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1期 泰山学院学报 Vo1.32 NO.1 2010年1月 JOURNAL OF I ISHAN UNIVERSITY Jan. 2010 分析、解构与新实用主义 美学的有机统一观 刘德林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山东泰安271021) [摘要] 有机统一是西方美学界从古希腊到现在一直谈论的重要命题。当前欧美学术 界的两大流派分析美学、解构主义对它持有相反的态度:前者坚持有机统一的观念,后者则从时 间与空问的双重维度否定了这一观念。美国当代著名的新实用主义美学家舒斯特曼折中调和 了两者的观点,对这一命题作出了重新的解释,他从实用性坚持这一观念的有效性,但是却从逻 辑的角度否定了它的合法性。 [关键词] 有机统一;分析美学;解构主义;舒斯特曼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590(2009)01—0049—0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有机统一的观念是由古希 观念造成了极为强烈的冲击,而当前流行于欧美 腊人提出的。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斐多》中将 国家中的两大美学思潮——“分析美学”和“解构 每篇文章类比为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认为:“它有 主义”在这个问题上也展开了充分的论证。虽然 自己的一个身体和一个头与脚;应该有一个中间、 这两大美学思潮采取了相同的语言分析策略,但 开头和结尾,并且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和整体之 它们对这个观念显示出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即 间相互调和。”l】【( ’这里,柏拉图只是通过比喻 分析美学致力于维护有机统一观念在美学领域的 的方式隐约地提到了有机统一的观念,并没有对 合法性,而解构主义则试图摧毁这一观念的有效 它展开详细的论述。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接 性。当代著名的新实用主义美学家理查德・舒斯 受了柏拉图的观念,认为史诗、悲剧等具体的艺术 特曼在建构自己美学思想的过程中对有机统一也 如同任何“完整的”、“活的动物”一样都是由部分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分析与批评分析美学和解 所组成的整体,任何一部摹仿性的艺术作品中都 构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实用主义对这个 必须遵循下面的原则,即“事件的结合要严密到这 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在有机统一的论争上,分 样一种程度,以至若是挪动或删减其中的任何一 析美学对这一观念的维护、解构主义对它的解构 部份就会使整体松裂和脱节。如果一个事物在整 是怎样展开的?新实用主义美学的有机统一观是 体中的出现与否都不会引起显著的差异,那么,它 如何形成的,持有怎样的态度?我们又应该如何 就不是这个整体的~部分” 押 。 判断这三种观点呢?这几个问题显然是本文所要 此后,有机统一成为西方美学界持续探讨的 解决的对象。 一个重要命题,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美学上,而 一且还涉及到更为宽泛的存在论、语言哲学和认识 、分析的主张 论等领域。在当前的美学语境下,倡导“断裂”和 有机统一在美学上主要涉及的是艺术品的整 “无中心”等主张的后现代艺术实践已经对这个 体“w。”和其组成部分“P。、P 、P …Pn…”之间的 [收稿日期]2009—10—25 [作者简介]刘德林(1970一),男,山东兖州人,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讲师,博士。 泰山学院学报 第32卷 关系与价值生成问题。早在2O世纪二三十年代, 依赖于其他部分的存在,并且与其它部分一起构 分析哲学的创始人摩尔在他的著作《伦理学原 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部分的本质或同一性产 理》中详细地分析了有机统一的三种含义:第一个 生于这一整体,受到这一整体的制约,如果没有整 含义是“整体的部分是如此联系着,以至于一个 体,它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一个部分。[部分]..…・的持续存在是其他[部分]持续存在 摩尔接受了前两个有机统一的观念,但是对 的必要条件;而……后者的持续存在也是前者的 黑格尔的观点展开了强烈的批评。摩尔认为黑格 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二种含义意味着“关 尔的观点既混乱不清又自相矛盾,因为它没有将 键的有机现象,更像是一个具有凸显性质的整体, 它的凸显性质不能还原为它的组成部分的性质, 甚至不与它的组成部分的性质相称。……因此, 有机统一的这种意义,可以被一般地看作为这样 一种统一,其中整体的性质不同于它的个别部分 性质的总和,而且不能还原为它的个别部分性质 的总和” ¨ 。第三种含义的有机统一是黑格 尔的观点,即强调整体对部分的制约作用,“就像 没有部分的存在,整体就不是整体,因此如果没有 整体的存在,部分就不是部分”l3_( 。 因此,第一种含义的有机统一观强调整体 “w。”与组成部分“P 、P 、P …Pn…”之间、各组成 部分之间是一种彼此互为因果的依赖关系。也就 是说,P,的改变必然会影响P 或Pn,反之亦然。 并且,“P ”或“Pn”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到整体 “W。”。比如,我们可以将正常人的身体如艺术品 一般看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身体与各器官 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但是当这个身体的肺部和肝部被摘除之后,它的 心脏也就必然地受到影响,不能再作为原本身体 的有机组成部分了,而且,此时的身体也就不是原 来的有机整体的身体了。第二种含义的有机统一 观强调整体“w ”的性质依赖于组成部分“P 、P 、 P,…Pn…”的性质,但是,有机统一整体“w,”的价 值具有不同于它的组成部分价值总和的内在价 值,也就是说,整体的价值与它的部分价值总和具 有不规则的比例关系。与第一种观念不同,它不 认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 系,只强调整体的性质和价值要依赖于部分,并且 整体的价值要大于部分的价值之和。 黑格尔的有机统一观的基础建立在他对事物 普遍联系的观点上。这种观点不仅包含了第一种 含义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因果依赖 关系,而且还认为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逻辑 上的依赖关系。也就是说,任何部分的存在都要 部分自身固有的同一性和部分属于整体的凸显性 质区分开来。按照黑格尔的逻辑,摩尔推论出以 下的结论,即“由于一个部分只是在于整体的其他 部分的联系中展现凸显性质或者价值,而在孤立 的自身中不展示这种性质或价值,这就意味着它 自身(即那个部分)不真正具有这种作为它的同 一性的部分的性质”_4_( ’。比如,作为部分的 “P.”存在于整体的“W ”之中,并且在“W。”中获 得了自身的性质和价值,如果它脱离了这个整体, 那么“P ”就丧失了自身的性质和价值,也就不再 是“P.”了。这显然陷入了逻辑上的混乱。 其后的分析美学家接受了摩尔的观点,将有 机统一作为判断审美价值的一种基础和标准。比 如,Harold Osborne就将有机统一当作美和艺术作 品的规定性特征,认为艺术作品是一个相互联结 的有机整体。M.C.Beardsley从审美经验的角度 来理解审美和艺术活动中的有机统一,将审美经 验定义为一种完全的和连贯统一的经验,并把有 机统一作为美学批评的三个客观标准之一。早期 受到分析哲学与分析美学熏陶的舒斯特曼指出了 分析美学对有机统一观念的坚持,在他看来,“大 部分当代英美美学已经在这个概念中寻找它的最 终原则,或者将这个概念落实在外在的艺术作品 中,或者落实在它的审美经验中” 4 ’。 二、解构的策略 分析哲学和分析美学所坚持的有机统一观是 由两个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其一,部分具有固定的 自我同一性;其二,部分与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解构主义对这两个要素分别进行了性的 解构。 在语言哲学的影响下,解构主义将世界上所 有的对象和概念都看作是被语言所中介的,人们 谈论的所有对象、要素或范畴在根本上并不具备 真实绝对的本质,它们处在语言的网络上,以语言 第1期 刘德林:分析、解构与新实用主义美学的有机统一观 51 的差异而相互区分。比如,解构主义者德里达认 部框架,那也就必然将凸显的有机整体消融在无 为,语言上的任何一个音素的同一性即它本身的 限的空间之中了。比如,当我们谈到“教室后面有 一性质都不具备任何确定的本质,它只是在与系统 棵树”时,如果我们谈话的场所是在教室之内, 中的其他因素相区分时才形成。于是,任何事物 或者是在离教室不远的外部空间时,我们便非常 的个性和意义也是建立在同其他事物的不同联系 容易获得这一话语所传达的信息。但是,如果我 上,它永远不会完全地将自身呈现出来,只能通过 们处在离教室很远的外部空间时,尽管这段叙述 与其它要素的比较和区分才获得确定的意义。比 如,“树”之所以被称之为“树”,是因为它不是 “花”,不是“竹”或者其它的植物。对于有机统一 整体的“w。”而言,它其中的部分“P ”是在不断地 与其它部分“P 、P,…Pn”的相互区分中获得自身 的性质和意义的,如果消除了区分,“P ”将无法自 身显示其性质或同一性。由此一来,解构主义也 就消解了有机统一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的同一性。 分析美学的第二个基本的观念是将艺术品看 作为一个清楚的完整整体,这个整体由它的 部分所组成。但是,人们对这一整体的认识并不 是通过其组成部分而获得的,而是需要通过将这 一整体与其它整体的区分与比较,这就首先需要 为它设定一个框架,然后将它从更大的联系系统 中隔离出来。比如,对于有着开头、中端与结尾的 有机统一体的艺术品而言,它本身就意味着与开 头之前和结尾之后的断裂,也只有切断开头之前 与结尾之后的联系,艺术品自身才能够凸显出来。 这样一来,作为有机统一整体的艺术作品也就成 为“外框的结果,它建立在‘避开精确公式化的内 在和外在区分’之上,即一种在外在背景或辅助框 架与这些框架中作品的统一整体之间的区分”。 尽管外框处在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之外,但是 “外框却是一种给人们提供具有内在内容和结构 对象的东西……它也就成为创造审美对象必不可 少的要素”_5j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家乔纳森 ・卡勒对于分析美学所主张的艺术品的整体结构 作出了如上的分析。解构主义对有机统一整体的 否定是通过摧毁这一整体的外在框架进行的,因 为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对整体的认识必须借助于 相对于它的外部框架,而外部框架又是人为设定 的,在逻辑上并不是必然的。那么,也就存在着整 体开始之前的开始部分,以及整体结束之后的延 宕部分。如果我们无限地扩大有机整体之外的外 的话语是真实的,但它却无法使我们获得任何确 切的意义了。 另外,法国哲学家福柯运用其“谱系学”的方 法对有机统一的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解构。简要 而言,“谱系学”也是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它将 现存的各种观念看作为语言的产物,是在历史的 进程中被人们虚构出来的,那么,通过对某一观念 的历史考察,就可以揭示出它的制作过程。如此 一来,各种规律性的观念和真理全部成为了历史 性的存在,成为语言虚构的产物。比如,根据福柯 的考察,“作者”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并不是超验 的、永恒的东西。在欧洲的中世纪,人们不在乎故 事、诗歌和戏剧是否有署名的作者,根本不询问谁 是它们的作者。作者的重要性出现在17世纪之 后,为了搞清楚写作发生的动因、过程以及作品的 真实含义,人们要求作者去说明属于他的诸文章 的同一性,要求作者把文本同他本人的人生经验 以及产生文本的真实历史联系起来,要求作者来 揭示作品中所隐含的意义……这种中心化的作者 显然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 总之,解构主义者德里达、卡勒和福柯等人对 有机统一的原则持否定的态度:德里达、卡勒用 “游戏”、“延异”、“外框”等概念摧毁了艺术品的 整体结构与部分的同一性,而福柯借用“谱系学” 的历史考察方式否定了以往各种思想中的“假定 的统一性”和“连续结构”,这其中包括性别的统 一,书本的统一和作者作品的统一等。也就是说, 对于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性的艺术品而言,分析 美学致力于寻找各组成部分的同一性,即使是以 往所有的关于同一性的规定都是谬误的,那还需 要假定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同一性,比如,分析 哲学家罗素提出的“逻辑原子”。因为如果根本 就不存在同一性的话,人们也就无法认识该部分 了。而解构主义者主张不仅不存在作为一个艺术 52 泰山学院学报 第32卷 品整体中部分的同一性,甚至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程中获得丰富、愉快和满足的审美经验,而且还可 也是很难地存在,它们是在语言的游戏中虚 以满足解释理论对解释的整体主义原则的要求。 舒斯特曼由此而阐述了自己的实用主义立 场:“在逻辑必然性的意义上,所有事物都可以是 构出来的,是偶然性的聚合,也就不具备任何的确 定性,所以当代艺术根本就不需要遵循这个原则。 三、折中调和——舒斯特曼的有机统一观 分析美学与解构主义代表了当代西方美学的 两种极端理论。舒斯特曼早期属于分析美学阵 营,80年代后期又吸收了解构主义的某些理论资 源,在折中调和二者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新实 用主义美学体系。舒斯特曼对有机统一的论证不 仅反映了他对分析美学和解构主义的批判性继承 关系,而且也充分表达出他所建构的新实用主义 美学的基本立场。 舒斯特曼指出,由于忽视了有机统一在时问、 生命和发展过程中的变迁,分析美学将有机统一 的整体与部分看作了固定的、自主的事实,因此, 摩尔对有机统一的三种分析并没有穷尽它在知识 史上的所有含义。而解构主义将有机统一的观念 理解为心灵活动或差异性语言游戏的产物,随着 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舒斯特曼反对分 析美学所坚持的有机整体的部分所具有的同一 性,在他看来,如果采用历时的发展的观点,那么, 部分与部分的组合也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部分在逻辑上具有的坚固的同一性观念也就成为 问题了。但是,对于有机统一的观念而言,“实用 主义也将它们视为人类实践和目的的产物;但它 坚持我们的常识对象、部分和整体仍然可以相当 稳固和牢靠,可以给予我们某些时间以牢固的持 久性” J(嘞’。舒斯特曼由此又将自己的观点与 解构主义区别开来。也就是说,解构主义主张部 分的同一性是由心灵活动和语言游戏中所产生的 观念,它的变化是偶然的;舒斯特曼认为尽管它是 一种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却是相对稳固和牢靠的, 观念的产生与变革不是毫无规律可言的。 对于有机统一的整体而言,舒斯特曼认同解 构主义从逻辑上对部分的同一性和整体观念的摧 毁,但是又主张从实用的角度应当假定整体的有 效性。在他看来,这种假定的整体不仅可以激发 人们对艺术的兴趣,使人们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 偶然的。但有些事物明显比另外一些事物更偶 然,不能将这些不同类型的偶然性区分出来只是 反映了我们绝对论者的坏的哲学习惯。如果世界 上没有逻辑必然性,还存有构成实践的确定性和 可能性;如果没有基础的本质,还存有构造和规范 我们语言和其他社会实践的历史的标准(它们也 是可变和充满争议的),可以说,它们充当了相对 的历史化的本质。” 我们由此不难看出,舒 斯特曼反对分析美学设定的同~性,他认为任何 固定不变的、基础的同一性是不存在的,这只不过 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产物。但是,舒斯特曼也 反对解构主义排斥任何确定性的做法,认为他们 的观点由于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的偶然性”和 专断的特殊性,因而陷入一种倒转的“反本质的本 质主义”。他主张用实践中得来的、相对的、历史 化的标准来充当某种标准,以此来对抗解构主义 者激进的反本质主义。对于解构主义的美学而 言,舒斯特曼批评的是它的激进色彩,提倡用约定 俗成的传统观点充当暂时的“同一性”,这里的同 一性显然不是部分或整体自身具有的,而是人们 的观点、意见。这种思想显然是反本质主义的,与 解构主义更具有亲和性。 四、问题及评价 。在我们看来,时间和空间既是事物存在的两 种方式,也是人们认识与规定该事物的两种维度。 从时间性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发展变化 的历时性过程,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也总是随着 历时性的展开不断地改变着。从空间上讲,任何 事物也必然地与其它事物发生着联系,总是在联 系中而存在,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也需要通过与 其它事物的联系和它所属的整体来进行。但是, 在绝对性的意义上,事物所属的空间是无限延展 的,在逻辑上是无法分割开来的。时间是绵延不 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因 此,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内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 第1期 刘德林:分析、解构与新实用主义美学的有机统一观 53 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人们只能运用从长期的社 为整体的某个部分局限在某个整体之中。对于整 会实践中获得的时空感觉去认识事物。也就是 体的美学发展而言,分析美学的做法也必然地导 说,人们所获得的认识必然要依赖于对事物所处 致美学与其它学科联系的断裂,并且削弱美学理 的时间和空间框架的界定上。美学以及艺术领域 论与艺术实践乃至人类的整体性存在的联系,从 中的诸多论争显然是由不同时期的理论家们在观 而使美学丧失其原本的生命活力。换句话讲,分 照艺术时所限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所造成的。 析美学越来越陷于对现有美学文本的语言辨析之 比如,西方美学家对艺术本质的不同规定:18世 纪之前,西方美学界较为普遍地将艺术看作为自 然界或现实世界的模仿,这是从艺术品与世界的 空间关系得出的结论。l8世纪之后,人们又将艺 术看作是情感的表现或传达,这是从艺术品与作 家的空间关系上获得的认识。20世纪以来,人们 又将关注的重心放在了艺术品自身,从而产生了 英美新批评、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等学 说。再如,哲学上主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 动的黑格尔将艺术看作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 强调个人的特殊性与存在有限性的存在主义者海 德格尔则将艺术品看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敞 开了存在者的存在”。 总体而言,分析美学对有机统一的语言分析 和明确规定是从空间的维度进行的,通过尽可能 地缩小整体的空间关系从而给予各个组成部分的 “同一性”的明确规定。可以说,这种做法既充分 地体现了分析美学的理论价值,也显著地揭示了 其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其理论价值在于“它成功 地消除了前分析美学中的为力、模糊混乱、缺 乏形式和彻头彻尾的错误”(约瑟夫・玛格丽 丝),使人们对美学史上出现的模糊而混乱的术语 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分析美学也 就必然地消解了美学研究的历史维度,使研究自 身陷入了专业化和化的狭隘整体之中。对于 有机统一而言,分析美学显然是综合了康德美学 中的“纯粹美”与形式主义的“文本”观念而形成 的。分析美学认同康德美学中的纯粹美比如“单 纯的颜色”与“单纯的音调”等具有自身的“同一 性”,但是又强调它们的价值只是在与之成为整体 的某部或某类艺术作品中才能够产生出来。并 且,分析美学对构成有机统一整体的某部分的同 一性是从某一个整体出发推论出来的,这种结论 不仅忽视了有机统一的历时性差异,而且也将作 中,学者们只能对以往的美学问题进行重新的解 释与梳理,这就使美学既无法对今后美学的发展 以及艺术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与规划,也无法 使美学在人类的整体性存在方面起到更为积极的 作用。 与分析美学相反,解构主义对有机统一的解 构是从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维度展开的,比如福柯 的“谱系学”和德里达的“延异”思路。这种理论 极端地凸显了整体、部分以及整体与部分之间在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性,从而一方面 消除了部分对于整体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也解 构了部分应该具有的自身的同一性,从而否定了 有机统一观念。这种理论有助于突破分析美学对 于有机统一观念的狭隘性与过于精确化的倾向, 但是完全抛弃有机统一的做法又是典型地体现了 极端的多元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这种理论对 美学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极端 自由、极端多元的观念不仅可以消解传统美学中 的有机统一观念,同样也可能消解美学自身。比 如,解构主义可以借助于传统美学所建立起来的 一系列命题或原则进行解构,但是如果这些命题 或原则被完全地解构之后,美学所面临的将是研 究对象与研究方式的虚无情景。并且,从根本上 看,即使是极其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的实践,也无 法完全摆脱有机统一的。 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的基本目标是解决 分析美学和解构主义所面临的困境,在“或此或 彼”的逻辑原则下,采取了“包容性转折”立场,力 图克服两者的局限性。对于有机统一而言,它一 方面取消了分析美学对部分与整体的同一性的设 定,以此来消除分析美学的狭隘性和过于制度性 的倾向;另一方面用约定俗成的观点充当暂时的 同一性,以此来消除解构主义的虚无化倾向。但 是,由于它与解构主义同样抛弃了有机统一整体 泰山学院学报 第32卷 中的部分的同一性的设定,从而使其理论同样带 着距离上的差异。这也就说明有机统一在空间性 有了绝对的多元主义的弊端;它对于约定俗成的 是一种多元性的存在。在时间的维度上,P。总是 观点的强调虽然可以解释有机统一观在时间和空 和某些部分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 间变化的状况,但是无法进一步说明观念变化的 随着历时性的变化,它也总是和不同的部分聚合 原因及趋势。一方面,约定俗成的观点带有极大 在一起而构成不同的整体。并且,P。和其它的部 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因为它是由不同学术团体而 分的聚合不应该是一种绝对偶然性的、随意性的 形成的某一种观点。按照新实用主义对有机统一 行为,而是受到自身品格的。因此,有机统一 的认识,则有可能出现以下状况:如果处在分析美 在时间中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与新实用主义美学 学家们形成的学术群体之中,它就有可能采取静 家舒斯特曼的观点不同,我们对待有机统一的态 态的、一元的有机统一观;如果处在由解构主义者 度则是在逻辑上坚持这个观念的有效性,但是在 形成的学术群体之中,它也有可能采取否定有机 美学与艺术的具体实践上却认为它是相对的、有 统一的观点。另一方面,约定俗成带有封闭性和 限的。 保守性的色彩,这个术语本身就意味着对发展和 创新的约束,也就无法解释新的观点产生和被认 [参考文献] 可的内在依据。 [1]The Dialogues of Plato,ed.B.Jowett,Vo1.3,Os- 我们认为,分析美学对有机统一的规定和解 f0rd:Charendon Press,1953. 构主义对于这个命题的解构都建立在一种静态 [2]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的、一元的有机统一观念的前提下进行的。那么, [3]Moore.Richard Shusterman,Pragmatist Aesthetics, Second Edition。 Maryland:Rowman&Linlefteld Publish- 有机统一还应该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多元的形态, ers,Inc. 并且我们对有机统一的理解也应该从动态的、多 [4][美]里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 元的方式进行。首先,这种动态的、多元的有机统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一观应该承认P 具有某种确定的同一性,这种同 [5]J.Culler,On Deconstruction:Theory and Criticism 一性是就其自身的性质和品格而言的,是潜在的, after Stmeturalis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2. 自身无法显现出来。其次,它的作用或价值则必 [6]Richard Shusterman,Pragmatist Aesthetics,Sec- 须在某种整体、某种关系下才可以生成。在空间 ond Edition,Maryland: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 的维度上,P 总是存在于各种整体之中,它不仅和 Inc. W 建立起一种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还必然地和 W:或W3建立起另外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但是在 (责任编辑王红丽J 同一个时间段P。与不同的整体之间的关系上存在 Analytic,Deconstructionist and New Pragmatics Views oil Aesthetic Organic Unity LIU De—L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aishan University,Taian 27 1021,China) Abstract:From ancient Greece to the modern times.”the organic unity”is always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western aesthetic academe.At present,the analytic aesthetics,the deconstructionists and the neo—pragmatism aesthetics which Richard Shusteman advocates、all expound their own viewpoints on it. The analytic aesthetics insist on it,and the deconstructionists deny it.In logical sense,Richard Shusterman denies its validity.Yet he persists in it from practicability. Key words:organic unity;analytic aesthetics;deconstructionist;Richard Shust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