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概要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概要

来源:化拓教育网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 (Ownership Structure,Corporate value)

一、引言

伯利和米恩斯(Berle & Means)1932年出版《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一书,从此以后股权结构一直被视为公司治理研究的根本出发点。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除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上市公司都存在着家族、银行或国家等控股股东,这一现象在东亚、拉美、东欧等新兴市场国家最为普遍(LaPorta,1999)。

存在控制性股东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和公司价值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施而弗和维施尼(Shleifer & Vishny,1986)指出,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使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它们具有足够的激励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监督管理层,从而避免了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的“免费搭车”问题;此外,大股东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解决了外部股东和内部管理层之间在投资机会、业绩表现上“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见,控股股东既有动机去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又有能力和必要对企业管理层施加足够的控制以实现自身利益,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代理问题,因而股权集中型公司相对于股权分散型公司要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另一方面,德姆塞茨(Demsetz,1985)和拉波特等认为(LaPorta,1999),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小股东的利益常常并不一致,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在缺乏外部控制威胁,或者外部股东类型比较多元化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能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通过追求自利目标而不是公司价值目标来实现自身福利最大化。此时,股权分散型公司的绩效和市场价值要优于股权集中型公司。

根据上述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说,理论显然无法对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给出唯一的结论,而大量的实证研究也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德姆塞茨(Demsetz,1983)1980年对511家美国公司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利润率和股权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集中度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存在。列维(Levy,1983)等人的研究发现,美国公司的股价和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克拉塞斯(Claessens,1997)对捷克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和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克拉塞斯(Claessens,1999)等对九个东亚国家中2980个上市公司的研究显示,家族绝对控制是许多东亚国家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和资本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根源。另外有些研究则发现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如莫克、施而弗和维施尼(Mock,Shleifer & Vishny,1988)发现管理层持股比重与公司盈利及市场表现之间存在反向的U型曲线关系,麦克奈尔(McConnell,1990)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并且还发现机构持股比重和公司绩效表现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作为转轨经济过程中引入的制度安排,中国上市公司的出现不是古典企业制度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主要是在否定、改造计划经济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被嫁接到企业中去,并被赋予改革国有企业的使命。为了不动摇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在股权结构安排上引入了国有股、法人股和公众流通股,其中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在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下,公司治理的核心不但包括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多的是控股大股东和广大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内学者已从多个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何浚(1988)从描述性统计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持股主体缺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李格平和黄斌(1999)以1997年内发生国家股转让的25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公司在治理主体、董事会构成及内部人控制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孙永祥等(1999)认为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相比,有利于经营激励、收购兼并、监督机制等发挥作用,因而具有该种股权结构的公司绩效表现较佳。

国内外学者的一些实证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和价值与股权结构并无直接的线性相关性,公司股权结构变动与公司绩效存在着非对称性的现象。

黄运成认为,从股权的角度来说,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可划分为两类,股权结构因素与非股权结构因素。有效的股权结构应当是能够使经理层不断适应公司所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其至少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仅能提高公司的市场绩效,而且能保障公司绩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第二,能够调节或者适应非股权结构因素,保障公司市场战略的实施。他强调,在中国,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合理,应当由市场来判断。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他表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国家股是大股东,这与西方的大股东控制有本质的区别。在考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时,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可得出,公司股权具有一定的集中度有益于增加公司价值,或者说,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但前提条件是:实施监督功能的大股东应当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人\否则结论就会完全不同。

根据我国的现状,黄运成表示,可考虑从以下几个途径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国有股回购,应尽快制定规范股票回购操作的行规;增发流通股,提高流通股比例;国有股的转让、置换等。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表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除第一部分为引言外,第二部分为研究数据说明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三部分研究股权分散、股权控制、以及不同控制类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第四部分则对不同类别股份的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

二、研究样本与数据

1.样本选取

本文以2003年为数据窗口,选取公布2003年度财务报告的800家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横截面数据分析股权结构与绩效表现的关系。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尽量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我们根据以下选择标准对原始样本进行筛选。

(1)初始样本中有13家公司同时存在A股和H股,由于H股的名义持有人均为证券结算有限公司,无法获得H股的详细持股状况,因此剔除这13家公司,得到剩余样本471家。

(2)目前沪市共有家16家ST[1]公司,这些公司或处于财务状况异常的景况,或者已连续亏损两年以上,其中PT农垦商社和PT双鹿股份已处于资不抵债的地步。如果将这些公司纳入样本将极大地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因此又剔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除了这18家经营状况异常公司。

(3)样本公司中有4家净资产收益率大于80%,有3家净资产市盈率低于-90%,有6家市净率大于40倍,在此又删除了这13家绩效异常公司,得到440家沪市上市公司为最终研究样本。

2.研究变量说明

本研究中的变量主要包括变量、股权变量和控制变量三大类。其中,变量是公司的绩效表现指标,这里分别用净资产收益率和市净率1[3]来代表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股权变量包括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此外,为了控制其他公司特征对绩效表现的影响,我们根据莫克(Morck,1988)和麦克奈尔(MaConnell,1990)等人的研究,选取了行业类别、资产负债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本研究涉及的各种变量分别定义如下: 表1 研究变量定义 变量 变量: 盈利能力 市场表现 股权变量: 国有股比例 法人股比例 流通股比例 控制变量: 行业类别 符号 ROE Q PS PL PT INDi i=1…5 D/A GROW 定义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市净率=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 国有股比例=(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总股本 法人股比例=法人股/总股本 流通股比例=(流通A股+流通B股)/总股本 为工业、商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和综合类这五个行业的虚拟变量,若样本公司属于工业,则IND1=1,否则IND1=0,余者类推。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 净利润增长率=(99年净利润-98年净 利润)/98年净理润 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财务杠杆 成长机会 公司规模 SIZE 1[3] 托宾的Q值(公司市场价值与重置价值之比)被广泛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由于国内上市公司的重置成本无法获知,本文用市净率(股票市值与净资产之比)来代表Q值。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3.数据来源

表1显示,本文的研究共需要三类数据,即财务数据、股本结构数据、以及股价数据。其中,财务数据来源于Wind证券导航系统中上市公司1999年度财务指标汇总;股本结构数据目前只能从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获得,我们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刊登的1999年度财务报告,以手工方式录入了每家公司的详细股本结构,并加以仔细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各公司的股价采用1999年12月的日均收盘价,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1999年统计年鉴》。 表2 研究数据来源 数据种类 财务数据 股本结构数据 股价数据

4.样本统计分析

脱胎于计划下的上市公司尽管出资者日益多元化,但股权结构并不对称。从下表可以看到,样本公司中国有股比例高达41.8%,法人股比例为21.9%,而流通股比例仅为33.0%。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规模上市公司中类别股份的分布情况,我们根据总资产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四个组别,总体而言,国有股比重随公司规模增加而增加,而法人股比重和流通股比重则随公司规模增加而降低,这与上市公司中大型企业由国企改制为主,而中小型公司更多地来源于其它所有制企业有关。

表3 样本公司类别股份分布情况

公司 数目 (家) 440 国有股 法人股比例(%) 比例(%) 流通股 比例 (%) 33.0 其它 股份比例(%) 3.3 来源 Wind证券导航系统 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www.cnlist.com ) 《上海证券交易所1999年统计年鉴》 样本公司合计 41.8 21.9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按规模(亿元)划分 [1.38,5.] [6.16,9.96] [10.10,16.88] [17.45,165.07] 105 112 113 110 30.6 33.6 37.5 48.5 30.6 27.6 23.7 17.7 36.2 36.1 35.1 30.4 2.6 2.7 3.7 3.4 注:其它股份包括未上市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

股权集中度(CR)是一家公司前几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它是衡量公司股权分布的主要指标。从表4中数值可以看出,第一大股东平均持有45.3%的股权,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重接近60%,而据普罗斯(Prowse,1994)的研究,美国、日本、捷克这几个国家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重分别为25.4%、33.1%和57.8%,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要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表4 样本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占发行总股数的比重(%) CR1 CR2 45.3 52.8 CR3 56.1 CR4 58.0 CR5 59.2 CR6 60.0 CR7 60.7 CR8 61.2 CR9 CR10 61.6 62.0 (18.1) (15.7) (14.9) (14.4) (14.2) (14.0) (13.8) (13.7) (13.6) (13.5) 注:CR为前几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如CR1表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而CR2即表示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余者类推。

括号内数据为持股比重的标准差。

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点,我们计算前十位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即Herfindahl指数2[4]。结果显示,H10值为0.2535,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差很大。

由于在大股东之间存在力量差异时,最大股东的控制程度明显与否对公司运作及市场表现会有较大影响,为了界定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在此计算

2[4]由于股东持股比例均小于1,对其平方以后会出现某种“马太效应”,即大的越大,小的越小,因此Herfindal指数可以显示大股东之间股权分布的均衡情况。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Z。从表5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Z指数的平均值为48.7,最大值达到1026。显然,国内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股权控制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表5 样本公司股权集中度指标

CR10(%) H10 Z(倍)

三、股权控制类型与经营绩效

不同的股权控制类型会对公司治理机制、经营目标及决策规则产生深刻影响,并最终影响到公司盈利能力、公司价值和市场表现。拉波特等学者(LaPorta,1999)曾将10%或20%的最终持股比重作为判断是否存在控股股东的标准,但这一方法存在一个显著缺陷,那就是没有充分考虑股权的分布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这里提出如下准则作为划分标准:如果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重大于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重之和,就认为此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反之,则认为此公司的股权分布较为分散。此外,我们又根据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性质,将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进一步划分为国有控股公司和一般法人控股公司。根据上述标准,样本公司可划分为102家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105家一般法人控股型公司,以及233家国有控股型公司3[5]。那么,不同的股权控制类型到底会对公司绩效产生什么影响呢?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对下式进行回归分析,以了解股权分散型和股权集中型公司的绩效差异。

平均值 62.0 0.2535 48.7 中值 63.1 0.2234 10.4 标准差 13.5 0.1609 113.8 最小值 7.3 0.0013 1.0 最大值 91.3 0.7847 1026.1

上式中,PER为绩效变量,D1为虚

3[5] 根据Cubbin和Leech(1987)提出的概率投票模型,我们对上市公司的控股

类型进行了重新统计,结果与上述准则相似。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拟变量,当公司存在控股股东时,D1值为1,否则D1值就等于0;控制变量具体包括行业类别、财务杠杆、成长机会和公司规模这四个指标。

回归分析结果列于表6,从中可以发现,不管是用市净率还是净资产收益率来代表绩效表现,D1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这表明股权分散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都要好于股权集中型公司。

上述结论显然支持拉波特的“利益侵占假设”。具体而言,控股型上市公司中股权高度集中,缺乏形成权力制衡的产权基础,从而使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形成了“超强控制”。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以募集设立方式进行改组,大股东与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之间存在许多生产经营方面的联系和非生产性经济往来,大股东和控股上市公司之间通过关联交易、商标租赁使用、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以及上市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提供资金或资金担保,形成不对等的资金交易关系,从而使上市公司增加了财务与经营风险。相反,在那些无控股股东、股权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权与制衡作用发挥得比较完善,证券市场的监控功能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接着又对法人控股和国有控股这两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差异进行分析。即将上式中的D1用D2来代替,并规定当公司属于国有控股时,D2值为1,而当公司属于法人控股时,D2值就等于0。表7的回归结果显示,D2的回归系数在两种情况下均显著为负,可见法人控股型公司的绩效表现要好于国有控股型公司。

法人控股型和国有控股型公司的绩效差异主要源于两类控股股东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效用函数。目前国有股的持股主体包括国资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集团总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局等。这些国有股持股主体的行政化因素使其有可能以政治功利和行政目标的混合物来代替股东目标,从而使中小股东利益受到损害。此外,国有资本人格化代表的缺位加大了“内部人控制”所带来的代理问题,使作为代理人的经理行为表现为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和经济上的道德风险。与此相反,法人股代表的资本不仅仅只有国家资本,更多的是民营资本和集体所有的资本。可见在公司治理中,法人股比国有股更加具有“经济人”人格化特征,法人股东对管理层行为结果所承担的风险要大于国有股股东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的委派人—所承担的风险。此外,由于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持有者不似流通股持有者以追求市场短期价差为目的,而更关注公司中长期的经营发展情况,并求得良好的红利汇报。法人股股东的这些特点使其对企业经理人进行监督的积极性要高于国有股股东,监控效率要明显高于国有股股东。

进一步,我们分析股权分散型公司和法人控股型公司的绩效差异。用D3替换式中的D1,并规定当公司属于法人控股时,D3值为1,而当公司为股权分散型时,D3值就等于0。从表6中可知,当绩效衡量指标为市净率时,D3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而当绩效衡量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时,D3的回归系数为负,但统计检验并不显著。因此,可以认为股权分散型公司的绩效要好于法人控股型公司。

上述现象的形成可规因于两类公司在股权结构上的差异。更细致的分析表明,在102家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中,大部分公司均存在着1-3名大股东,这些大股东主要由社会法人所组成,但第一大股东并不能取得绝对控股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出现与第一大股东相抗衡的股东,第一大股东的行动必然受到制衡,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难以形成绝对控股权下大股东的“一言堂”现象。另一方面,这些大股东又可通过董事会直接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使股东利益和盈利目标能得到较好的执行。 表6 股权控制类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截距项 41.597 (9.59) -1.206a (3.22) Q 39.410 (8.54) 47.392 (6.47) -43.76 (1.85) -3.025b (1.94) ROE -73.543 (2.52) -12.44 (0.38) D1 D2 -0.129a (2.39) -0.514b (1.72) D3 -1.153b (2.24) -2.149 (0.94)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DR 0.011 (0.09) 0.025 0.0 (0.43) 0.031 0.073 (0.41) 0.014 (0.26) -1.943a (5.50) 0.181 10.56 -0.063 (0.10) 0.146 (1.06) 2.567b (2.27) 0.053 6.47 -0.474 (0.50) -0.233 (1.39) 3.882b (2.75) 0.632 6.22 0.114 (0.14) 1.341 (5.43) 1.033 (0.66) 0.143 8.01 GROW SIZE (1.12) (1.15) -1.6a -1.613a (7.04) 0.155 15.22 (7.97) 调整的R2 0.178 F统计值 23.53 注:回归分析使用了White(1980)异方差性校正技术,括号内数字为方差一致的t统计值。

五个产业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故在表中省略。

a表示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b表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以上一系列分析表明,股权控制类型对公司盈利水平和市场表现具有强烈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股权分散型公司的绩效表现要好于法人控股型公司,而法人控股型公司的绩效则好于国有控股型。至于其他控制变量对绩效表现的影响,从表6中可以发现,公司规模对绩效表现具有强烈的影响,即公司规模越大,市净率越低,而净资产收益率却越高。可见,虽然大公司凭借资金、规模、技术和产业垄断等优势具有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国内投资者的价值理念偏好于小盘股,因而形成了这种较突出的“规模效应”。

四、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

上面的分析表明,不同的股权控制类型会显著影响公司的绩效表现和市场价值,那么,公司具体的股权构成又会对绩效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来探讨这一问题。

为了分析不同类别股份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我们对下式进行回归分析:

其中,控制变量含义同上,P分别代

表国有股比重(PS)、法人股比重(PL)和流通股比重(PT),我们依次对业绩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列于表7。从中可以看到,除法人股比重对市净率有显著的正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向影响外,其他股权构成变量对盈利水平和市场表现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表7 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截距项 40.580 (9.18) -0.628 (1.08) Q 39.224 (8.87) 43.033 (9.65) -46.1 (1.94) -1.361 (0.43) ROE -47.523 (2.02) -43.490 (1.80) PS PL 1.534b (2.54) 2.145 (0.65) PT -2.436 (1.01) -0.054 (0.45) 0.034 (1.36) -1.736a (8.22) 0.167 21.63 -1.685 (0.26) -0.235 (0.36) 0.152 (1.09) 2.471b (2.16) 0.036 2.77 DR -0.0 (0.54) 0.025 -0.067 (0.57) 0.029 -0.250 (0.39) 0.146 (1.06) 2.591b (2.25) 0.028 4.801 -0.250 (0.39) 0.151 (1.09) 2.610b (2.27) 0.027 2.26 GROW (1.02) (1.16) a SIZE -1.9 -1.612a (7.71) 0.163 20.83 (7.) 0.178 22.63 调整的R2 F统计值 注:括号内数字为方差一致的t统计值。

五个产业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故在表中省略。

a表示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b表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在理论上,流通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一般是通过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和接管控制功能来实现的。但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的新兴市场,投资者的价值理念以短线买卖为主,1999年沪深A股市场的换手率分别高达421%和371%。如此频繁的买卖行为使流通股东的市场监督功能难以实现,从而使流通股比重与与绩效表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至于回归式中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有股比重、法人股比重与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可能原因是利益趋同和利益侵占这两种效应使股权比例和业绩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Morck,1988)。为此,根据麦克奈尔和塞维斯(McConnell&Servaes,1995)以及卡尔(Kole,1995)等人的研究,我们检验国有股比重、法人股比重和公司业绩之间是否存在三次方关系,即对下式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统计结果表

明,国有股比重与公司盈利水平和市场表现之间不存在三次方关系;但PL,PL2,PL3的回归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法人股比重与市净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三次函数关系。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法人股比重对绩效的影响,我们计算了上述三次函数的转折点,其转折点分别为0.227和0.6744[6],也就是说,当法人股比重在0-23.7%之间时,利益趋同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公司市场表现和法人股比重存在正相关性;而在23.7%-67.4%之间时,利益侵占效应则较为明显,两者存在负相关性;而当法人股比重超过.4%时,虽然法人股东会追求自身利益,但其自身利益与公司价值、以及其他股东利益间的相关性将显著增强,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伯利和米恩斯所说的“个人所有者控制”的地步。两者关系又转为正相关。同样,如果将净资产市盈率作为绩效指标,可计算得到转折点分别为19.8%和62.7%。虽然市净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具有较大差异,但法人股比重在两种情况下具有比较相似的转折点,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分析结论的稳健性。

最后,我们还对国有股比重、法人股比重和股权结构之间是否存在二次曲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管是将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市净率作为变量,P和P2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 表8 法人股比重对绩效表现的影响

PL PL2 PL3 DR GROW SIZE Q 17.41a(4.07) -70.26a(4.73) 69.09a(5.18) -0.073(0.63) 0.025(0.99) -1.5a(8.02) ROE 42.01b(2.76) -136.05b(2.) 104.9b(2.41) -0.237(0.37) 0.150(1.09) 2.548b(2.22) 4[6] 计算三次函数转折点的过程如下:假设所有其他变量恒定并用x代表法人股比重,那么有ROE=17.41x-70.26x2+69.09x3+C,令此式一阶导数等于0,可得到x的两个解。这两个值即为三次函数的拐点。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截距 调整的R2 F统计值 Q 39.8 0.225 20.85 ROE -44.65(1.86) 0.052 2.87 注:括号内数字为方差一致的t统计值。

五个产业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故在表中省略。

a表示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b表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五、结论

本文对沪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表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国有股东和流通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低效率和消极作用,其持股比重与公司绩效进而公司价值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而法人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则根据其持股水平而定。当法人股比重低于20%或超过60%时,法人股东在公司治理中会发挥积极作用,使持股比重和绩效表现存在正向关系;而当法人股比重在20%-60%之间时,法人股东有可能追求自利目标而背离公司价值目标,此时持股比重和绩效体现为负向关系。不同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股权控制类型对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这具体表现为:以社会法人为主要股东的股权分散型公司的绩效表现要好于法人控股型公司,而法人控股型公司的绩效则好于国有控股型。

以上述结果为基础,我们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1.公司的有效运转需要有一种适当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在股票市场存在价格信号失真、投资者价值理念偏好于短期炒作、以及国有股东和流通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消极作用等既定事实下,股权高度分散化可能并不是改善和优化股权结构的最优选择。比较可行的方向是在上市公司中形成数个法人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通过法人股东的积极参与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有效。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2.股权过度集中不仅使中小股东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在目前下,它也是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逐步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一是加快国有股在有效监督下的适度流动,或者在新设立股份公司时适当引入非国有股权,真正实现产权主体的多样化,如在发起人股权结构设置上引入自然人股权和其它社会法人股权;其次需大力培育长期投资型法人股东,如培育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此外还要在上市公司中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期权计划,培育内部稳定股东。

当然,本研究主题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问题,本文只是对此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如何设计最佳的股权结构,由谁控制效率最好等问题的答案,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何浚,1998,《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第5期。 李格平、黄斌,1999,《国家股转让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财贸经济》第10期。

孙永祥、黄祖辉,1999,《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经济研究》第12期。

Berle, A.,and G. Means,1932,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MacMillan,New York.

Claessens.S.,1997,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Evidence from the Czech Republic”,Working Paper of the World Bank.

Demsetz,H.,Lehn,K.,1985,“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Cau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Economy,93,1155-1177.

Kole,S.R.,1995,“Measuring Managerial Equity Ownership:A Comparison of Sources of Ownership Data”,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413-435.

LaPorta.R.,F.Lopez-de-Silanes,and A.Shleifer,1999,“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ournal of Finance,54,471-157.

Levy.J.,1983,“The Effect of Shareholding Dispersion on the Degree of Control”,Economic Journal,93(2),351-369.

McConnell.J.,and Servaes.H.,1990,“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7,595-612.

McConnell.J.,and Servaes.H.,1995,“Equity Ownership and the two faces of Debt”,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9,131-157.

Mock,E., A.Shleifer and R.Vishny,1988,“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 Valu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20,293-315.

Prowse,S.,1994,“Corporate Governance i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among Large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Kingdom,Japan,and Germany”,BIS Economic Papers,no.41,May.

Shleifer.A.,and Vishny.R.,1986,“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4,461-488.

Claessens.S,Simeon.Djankov.,1999, “Who Controls East Asian Corporations?”,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www.3722.c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