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回填土施工方案
一、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特别是该隧道的防突涌水、涌泥、涌砂,进口瓦斯地段、出口大跨段顺层滑坡段的施工安全,爆破作业安全,软弱围岩防坍塌的施工安全。对重点安全部位,制定有效的技术方案及措施,安全防护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的总体要求,贯彻质量体系,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确保质量规划目标的实现。
3、方案优化的原则
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编制中对施工各环节的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总指对本隧道工期要求及结合本标段总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建设单位要求。
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标段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实行
科学配置。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上场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先进、精良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做好建设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6、突出环保水保的原则
结合工程项目采取积极、严密的环保、水保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二、材料方面的要求:
1、土:路基填土严禁使用淤泥、垃圾填筑,土中含有苇、草根杂物等必须捡出,土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cm。液限大于50、塑指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需掺8%-10%石灰进行处理。
2、双向聚丙烯土工格栅:每延米纵横向拉伸屈服力≥20KN/m,纵向屈服伸长率≤13%,横向屈服伸长率≤16%,网格尺寸为40*40mm。
3、山皮土:粒径不大于30cm。 三、施工工艺:
1、填方前将设计路基宽度范围内的原地面的草皮、垃圾、淤泥及有机土等杂物清除干净,树穴及电杆穴分层填土压实。填筑路基前,首先项目部实验室按设计要求,对土样按试验规范进行试验,测定CBR数值不能满足图纸要求。在零填或挖方路基路段当路基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反开槽压实或戗灰等措施处理后,方可进行下步
施工。
2、填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施工时采取分层平行摊铺、整平、碾压的方法。随卸土随摊铺,摊平土方时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每层压实厚度满足20cm。每层填料摊铺的宽度,每侧超出路堤设计宽度30cm,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3、检测试验用土材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条件下,选用18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动碾压的原则,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最大速度不超过4千米/小时;碾压时直线段由路两侧向中间进行,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压路机纵向进退式行驶;接头处搭接宽度对振动压路机重叠0.4~0.5米。并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稳压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2遍,碾压2遍后测量土的压实度(每段至少取样5点),如达不到95%则继续碾压第三遍,直至达到95%压实度为止,在测量压缩量并记录相应数据后,将检测结果向监理工程师报检。
4、经监理工程师抽检,评定报验段的压实度代表值和单点极值达到标准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填土,具体工序要求同上。
5、特殊路基处:
a、占用沟渠段,需对该沟渠进行特殊处理。具体处理方式为:抽水、清淤至原状土,并将原边坡削成1:1.0,然后在原状土顶铺一层土工格栅反包,其上填筑山皮土,并在50cm时铺一层土工格栅
后反包;山皮土填筑完成再在其上铺一层土工格栅,填筑符合要求的路基填料,并分层碾压密实。沟渠填至清表高程后对路基顶面统一进行冲击压实处理。
b、大桥两侧引路特殊路基段,为保持路基稳定性,本段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毕后,在本段设置反压护道,路基填筑石灰粉煤灰,并用粘土对路基进行包边。 四、安全保证措施
(一)临时用电措施:
1、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置。
2、配电室要做到“五防一通”,门向外开,配有安全防护用具和干粉灭器等消防器材,安全警示牌。
3、供电系统按三相五线制设置。架空导线采用BLV型铜芯塑料线截面积16mm2,架设应装设横担和绝缘子,离地面≥4m,电源线绝缘良好,无老化,破损和漏电。
4、照明线路单独设置,线路应用绝缘子固定,电源线采用单相芯橡皮软电缆,灯具的金属外壳应接零保护。
5、施工用电要用标准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并配备干粉灭火机。
6、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设置漏电保护器,应灵敏可靠,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工作电流要与工作容量相匹配。电箱进出线从箱体底面进,并有套管分路成束,电箱内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
应分别接在各自专用的接线端子板上,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开关和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
7、工地配备十名专职建筑电工驻现场管理施工用电。 8、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及使用前验收签证手续。 (二)施工现场防火、防爆、防雷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防火工作必须逐级实行防火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保证防火安全措施有效地贯彻执行。
2、工地领导应加强对全体职工特别是新职工和民工的防火教育,制订防火制度和公约。
3、工地各级领导应定期检查工棚的防火安全工作,发现火险漏洞,必须及时彻底解决。
4、工地应普遍地建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应建立必要的值班汇报、学习训练等制度。
5、要求在办公室、仓库、宿舍安置一定数量的灭火机,在配电室设置干粉式灭火机,并按规定时间更换药物,以免药物失效,由负责安全保卫的同志专门负责。
6、工棚内的高度一般不要低于2.5米,工棚的门、窗要向外开。 7、燃着的火炉要有看管,人员离去或睡觉时,要将炉门封好。 8、加强明火作业管理,电气焊、切割机作业场地半径10米范围内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
9、加强对易燃易爆材料管理,油料、漆料等应以消防等级要求入库,仓库应设安全标志牌及消防器材。
10、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按照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电源管理,以便防止电气火灾。
(三)雨季施工措施:
1、应随时注意作好防雨、防雷及防雨季情况安排施工。 2、机电设备必须加防雨罩,以免因漏水而损坏设备,做好接地保护,以防漏电伤人,雨后应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
(四)文明施工措施
1、建立健全的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由项目经理总负责,施工班组设兼职管理员。
2、施工现场内对施工设备、材料堆放、场地道路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划;做好泥浆的现场管理工作,浆液不得外溢,以免污染工地;污水须经沉淀滤清后才可排向市政管道;工地大门(出入口)设置洗车台,保证车辆外出不污染路面。各项文明施工工作按照相关严格执行。
(五)工期保证措施
1、根据总体控制计划,实行信息监控,及时调整部署,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每一阶段的计划如期实施;
2、定期召开每周生产例会,加强与各单位协调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严格控制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杜绝因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返工; 4、加强劳动力管理,及时劳动力进场,合理安排各班组的工作面;
5、通过合理的施工,安排流水施工;
6、及时编制材料的需用量计划及采购进场计划,保证材料及时进场;
7、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
8、各工种安排专业熟练、操作证齐全的工人进行施工; 9、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