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 期 七 升 八 衔 接 班 讲 义
1
目 录
第一讲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
3
第二讲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
第三讲 1
第四讲 1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3
第九讲 3
第十讲 4
第十一讲 4
第十二讲5
第十三讲 8
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SSS) ……………………………………… 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AAS, ASA) …………………………… 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综合练习…
2
3
角平分线的性质 ………………………………………… 27 单元测试
轴对称 ………………………………………………………… 3
画轴对称图形 …………………………………………………… 9
等腰三角形 ……………………………………………………… 4
等边三角形 ………………………………………………………… 8
本章复习 ………………………………………………………… 2
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 ………………………………………
2
54
第十四讲 积的乘方和整式的乘法…………………………………………… 5
第十五讲 结业考试
8
第一讲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知识点1、三角形的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 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 ABc b a 知识点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探究】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用字母表示为a+b>c,b+c>a,a+c>b
拓展:a+b>c,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c-b<a,即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即a-b<c<a+b (三角形的任意一边小于另二边和,大于另二边差)
【练习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3cm
B.4cm
C.7cm
D.11cm
【练习2】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5,8; (2)5,6,10; (3)5,6,7. (4)5,6,12
【辨析】有三条线段a、b、c,a+b>c,扎西认为: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你同意扎西的看法吗?为什么?
【小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是指任意两边之和
(1) 3
【例1】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练习】
1.指出下列每组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图形 (1)a=5,b=4,c=3 (2)a=7,b=2,c=4 (3)a=6,b=6,c=12 (4)a=5,b=5,c=6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1cm和5cm,求它的周长。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一腰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
4、三角形三边为3,5,3-4a,则a的范围是 。
5、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5cm和10cm,第三条边与其中一边的长相等,则第三边长为 。 6、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中一边长为3,则腰长为
7、一个三角形周长为27cm,三边长比为2∶3∶4,则最长边比最短边长 。 8、等腰三角形两边为5cm和12cm,则周长为 。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那么其腰长的范围是________。
10、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分别为4和7,则第三边上的中线的范围是_________。 11、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cm, 7cm, 13cm B、3cm, 5cm, 9cm C、6cm, 9cm, 14cm D、5cm, 6cm, 11cm
1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且边长为整数,则腰与底边分别为( )
A、5,6 B、6,4 C、7,2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3、一个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和7,第三边为偶数,第三边长为( ) A、4,6 B、4,6,8 C、6,8 D、6,8,10 14、△ABC中,a=6x,b=8x,c=28,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2<x<14 B、x>2 C、x<14 D、7<x<14 1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24cm,腰长是底边的2倍。 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16、如图,求证:AB+BC+CD+DA>AC+BD
ADB
C
知识点3 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高
(1)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
4
做三角形的高(简称三角形的高) (2)高的叙述方法 AD是△ABC的高 AD⊥BC,垂足为D
点D在BC上,且∠BDA=∠CDA=90度
【练习】
画出①、②、③三个△ABC各边的高,并说明是哪条边的高.
AA A
BB ① C ② C B ③ CAB边上的高是线段____ AB边上的高是线段____ AB边上的高是线段____ BC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BC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BC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AC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AC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AC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辨析] 高与垂线有区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 画出图1中三角形ABC三条边上的高,看看有什么发现?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试着画一画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中线
(1)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探究2】如图,AD为三角形ABC的中线,△ABD和△ACD的面积相比有何关系?
【例2】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16厘米,AD是BC边上的中线,AD=
4AB,AD=45厘米,△ABD的周长是12厘米,求△ABC各边的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定义: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辨析]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是一样的吗? 画出△ABC各角的角平分线, 并说明是哪角的角平分线.
AA
C BBC[探究]观察画出的三条角平线,你有什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如图,AD、AE、CF分别是△ABC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则:
5
C1(1)BD=______=________; (2)BC=2_______=2_______;
2A(3)∠BAE=_______=
EDB1_______;(4)∠BAC=2_______=2_______;(5)_______=________=90 2F知识点4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长一旦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就唯一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则不具有稳定性。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伸缩门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试一试】
1、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比△ACD的周长大6cm,则AB与AC的差为_______
2、如图,D为△ABC中AC边上一点,AD=1,DC=2,AB=4,E是AB上一点,且△ABC的面积等于△DEC面积
的2倍,则BE的长为( )
3、若点P是△ABC内一点,试说明AB+AC>PB+PC
【课后作业】
1.AD是△ABC的高,可表示为 ,AE是△ABC的角平分线,可表示为 ,BF是△ABC的中线,可表示为 .
2.如图2,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 =∠ =
1∠ ;E在AC上,且AE=CE,20
则BE是△ABC的 ;CF是△ABC的高,则∠ =∠ =90,
CF AB.
0
3.如图3,AD是△ABC的中线,AE是△ABC的角平分线,若BD=2cm,则BC= ;若∠BAC=60,则∠CAE= .
4.如图4,以AD为高的三角形共有 .
A 6
B
A A F
E
C
B C E D B
D
图4 图2
5.三角形的一条高是一条……………………………( )
A.直线 B.垂线 C.垂线段 D.射线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B.三角形的高总在三角形的内部 C.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一定是三条不同的线段 D.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 7.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 ) A.正方形 B.梯形 C.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8.如图8,AD⊥BC于D,CE⊥AB于E,AD、CE交于点O,OF⊥CE,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E为△ABD中AB边上的高 B.OD为△BCE中BC边上的高 C.AE为△AOC中OC边上的高 D.OF为△AOC中AC边上的高 9.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如图7-1-7所示的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10.已知BD是△ABC的中线,AC长为5cm,△ABD与△BDC的周长差为3cm.AB长为3cm,求BC的长.
0
11.如图11,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B=5cm,BC=4cm,AC=3cm, 求(1) △ABC的面积;(2)CD的长.
A
A A A
图11
12.如图12,D是△ABC中BC边上一点,DE∥AC交AB于点E,若∠EDA=∠EAD,试说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 A
E B C D 图12
7
第二讲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导入】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的度数,可得到∠A+∠B+∠
0
ACB=180。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0
①剪下∠A,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
图2
0
②把B和C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
0
如果把上面移动的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吗?
0
证明:已知△ABC,求证:∠A+∠B+∠C=180。
【例1】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3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1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55°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8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多少度? 结论: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 Rt△ABC。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2、三角形的外角 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自我探究] 画出图中三角形ABC的外角 1、判断图中∠1是不是△ABC的外角:_______________ ADA A1
11 CBCDBBC (3)(1)D(2) DAA
A1E D1CDB1 BBCC(5)(4)E(6)
A2、如图,(1)∠1、∠2都是△ABC的外角吗?________________
(2)△ABC共有多少个外角?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在图中标出△ABC的其它外角.
2CB
3、探究题: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
∵CE∥AB, ∴∠A=_____,_____=∠2 又∠ACD=_______+________ ∴∠ACD=_______+________
结论1___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结论2__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外角两性质)
【小结】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便在计算三角形外角和时,每个顶点处只算一个外角,外角和就是三个外角的和。 外角的作用:
1、已知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中的一个,求另一个 2、可证一个角等于另两个角的和 3、证明两个角不相等的关系。
[课后练习]
1.填空:求出下列各图中∠1的度数.
(1)如图,∠1=______;(2)如图,∠1=______;(3)如图,∠1=______;
A AD1A401B
303035CDB4题(2) 第(2)
C9
B404题(3) 第(3)
1第4题(1) (1)
CD
(4)如图,∠1=______;(5)如图,∠1=______;(6)如图,∠1=______.
DA
AD1 85A70120 1DC135B B40CBC第4题(4) (4) (5) 第4题(5) (6) 第4题(6)2、判断正误: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 ( )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减去它的一个不相邻的内角,等于它的另一个不相邻的内角. ( )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 ( ) 2. 已知:如图,∠1=30°,∠2=50°,∠3=45°, 1232则(1)∠4=______°;(2)∠5=______°. 43.已知:如图∠1=40°,∠2=∠3,则 4 (1)∠4=______°;(2)∠2=______°. 3514.如图,AB∥CD,∠B=55°,∠C=40°,则 第2题图 ED第3题图 C (1)∠D=______°;(2)∠1=______°.
A5. 如图,∠BAE,∠CBF, 11∠ACD是△ABC的三个外角,
3它们的和是多少? B2ADBC第4题图 解:因为∠BAE=∠__+∠____,
第5题图 F ∠CBF=∠__+∠___,
∠ACD=__________, 所以∠BAE+∠CBF+∠A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2(∠1+_________)=2×180°=360°. 6.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
第6题
∠BAC=80°,∠C=40°,则∠BAD=________°. CBD7.已知: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
A∠A=100°,∠C=30°,则∠ADB=________°.
第7题 D8.*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高和
角平分线,∠BAC=100°,∠C=30°,则∠1=________°. CB9、如图所示,D,E分别AC,AB边上的点,DB,EC相 A交于点F,则∠A+∠B+∠C+∠EFB=_________ 第8题
E110.△ABC中,∠B=∠A+100,∠C=∠B+200, 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第9题
11、如图所示,已知∠1=∠2,∠BAC=70度,求∠DEF的度数。
BDC 10
第三讲 全等三角形
[观察与探案]
1、观察下列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右图中的二个图形是全等形吗?
[思考]二个图形满足什么条件时就能完全重合呢? 结论: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五角星都是全等形;( ) ⑤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是全等形;( ) ②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形; ( )⑥周长相等的正方形是全等形;( )
③全等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 ) ⑦全等的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 4、拿出纸片,对折以后用剪刀剪出两个三角形,观察发现: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相同,能够 ,因此,我们把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BC≌△DEF] 5、按要求填空
△ ABC中,AB边的对角是________,AC边的对角是_______,∠B的对边
是________;______是∠A的对边;AB与BC的夹角是_________,AC与BC的夹角是___________,∠B是_____和_____的夹角。
[问题]: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重合吗?该
怎样做它们才能重合呢?
(1ABC[发现]: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时,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只有当把 重合到一起(或
11
重合到一起)时它们才能完全重合。这时我们把重合在一起的顶点、角、边分别称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确定两个三角形
的对应关系。
[思考]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_____ 用几何语言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 ∵∆ABC≌ ∆DEF
∴AB=DE,AC=DF,BC=E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D,∠B=∠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思考]图中的各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怎样改变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位置,使它能与另一个三角形完全重合?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_________变化了,但_______和_______没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能说说每对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吗?
[试一试]下列图形中,至少有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请写出你找到的对应边、对应角。
AEOBD
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a.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b.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c.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d.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 e.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 [练一练]
图形 记作 对应边 C对应角 12
【例1】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以下结论,1AC=AF
○
2∠FAB=∠EAB○3EF=BC○4∠EAB=∠FA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 1 B、2 C、3 D、4 D
E【例2】如图, △ABD ≌ △EBC
1、请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2、如果AB=3cm,BC=5cm,求BE、BD的长.
AB
BC=AB+CD,○4AB∥DC中成立的是( )
A ○1 B ○1○3 C ○1○3○4 D ○1○2○3○4
【课后习题】
C【例3】如图RT△ABE≌RT△ECD,点B、E、C在同一直线上,则结论:○1AE=ED○2AE⊥DE○3
1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边边边
[思考与探究]
1、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
14
(1) (2)
2、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 A.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B.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
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 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50°.
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6cm.
[发现] 给出一个或二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不能保证全等
[思考] 如果给出三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这些条件可以怎样分类? 条件分类:三条边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8cm、10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
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 [尺规作图]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 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段取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
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1】如图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
C
【例2】如图,已知AC=AD,BC=BD, 求证AB是∠DAC的平分线.
【课后作业】
BAD 15
第四讲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AAS,ASA)
16
知识点1、边角边定理
[探究] 通过前面的操作,我们知道当满足三个角相等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当满足三条边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满足二条边和一角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操作1]
1、画∠AOB=30度。
2、在射线OA上取OD=6厘米
3、以点A为圆心,以4厘米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B于E,连结DE 和同伴画的三角形比较,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思考]在以上的操作中,满足了哪些条件呢? [操作2]
1、画∠AOB=30度。
2、在射线OA上取OD=6厘米
3、在身线OB上取OE=4厘米,连结DE
和同伴画的三角形比较,两个三角形现在全等吗?
[思考]在以上的操作中,又满足了哪些条件呢?通过以上操作,你认为二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就全等呢? 知识点2、“边角边”定理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例1】如图所示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例2】(1)如图3,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2)如图4,已知AB=AC,AD=AE,∠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足的
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例3】已知:如图,AD是BC上的中线 ,且DF=DE.求证:BE∥CF.
17
【例4】如图 , 已知:AB=AC , BD=CD , E为AD上一点 , 求证:∠BED=∠CED
【课后作业】
18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知识点3、“角边角定理(ASA)”
[回顾] 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
19
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 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哪块去?
[做一做]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思考] 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作图,用“ASA”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呢?
【例1】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与△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证明: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例2】如下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
【例3】如图,AD,12,AC,BD相交于O,求证:①AB=CD ②OA=OD B 1 2 C A O D 20
【例4】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E交AC于点E,交CF于点F, DE=FE,FC∥AB,求证:AE=CE D B
CAFE【例5】已知,如图,AD,12,AFCD,求证:AB=DE
【课后作业】
21
第五讲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综
合练习
22
[问题] 如图,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两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播放课件) (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只有卷尺,那么他只能量出斜边长度和不被遮住的直角边边长,此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操作]
画一个Rt△A′B′C′,使B′C′=BC,AB=AB; 1. 画∠MC′N=90°。
2. 在射线C′M上取B′C′=BC。
3. 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连接A′B′。
上图给出了画Rt△A′B′C′的方法,你是这样画的吗?它反映了什么规律?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例1】如图,AC⊥BC,BD⊥AD,AC=BD,求证BC=AD.
【例2】如图,AB=CD,BF⊥AC,DE⊥AC,AE=CF,求
证:BF=DE
【例3】如图,AB=CD, BF⊥AC,DE⊥AC,AE=CF 求证:BD=DG
23
【例4】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和∠DF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例5】已知: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直线l经过点C,AD⊥l,BE⊥l,垂足分别为D,E.求证:△ACD≌△CBE
【课后作业】
24
25
第六讲 角平分线的性质
[问题] 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
26
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操作]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1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 2(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探索] 按以下步骤折纸
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证明]
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 求证:PD=PE 证明:
[几何语言描述]
P在AOB的平分线上
PDOA于D,PEOB于E PDPE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例1】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BD=CD,求证:∠B=∠C.
【例2】在△ABC中, ∠ C=90 ° ,AD为∠BAC的平分线,DE⊥AB,BC=7,DE=3. 求BD的长。
27
【例3】如图,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 求证:CF=EB.
F
【例4】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课后作业】
28
角平分线的判定
[思考]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这里的条件是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
29
如果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则可以得到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可以证明吗?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例1】证明如下:
已知: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PE.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例2】如图,已知BD = CD,BF⊥AC,CE⊥AB.求证:D在∠BAC的平分线上.
【例3】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例4】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且BE=CF。
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
30
【课后作业】
1、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 ∵ ∴PD=PE
2.如图,在△ABC中,AC⊥BC,AD为∠BAC的平分线,DE⊥AB,AB=7㎝,AC=3㎝,求BE的长。
A E B
(1题) (2题)
C D 3.在Rt△ABC中,BD平分∠ABC, DE⊥AB于E,则: ⑴图中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呢? ⑵哪条线段与DE相等?为什么?
⑶若AB=10,BC=8,AC=6,求BE,AE的长和△AED的周长。
4、已知:BD⊥AM于点D,CE⊥AN于点E,BD,CE交点F,CF=BF,求证:点F在∠A的平分线上.
31
第八讲 轴对称
知识点1、轴对称的概念
【观察探案】观察下面的图片,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你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吗?
32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试一试】
下列各图,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辨析]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同一概念吗?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怎么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 图中A、A′是对称点,AA′与MN垂直,BB′和CC′也与MN垂直. AA′、BB′和CC′与MN除了垂直以外还有什么关系吗?
够与另一个这条直线叫
【练习】
1.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a对称, 若AB=2cm,∠C=55°,则DE= ,∠F= 。
2. 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车牌的号码吗?
33
知识点2、垂直平分线
概念: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我们把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知识点3、(重、难点)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探究1]
如下图.木条l与AB钉在一起,l垂直平分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A与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1.用平面图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先作出线段AB,过AB中点作AB的垂直平分线L,在L上取P1、P2、P3…,连结AP1、AP2、BP1、BP2、CP1、CP2…
2.作好图后,用直尺量出AP1、AP2、BP1、BP2、CP1、CP2…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探究结果: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即AP1=BP1,AP2=BP2,…
【例1】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是C,且AC=BC,P是MN上的点. 求证:PA=PB. 证明:
【练习】
1.如图,在△ABC 中,BC =8,AB 的中垂线
交BC于D,AC 的中垂线交BC 与E,则△ADE 的周长等 于______.
2.如图,AD⊥BC,BD =DC,点C 在AE 的 垂直平分线上,AB,AC,CE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AB+BD与DE 有什么关系?
34
【思考】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
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尺规作图] 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如图.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
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
1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和D. 22.作直线CD. 则直线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思考] 刚才的作图中,体现了哪些相等的条件,你能说明为什么这样做出来的就是垂直平分线吗?
【例2】如图,AB =AC,MB =MC.直线AM 是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吗?
【练习】
3、如图,过点P 画∠AOB 两边的垂线,并和同桌交流你的作图过程.
【课后作业】
1、如图,已知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E是AB上的一点,如果EC=7cm,那么ED= cm;如果∠ECD=600,那么∠EDC= 0.
35
AMN
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32,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且有BC=21,求△BCN的周长。
3、如下图△ABC中,AC=16cm,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 △BCE的周长为26cm,求BC的长。
4、如图,在△ABC中,∠C=90°,BC=16cm,DE垂直平分AB,连接AE,若CE﹕AE=2﹕6,求CE的长。
BC
36
37
第九讲 画轴对称图形
38
【探究】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图案,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纸,看看你得到了什么?改变折痕的位置再试一次,你又得到了什么? 【归纳】
(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2)新图形上一个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例1】(1)已知点A和直线l,你能作出点A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吗?
(2)已知线段AB和直线l,你能作出线段AB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吗?
(3)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你能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吗?
BCBACAOlA'C'B'l
归纳:
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练习】
1、在图中分别画出点A关于两条直线的对称点 A'和A''.
2.画出所示图形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3.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再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二)
【思考】:
如右图是一副老北京城的示意图,其中西直门和东直门是关
39
于中轴线对称的。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东直门的坐标为(3.5,4),你能说出西直门的坐标吗?
【探究】
在下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已知点及其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并把它们的坐标填入表格中,看看每对对称点的坐标有怎么样的规律,再和同学讨论一下。 已知点 关于x轴的对称点 关于y轴的对称点
【思考】检查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1.观察下图中关于x 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的坐标有怎 样的变化规律?
2. 观察关于y 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的坐标有怎样的变 化规律?
【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点(x,y)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 点(x,y)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 【例1】如右图,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2, -3) Aˊ( , ) A〞( , ) B(-1, 2) Bˊ( , ) B〞( , ) C(-6, -5) Cˊ( , ) C〞( , ) D(1/2, 1) Dˊ( , ) D〞( , ) E(4, 0) Eˊ( , ) E〞( , ) 40
A(-5,1),B(-2,1), C(-2,5),D(-5,4),
(1)请画出与四边形ABCD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 (2)类似的,请在图上画出四边形ABCD 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
【练习】
1.点A(-3,2)与点B(-3,-2)的关系是( ) A关于X轴对称 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 D以上各项都不对
2.已知点M(3,-2),点N (a ,b )是M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则 a = ,b = . 3.已知点P(a-1,5)和点Q(2,b-1)关于X轴对称,则 a = ,b = .
【课后练习】
41
42
第十讲 等腰三角形
43
[问题]
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操作] 请利用轴对称的知识作一个等腰三角形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
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探究]你能通过几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1、如图,△ABC中,AB=AC,求证∠B=∠C
2、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BD=CD,AD⊥BC 以上结论用符号语言描述为
(1)∵AB=AC,AD⊥BC, ∴∠_=∠_,_=_;
(2)∵AB=AC,AD是中线, ∴∠_=∠_,_⊥_; (3)∵AB=AC,AD是角平分线, ∴_⊥_,_=_ 【例1】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 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 __。 【例2】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例3】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ABDCADBC 44
【课后作业】
1、如图,△ABC 中, AB =AC, ∠A =36°, 则∠B = ;
2、如图,△ABC 中, AB =AC, ∠A =3 ∠B, 则∠A = ;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4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题
4、如图,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DBD的度数为 。 5、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在AD上。求证:BE=CE。
6、已知:如图,B、D、E、C在同一直线上,AB=AC,AD=AE。 求证:BD=CE。
A
B D E C
45
[思考]:若△ABC中AB=CD,那么哪些角相等?如果∠B=∠C,那么那些线段相等?
推论: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例4】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证明:∵AD∥BC ( )
∴∠1=______( ) ∠2=______( ) ∵∠1=∠2(已知) ∴______
∴AB=AC ( )
【例5】标杆AB高5cm,为了将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点C向地面上与点B距离相等的D 、 E两点拉
两条绳子,使得点D 、B、 E在一条直线上.量得DE=4cm,绳子CD和CE要多长?
46
【课后作业】
1、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第1题 E作MN∥BC交AB于M, 交AC于N,若BM+CN=9,则线段MN的长为( )
A.6 B.7 C.8 D.9 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D=AE B. DB=EC C. ∠ADE=∠C D. 2DE=BC
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则 重合部分的图形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不能确定 第2题 A第3题
4、如图,△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 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 FDE周长等于AB与AC的和;④BF=CF.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 C第4题 B
5、如图:在△ABC中,∠ABC=∠ACB,OB平分∠ABC,OC平分∠ACB,问: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
形? 为什么?
6、如图,AD∥BC,BD平分∠ABC, 求证:AB=AD。
第十一讲 等边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类特殊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
47
角形.
【思考】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于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满足什么条件才是等边三角形?
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可以得到:
1、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是60°. 2、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1】如图,在等边△ABC的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那么△ADE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ADBEC
【例2】 等边三角形ABC的周长等于21㎝,求:(1)各边的长;(2)各角的度数。
【例3】如图B是AP上一点,△APC、 △BDP都是等边三角形,联结BC和DP.图中隐藏着一对全等三角形,你能找出他们吗?试着说明道理
【例4】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是BC上的高, ∠ BDE=∠CDF=60 °,图中有哪些与BD相等的线段?
ABD
C
【练习】
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___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____度. 3.等边三角形有____条对称轴.
48
4.已知△ABC中,∠A=∠B=60°,AB=3cm , 则△ABC的周长________ 5.△ABC是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5cm且∠A=60°,则BC=_______
6.如图,兴趣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得∠APB=60°,AP=BP=200 m,他们便得出了结论:池塘最长处不小于200 m.他们的结论对吗?
【课后练习】
1、下列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①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 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 有一个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④ 有两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
(A)1条(B)2条(C)3条(D)4条
3、等边三角形中,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 ) (A)3条(B)6条(C)9条(D)7条
4、△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C的中点,延长BC到E,使CE=CD, 求证:BD=DE
5.已知:如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6、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BC上一点,问在CA和AB上是否存在点Q和R,使△PQR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和R,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9
【探究】如右图,将两个含有30°角的三角板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ABC的直角边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练习】
1、 如图,在△ABC 中,∠C =90°,∠A = 30°,AB =10,则BC 的长为 .
ABCD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是高,∠A =30°,AB =4.则BD = .
【例2】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 m,∠A=30°,立柱BC、DE需要多长?
B D AE C
【练习】
3. Rt△ABC 中,∠C =90°,∠B =2∠A,∠B 和∠A 各是多少度?边AB 与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50
第十二讲 本章复习
51
52
第十三讲 整式的乘法 一
53
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
【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次运算,它工作10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次数=运算速度×工作时间
所以计算机工作10秒可进行的运算次数为:10×10计算下列各式:
(1)2×2
(2)a·a
(3)5·5(m、n都是正整数)
a·a等于什么(m、n都是正整数)?为什么? 结论:am·an=am+n (m和n都是正整数)。
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思考】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是否也适用呢?怎样用公式表示? 计算a·a·a后,能找到什么规律? 【例1】
(1) a·a4 = (2) (- 5) × (- 5)7 =
m
n
p
m
n
m
n
3
2
5
23
12
3
12
3
(3)
(5)(a-b)3 · (a-b)2=
(4)2×2×2 =
345
aba+b
【例2】已知3=9,3=27,求3的值.
【例3】中国奥委会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个环保的奥运会,做了一个统计:一平方千米的
85
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0千克煤所产生的能量。那么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
【练习】
x
1、 25× 125 = 5,则 x = ;
6( ) ( ),
2、 m=m·m你能给出几种不同的填法吗?
mnm+n
3、已知2=5,2=16,求2的值.
4.计算:
345n2n-1
① -a·(-a)·(-a) ②x·(-x)·x
54
5.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等于45
的是___
A -42·43 B 42·(-4)3 C (-4)2·(-4)3 D (-4)2·43
【课后作业】 1.填空:
(1)x5 ·( )=x 8 (2)a ·( )=a6
(3)x · x3( )=x7 (4)xm ·( )=x3m
2.填空:
(1) 8 = 2x
,则 x = ;
(2) 8× 4 = 2x
,则 x = ;
(3) 3×27×9 = 3x
,则 x = . 3.下面计算错误的是( )
A.a4
+2a4
=3a4
B.x2·x·(-x)3=-x6 C.a2+a2=a4 D.(-x)·(-x)3=x4
4.在①a2n·an=a3n;②22
·33
=65
;③32
·32
=81;④a2
·a3
=5a;⑤(-a)2
(-a)3
=a5
中,计算正确的式子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5.计算xn(-x)n的正确结果是( )
A.-x2n B.(-1)n·x2n C.x2n D.-2x2n
6.如果xm-n·x2n+1=xn,且ym-1·y4-n=y7. 求m和n的值
7.已知:a2 · a6= 28.求a的值
8.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是7.9×103
米/秒,求卫星绕地球运行2×102
秒走过的路程.
二、幂的乘方
【思考】如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32 cm,那么它的体积是 cm3.(用代数式表示)
即(32)3=32×32×32
你现在知道该怎么计算(32)3了吗?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 做一做: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
(1)(62)3 ; (2)(a2)3 ;
55
(3)(am)3 ; (4)(am)n.
结论:(am)n = amn (m和n都是正整数)
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例1】
计算:
(1) (103)5; (2) (a4)4;
(3) (am)2; (4) -(
【例2】
(5)(x2)3; (6)(
(7)-(x9)8; (8)(
【练习】
1. 下列各式对吗?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1) (a4)3=a7 ( ) (2) a4 a3=a12 ( ) (3) (a2)3+(a3)2=(a6)2 ( ) (4) (-x3)2=(-x2)3 ( )2.下列各式中,与x5m+1相等的是( )
A(x5)m+1 B(xm+1)5 C 3.x14不可以写成( )
A x5 · (x3)3 C (x7)7 D 4.化简 (1)
5.已知,44•83=2x,求x的值.
56
x4)3. a3)2-(a2)3; a2)3·a5.
x · (x5)m D x · x5 · xm B (-x) · (-x2) · (-x3) · (-x8) x3 · x4 · x5 · x2 (2)
【课后作业】
1.3x3y22的值是( )
4A.6xy5 B.9x4y9 C.9x4y6 D.6x4y6
2.下列计算错误的个数是( )
①
3xm326x;②5a65b5225a10b10383223;③xx;④3xy33481x6y7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若2abmn38a9b215成立,则( )
A.m=3,n=2 B.m=n=3 C.m=6,n=2 D.m=3,n=5 4.计算x3yxy3的结果是( )
A.x5y10 B.x5y8 C.x5y8 D.x6y12 5.3a2bc2ab2=_______________。
6.x·(x)=x,则n=_______.
2332
7.计算(10)=_______,(10)=________.
52252 5
8.计算(-x)=_______,(-x)=________,[(-x)]=______.
mnm+2n2n+16n+3
9.(1)已知a=3,a=2,求a的值;(2)已知a=5,求a的值.
x2y
10.已知x+4y=5,求4×16的值。
mn2mn
11.已知a=2,a=3,求a+3的值
3
n
5
13
223第十四讲 整式的乘法 二
积的乘方和整式的乘法
【思考】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1)(ab)=(ab)·(ab)=(a·a)·(b·b)=a (2)(ab)=______=_______=a
(3)(ab)=______=______=a
n3
( )( )
2
( )( )
b
b
( )( )
b(n是正整数)
结论: (ab)n=an·bn(n为正整数)
即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反过来积的乘方法也可以进行逆运算.即:
nnn
a·b=(ab)(n为正整数) 【例1】 计算
(2b)5 57
(1)(3x)
2
(2)
(3)(-2xy) (4))(3a)
【归纳总结】:
1.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每一个因式乘方的积.即(ab)=a·b(n为正整数). 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式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如(abc)=a·b·c(n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b=(ab),a·b·c=(abc),(n为正整数).
n
n
n
n
n
n
nn
n
n
n
n
n
n
4 2n【例2】地球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如果用V, r 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的半径约为6×10千米,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 【练习】 1、计算:
(1) (- 3n)3 ; (2)(5xy)3 ;
(3) –a3 +(–4a)2 a 。 2. 计算
3
。地球
(1)(3x4y2)2 (2)(mn)3
4(3)(a3)m(am1)2
3.填空
(1)如果(9n)238,则n (2)a6b327,则a2b
58
【课后作业】
1.下列计算错误的个数是( )
①
3xm326x;②5a65b5225a10b10383223;③xx;④3xy33481x6y7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若2abmn38a9b215成立,则( )
A.m=3,n=2 B.m=n=3 C.m=6,n=2 D.m=3,n=5 3.计算x3yxy3的结果是( )
A.x5y10 B.x5y8 C.x5y8 D.x6y12 4.若N=aa2b3772,那么N等于( )
48121212127A.ab B.ab C.ab D.ab 5.已知ax5,ay3,则axy的值为( )
A.15 B. C.a2 D.以上都不对 6.3a2bc2ab2=_______________。 7.4105323531103__________ 2n+12
23
28.化简(a·a)·(-2a)所得的结果为____。 mn22m+n
9.已知2=3,2=2,则2的值是多少
2m
整式的乘法
【思考】光的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大约是5×102秒,你知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吗?
(1)怎样计算(3×105)×(5×102)?计算过程中用到哪些运算律及运算性质?
(2)如果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比如ac5•bc2怎样计算这个式子? 说明:(3×105) ×(5×102),它们相乘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ac5•bc2是两个单项式ac5与bc2相乘,我们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来计算:ac5•bc2=(a•b)•(c5•c2)=abc5+2=abc7.
结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59
【例2】 计算:
(1)(-5a2b)(-3a); (2)(2x)3(-5xy2).
【练习】 1计算:
(1)3x25x3; (2)4y(-2xy2);
(3)(3x2y)3•(-4x); (4)(-2a)3(-3a)2.
2下面计算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当怎样改正?
(1)3a3•2a2 = 6a6; (2)2x2 • 3x2 = 6x4 ;
(3)3x2 • 4x2 = 12x2; (4)5y3 • y5 = 15y15.
【课后作业】
1.式子x4m+1可以写成( ) A.(xm+1)4 B.x·x4m C.(x3m+1)m D.x4m+x 2.下列计算的结果正确的是( ) A.(-x2)·(-x)2=x4 B.x2y3·x4y3z=x8y9z
C.(-4×103)·(8×105)=-3.2×109 D.(-a-b)4·(a+b)3=-(a+b)73.计算(-5ax)·(3x2y)2的结果是( )
A.-45ax5y2 B.-15ax5y2 C.-45x5y2 D.45ax5y24.已知am=2,an=3,则a3m+n=_________;a2m+3n=_________.
5.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以做6×108次运算,它工作8×102秒可做_______次运算. 6.计算: ①(2xy2)·(
12
xy); ②(-5a3bc)·(3ac2). 3
7.先化简,再求值:
-10(-a3b2c)2·
1a·(bc)3-(2abc)3·(-a2b2c)2 ,其中a=-5,b=0.2,c=2。 5 60
8. 若2a=3,2b=5,2c=30,试用含a、b的式子表示c.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