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态文明 澄江实践

来源:化拓教育网
、,云南跨越发展・创新实践 编者按: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 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上,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 “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并写入党章,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为解决当前和今后 一段时期我国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澄江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把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手抓保 护,一手抓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路子,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在 全省树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榜样。 生态文明澄江实践 《创造》调研组 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3个滇池、7 个洱海、4个太湖、6.4个巢湖,占云 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2%, 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和 国控重点湖泊I类水的90%以上,保 护好抚仙湖就相当于为全国13亿人每 人储备了15.8吨优质淡水资源。另一 张是地球生命起源——澄江化石地。 澄江化石地是亚洲唯一、中国首个化 石类世界自然遗产,发现了5.3亿年 前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共涵盖16个1.] 类、200余个物种(且80%属于新种), 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 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 中共澄江县委书记李朝伟(左三)调研烤烟收购工作 生命大爆发”例证。所发现的目前最 古老的脊索动物——云南虫,被专家 澄江县位于云南中部,地处滇中 湖区——抚仙湖。抚仙湖是我国最大 认为是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也是人 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昆玉旅游文化产 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和重要的战略备用 类的祖先,佐证了澄江是地球生命的 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距昆明52公 水资源,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水 摇篮。再一张是古滇文化印迹——古 里,距玉溪市87公里。全县国土面积 质至今总体稳定保持I类。省委陈豪 滇国发源地。澄江历史文化悠久,曾 984.6平方公里,辖7镇(街道)、52 书记美誉其为“玉溪的眼睛、云南的 为路、府、郡、县治地,西汉元封五 个村(社区)、438个小组,总人口 名片、全国的财富”。当湖面高程为 年设俞元县,素有“文风不让中原盛, 21.2万人。 1723.35米时,流域面积达674.69平 民俗还如太古淳”的美誉,境内有被 方公里,水域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 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 遗产关索戏、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金 湖岸线总长100.8公里,平均水深95.2 莲山——学山古墓遗址群、全省第二 近年来,澄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 绿色发展 “十三五”良好开局 澄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拥 米,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透明度为 大文庙、神秘的抚仙湖水下古城。 有三张世界级名片。一张是世界深蓝 5-6米,最大可达12.5米,蓄水量达 2017.10第276期O45 云南跨越发展・刨新实践 的古老文化,是澄江各族人民群众赖 以生存的母亲湖。近年来,党中央、 国务院及国家各部委高度重视抚仙湖 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 主要领导多次莅临抚仙湖流域调研并 作出重要指示。澄江县委、县政府在 省委、省政府和玉溪市委、市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始终把抚仙湖保护治理 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坚持“保 护优先”原则和“积极保护、适度开发” 的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 战略,全力抓好抚仙湖保护与生态文 明建设。 (一)始终坚持“五个坚定不移”, 澄江县县长范永光(左一)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调研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一是 坚定不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的决策 央和省、市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 共接待游客728.64万人次,同比增长 部署。始终把抚仙湖保护作为立县之 决策部署,把“生态立县”战略放在 16.29%,旅游总收入43.2亿元,同比 本、民生之要、发展之基,作为玉溪 发展的重要位置,主动担当起抚仙湖 增长33.09%。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县城、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以建设“生态 省级园林县城等10个国家和省级荣誉 命线,坚持“保护优先、积极保护、 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繁荣、人居环境 称号,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 适度开发”思路,把以抚仙湖及其流 舒适、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和谐进步” 建单位,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 域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 的新澄江为目标,以抚仙湖保护为核 展试点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 设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保护好 心,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生态资源 范县、全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试点县 澄江的绿水青山,被纳入全国首批8 为依托,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落脚 等9个国家和省级试点。 点,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建生态、 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 激情实践 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016年,澄江县被评为全省重点 生态功能区县先进县第一名,实现生 个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入选国家 重点支持生态良好湖泊名录,被列入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范 围。二是坚定不移推进“四退三还”。 美丽的抚仙湖,孕育了澄江 年 拆除临违建筑36万平方米,共退出一 产总值80亿元,同比增长12.0%,县 域经济在全省的排名由2011年的第 113位上升至2016年的第14位;固定 资产投资103.8亿元,增长31.3%;地 方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亿元,增长 24.9%;地方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3 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完成19.7亿元,增长12.2%;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938元, 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完成12883元,增长11.0%;陆地森林 覆盖率达54%,林木绿化率达59.9%; 三次产业比重为13.5:32.9:53.6;全年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046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 云南跨越发展・创新实践 忽视,农村污染仍然是流域的主要污 染源,以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 农田种植为主的面源污染未得到全面 有效控制。三是生态功能退化。随着 流域人类活动的频繁,沿湖近18万人 口(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有居民2.8万 人)在14万亩土地上耕作,人为干扰 较为严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突出, 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无法全部收 集处理,给生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四是保护治理筹资压力巨大。抚仙湖 “十三五”规划实施5大类45个项目, 估算投资145亿元,而现有的投资渠 道单一,融资压力巨大,特别是一级 中水回用调蓄带 保护区范围内2.8万人的搬迁资金需 求较大。五是沿湖企事业单位退出工 I流域禁止开发控制区规划》,做到 抚仙湖流域属于滇中高原湖盆区,径 作推进难度大。中央和省属企事业单  ;近结合、科学谋划,统筹抚仙湖保 流区森林覆盖率低、石漠化和水土流 位涉退单位相关资产处置、债务处理、治理各项工作。 失较为严重,径流区陆地面积仅为水 人员安置的情况比较复杂,且目前缺 (四)全面开展“仙湖卫士”党 域面积的2倍,汇水面积小且无外流 乏上位政策依据,以玉溪市、澄江县  :活动,引导提升全民保护意识。市 域补水,可利用水资源量不到6000万 为主导的对接、协调工作难度大。:党委以“仙湖卫士”行动为统领, 立方米,理论换水周期长达250年。 越是艰难越向前。当前和今后一 党员队伍带动全民实施“四退三还”、 抚仙湖水质整体保持I类,局部有向 段时期。澄江县将在总结提升近年来 :业结构调整、截污治污、生态修复、 Ⅱ类下降的趋势,湖泊营养状态指数 抚仙湖保护所取得的经验做法的基础 缓慢上升,由1980年的6.8上升到现 上,继续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 态管理、宣传教育六个行动计划, 段)长责任制管理网络,整合资源, 38,上升了约3倍。二是流域 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习近 立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的河 在的20.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尽合理。种、养殖 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 :挥党员党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动 结构减排力度不够,旅游业污染不容 话精神为引领,秉承“保护优先、积 I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爱湖护湖, ;成党员干部带头、部门联动、群众 ;与的抚仙湖保护长效机制,扎实开 “仙湖卫士”和“四清”活动,全 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坚克难 U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文明建设是立足长远的战略 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资 :投入压力大 从澄江生态文明建设 ]创新实践来看,虽然取得了宝贵的 验和重大成效,但整个生态文明建 的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是抚仙湖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抚仙湖沿湖栈道 I8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 极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牢固树 染的“减法”。 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 建设的“加法”。积极向上争取政策 行动计划,增强公众爱湖护湖的自觉 (二)积极有效地做好生态环境 性,筑牢抚仙湖保护生态网。 (三)全面加快生态搬迁城镇建 间的矛盾,做好“加减乘除法”,提 资金支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 设的“除法”。以“一城五镇多村” 升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努力把澄江建 山论”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 为总体布局,实行“多规合一”的规 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建设优美、 经济转型跨越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同体”重要理念为指导,以李克强总 划引导与管控,提高抚仙湖流域统筹 理重要批示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 管理水平。加快“一城五镇多村”规 (一)持续深入地做好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部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 划建设,统筹推进新城区开发和老城 的“减法”。按照“资源节约型、环 修复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争取将抚 区改造,着力打造以老城区改造为核 境友好型”的目标和要求,全力推进 仙湖全流域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 心的古滇文化区,启动实施生命健康 投资145亿元的45个抚仙湖“十三五” 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深入推进“森林 城规划建设.形成以生态休闲旅游区、 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建设,着力 澄江”建设,抓好城乡绿化造林、天 政务会务服务区、生态康养区为核心 提升“一水两污”收集处理能力,以 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 的新城区,努力探索一条生态宜居新 河道冶理为重点.以中水利用为关键, 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 型城镇化之路,未来五年城镇化率达 以产业调整为根本,坚持工程措施与 用水机制改革、调水工程、农业产业 62%以上。全面提升澄江县城乡发展 非工程措施并举.综合治理、标本兼 结构调整等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 水平,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产 治,做好控源截污,确保项目INg ̄J实施。 治理,在径流区实施高效节水项目15 城融合,生态、宜居、宜业”良性互动。 完成投资23.23亿元的全国农村生活污 万亩,力争“十三五”期间抚仙湖径 (四)奋力谋划经济转型跨越发 水治理示范县项目,完善污水处理和 流区耕地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增 展的“乘法”。把提升服务业比重作 截污管网建设,实现“两污”收集处 绿添色・点亮澄江”行动计划.力争 为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理全覆盖。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 2018年前完成抚仙湖面山植被恢复治 加快形成以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科教康 的林业培训中心、交通培训中心等中 理10.35万亩,大幅提升抚仙湖径流 体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以 央、省属企事业单位,稳步推进沿湖2.8 区植被覆盖率,“十三五”末陆地森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就近 万人生态搬迁和集中安置、集中治污 林覆盖率达59%以上,林木绿化率达 转型转业,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 防污,加快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建设, 64.9%以上。组织实施海口甸朵引调水 中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让改革 少环湖周边企业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扩大生态环境容 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构建抚仙湖保护 和大龙潭调水二期管网工程,每年减 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生 生态屏障,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抚仙湖, 做好有效控制、防治各类生态环境污 2000多万方。深入实施争当“仙湖卫士” 量的“乘法”效应。 马房村湿地 2017.10第276期O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