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澄江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来源:化拓教育网
云南跨越发展・调查研究 奋力推进澄江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范永光澄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学员 澄江县位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 圈、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 区域。“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 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澄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 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着力转方式、调 结构、建生态、抓项目、促发展、惠 民生,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 城等10个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被评 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被 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 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省 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试点县等9个国家 和省级试点,县域经济在全省的排 名由2011年的第113位上升至2015 年的第13位。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 713.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99亿 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5:32.7: 53.8。 下一步,澄江县将在总结提升近 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所 取得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继续紧紧 围绕中央、省、市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考察云南 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陈豪书记4月21 日调研澄江指示精神为引领,始终坚 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秉承“保护优先、积极保护、适度开发” 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五个坚定不 移”,做好“加减乘除法”,坚决打 赢抚仙湖保护治理、新型城镇化和产 业转型升级“三大攻坚战”,着力打 造生命健康城和国际化旅游会展城市, 澄江抚仙湖 打造云南的“大花园”“大客厅”、 年供给环湖周边企业群众的生产生活 云南最美县城,努力实现“山湖同保、 用水2000多万方,杜绝从抚仙湖取水。 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 全面推行河段长责任制,扎实开展“仙 湖和谐”。 湖卫士”行动计划,力争将103条入 湖河道都打造成“绿色视廊、生态湿 一、积极有效做好生态环境建 地、休闲通道、达标水体、城乡景观”, 设的“加法”。稳定保持抚仙 实现流域“清水长流”和“清水入湖”, 湖l类水质 有效巩固与保持抚仙湖I类水质,筑 紧紧围绕陈豪书记调研澄江时提 牢抚仙湖保护生态网的“加法”。 出的“陆地生态修复、库塘湿地修复、 湖滨缓冲带完善、湖内水体保育”的 二、持续深入做好污染治理的 思路,加强流域磷矿开采迹地与面山 “减法”。坚决打赢抚仙湖保 生态修复,抓好城乡绿化造林、天然 护治理攻坚战 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 把良好的生态作为澄江的根、本、 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用 魂来抓。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 水机制改革、调水工程、农业产业结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 构调整等建设,建成抚仙湖国家湿地 目标和要求,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 公园。加快推进“增绿添色・点亮澄江” 铁的责任,全力抓好抚仙湖保护治理, 行动计划,完成抚仙湖面山植被恢复 依法治湖、铁腕治污,严守“四条红 治理10.35万亩,“十三五”末陆地 线”,完成推进投资145亿元的45个 森林覆盖率达59%以上,林木绿化率 抚仙湖“十三五”水污染综合防治规 达64.9%以上。组织实施海口甸朵引 划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一水两污” 调水和大龙潭调水二期管网工程,每 收集处理能力,以河道治理为重点, 2017.06第272期093 云南跨越发展・调查研究 以中水利用为关键,以产业调整为根 区、生态康养区为核心的新城区;分 全面实施“生态+”、“旅游+”、“健 本,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 批推进广龙旅游小镇、立昌艺术小镇、 康+”、“互联网+”,推动旅游产 工作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做好控源 寒武纪生命小镇、海口财富小镇和路 业规模集群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由全 截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 居运动小镇等沿抚仙湖2.8万人的特 域开发向局部重点开发转变,由无偿 23.23亿元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 色旅游镇村,力争三年内基本完成“一 使用向有偿服务转变,旅游资源大县 范县项目,完善污水处理和截污管网 城五镇多村”建设,努力探索一条生 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做大做强中国 建设,实现“两污”收集处理全覆盖 态宜居新型城镇化之路,到“十三五” 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主动承 和城乡供水管网一体化、生活垃圾分 末城镇化率达60%以上。抓好“五网” 接“新昆明”部分物流功能,构建滇 类处理一体化、农村污水收集治理及 为核心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 中现代物流产业基地,打造最具区位 信息建设一体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 建“三环六联多辐射”的综合交通体系, 优势的现代物流园区。加快发展高原 治理,在径流区实施高效节水项目15 万亩,节水率实现30%以上、年均节 水2290万立方米,化肥农药使用量消 减率实现35%以上、年均减施1.41万 吨。引导规模畜禽养殖场退出抚仙湖 径流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 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 面清单的“三线一单”要求,推进节 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改造。退出抚 仙湖一级保护区内12家中央、省、市 属企事业单位,稳步推进沿湖2.8万人 生态搬迁和集中安置、集中冶污防污, 加快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建设,提升区 域环境质量,构建抚仙湖保护生态屏障,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抚仙湖,做好有效控 制、防治各类生态环境污染的“减法”。 三、全面加快生态搬迁城镇建 设的“除法”,坚决打赢新型 城镇化攻坚战 围绕打造“生命健康城”和“省 内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国际 化旅游会展城市”的目标,坚持高起 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加快“一城五镇多村”规划建设,做 优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统筹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新城 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实施综合管廊、 海绵城市建设,加速城市提质扩容, 着力打造以老城区为核心的古滇文化 区,加快推进以中山大学合作办医项 目为重点的生命健康城规划建设,形 成以生态休闲旅游区、政务会务服务 094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 提升全域旅游环境和交通服务配套水 特色生态观光现代农业。以抚仙湖国 平。围绕“生态、休闲、度假、健康 家生态农业公园创建为载体,全面推 和会务”的功能定位,统筹推进“六 进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 城同创”和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 庄园经济,做强农业观光体验、健康 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绿化、彩化、 养生、商务会议、运动休闲4类庄园 美化、亮化、净化、文化立体推进, 品牌。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和著名商标, 把每个景观、节点做成彰显生态旅游 建设国家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元素、城市特色文化、田园山水情怀 推进新型工业产能升级转型。坚持磷 的靓丽风景,创建“城在景中、景在 电结合,改造提升磷化工和建筑建材 城中”的国家级园林城市。 产业,把东溪哨片区打造成“云南最 重要的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四、奋力谋划产业融合发展的 以增容、扩量和提质为重点,加强“一 “乘法”,坚决打赢产业转型 园三片区”建设,着力引进高新科技、 升级攻坚战 生物医药等新兴绿色产业,培育工业 充分发挥旅游业全域辐射带动作 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农特产品 用,加快形成以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科 精深加工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业,助 教康体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绿色产业 推一二三产业实现绿色、循环和低碳发 体系。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为 展,扩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法”,努 导向,围绕“高原深蓝湖区、地球生 力走出一条具有澄江特色的县域经济转 命起源、古滇文化印迹”三张名片打造, 型升级跨越发展之路。 澄江帽天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