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诗内涵考论
第28卷第1期 哈尔滨学院学报 Vo1.28 No.1 2007年1月 JOUIu AL OF HARBIN UNIVERSITY Jan.2007 [文章编号]1004--5856(2007)O1 106—o4 艳诗内涵考论 刘艳萍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艳诗”的含义最初与音乐相关,其源于楚地的民歌“荆艳”。可它在发展过程中避渐褪去 了音乐方面的含义。而成为描写与女性相关题材的诗歌泛称。唐代以后,它又逐渐被用采指称吟咏女性 和描写男女恋情的诗歌。 [关键词]艳诗;艳歌;艳情 荆艳;女性;男女恋情 [中圈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艳诗,或日“艳体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 音”的郑、卫之声这种所谓的靡靡之音相提并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汉魏到南北朝,到初唐、 论,认为它们都是淫靡轻荡、妖艳惑人、不合儒 中晚唐乃到明清,它的创作呈现出几次兴盛局 家礼教的歌曲。显然,这里主要是从音乐的角 面,即使在以风雅相标的时代,艳体之风依然不 度着眼而非歌词的内容,这也就意味着,“艳 绝如缕。那么,何谓“艳诗”?其含义究竟如 歌”最初是从音乐方面来指称的。与其相近的 何?它与“艳情诗”及“爱情诗”的关系又是怎 称谓是“艳曲”,梁元帝《纂要》说:“古艳曲有 样?它包括哪些诗作?对它的内涵界定历来较 《北里》、《靡靡》、《激楚》、《结风》一阳阿》之 有分歧 本文对这一概念进行溯源和辨析。 曲”(《初学记》卷十五)。其中的《激楚》、《阳 古代的诗歌,大都起源于具有浓厚地方色 阿》=曲,楚辞《招魂》中就曾经提到: 彩的民歌,且与音乐、舞蹈密切联系在一起。古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 代之诗歌往往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艳歌”最 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美人既醉,失 初是指一种楚地的歌曲。左思《吴都赋》中有 颜酡些;姨光眇视,目曾波些;被文服纤,丽而不 句子“荆艳楚舞,吴欲越吟”。这种“荆艳”便是 奇些;长发曼窬,艳陆离些;二八齐容,起郑舞 指楚歌。梁元帝萧绎《纂要》也说:“楚歌日 些;衽若交竿,抚案下些;竽瑟狂会,椟鸣鼓些; 艳。”楚国地处中国南方,民间音乐十分丰富, 宫庭震惊,发激楚些;吴歙蔡讴,奏大吕些;士女 且多与巫音有密切联系。朱熹《楚辞集注》里 杂坐,乱而不分些;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郑卫 说楚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 妖玩,来杂陈些;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以娱神”。可见,娱神的歌舞难免具有摇荡情 这里的《涉江》、《采菱》、《扬荷》(即《阳 性、放纵靡艳的色彩,与正统庄重典雅的雅乐大 阿》)、《激楚》都是楚歌的名称,作者在这段中 相径庭。 铺陈人间之乐、渲染了豪华场面,《阳阿》、《激 郭璞在注《上林赋》“荆、吴、郑、卫”之声时 楚》之曲就是梁元帝所提到的“古艳曲”。从 说:“皆淫哇也”,就将楚歌与被斥为“亡国之 《招魂》中所写可见,与这种音乐相伴的是两颊 [收稿日期]2006—01—08 [作者筒介]刘艳萍(1974一),士。辽宁海城人,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刘艳萍:艳诗内涵考论 107 娇红、艳妆浓抹的美人的翩翩舞姿,她们身披罗 裳,衣襟飘忽,眼波顾盼,那么,《激楚》、《阳阿》 这种艳曲的曲调旋律之感发人心、荡人心魄的 力量也就可见了。但这种荆艳(楚歌)的歌词 过》所记,卫国的师涓在晋国演奏清商乐,曲未 终而被师旷抚止之。张衡《西京赋》:“嚼清商 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薜综注日:“清商,郑 青。婵娟、此豸,姿态妖蛊也。”东汉末年,曹操 将清商纳入铜雀宴乐以供其声色之娱。可见, 内容如今已难以确考。 汉朝建立以后,其初期统治者,从高祖刘邦 而下多为楚人,楚地的风物和音乐自然受到他 们的欢迎。汉朝设立乐府机构,楚地民歌被大 这种清商乐历来被人们视为凄清哀婉、摇荡人 心的郑音。那么,属于这种清商乐的瑟调《艳 歌行》在音乐方面也该具有这一特征。由此可 最采人乐府。据《汉书・礼乐志》记载:“至武 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 秦、楚之讴。”《汉书・艺文志》也说:“自孝武立 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 云。”“楚之讴”、“楚之风”都是楚地民歌,即荆 艳。可见,它们当时被大最采入了乐府,并得到 了广泛的传播。 现存的汉乐府民歌中,有一些作品直接以 “艳歌”为题,如《艳歌行》、《:艳歌罗敷行》、《艳 歌何尝行》等。《古今乐录》日:“《艳歌行》非 一,有直云《艳歌》,即《艳歌行》是也,若《罗 敷》、《何尝》、《双鸿》、《福钟》等行,亦皆艳 歌。”那么,这些“艳歌”名称据什么而定?它们 与“荆艳”(楚歌)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呢?这 仍需要从音乐曲调和歌词内容两方面来辨析。 《乐府诗集》卷二十六载:“诸曲调皆有辞 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艳在曲之 前,趋与乱在曲之后。”可见,“艳”是一种乐曲 的形式,是大曲前面相当: “引子”的部分。 《乐府诗集》卷四十三说:“其《罗敷》《何尝》 《夏门》三曲,前有艳,后有趋,《白头吟》一曲有 乱”。《罗敷》在乐府中又:名《艳歌罗敷行》, 《何尝》在乐府中又名《艳歌何尝行》,可见,其 被称为“艳歌”是因为曲子前面有“艳”,《乐府 诗集》卷三十九说:“《古今乐录》曰:艳歌即艳 歌行也,若《罗敷》、《何尝》、《双鸿》、《福钟》等 亦皆艳歌。”这也是从音乐角度来着眼的。至 于“艳”的曲调特征,正如杨荫浏在《中国古代 音乐史稿》一书中说:“艳往往是抒情比较婉转 的部分。趋往往是感情比较紧张的部 分。”… “”而就《艳歌行》整个曲子的曲调来 看,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说:“《陌上 桑》歌瑟调。”瑟调是清商三调之一。属于清商 乐,这种清商乐在先秦时就有,据《韩非子十 见,这些被称为艳歌的乐府,与被称作古艳曲的 《激楚》、《阳阿》等楚歌之间在音乐方面的共同 性是其抒情色彩和哀凄宛转、感发人心的力量。 而从歌词内容来看,汉乐府中被冠之以 “艳歌”的几首作品,在歌词的内容上多与女性 相关。《艳歌罗敷行》(《陌上桑》)写罗敷的美 貌和拒绝使君的调戏;《艳歌何尝行》以双白鹄 起兴,象征夫妇之间的生离死别,《艳歌行》(翩 翩堂前燕)写兄弟漂荡在他乡,主妇为其补衣 服而遭夫婿猜疑,同样也是与女I陛相关的题材。 再从“艳”一词的含义来考察,《说文解字》 对“艳”的解说是:“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 盍声。《春秋传》日:‘美而艳’。”段玉裁注日: “好而长也,《(小雅)毛传》日:‘美色日艳’。” 可见,“艳”的含义是指美丽的容貌。《楚辞・ 招魂》中有“长发曼需,艳陆离些。”王逸注日: “艳,好貌也。”“艳”一词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 也多次出现,如汉代的王充《论衡・累害》:“魏 女色艳,郑袖劓之。”司马相如《美人赋》说:“臣 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曹植 《洛神赋》中有:“彼何人斯?若此三艳也”之 句。这些文中的“艳”均指人的容色的美丽姣 好、光彩照人,且多用来形容女子。后来,“艳” 一词也逐渐由指容色之美好发展为代指美丽的 女子。如沈约《日出东南隅行》中说:“朝日出 邯郸。照我丛台端。中有倾国艳,顾影织罗 纨。”李白则有诗句:“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 红。”(《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 夏韦太守良宰》)“艳”字最初用于文学评论方 面含义则指文辞的华美艳丽。晋范宁《春秋毂 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三国志・吴 孙权传・黄龙元年》中说:“信言不艳,实居于 好。”陆机《文赋》中说:“阙大羹之遗昧,同朱舷 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故既雅而不艳。”并引 方弦言云:“雅而必艳,斯能华妙。”“雅而不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8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芷 则其感人也不详,而未足以传世行远。”刘勰在 《文心雕龙》中则称颂屈原的作品“气往轹古, 定的音乐含义,但其概念仍是比较宽泛和笼统 的,往往把吟咏女性、表现男女恋情等与女性相 关题材的诗歌都笼统地称为艳涛。这一点在徐 陵所编的“艳歌”集大成之作《玉台新咏》中也 得到了体现。在《玉台新咏序》中,徐陵在前一 部分列举了诸多“其佳丽也如彼,其才情也如 此”的佳人之后,又说: 往世名篇,当今巧制,分诸麟阁,散在鸿都。 辞采切今,惊采绝艳,难于并能”。“金相玉式, 艳溢锱毫。”在这些句子中,“艳”均是指形式辞 藻的华丽艳美。 因为“艳”一词本来就用以指代美丽的女 子,又有文辞华美之意,这与汉乐府艳诗中所写 内容多与女性相关恰好相一致,“这样~来,音 乐上的艳曲与诗歌上的艳词便在‘艳’的多重 含义上取得了同一”。【 ](P142) 魏晋六朝时代,吴歌和西曲盛行于南方,前 者以首都建业为中心,后者则是流行于湖北荆 楚地区的民歌。它们同属于清商新声,也是乐 府民歌中的俗乐。吴歌“风歌曲终皆有送声, 《子夜歌》以持子送曲,《凤将雏》以泽雉送曲”。 西曲叉分舞歌和倚歌。舞歌末尾常有一段较长 的送声或送和声,倚歌则属于一般的歌曲。吴 歌、西曲这种一曲中每节的前面加引子,末尾加 个尾声的形式,与《乐府诗集》中相和大曲如 《艳歌罗敷行》等前面有“艳”,后面有“趋”的 形式十分相像。正如《乐府诗集》相和歌词小 序中所说的前有艳,后有趋、乱,“亦犹吴声西 曲,前有和,后有送也”。汉乐府中相和三调经 过发展演变与吴歌、西曲一起被称为清商乐。 旋律上都较为凄清哀婉。加之吴歌、西曲在歌 词内容上多为与女性相关的情爱题材,与乐府 “艳歌”同一题材,所以吴歌、西曲也往往被习 惯地称为艳歌、艳曲。 整个南朝时代,是“艳曲”兴盛的时代,如 郭茂倩在《乐府诗集》卷六十一“杂曲歌辞”序 中所说的那样: 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衰淫靡曼 之辞,迭作并起,流而忘反,以至陵夷。原其所 由,盖不能制雅乐以相变,大抵多溺于郑卫,由 是新声炽而雅音废矣。 可见,这时的艳曲与古艳曲即“荆艳”一 样,被视为与郑卫之音同调。这种多描写女性 情思或男女恋情的民间艳歌、艳曲得到了南朝 帝王宗室的喜爱,君臣和贵族们纷纷仿作,自制 新词,另造新曲,创作了大量的描写女性的艳 诗,并在其中有意增加和强调了对女性赏玩的 艳情趣味,与汉乐府中表现质朴的夫妇爱情已 经大异其趣。由此,艳歌渐渐失去了它最初特 不藉篇章,无由披览。于是,燃旨冥写,弄笔晨 书,撰录艳歌,凡为十卷。 翻阅《玉台新咏》的十卷“艳歌”,其中有描 写男女情爱的作品,包括大量的宫体诗,也收人 了一些描写女子容饰姿态和表现女子相思怨 悱、惆怅伤感等情绪的诗及借咏物来咏叹女性 或相思之情的作品。描写爱情悲剧的《古诗为 焦仲卿妻作》也被收入其中。可以说,《玉台新 咏》所选诗作是与女性相关的各类题材,如明 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说的“《玉台》但辑闺房 一体”。清继容舒也曾指出:“按此书之例,非 词关闺闼者不收。”(《玉台新咏考异》). 唐代以后,对“艳诗”的理解往往偏重于指 艳情和描写女性的妖艳方面的含义,有时用于 指称宫体诗。如刘肃《唐新语》记载:“梁简文 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 宫体。”杜确《岑嘉州集序》说:“梁简文帝及庾 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日‘宫体’,自 后沿袭,务为妖艳。”清代的袁枚在《再与沈大 宗伯书》中也把艳诗与宫体诗相提并论,认为 “艳诗官体,自是诗家一格。”有时也用来指一 些描写妇女容饰装扮的诗,元稹在《叙诗寄乐 天书》中说:“不幸有伉俪之悲,抚存感往,成数 十诗,取潘子悼亡为题,又有以干教化者,近世 妇人晕淡眉目,绾约头鬓,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 色泽尤剧怪艳,因为艳诗百余首。”其时,“艳 诗”与“艳情诗”的概念也逐渐混同为一了,也 即细致描写女性和表现男女艳情的诗歌。而 “艳情”一词,本是指男女爱情。初唐诗人骆宾 王有一首《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诗中用代言 体的形式,以女性口吻讲述与卢照邻的缠绵婉 恋以及卢走后独守空闺的孤寂凄凉与相思哀 怨,诗写得一唱三叹,惋侧动人。可见,“艳情” 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情。但由于封建社会里婚姻 往往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爱情往往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刘艳萍:艳诗内涵考论 109 是发生于夫妻之间,而是在婚姻关系之外。这 样,艳诗便往往不包括寄内诗和悼亡诗。元稹 一神享受的这种综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 的)互相倾慕和交往之情”。【 】‘卧 它既包括与 就把他的悼亡诗单独划分出来,没有归入艳诗 恋人、情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也包括夫妻之爱。 类。这一点与徐陵在《玉台新咏》中选人了 应该说,“爱情诗”是“艳诗”中更为注重情感、 潘岳的《悼亡诗》有所不同。在徐陵看来,《悼 亡诗》亦是“艳歌”,因为它是与女性相关的。而 在元稹看来,悼亡之作表现的是“伉俪之悲”。 抒情更为真挚的一部分诗作。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 是“抚存感往”之作,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感 版社。1980. 情,而非“艳情”,故不宜以“艳诗”视之。 [2]康正果.风骚与艳情[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这样,“艳诗”概念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 20o1. “爱情诗”概念既有交叉重合也有相异之处。因 [3]瓦西列夫.赵永穆。范国恩,陈行慧.情爱论[M].天 为“爱情”是指“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生 津:三联书店,1984. 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 责任编辑:唐金石 Study and Comment on the Implication of Love Poems LIU Yan.ping (Luoyang Teachers College,Luoyang 47 1 022,China) Abstract:The implication of love poetry was interrelated with music at first.It originated from the folk music“Jing yan”in Chu origin.But it gradually lost musical implication and be— came a phrase of poetry that depicted women during its development and evolvement.After Tang Dynasty it gradually indicated the poetry of depicting women and love feeling between men and women. Key words:love poems;love song;Jing yan;women;love affai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