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至珠海国道主干线XX段高速公路XX合同段XX桥
栈桥施工防洪措施
目 录
一.河道基本情况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度汛方案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四.施工度汛洪水标准和施工方案确定 五.工程施工对黄河洪水位的影响和相应措施 六.下部基础施工对黄河河势的影响 七.施工中防洪问题及措施 八.施工度汛的组织实施
2
一.河道基本情况
拟建的XX段高速公路XX桥,是国家规划的“两纵两横”之一的南北交通运输大动脉京珠国道主干线的控制性工程,该桥建设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黄河两岸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该桥桥址位于黄河花园口水文站下游17.5km处,桥位河段地处黄河下游的首端,系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河段南岸为XX区,北岸为XX县。
桥位河段北岸为黄河1855年铜瓦厢决口后溯源冲刷形成的高滩,宽约5km,随着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兴建,特别是1973年以来桥位上游花园口险工东大坝和双井工程的兴建,桥位河段的河势逐步得到控制,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主流基本稳定在南岸约2km的范围内,在南岸主流和北岸高滩之间,为黄河中常洪水冲积形成的二滩,目前,该河段二滩平滩流量约3500 m3/s~4000 m3/s。桥位河段纵比降约1.9‰,主槽宽约1000m,由于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减少,河槽淤积萎缩严重,一般洪水不上高滩。因此,桥位河段形成了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不利局面,滩唇以外河道横比降约3.5‰。桥位河段系粉细沙河床,主槽内床沙中值粒径约0.08mm,滩地淤积物中数粒径约0.03mm 。
由于黄河下游河道高悬于两岸地面以上,加之游荡性河段主流多变,因此,防洪问题十分突出,桥位河段南岸的马渡险工,历来是黄河下游防汛的险点要点,工程施工中应确保其防洪安全。
二.工程概况
郑州XX二桥南岸自马渡险工63号护岸与号坝之间跨越黄河大堤,此处堤顶高程为96.22m,大堤桩号为26+110m,主桥基本垂直黄河主流向北跨越
3
黄河,至北岸大堤桩号110+824m处跨越北岸黄河大堤。自南至北依次为8孔单跨100m下承式钢管砼系杆拱桥段、81孔单跨50m预应力T型梁桥段和127孔单跨35mT型梁桥段,全长9848m。
XX标段与黄河防洪相关的工程为南岸8×100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主桥段,按目前确定的施工方案,208~210号墩采用旱地筑岛施工,211~216号墩采用主桥上、下游的双侧栈桥施工。
三.施工度汛方案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XX程大部分位于黄河主河槽内,由于施工工期27个月,于2004年7月工程结束。因此必须做好施工度汛方案编制工作,周密细致地安排好施工防洪,从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和进度两方面的要求出发,确定施工度汛的原则如下:
施工度汛严格遵照国家及各级和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黄河防洪和河道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条例及工程施工安排,依据上述原则,确定本标段施工度汛方案制定的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1988年1月21日第61号令公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97年8月27日第八届全国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第88号令公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1988年6月10日第3号令发布施行;
(4)《防洪标准》(GB56201-94),1995年1月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文发布;
(6)《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1993年11月29日黄水政[1993]35号颁发;
(7)《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1992年7月21日省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992年8月3日河南省预政[1992]号;
(8)《河南省黄河工程管理条例》,1982年6月26日河南省五届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
(9)工程施工设计文件; (10)其它相关规定。
四.施工度汛洪水标准和施工方案确定
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提出的《黄河二桥河势及水文计算分析》河址处2050年10年一遇洪峰流量10400m3/s,相应洪水位93.65m;100年一遇洪峰流量15700m3/s,相应洪水位94.14m。现状(2001年)洪水位分别为91.25m和91.74m。来潼寨桥位断面主流摆动幅度不大,深槽位置相对稳定,应着重考虑主流持续顶冲的影响。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施工期临时建筑物为4级,设计洪水标准10年一遇。
施工方案的确定,要遵循对黄河的行洪河势不产生较大影响为原则,经过施工方案比较和黄河下游采用“双侧栈桥+龙门吊机”的施工方案。
双侧栈桥,每侧长780m,从南岸护堤至208号墩以北约17m处(里程K53+441.77)。栈桥下弦标高93.5m,桥面标高95.5m,上、下游侧栈桥中线距
5
主桥中线均为31m,每侧栈桥主桁宽6m,布置龙门吊机走道、运输轨道及水和电管路等。水中栈桥主梁由万能杆件组拼而成,跨度14m。基础采用φ40cm和φ55cm(钢管桩+预应力砼管桩),每墩设单排桩3根,桩顶设分配梁与栈桥主梁连接。
桥墩处施工平台由(军用梁+箱梁)组成,采用φ40cm(钢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每墩24根。施工时用墩旁吊机或龙门吊机施工。上铺钻机走道布设钻机进行钻孔桩施工,钻孔桩施工完工后在平台上拼装围堰进行承台施工。根据各墩地面标高与承台的关系,合理采用钢板桩围堰、套箱围堰和吊箱围堰施工。
栈桥由南向北施工。施工时先在大堤上用轮胎吊机或塔吊拼装一跨栈桥,然后在已施工完成的栈桥的伸臂端安装导向架,用DZ-60振动打桩机在RD-100型履带吊机的协助下逐根插打φ40cm和φ55cm钢管桩和混凝土的管桩,并悬臂分块拼装栈桥万能杆件主梁。栈桥共分为三联,每联设制动墩一个,联与联之间设伸缩缝。栈桥梁段在岸边分块拼装,运输到前端安装就位。
桥上部结构施工,采用600KN龙门吊机2台,其中不包括钢管拱预拼场1台。600KN龙门吊机计算跨度66m,净跨m,净高45m,立柱呈倒梯形,走行轮中心距58m。龙门吊机均在黄河南岸大堤上拼装,须经验收并试吊后,方可投入使用。
主桥的主要施工步骤:测量放样—修建栈桥—修建墩旁施工平台—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混凝土承台和墩身施工—现浇端横梁和拱脚段拱肋—安装系杆梁—张拉部分预应力—安装拱肋及横撑形成钢管拱、泵注混凝土—安装吊杆及横梁,二次张拉系杆梁预应力—吊装桥面板,第三次张拉系杆梁预应力
6
—现浇桥面混凝土安装护栏等,第四次张拉系杆梁预应力并封锚等。
五.工程施工对黄河洪水位的影响和相应措施
XX
桥建成后对黄河300年一遇洪水位的影响,《京珠国道主干线XX段高
速公路黄河大桥对河床演变及行洪影响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中,清华大学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和河床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综合分析,确定为桥前400m处洪水位最大壅高0.33m,上游壅水范围为4km 。本标段主桥采用栈桥法施工,栈桥桩径分为Ø40cm、Ø55cm两种,单跨14m,考虑栈桥阻水,初步计算,10年一遇施工标准情况下,洪水位壅高约0.45m,向上游影响约5.5km,即回水末端约在双井控导工程25坝附近。由于施工期内采用的洪水位为10年一遇,即91.25m,现有大堤堤顶高程为96m,考虑洪水壅高0.45m后,大堤仍有较大的抵御洪水的能力。另外,小浪底水利工程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带来一定的影响,对降低洪水水位有一定的好处。关于施工栈桥主梁阻水的问题,由于施工期考虑1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为91.25m,加上壅高0.45m后水位为91.7m,栈桥下弦标高为93.5m,且栈桥主梁为空腹结构,因此施工期间栈桥不会对河道行洪产生影响。
六.下部基础施工对黄河河势的影响
XX桥主桥宽46m,按施工设计文件,上、下游侧施工栈桥宽均为6 m,桥长780m,下部为桩基础,桩径50cm左右,沿水流方向,桩径仅为桥宽的1/6,沿河宽方向,阻水部分仅为桥孔中心跨的1/14。根据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已建过河电缆等工程的资料分析,尺寸如此小的桩基对黄河河势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主桥桥墩沿河宽方向尺寸为5m ,其承台底面高程.42m,宽11.86 m,
7
厚3.5m,承台下为8根直径Ø2.0m的摩擦桩,按“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和评审验收意见,建桥后对长河段河道冲淤、行洪和河势演变影响不大。
按设计的施工方案,主河槽北侧208至210号墩采用旱地施工,需修建施工围堰和临时运输便道。该处三个主墩河槽床面高程分别为90.5m、90.3m、.7m,其中210号墩中心线以北17m河床面高程90.1m。根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00年4月21日发布实施的《工程管理设计若干规定》第三章3.5.2条的规定,道路路面高度不得高出滩面0.5m,因此,施工便道的设计高度小于0.5m,即便道顶高程≤91m。另外,210号墩筑岛范围为墩中心线以南25m,墩中心线以北17m,顺河槽方向58m的范围,岛面高程90.6m,其占用的河道范围与板桩围堰(或套箱围堰)占用的范围基本一致,但岛面高程远低于板桩围堰或套箱围堰顶面的高程,因此,不会对河道行洪构成影响。
主桥和施工栈桥下部基础建成后,由于桥上游壅水对黄河河势带来的影响,有以下三种情况。
(1)黄河流量在3500 m3/s以下,水流不出槽时,主河槽平均流速一般小于2.5m/s,壅水影响范围在双井控导工程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不影响双井工程和滩坎及马渡险工的导流作用,因此,基本不会对桥位河段的河势产生影响。
(2)一般漫滩洪水条件下,壅水影响在双井工程末端即行消失,基本不影响工程导流,此时,虽然和无工程条件下相比,漫滩水流比例会略有增加,仍不致改变主流流向,因此也不会对黄河河势产生明显影响。
(3)流量超过10000m3/s的大漫滩洪水,虽然壅水影响至双井工程出溜坝段,但由于“大水趋直”的作用,与中常洪水相比,工程前主流外移,工
8
程导流作用已减弱,下游马渡险工前情况也与此类似,因此,也不会对黄河河势产生大的影响,“研究报告”通过300年一遇动床物理模型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标段工程下部基础施工不会对黄河大范围的河势产生明显影响。
七.施工中防洪问题及措施
在黄河二桥施工中涉及到施工栈桥、墩旁平台、施工道路、生产生活区布置等临时建筑物,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设定栈桥、围堰、墩旁吊机及吊机等重要结构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位,即91.25m。南岸为主要的生产、生活区,位于南岸大堤淤背区,洪水不会构成影响。北岸滩地的生产生活临时设施防洪标准为91.0m水位,一旦水位超过90.5m,及时撤出场内施工机械、人员、设备及临建,工程暂停施工。
1.栈桥桩基承载力、南岸栈桥桥台稳定及防洪
施工栈桥是工程施工的关键性的大临设施。施工栈桥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特别是支撑栈桥的钢管桩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根据清华大学“研究报告”及参考郑州黄河一桥、开封黄河大桥等桥的建桥经验,本工程栈桥桩基的冲刷深度按5m考虑。本桥栈桥桩基平均桩长25m,入土深度最小16m。桩侧土的极限摩阻力45KN/m²,考虑冲刷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855KN,桩身弯矩最大61.3KN-m(水平力60KN考虑),Ø55桩抗裂弯矩125KN-m,施工过程中单桩最大反力565KN,施工安全系数1.51,桩基的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为确保栈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派专人经常观测栈桥桩基的冲刷深度,一旦遇到高洪水位或桩基冲刷深度大于5m时,工程暂停施工,龙门吊机或栈
9
桥上的其它设备退回南岸大堤以外的安全地带。
南岸栈桥桥台采用混凝土扩大基础,位于黄河大堤堤脚处。基础底面高程90.875m,高水位时会对基础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为确保施工安全,派人经常观测基础的沉降情况,当沉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20mm)时及时支顶栈桥,用钢板填塞缝隙。
2.钢围堰深度及施工平台高程
在桥桩基和承台的施工中采用墩位施工平台及钢围堰等临时设施。墩位施工平台基础为Ø4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上部为军用梁。墩位施工平台顶面高程与栈桥一致,设防水位按10年一遇考虑。桩基入土深度也与栈桥桩基本一致,水流冲刷及桩基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考虑到黄河洪水的局部冲刷、风浪壅高及水流冲击爬高的影响,围堰顶的设防高程按92m考虑(10年一遇高程91.25m),底面入土深度按高程80m考虑。
3.主桥208—210号墩施工防洪问题
施工设计中,208—210号桥墩采用干地施工方案,而该桥墩位于主河槽边缘,208号、209号墩滩面高程90.5m,210号墩滩面高程.7m。208号、209号墩采用原地面整平,稍加填筑、硬化,就地施工的方案;210号墩采用筑岛施工的方案。由于该处滩面高程较低,高水位时会对施工造成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水情预报,遇到洪水上涨到90.5m水位况时及时撤离。210号墩筑岛临水面采取袋装砂土堆砌的防护措施,防止洪水冲刷。
八.施工度汛的组织实施
(1)项目部在进场前制定详细的防汛抢险规定,工程施工期间,严禁损坏一切河道工程和防洪、通讯设施。
10
(2)组建防汛抢险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汛期日常防洪工作的调度指挥,并成立机动抢险队伍,备足抢险物资,如铅丝笼、块石、沙袋、橡皮艇、救生衣等。
(3)在黄河南岸设立防洪物资临时存放基地,便于防洪人员及设备的快速安全撤退。
(4)在黄河防汛期间,一切服从黄河防汛大局,听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调度,积极配合防汛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5)在马渡险工、双井工程等处派专人或委托当地河务部门密切观测河势变化动态,及时请有关专家会商,若确认由于工程施工使黄河河势发生一定变化,及时向防汛主管部门汇报,在防汛主管部门统一指挥下,制定应急方案,全力予以消除,确保不因工程施工对黄河河势产生不利影响。 (6)在黄河汛期7~10月设专人观测洪水位变化,与水文预报部门及时沟通,密切关注黄河水情变化动态,当预报黄河出现编号洪峰时,做好一切防洪准备,必要时暂时停工,全员投入防洪。
(7)桥位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洪水过程中主流仍有一定的摆动幅度,为保证施工本身的安全,施工期间对本标段北岸生产、生活区采取切实的防护措施,保证其安全。
(8)施工过程中严禁向河道内倾倒废碴,严禁向河道内排放生产生活污水,保证河道行洪通畅。
(9)施工完成后,彻底拆除一切施工设施,如施工栈桥、北岸生产、生活区等,恢复施工前河道自然面貌,交由河道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撤离现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