了新角色的适应期和新形象的树立期,走过了新领域的开拓期和新亮点的增生期,并伴随我去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屈指算来,我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期间,太多的教育改革变化如浮云般地从身边掠过,又像淡淡的晨霭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地消退,唯有那一个个鲜活的教研故事仍萦绕在脑畔。工作之余,沏一壶清茶,在悠悠的茶香中细细品味,妙趣横生,有时竟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倘或能将我的教研故事付诸笔端,与诸位分享,实在是一件幸事。

2002年,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份。那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正悄悄地在全国各地吹拂着,校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听报告、搞讲座、培训考试挨着过,这一连串突如其来的变化压得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新旧教育理念在我的脑海中激烈地碰撞着、斗争着,搞得我吃不好,睡不香。课堂上面对学生,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否定自己的教学。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此,与教育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国庆节前几天,我去山东大学参加一个学术活动,有幸参观了大明湖小学。最让我震惊的是他们的课堂是那样的自由和开放,他们的学生是那样的活泼和自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那样的融洽。我的灵魂被感动了,我深深地为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序的教育管理、自由欢快的课堂所折服。回来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是啊!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是不甘心做一辈子教书匠的,而应是一名边教学边思考边实验的“科研人员”,在教的同时尝试着探索一些捷径或快乐高效的办法,使自己获得

成功,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这就是教科研之路。

一想到这里,思路便豁然开朗起来。我深知要从事教研工作,光有认识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她,走进她,还需要不懈地努力学习。一个热衷于教学研究的人,必须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因此,我开始订阅了很多与教育相关的书刊,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广泛借鉴一些教育专家的观点、作法,在此基础上再尝试,再钻研,为从事教研工作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俗话说: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效益。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关键。一个教师要想从事教学研究,而又有所成就,就要在课堂中善于发现问题,进而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那时学校管理传统而封闭,只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早已是司空见惯,搞课改的压力和阻力非常大,尤其是对于参加工作不长、教学经验相对缺乏的青年教师。我经过百般努力,终于赢得了校长和家长的支持,开始一边搞教学,一边搞教改。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我听遍了学校所有英语老师的课,有时坐在教室里,有时就站在教室外,学习他们处理教材的方法,学习他们导课的高超艺术。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迎头赶上,我尝试着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并利用班主任职务的优势实施了一套“生帮生,生管班”的班级管理制度。结果当年年终考核,我们班成绩名列前茅,全班英语平均成绩比平行班整整超出了10分,且流失率为零,这在当时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我在自己有限的空间里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在教研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愈来愈感到个人力量是多么的单薄,越来越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渴望得到更多的课改前沿信息和专家的指点。2003年7月我有幸被调入县教研室协助进行新课程的暑期二级培训。这大大拓宽了我的教研领域,使我开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了名家的指点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从此结束了我单匹马搞教研的历史。在与教师、学生、同行的交流中,我深

刻地认识到,要搞好教研教学,就必须有专家的引领和敏锐的课题意识,要不断的把教学实际问题提炼成课题,并加以研究和解决。于是,我又产生了参与课题研究的愿望,而且与日俱增。我寻求着,盼望着。2005年7月,我被推荐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这让我兴奋不已,一连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

试验伊始,一无完善的硬件设施,二无充足的经费投入,但是实验校的领导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与帮助。于是,我开始组建年轻的试验团队。为了能及时掌握试验的第一手资料,我带领我的团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所有记录进行了跟踪分析。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到学生的课内外表现、从平时的课堂测验到期中期末考试,我们把全部的数据都通过电脑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了能分析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面对一组组枯燥无味的实验数据,我没有气馁,而是仔细地寻找着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那是一个漫长而令人焦虑的时期,熬过了无数的夜晚,耗费了无穷的精力。我一边分析数据,一边提炼总结。一节节课堂实录、一次次学生访谈、一本本反思总结霎那间好像被什么魔力串了起来,触发了我的写作灵感。于是,我奋战了三个通宵,将五年来的实验情况及数据汇成文字,写出了《建立动态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努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验结题报告,并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2010年年会上交流获一等奖。

2009年,我参与了省“十一五规划”子课题——农村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一次,我在东关中学听一节观摩课,内容是谈论个人饮食喜好。当时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可是到了学生自由问老师的环节,一名坐在最后排的男生突然站起来问道:“Mrs Li, Do you like bones?”。声音很清脆,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前排顿时就爆发出一阵嬉笑声。授课教师微微一怔,马上回答道:“Yes, I like bone soup. It's tasty.”,课后,教师背着我狠狠地批了那个学生一通。

“为什么要批评学生?”我问她。

她说:“他侮辱我,骂我是狗。”

我说:“你是怎样知道他在骂你,难道只有狗喜欢骨头?可是你仔细想过没有,这位学生平时上课经常回答问题吗?”

她说:“从不。”

我说:“学生今天的表现,难道不是在为你争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被你批评和责骂,以后还会在你的课上好好表现吗?”

这位教师懊悔不已。后来,每当我下乡调研时,便把这个故事讲给试验老师听。告诫他们要用“慈心”去善待学生,对于学生课堂上的言行,要尽可能地善于理解,而不要妄加揣测。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教研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灵感智慧,需要捕捉教学中的实例。一次交谈,一次阅读,一节教学……都可能是我们捕捉的对象。只要善于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体验与热情,并记录下来,从这些看似平淡的环节中去发现问题,一次能解决一个小问题,积累一些小经验、小策略,这就是教研。

教研是一个不断历炼和创新的过程。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是靠丰富的教学经验,出色的教学水平。而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出色的教学水平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淀下来的,是在原基础上的推陈出新。教研使我学会了关注学生,学会了如何去钻研教材、学会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会了在平等的交流中分享着彼此成功的喜悦。

教研是清苦的,但也是幸福的。走近她,你会发现原来她并不神秘;爱上她,你会发

现原来她这么有趣。不管你工作在哪里,只要你在工作上有所建树,人生也就会充满情趣。因为,我们知道,人生的价值并不能以财富的多少来衡量,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对社会的影响力。幸福是一种成就感。当你的心血化作文章,当你有了论文和研究成果,当你的职称晋升指日可待,当你面对深情聆听的听众潇洒授课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教研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亲爱的老师,你想幸福吗?请来教研吧!愿你也能像我一样在教研中幸福地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