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l期 苏l”【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l l9 )1 2002年3月 Joun ̄l of Suzhou Railway I'e ̄,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Mar 2002 苏州传统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戈春源 州科拄学院 生乐,江苏 卅I 21 50 ̄19 摘要:苏州忧秀的传统 ̄--4C资源大致可分为手工业、农业的精湛技艺 体现某种所史文化的物 质具象,诗画、小说、戏曲等雅俗文艺以厦长期形成的爱国爱乡、尚文索武、尊师重教、对外开放、重视 科技的思想意识等四娄 夸后要艰据各类文化资源的特扯区 ,l对待,采取相应的保护、发展措施,同 时要抓住特色,发扬优势,克服田步白封的观念,用大手笔开发苏州传统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 美键词:苏 ;传统文化资源;开发 中国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394X{2002)0I.0082.05 淡水养殖最早的地区,春秋吴王夫差濒临灭亡时赠 谈到这个题目,首先要了解一下苏州传统文化 送给晋国使者楚隆的礼物就是吴国的特产——一小 资源的家底。我认为具有特色的、堪称优秀的苏州 盘珍珠。今越来溪边的鱼城,传说是“吴王游姑苏。 传统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四娄:一类是物质文化 筑此城以养鱼”l_。苏州的丝绸、刺绣历来是手工业 型.如丝绸生产、茶梅种植、金属制造、水产养殖等 中的拳头产品。吴江梅堰出土的一件良渚文化的灰 等;一娄是表现某种历史文化精神的物质具象 如古 陶壶,其腹部刻有与今天家蚕相似的蚕纹,说明早在 典园林、城墙民居、小桥水巷、太湖人文风光等;一娄 原始社会,这一带已普遍栽桑养蚕,因而艺术化地表 是狭义文化型.如吴歌昆曲、评书弹词、经史之学、诗 现在陶器上 至夏朝时期,苏卅【一带上贡的物品中 文小说等,它们通过语言文字等外壳而散发开来。流 有一种是先染后织,有着贝纹的锦。有人还考证,吴 传下去;最后一类是纯思想文化型的东西.如苏州人 地先民“断发文身”的风俗。是苏州刺绣的滥觞。春 的爱国爱乡信念、尚文祟武的风气、尊师重教的传 秋吴国时期,纺织有进一步的发展,吴都城外有栽桑 统、对外开放与发展科技的意识。进一娄传统文化 的 桑里“,城内有纺丝织绸的“织里”。诸樊年间.晋 资源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为它很难在某一具体事 国报向至吴访问,回国时,吴国贵旗中很多人穿着绣 物中表现出来。具有兽体性特征.是一种地方“集体 袁锦服前去送行 至唐宋,苏绣已作为一种特色工 无意识”的自然表露,是历史色彩长期浸染的结果, 艺,享誉海内。 它隐伏于人们的思想探处.但经过历史的验证而确 吴国的铜铁冶炼与兵器制造亦很有名。吴地自 实存在。 古 来就开发了铜、金、锡等矿产.在夏商之际已懂 以上作为苏州传统文化资源的精华,由来已久, 得炼铜,这里的贡赋是金属制品 春秋时已懂得炼 苏州位于长江流域下游,气候温润,土壤肥沃,适于 铁。干将莫邪“采五山之铁精、六舍之盒英”,进行冶 农副业的发展,盛产鱼米菱藕果茶 春秋吴国是我 铸,用来制造铜铁兵器。著名的有干将莫邪剑,还有 国晟早栽茶的地方之一,传说中的茶祖或荼神多为 巨阙”、 辟闾”、“湛卢”、“鱼肠”、“盘郢”等剑。这些 吴姓。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洞庭山的茶叶从“吓煞 刀剑都十分锋利,“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 人香”到“碧螺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苏州是中国 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 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 肇莩品羿 2戈00春1源O9[19739一j.螂,}T掉无锡A。苏州科技 院所史系教授。 8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截盘匝’ 。今传世的尚有吴王光剑、吴工夫差剑rI 及吴钩、是戈、昱矛等。直至明代,苏州炼锕水平在 全国仍处领先地位.其铸钢法推广到全国. 苏州“甲天下”的园林建筑.可谓源远流长 春 秋历代吴王修筑了不少园林,他们“笼西山 为囿, 度五湖以为池”。传说阉闻自打败楚匡后 亲自修冶 宫室,“秋冬治城中,春夏治城外 .旦食蛆山.昼游苏 台.射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 ,其乐 之所多矣。 其继承者夫差.世{一分喜欢修筑园林。 他增修了姑苏台据说台高3 cH)丈,广84丈,可望见 300里之外 “周旋诘曲,横亘万里,崇饰土木” 句八字表现了厚始氏旗伐竹制箭追逐猎物的狩猎 过程:虞舜时期,又有《南风之歌》.是对太自然的温 暖气候以及人际关系的热情赞歌 春秋时形成了吴 地特色的“吴盼。(也叫“吴敞”).我国大诗人屈原把 它与“蔡讴”井列,评价甚高 吴触与吴舞(白舞拧 舞)相配。更形优美 以后又有吴声歌曲、挂桩儿、山 歌等民间诗歌创作的出现¨l司名迟迩的《月子弯弯 照九卅l》,首先在吴地流传。近年.更发掘出《五姑 娘》、《赵圣关》等长篇氟事诗,这在畦乏这娄诗歌的 中国,具有特殊的价值。 苏州是人文荟萃之地除了民间创作外,文人创 在台中建有春宵宫、海灵馆等.海灵馆养海审灵物, 是我国第一个海洋乐园 夫差还在今灵岩山上筑有 馆娃宫,在宫内挖吴王井与玩花、玩月等池.另有长 寿亭、响屦廊等建筑,至今仍有遗迹可寻 春秋吴国 还建有供校猎钓鱼之用的长洲苑以及梧桐园、石城、 华林园、射台等 园林建筑一直是苏州的强项 南 北朝时~些官僚贵旗在吴地建有不少山墅别业,这 些园林占天然之美,侬山傍水而筑电有人工凿池与 堆土,建筑形式丰富多彩,亭台楼阁,一应俱垒 建 于唐以后至今尚存的园林有清水环绕、啦径盘山、亭 台盖巅的宋代园林沧浪亭;湖石怪异、状如众狮的元 朝狮子林;以水衬石、依水筑馆、园中有园的明代拙 政园;土石相闻、池山相映、云峰兀亮的清代留园i山 态逼真、结构严密的环秀山庄;迪廊曲折、依水而筑 的退思园等等,不下数十立上 其它建筑还有雕刻精 致、银杏成林的东山雕花楼:水陆并陈 紫迎曲折、气 势雄伟的盘门景观;岿然独存、窳夫莫开的枫桥铁岭 关;佛道圣地玄妙观 寒山寺、西园、灵岩寺;以雕塑 闻名的保圣寺、紫金庵等 苏州的古桥多,如长如垂 虹、拱形多孔的宝带桥、垂虹桥等 苏l州的名山多, 如碧球围绕、怪石深池、斜塔偎依的虎丘山:塔影遥 望、山石灵异、松林密布的灵岩山:红枫古树、万石如 笏的天平山;风光幽雅、四季花香、百果俱列的东西 山等。苏州古塔林立,如瑞光塔、北寺塔、飘塔、上方 塔、光福塔等,点缀于城镇湖山之间。此外黛色苍 瓦的苏州古旧民居:小桥流水的古镇周庄、角直;婀 娜多姿的运河;帆影点点、烟渡浩渺的太制、都展现 出吸引游人的风致。这些花术园林、亭楼阁榭、城桥 塔堤、湖光山色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古人留给我们 的宝贵遗产,值得珍惜。 苏州历来是文学艺术之乡。传说远在黄帝时代 就有人作《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南 短短四 作更是活跃。早在汉朝,有严勘、朱买臣.他们都 “文辞并发 著名。南北朝有顾野王,唐朝有顾况 张 旭、陆龟蒙等文人出现。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气魄宏太,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 南宋有号称诗歌四大家之一 的范成大(石湖居士)。他的诗词体现了爱国主义思 想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还有叶梦得.为人博学多 才.词风豪放.著有《百林燕语》。明毫玎有兼师众长、 浑然自成 的苏州诗人高启,著有《缶呜集》。以后 有大家熟知的吴中四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 山、徐祯卿.他们诗风各异.或纤细称丽 或奇峭峻 拔 充分表达丁不同的个性与艺术风格。归有光的 散文 描刻细致,深体人情 善于用简洁、平淡的笔墨 勾画人物的音容笑貌,表达自己的深挚感情。张溥 不仅为复社的领袖人物.也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 章.其行支激昂慷慨,富有感染力 清初吴梅村、钱 谦益为诗翘楚,吴诗委婉、深沉、凄凉。’蔚为一时之 冠 ¨j。乾隆时台阁体诗人沈德潜,诗风平正朴实 选有《古诗源》 《唐诗别裁》等,以选家而闻名于世。 明清时代.因小说这一文艺形式适台于市民阶 层的审美情趣而在苏卅l大为兴盛。中国一些著名的 古典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金 瓶梅》的创作与出版均与苏州有关。著名短篇小说 集《三言》的编著者冯梦龙是地道的苏卅1人 他在小 说中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的逐步衰败,市民阶层逐渐 兴起的时代特征,歌颂了市民纯洁的爱情与忠贞的 信义,受到广大^民的喜爱 沈三自的《浮生六记》 也有较太影响。 苏州一度成为戏剧研创的中 自宋至元,一 些南戏与杂剧在苏卅l藏传。明代沈臻创立了严讲声 律的 吴江派 戏曲 隆庆年问,著名戏曲音乐家魏 良辅寄居太仓,改造南曲、弋阳、海盐诸腔.“度为新 8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声 ,创立“清柔婉转 的昆腔 太仓人桀辰渔.根据 魏氏创设的格律,著《浣纱记》一剧,使昆曲在全国凝 传起来。以后 苏州人李玉写《精忠谱》传奇,剧中赞 扬了五义士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人民反抗黑暗 势力的斗志。另一苏卅1人朱素臣创作《十五贯》.揭 露了昏庸的封建官僚的丑恶本质,赞扬了清官 公正廉明的高尚品格。这个剧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经改造后上演,轰动一时.使昆剧得以复兴。苏州弹 词在乾隆年问已经流行,评弹名家王周士发起成立 艺人的组织光裕社。王周士以演唱《白蛇传》而蜚声 艺坛。由于为乾隆演唱,受赐七品京官衔 以后苏 州评弹在全国曲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此外,金圣 叹的文艺评论电独具一格,影响深远。 苏州地区的绘画,名扬海内 在南北朝时,有位 画家叫陆桥微,为当时三大名家之一. 他采用晕染 法,善画投骨山水,人物画也 极其妙绝 。还有张僧 繇,他的画有画龙点腈之妙。 唐朝张旭擅长草书, 笔法奇特,变化无穷,人称“张颠 。画家郏法士善写 人物,气韵非凡,风格道劲。明初棘贲擅山水墨竹, 设色匀和,取法自然 周臣、杜琼均擅山水,格调稳 健,清新秀丽::明中叶有沈周、文征明、唐寅(怕虎)、 仇英四大家,他们或笔墨豪放,或秀润峭利,或清隽 生动,或平稳秀雅,丰硕艳丽。文征明画题材丰富, 技巧娴熟,善山水、花卉、兰竹、人物,由于座下学生 众多而形成 吴门画派”。还有祝枝山以独树一帜的 小楷书法见长.:清韧,常熟有王时敏、王鉴、王晕、王 原祁等画家出现,号称 四王”。王晕笔法清丽工秀, 意境深远,电 虞山画派 。此外,桃花坞木刻年画, 内容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 收”、 台家欢 之类, 由于风格细腻,富有现实感而流传城乡.成为全国木 刻年画的中心之一。 苏州自宋元以来,电是全国的学术重心。清韧 顾炎武游历各地,注意实际考察与调查研究,结合文 献记载,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学术名 著,开一据之先河,为苏l州考据之学奠定了基 础。吴派经学创始人惠栋,遵循并发扬汉懦经说,著 《周易述》、《汉易学》等书 在尊栋的直接或间接影 响下,苏州涌现出钱太昕等众多考据家,被称为 吴 门学派”。 苏州人在精神风貌上也有一些优秀的传统。苏 州有尚文与崇武相结台的风气. 苏州人的文艺成 就,前面已有所述,今略表其“祟武”的一面。苏州人 骁勇善战,正如范成大《吴郡志》所说.吴人“并习战. 84 号为天下精兵 春秋时吴国一直逞强于诸侯之中。 早在春秋前期,吴国就出兵伐棘、伐齐,一直进至齐 国腹地。吴王闻闾五战五胜,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 。夫差几灭越国,北讨齐鲁,与晋争霸。 秦末农民太中,项羽以八千江东子弟为基干,在 钜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一举消灭秦军主力 三国 时,吴郡是孙吴政权的根据地,孙吴将领苏州人陆逊 等机智善战,为孙吴政权的巩固作出了贡献 隋末, 为反对炀帝,吴人朱燮等发动,在横山与隋 军展开生死搏斗,三万余人英勇殉难。唐朝,苏州子 弟成为保卫边疆的重要力量,自居易在一首诗中盛 赞苏州的强悍民风:“闾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卅l雄土 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元末,张 士诚据有苏l州,曾与朱元璋军展开了拉锯式的激烈 斗争。明末的市民斗争,悲壮激烈,长留青史。直至 太平天国,不少苏州子弟参加了反抗清朝腐朽 统治的战斗。可见苏州除了尚文之外,还有尚武的 精神,只是明清以来,由于苏州在文学上取得的辉煌 成就而把这一精神掩盖了。 苏州人具有爱国爱乡的信念。在金、元兵南下 时,苏州军民都作了抵抗。明朝中叶,倭寇骚扰东南 沿海,苏州是抗倭的主要战场之一。在按察盘事任 环等领导下,苏州军民不仅多次击败倭寇的进攻,保 卫了苏州城的安全,还主动出击,在太仓、平望、浒 关、横泾等地消灭倭寇主力,为最后肃清倭患尽了责 任。明朝后期,在苏州由葛成领导的织工,开展 了反对矿监税使的斗争,取得了胜利。以后,又有颜 佩韦等五人,为反抗魏忠贤阉党的统治而舍生取义, 英勇献身。1645年,清兵铁蹄蹂躏江南,遭到苏州 人民的强烈反抗。吴日生、赤脚张三组织抗清义军, 一度占领吴江城,攻人苏州,后退据太湖,坚持了近 二十年。顾炎武更是奔走南北,联络各地志士,为反 清斗争贡献了一生,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名 言,不知教育、鼓舞了多少代人。苏州人有反抗黑暗 统治与保卫国土的慷慨情怀,一旦国难当头便会挺 身而出,杀身成仁。 苏州人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在春秋时期,吴 国人言僵(子游)师从孔子,学习塥家经典,成为孔子 的高足和文学门的负责人。他学成南来,使懦家学 说在江南得到传播。秦汉以来,即有人 为文请 解” I。唐时苏州昆山张后胤曾任唐太宗之师,官国 子监(虽高学府)祭酒。北宋范仲淹重文兴学,捐地 建校,聘请名师胡瑗为州学教授。他的教育以“明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达用”为目的,根据学习实际程度因材施教取得显 遗产在当时顺应时代潮流,符台人们的需要,在实际 中有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苏州发展的深层动力 之一。同时,我们也可发现,作为苏州传统文化资 源,根据它的活索性质,可以分成几种状态。一种是 相对凝固、不能改变的、如古典园林、古代建筑、墓 葬、文物等;一种是半流体的,在现实的改造中能得 以延伸,如苏昆剧、评弹、刺绣、年画等;一种是变动 速率较高的,如苏州的市识,总是跟随时代的节 拍,而产生相应的流变。 著成就。宋元后,苏州掀起办书院的热潮,著名的有 紫阳书院、正谊书院、平江书院等,培养了大批人才 , 苏州状元之多(清朝时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从另一 侧面反映了苏州对教育的重视。紫阳书院严格师资 要求,治系实际,教学”不唯科举 ,提倡金石 天数等实学,为教育向近代的转轨开了先河 苏州人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 在殷商时期,吴 地的巫成到商朝任官,加强了中原与吴地的文化交 流 春秋时,吴王寿梦与其子季札先后至中愿考察、 有鉴于此,我认为在苏州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 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吴国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人 才,聘请晋国的巫臣教以车战阵法,让精通兵法,分 别来自楚国、齐国的伍子胥、孙武参与军事指挥,终 于制服强楚豪齐。苏州是通向海外的一个出发点。 唐鉴真东渡与明郑和下西洋都是从苏州出发。鉴真 带给日本佛学、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医药等知识。 邦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传布了中国先进文化.使 西洋古里等 6国, 遣使千二百人,贡方物至 京州…。当时中国输出的有瓷器、丝绸等数十种物 品,输入的有香料、珍珠等上百种商品。苏州一直保 持着对外经济文化联系,与日本关系尤为密切,对日 本的语言、服饰、建筑、医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明末,全国第一张世界地图在苏州印刷。至近代,苏 州人冯桂芬著有《校邻庐》等书 主张 采西 学”、“制洋器”,改革固步自封的封建弊政。另一苏 州人王韬,游历英、法、俄等国,主《循环日报》笔 政多年,大力主张学习西方,倡导变法自强,促进了 苏州人第一次留学热潮的兴起。 与对外开放相联系的是科技意识的增强。明 末,西方的数理、历法知识在苏州流传。苏州光学专 家孙云球第一个在中国制造望远镜。清朝时王锡阐 “仰观天象,竞夕不昧” ,进干亍天文观察与研究,提 出正确计算日月蚀初亏复圆方位角和计算金星、水 星凌日的方法。苏州医生吴有性、叶天士对瘟疫流 行与温病原理进行探人的探讨,得出比较符合科学 的结论。还有人著(种树书》、《便民图纂》,对大田作 物与果树栽培方法进行了研究。苏州也是中国近代 机器工业的起源地之一。1863年,李鸿章在苏州设 洋炮局,制造近代武器,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教 育发达与科技领先,促使苏州科技人才不断涌现。 摸清家底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优秀的文化 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首先,要根据各类文化资源的特征,区别对待, 使之为现实的政治经济服务。对苏州有保护价值的 园林、城墙、塔亭、古桥、民居等,一定要尽量避免自 然与人为的损蚀,不断修缮。在修缮中要修旧如旧。 尽量保存原来的质材、形式与历史韵味。一些尚能 修补的建筑,如老阎门和附近的城墙以及山塘街的 古旧建筑,要尽量修复。这些建筑具有不可再生的 性质,它们有古老的历史印记,反映出苏州古城特色 和古人的审美观点,是苏州招引各地游客的重要手 段。一些非拆除不可的古物,可以相对迁移,集中于 一处。我们在建筑构思中电要圾取古人构思中的音 理内核.来考虑今天的城市布局、公共设施配置。 对于一些物质生产流体型文化资源,如刺绣、冶 炼、茶果技术等,除了制造少数的仿古物品(如民乐 与戏表 青铜器等)以外。重点在于创新,用现代化的 技术,把产品搞得更新、更美、更实用,从而推销到世 界各地。对于昆曲、评弹等半流体型文化.陈了保存 原汁原味的一些优秀传统剧目外,无论在内容与形 式上都可以进行去糟存精的改革。旧的内容与形式 毕竟离开时代已远,已不适合青年观众的13味,不改 革就没有出路。这类高雅文化还应在青少年中积极 开展普及工作,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对于市识,只能根据时代的要求,在世界与 中国的太环境之下,通过学校教育(提倡素质教育)、 社会教育(包括社区教育)、家庭教育,通过多办实事 (如兴办学校、引进人才、争取外来投资、加强文化交 流等),同时加强乡土史地的宣传,营造城市文化氛 围,使优秀的文化传统潜移默化,深润人心。 其次,要抓住特色,发扬优势,用大手笔开发传 统文化资源。要克服苏州人目光不够长远、气魄不 够饿宏的心理,放眼世界,打出品牌。在物质生产方 面,要确保重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集中全 8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力,生产出优质名牌产品。在旅游方面,现在一般静 的辩证关系,懂得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 态的景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新奇的要求, 吴越春 与经挤的结舍是地方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把社会效 秋”经营的失败,就是一个明证。因此除了保持古典 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如昆剧演唱(特别是音乐优 园林、古镇(这种“古 ,对外地人也是一种“新”)之 美、动作性强的剧目)可纳旅游的流程之中,向 外,要建立在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知苏 全世界展示。 州有饲养珍禽异兽的传统,早在春秋,吴国就有养麋 之,我们必须珍惜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发展传 的 麋城”,养海洋生物的 海灵馆”。今天,苏州是华 统文化。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位,促进苏州社会的 南虎的繁殖基地,又是癞头鼋、白鸳的集中地。因 全面发展,力争经济与文化的双丰收。 此可以利用技术优势 在上方山辟出几百 上千亩土 参考文献: 地,用半开放形式,建立华南虎园、养上一二百头老 [1]范成大吴郡志:卷8[M] 虎,在今西园附近与横山开辟“大鼋池”、 白鸳园”, 2]赵策[A].战国策[M 来吸引国内外游客。除了“园林苏州 、“丝绸苏州 、 f3]阖闾内传【A]是越春独[M] “水乡苏州”之外,还可以打出“动物天堂”、“生态苏 【4]任咕述异 M] 州”的牌子。 [5]文苑一[A]清史稿:卷484[M] 再次,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开发传统 [6 张郴虞初新志:卷4[M] 文化资源 苏州固然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最早的地 [7]江苏史纲:占代卷[M] 方.但长期以来也是封建官僚、地主阶级消闲度日之 8]史记:伍子胥卷[M] [9]是郡图经续记【M] 地,那种不思进取。轻视实业的思想还隐然存在 【tO]紫阳书皖碑记[z] 人们往往把文化绝对化,把它局限于 高雅”的范围, 【II]嘲太宗实录:卷127[M] 忽视文化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也有轻 [12]阮元畴^传[M] 视文化的作用(特别是轻视文化对提高苏州知名度 (责任编辑:陈晓东) 的长远作用)的倾向。我们要充分认识经济与文化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Suzhou and Their Exploitation GE( un—yuan (History FJep ̄tment,su小。u Science aM Technology lns6mte,S ̄hou 215009) Abstract:Suzhou has rich resource8 of traditional cuhure,which∞n be clariifed into the type of material culture, the type of material imagery embodyign 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r[ts.the type of culture in its restricted 9日1se and the type of pure idmto eat culture We should take.seriously the traits of the various tyl: ̄of tmditic ̄a[cultural re. s0LⅡc6 and adopt protective and exploitative m tO promote the[urther social and emnonlic development in Suzheu Key words:Suzl ̄u;traditional cultural H 。urc ;exploit (上接第58页) 1]he Basis and the Principle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thics DOU Yan—guo (Editorial Deg ̄rtment.Suzhou Scqence I【nd Technot,agy Institute,Suzhou 215009) Abslracl: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a pn re ve proce ̄dunng which innovatkm is a sul ̄tantive elen ̄nt and a drivingforce his aim。processduringwhichthe sel卜value andthe. ̄clat valued an enterprise are realized The various et c value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criteria and n0m博cons ture the basic cc ̄ltent 0f enlerpri ̄ethics The ethicat dutim 0f enterprises tnctude the“map.一first”principle,the mmprehensive vedue principle and the imnciple 0f mutual inK b. Key w0l・Eb:enterpries;development;ethit. ̄;basis;principle 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