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镜与参考 【文章编号】1 674—1 323(201 1)一05—0046—04 国外社会企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于晓静 (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53) [摘要]近年来,国外社会企业作为推动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已经逐渐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公益创新热潮特别是 在福4-,J国家危机和金融危机过后,社会企业在解决弱势群体就业、弥补福利空白、消减社会排斥、推动可持续发 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社会企业理念的引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我国社会企业也悄然兴起.但我国公 益领域对社会企业概念的热捧也呈现泛滥之势,其概念不清、鱼龙混杂,增加监管难度,也将影响社会企业在我 国的健康发展、要真正发挥社会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学界的积极研究、的正确引导和社 会组织的大胆尝试 [关键词】社会企业;特点;启示;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 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外社会企业作为推动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已经逐渐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公益创新热潮。特别是在福利 国家危机和金融危机过后,社会企业在解决弱势群体就业、 是以最大化股东和所有者的利益为动机的企业,所获得的利 润都再投入到企业或社会之中。这一部门的代表机构——社 会企业联盟(The Social Enterprise Coalition)同样把社会 企业定义为:一种为了社会目标而在市场中进行商业活动的 组织。 弥补福利空白、消减社会排斥、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一、社会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美国更注重宣扬“社会企业家精神”。学术界普遍认为 社会企业是一种处于纯慈善(非营利组织)与纯营利(私人 企业)之间的多元混合连续体。如表1所示: 在实践中,社会企业通常包括合作社、信托公司、互助 协会、员工所有企业、社团等多种形式。 综上所述,社会企业并不是一类法人结构,而是泛指借 助市场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类组织。尽管社会企业形式 多样、边界模糊,但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与营利性企业比,社会 企业的首要特征是必须具备明确的社会目标,例如刨造就 现代社会的组织结构是由组织、企业组织和公民 社会组织三大板块构成。社会企业是在积极的福利社会背景 下,公民社会与市场机制彼此渗透的产物。它不同于只追求 社会效益的非营利组织,也不同于只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组 织。 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 999年最早提出社会企业 概念,即任何可以产生公共利益的私人活动,具有企业精神 策略、以达成特定经济或社会目标、不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 追求、且有助于解决社会排斥及失业问题的组织。 业、社区照顾、医疗服务、残障人士康复、失业人员培训、 孤老救助、环保节能、物种保护等。社会目标是社会企业存 在的基础,是社会企业追求的价值准则。营利性企业也应承 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其根本的价值追求仍是经济效益最 欧洲委员会认为社会企业是合作社与非营利组织的交叉 组织,偏向于劳动者合作社与生产型非营利组织的混合体。 英国把社会企业定义为:拥有基本的社会目标而不 I作者简介】于晓静,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社会管理、非营利组织。 46I社团管理研究 借镜与参考 表1 社会企业光谱 物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寻找完美结合多重 社会企业精神 I l 动机 社会目标的实践方案。它们不但创造性地 - 纯粹商业性活动 对自我利益的诉求 纯粹慈善性活动 ・ 对慈善的诉求 混合动机 整合了多种社会需求,甚至能被和社 会认可,进而改变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 可以说,社会创新是社会企业发展壮大的 立足点和原动力。 l 方法 目标 收益方 使命驱动 社会价值 零支付 使命和市场驱动 社会和经济价值 市场驱动 经济价值 按补贴价格支付,或支付和 按市场价格支付 零支付型收益方的混合 二、国外社会企业发展概况 (一)社会企业兴起的背景与现状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 和生产自动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以英 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高企,纷 关 键 资本提供方 的 利 捐款和补助 按低于市场利率提供资本, 按市场利率提供资本 或捐赠和按市场利率提供资 本的混合 益 劳动力提供方 志愿者 相 关 按低于市场水平执法报 酬,或志愿者和付酬员工 的混合 按市场水平支付报酬 纷面临日益严重的福利国家危机。福利国 家制度产生的巨额福利支出,使不堪 重负,财政赤字不断攀升;高福利带来生 产的高成本,降低了福利国家产品在世界 方 物资供应方 物资捐赠 按折扣价铬提供物质,或 按市场价格提供物资 市场上的竞争力;高额税收给纳税人带来 了沉重负担,影响劳动者的工作热情:个 人对国家福利的过分依赖,使整个社会缺 乏活力。如果继续走福利国家的老路,将 捐赠和按市场价格提供 物资的混合 资料来源:Dees.1998b:60 大化。而社会企业将自己确定的社会目标作为企业运作的根 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使命被完全嵌入到企业的结构、经 营、管理和文化之中。 第二,运用市场机制经营组织,使得社会企业具有造 须像企业一样经营项目,使组织能够自我运转起来,组织自 身具有造血功能。与以往的福利性企业不同的是社会企业靠 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赢得市场。虽然社会企业不以营利为目 会使和个人陷入福利危机不能自拔:而通过减少福利来 迫使个人寻求工作则会导致低端劳动力市场更加拥挤、甚至 政局动荡。面对这一福利僵局,西方国家普遍转向建立工作 导向型福利制度,不是简单的降低福利水平,而是把福 量在人力资本上投资,而不是直接给予经济救助。这就为非 营利部f-1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社会企业就 是其中借助商业运作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 与此同时,由于和市场失灵,人们重新将公民社会 领域看作创造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热土。非营利组织迎来了新 的发展契机,孕育了社会企业这种新的公益模式。一方面, 难以继续承担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供给,从一些领域中 血功能。与传统的非营利组织比,社会企业的突出特点是必 利支出更多地作为对社会领域的投资。即在可能的情况下尽 的,但只有盈利的社会企业才能够持续地实现其社会目标, 完成其社会使命。 第三,遵守资产锁定原则。这也是它区别于营利性企业 的显著特征。为保证社会企业的目标不被商业利益侵蚀,社 会企业必须坚持资产锁定原则,即其经营利润不得分配给股 东,而要将利润继续投入项目或社会发展。资产锁定必须在 社会企业的章程里做明确规定。相关认定监管机构负责确保 社会企业“资产锁定”原则的贯彻实施。 第四,采取自治管理模式。由于社会企业形式多样,可 能归属于它们的用户或者客户、员工、托管人或公共机构所 有。不管哪种形式,社会企业都通过自治的方式,实现组织 的良性运转。社会企业建立了一种新的、主动性的社会福利 退出,并开始更多地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提供福利服务。另一 方面,公益人士不满足于“授人以鱼”的救助方式,他们努 力在人力资源上投资,提高弱势群体的发展能力,并探索借 助企业经营与市场手段来运作项目,让弱势群体在市场或社 会经济中就业。原先单纯依靠财政资助的福利项目就演变为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为减负,也让整个社区受益。借助 商业运作的非营利组织也获得了更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证 组织自身的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不断增加的多 样化的社会需求与非营利组织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了 社会企业这种创新形式的迅速发展。 起初社会企业总是和解决弱势群体就业相关联。随着社 机制。它鼓励服务对象更多地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在组织中 履行一定的工作义务。这与传统福利国家制度中单向的、被 动的模式完全不同。这种自主的、灵活的、富于奉献精神的 管理模式,正是社会企业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仍能提供高质 效、低成本服务的重要原因。 第五,具有社会创新性与性。创新性与性是社 会企业的突出特质。各类社会企业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未被满 会企业取得商业运作成功的同时还实现了积极的社会价值, 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和有志青年投身社会创业。加上企业社 会责任、道德消费以及公益风险投资的兴起,更广泛的社会 目标被嵌入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承担的社会目标越来越多 元,触及的社会问题领域越来越广泛。 足的社会需求,用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人力资源、 社团管理研究I47 借镜与参考 英国是全球社会企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综合《2005年 的发展。2002年,该部门出台了《社会企业:一项成功战 略》的报告,标志着英国首个社会企业战略问世。该战 略实施了一项为期三年的促进项目,旨在实现以下三大目 标: 英国社会企业调查》和《2006年英国中小企业调查》的数 据结果显示:英国至少有5.5万家社会企业,占所有企业的 5%,营业额估计大约为270亿英镑,每年对GDP的贡献是 84亿英镑,大约占英国GDP的1%;社会企业部门的从业人 (1)帮助社会企业消除可能面临的一些障碍、和 挑战,为它们营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 (2)强化商业支持和培训以及筹资机制,使社会企业 成为更优秀的企业; 员达 ̄FJ47.5万人,还提供了30万个志愿工作岗位,有1/4的 社会企业为遭受社会排斥的人们提供或寻找就业机会。 美国设有社会企业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 rship) 奖,每年对成绩卓越的社会企业家进行奖励。纽约的 Echoing G reen(绿色回应组织)通过“社会企业家”竞 赛,甄选有潜力的社会企业家,并提供从5000美元到上万 美元的“社会企业”启动资金及专业创业辅助。 社会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方兴未艾,并已在解决贫困、 疾病、环境污染等问题上显示出独特而有效的解决能力。比 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创办的“乡村银行”,就以 无担保小额贷款的方式,有效改善了孟加拉贫困妇女的生活 处境。 (3)培育一种有效的社会企业联合组织,以便确定社 会企业的价值、执行和促进服务传递。 2005年,由内务部积极社区署和贸工部社会企业管理 部门合并成立第三部门办公室,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包括社会 企业在内的第三部门组织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该部门 出台了新的社会企业行动计划——“社会企业向新的高度进 军”,具体包括培育社会企业文化、确保那些正在运行的社 会企业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和合理化建议、确保社会企业的 融资渠道、帮助社会企业与合作四方面内容。2009年 尽管社会企业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特点,但兼具社会性和 商业性的普遍特征,创造出了一种主动的社会福利机制。这 使得社会企业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社会和环境问题,而且还提 9月英国内阁第三部门Angela Smith正式发布了《好交 易2009:社会投资年鉴》。作为首部社会投资年鉴,它汇 集了众多社会投资的新思路和案例分析。 201 0年新一届联合启动“大社会”项目,公民社 会办公室取代原第三部门办公室,制定并颁布了《建设更强 高了社会福利水平和公共服务效率,促进了社会融合,有利 于在全社会营造积极、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 (二)社会企业倍受学术界关注 大的公民社会》的发展战略。其中设定了的初步举措, 来帮助社会企业、慈善组织、志愿组织和社区团体抓住在公 共服务改革及向地方放权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机会。 此外,美国、日本、芬兰等国家也通过法律法规、战略 规划、支持等方式规范和推动社会企业的蓬勃发展。 社会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使之成为学 术界热捧的对象。截至目前,美国很多顶尖的商学院都已 在MBA课程中设置“社会企业”模块。哈佛大学商学院从 2004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社会企业”方向博士生。哥伦 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斯坦恩商学院也开设了相关课程。杜克 大学成立社会企业发展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 三、我国发展社会企业的意义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 盾凸显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具有突出的重 院于1 999年创立“全球社会企业创业大赛” (Global Social Venture Competition,简称GSVC),为有潜力的“社会企 业家”寻找投资人,至今该赛事已成功举办1O届,在全球范 围支持并扶植多家社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积极的社会效 益。 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企业作为一种跨界性社会创新,对解决 多样化的民生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都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发展社会企业能帮助有效解决更多民生问 英国则有引领全球社会企业研究的牛津大学斯考尔社会 企业研究中心。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创办 了全球青年创业大赛,鼓励青年刨业家们 在创业时选择能够带来社会价值的事业, 例如环境保护,改善公共卫生,支持贫困 地区儿童教育等。此外,有关社会企业的 研究也在亚洲地区兴起,、、新 加坡也纷纷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 (三)对社会企业的支持 西方国家注意到社会企业在提供公共 服务上的重要性和创新价值,开始加强与 他们的沟通,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以 英国为例:2001年,英国贸易工业部组建 了社会企业局,用于规范和支持社会企业 48I社团管理研究 借镜与参考 题。社会企业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它tTi ̄L根基层,能敏锐洞 察不同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并以创新的方式来 满足这些需求。在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居家养老、儿童 救助、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我国社会企业的初步探 学理论等视角,也都能切入社会企业研究,丰富理论研究成 果。相关专家还应深入社会企业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如深 圳残友集团——致力于扶助残疾人在高科技领域稳定就业、 上海社会创新孵化园——打造解决残障人士就业的实训和上 岗平台、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为汶川地震灾区 妇女提供培训和就业等实践都值得加强研究。因此,学术界 应提高对社会企业的研究热情,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的研究局 索已经显示出积极作用。 其次,社会企业将商业经营理念引入公益领域,能调 动更多社会力量和资源为解决民生问题开辟新路。发展社会 企业有利于拓展社会组织运营思路,提高组织可持续发展能 力。社会企业家善于整合企业资源、培育公民责任,通过建 面,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整理、明晰社会企业的相关理 论,为指引社会企业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 立合作网络来解决那些处于孤立状态、难于解决的社会问 题。这就为企业、社区和个人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 管理提供了新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企业还能够积 累社会资本,消减社会排斥,增进社会融合。 再次,社会企业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支 持公共服务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 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 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单纯 依靠难以有效解决,必须搭建、企业、社会合作的 新机制。社会企业为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既追求社会目 标又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国外案例证明逐渐成熟的社会企 业不但能够优质高效地承接公共服务项目,还能为公共 服务创新提供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 最后,社会企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我国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社会企业家精神是对传统经 济发展理念的修正,即强调用创新的模式来实现经济价值与 社会价值的协同发展。显然这对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 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社会企业向人们展示了新的创业途 径,吸引有责任感的企业家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创业:另一方 面,社会企业能影响传统营利性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优化行业竞争秩序,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四、我国发展社会企业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企业理念的引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 我国社会企业也悄然兴起。实现残疾人高科技就业的“残友 集团”、收养服刑人员子女的“太阳村”、倡导公益旅游的 “多背一公斤”、致力于残障儿童艺术康复的“金羽翼”等 新公益机构纷纷涌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我国公益 领域对社会企业概念的热捧也呈现泛滥之势,概念不清、鱼 龙混杂很可能增加监管难度,也将影响社会企业在我国 的健康发展。因此,要真正发挥社会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学界的积极研究、的正确引导和 社会组织的大胆尝试。 第一,学术界应加强对社会企业的研究。社会企业作为 跨界创新的产物,对多学科交叉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无论是在公民社会领域、社会领域、新公共管理领域、 企业管理领域、法学领域,对社会企业的研究都具有创新意 义。从发展理论、社会经济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公共经济 第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持续关注社会企业这 一社会创新现象。一是,考虑到近年来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对 社会企业概念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和监管的可操作性, 建议目前在和实践领域应采用狭义的社会企业概念,即 仅指借助商业手段来解决弱势群体就业的公益性就业组织, 其盈余必须按照资产锁定原则继续投入项目发展或造福社 区。二是,在不突破现有的前提下,梳理弱势群体就 业、大学生创业、节能环保、养老助残、志愿服务、购 买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优惠,确保社会企业对上述信息的 可获得性。三是,开展社会企业试点,在登记审批、融资服 务、场地支持、营销与管理咨询,购买服务、志愿者管 理、资产锁定监督和经济、社会、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 大胆创新,探索支持和规范社会企业发展的可行路径。 第三,社会组织应积极借鉴社会企业理念,提高服务 质量,创新运营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和谐社会 建设的能力。社会企业不是一种法人结构,而是运用商业手 段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类组织。依目前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状 况,还远没有到专门出台相关法规的阶段。“社会企 业”不能作为现有社会组织解决发展困境、谋求更多筹款的 噱头。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才是社会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创造性地结合成功的商业模式只是社会企业持续运营的 必要手段。因此,中国的公益人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企业的内 涵,自觉借鉴社会企业的理念。建议特别要在解决各类弱势 群体就业上,积极探索我国社会企业的实践模式,从解决民 生问题入手,为百姓造福,为分忧。只有这样才可能为 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取得显著 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杰米・巴特利特,莫利・韦伯.创业的价值:英国的社会企业 [J].经济社会比较,2007(2). [2]英国内阁第三部门办公室:社会企业向新的高度进军—— 2006年行动计划[J].经济社会比较,2007(2). [3]赵莉,严中华:国外社会企业理论研究综述[J].全球视野理论 月刊,2009(6). [4][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M].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社团管理研究J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