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kV GIS组合电器隔离开关用电动机构故障分析
某站GIS252kV母联2隔离开关误动缺陷分析及现场检修
问题现象
某站GIS252kV变工程在2010年 11月17日晚21点30分 送电完成后,按送电程序退出运行,当操作母联2 ;三母三工位开关分闸时,发生隔离开关2343由合闸位越过分闸位直接转换到接地23430接地刀闸位置。我公司人员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理,手动操作复位至分闸位,再次进行了近控和远控操作,直至正常。 2010年 11月22日下午2时许,再次对此开关试运行操作时,又发现了同类现象。
现场检查处理
针对此台三母三工位开关连续在短时间内出现二次同类现象,我们迅速到现场进行了查看。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查验,一从电动机构机械连锁部位,二是从线路排查。
一.机械连锁部位检查
主要是从解锁杆复位是否灵活和电动解锁线圈是否正常。
1. 打开操动机构前面板,拨动机械解锁杆,检查复位是否灵活。
2. 拆解电动解锁线圈,检查动铁芯,查看运动是否灵活。
经检查,此处机械连锁部位正常。
1
二. 线路检查: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回路、主回路是否正常。
2. 插接件检查有无松动现象。主要包括控制线路板上的电动机插接件、释放线圈插接件以及操动机构对外输出电缆连接插接件有无松动现象。
3. 检查微动开关切换状态是否正常。
现场发现问题:
释放线圈接插件上的触片和接头有松动现象,怀疑是接插不良造成解锁回路出现问题。
解决办法:
用退针器从接插件插孔退出插黄片,重新更换后正常。
缺陷分析
缺陷一:针对事故现场处理发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释放线圈插件上的触片和接头有松动,造成此处不能可靠准确地打开和关闭位置解锁杆,而造成操动机构在电动操作时,出现运动越位或卡死,到位不能有效可靠地停止。
缺陷二:机械解锁杆复位问题,初步怀疑释放线圈,在起动位置解锁后,在下个到位
2
位置未能有效地复位,也就是说释放线圈动铁芯有可能存在机械上的卡滞,导致微动开关LS1到位后状态没有完全切换,也就是控制回路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在后续三工位电动机构的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机构箱门打开后,机构箱体里面底板上存在有少许微小颗粒,怀疑是否是此原因造成动浮尘落于动铁芯表面,而引起动铁芯在复位运动中产生卡滞。2010年 11月22日下午到达现场,在对出现故障的2343三工位隔离开关检修时,开锁打开箱体后,就直接打开隔离开关电动机构前面板,按上述方法对可能出现的故障点逐一进行了检查,即对解锁杆复位的灵活性进行了检查,同时也对解锁线圈的动铁芯进行了常规的旋转角度检查其灵活性,可能其表面存在的粉尘或粘附的粉尘在拆解释放线圈拿出检查时随着动铁芯的脱离已经脱落,而我们未能及时发现。释放线圈动铁芯解锁后,如存在复位上的运动卡滞,这也是产生此故障缺陷的直接重要原因。
缺陷模拟
对于缺陷一提到的释放线圈接插件的问题,我们在2010年 11月22日下午,在检修其余三工位电动机构时,在2121隔离开关上再次模拟此状态的再次发生,有意将释放线圈的接插件接头脱离后,再给电动机构通电,做了实地验证,未能模拟出以前2343隔离开关电动机构故障缺陷所产生的现象。
对于缺陷二提到的动铁芯复位灵活性问题,我们采取手动有意顶住动铁芯使其解锁后,始终处于解锁状态,即有目的地让动铁芯不复位,结果发现隔离开关直接由“合闸”位运动到“接地”位,并未在中间“分闸”位置上停止。
现场检修
经过对现场其余三工位隔离开关电动机构的检修,我们发现,个别机构在箱体门打开
3
后(如下图29480左下角红色圈记),前面板拆下来(如下图29480左下角红色圈记),其箱体内部残留有少许微小颗粒和黑色微小颗粒的粉尘。随后,在对其余三工位电动机构按 第二项现场检查处理 的步骤和要求逐一做了检查,并对现场机构箱体内存在有粉尘的,进行了清理。
29480打开箱体门
4
29480打开电动机构前面板
29480释放线圈动铁芯表面
5
29480旋转角度检查释放线圈动铁芯
2121释放线圈的动铁芯表面
6
2343再次打开箱体门,红圈处微小颗粒。
缺陷结论
通过对现场的检查和进一步地分析,初步判定为是三工位电动机构其箱体内存在有粉尘和微小颗粒,沉积在释放线圈动铁芯的某一表面,线圈在受电的情况下,动铁芯正常吸合解锁后,由于动铁芯在复位中存在偶尔地机械卡滞,造成控制回路微动开关LS1没有切换,导致整个回路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即到位后,解锁滚轮始终处于解锁状态,不能落下锁定,而导致隔离开关出现运动越位。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