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护理技术的培训及管理
摘要】伴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应用也更加普及,对该护理技术的培训及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探讨PICC护理技术的培训及管理要点,提高技术的安全性,保障正常使用,预防并发症的发作,更好的利用和使用医疗资源。 【关键词】PICC护理技术 培训 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91-02
引言:PICC护理技术优势明显,应用广泛,但操作要求高,技术要求过硬。通过对PICC护理技术的培训和管理,能够更好的规范医护人员的技术应用,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做好医护工作。 1 PICC护理技术概述
PICC是一种高新导管护理技术,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肢体中心,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PICC护理技术主要适应于缺乏外周静脉通道,需要反复输入化疗药等刺激性药物或TNP等高渗粘稠的液体,以及需要使用压力泵或加压输液、反复输入血液制品、每日多次采血、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对于危重、抢救、长期输液、肿瘤化疗等病人等提供了操作方便、技术安全、无痛性的静脉通路,一般可长期留置体内达3个月以上。 1.1 PICC护理技术的优缺点
PICC护理技术能够有效保护病人外周血管、减轻患者痛苦、插管快速方便、致命的并发症少、操作地点限制小、简便易学等特点。
然而,此种护理技术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不能适用于已知或怀疑有全身感染或全身感染源、缺乏外周静脉通道、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血管顺应性差等情况的患者。
PICC的临床最大优势是能够在规避传统中心静脉穿刺的风险,延长导管置留时间,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为病人和护理人员提供多种选择。 2 PICC护理技术的培训
PICC的护理培训能够有效推广和规范PICC的置管、维护技术,也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资质水平,从源头上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对于医护工作机构意义重大。如何做好PICC护理技术的培训也成了重要的课题。
PICC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要求高、风险大,需要由医院或是科室组织统一培训。高质量的PICC的护理培训应当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术相结合的培训,由专业的护理师资团队进行授课,并实行实践操作和考核。以笔者所在的科室为例,对PICC的护理培训进行时间分析: (1)培训大纲
培训每组人数限制在15人左右,培训师资团队由专业的医疗培训师及经营丰富的医护工作人员工作组成,主要针对一线医护人员,以保证培训质量。培训周期为1个月时间,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并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 (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分为理论培训和临床实践两大块。理论培训为期一周,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模型操作练习等,运用PPT课件,述PICC的管道特点、性能、适应症、禁忌症、PICC置管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发症及护理,印发教学参考资料,努力做到图文并茂,并提供医疗模型供培训人员实用操作。
在完成一周的理论知识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将进行到为期两周半的临床时间当中去。在临床实践期间,学员首先观摩若干例PICC置管,而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成功完成PICC置管操作,对每一个操作细节进行解释说明及演示。在整个学习期间,75%的学员能独立掌握PICC维护以及置管的操作,培训效果非常明显。
(3)学员间的培训交流
本次培训非常注重学员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在培训期间,每周都安排有小组互动、小组交流的时间。互动内容包括PICC置管的难点讨论、心得体会,同时还有有趣的有奖问答,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PICC置管及维护的要领,同时也让学员领略了PICC小组的学术氛围。
此外,医院也定期邀请资深的医护工作者为学员传授经验,解答疑问,从而让学员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PICC技术知识,更容易掌握此项技能。本次培训效果良好,得到了医护工作人员的欢迎和积极参与,也为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条件。
3 PICC护理技术管理
为了保证安全治疗,提高医院PICC护理技术管理水平,医院也针对此项技术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对此实施系统化管理。 (1)人员制度管理
制定了相关的PICC置管护士准入及管道维护护士准入制度及岗位职责,规定只有通过相关的资质认定和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才能对病人实施PICC护理技术。对执行该项技术的医护工作人员,也要求定期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另外,为了推广和普及该项技术,医院也应当定期针对医生和护士对此项技术进行说明讲解,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认可程度和了解程度。 (2)实施操作规范
在实施PICC护理技术当中,应当严格遵照如下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① 确认患者为PICC适应症 ② 签署PICC知情同意书 ③ 向患者介绍PICC相关知识
④ 用物准备(包括消毒用品、穿刺包等) ⑤ 无菌操作下行PICC穿刺术 ⑥ 做好术后护理
保证实施过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并对实施过程当中发生的送管困难、心律失常、预防穿刺点渗血、水肿等并发症进行及时干预和处理。
为了预防炎症和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处皮肤消毒后按要求铺无菌巾,穿刺处用无菌透明膜固定,置管后24h内换药1次,此后每周2次,保持敷料干燥、清洁;血制品及高渗性药物要有专用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穿刺部位尽量选择上肢,一旦发生堵管,应当在导管外口接三通管,其直端关闭后连接吸有尿激酶稀释液的注射器(尿激酶10万U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侧端连接2ml空注射器回抽形成负压后关闭侧端,开放直端,尿激酶液在负压吸入导管后关闭导管5min,再开放侧端用注射器抽回血。 PICC的各项技术操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此仅作简要说明。 (3)实行专门部门管理
由于PICC护理技术应用广泛,病人较多,给医院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因而医院特意设立了专门的PICC部门,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管理操作,实行门诊制度,对病人进行统一救治和管理工作。
该科室也建立起专门的PICC病人管理档案,详细记录病人的病历资料,治疗数据及药物、并发症等的数据资料库,以便于更好的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小结:
PICC护理技术优势突出,应用广泛,是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历程中的一块丰碑。然而,由于该技术操作风险较大,技术要求较高,要求我们不但要对其有充分的了解,也要做好该项技术的组织培训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实现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和自身目标,健全医疗管理水平和医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志华.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2005年12期.
[2]杨红,谭亚蒲,刘丹君.熊海燕.PICC在血液病人静脉化疗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2007年内科、儿科学术交流会暨宜昌市医学会血液疾病诊治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孙梦,甘贝贝.北京协和医院:建立PICC置管维护“金标准”[N],健康报.2009年.
[4]邵秋月,马丹.PICC联合全自动注药泵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持续化疗中的观察及护理[A],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