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沉降观测报告【范本模板】

沉降观测报告【范本模板】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中铁新城区4号地块北区住宅小区23#楼沉降观测报告

1、工程概况

中铁新城区4号地块北区住宅小区位于徐州市新城区1#路与5#路交叉口东南侧。本次沉降观测建筑为其中的11层及18层建筑,共计26栋。按有关规范规定,建筑物施工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等级为二级。

此次观测建筑为23#楼,楼高18层,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工作自2010年10月20日开始观测,目前工程已竣工,累计观测15次.应委托方要求,提供沉降观测竣工报告。

2、沉降观测目的及要求

建筑物沉降是建筑整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

3、沉降观测依据

本次测量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及设计要求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JG32/J 18-2006 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

4、观测点布置

4。1、基准点布置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点,所埋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进行建立。本建筑共埋设4个基准点,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BM1=40m,并定期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至提交报告时基准点稳定可靠,符合规范

要求。

4.2、沉降观测点布置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位置.点位埋设的高度应有利于观测,且不影响施工的原则,并有利于长期保存。针对本工程,共布置观测点8个,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点上。各点位置详见观测点平面图(见附件)。

5、观测方法

在该测量工作中我们采用固定仪器、固定人员的观测方法,选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2M条码水准尺,按几何法观测。基点与工作点按观测周期进行检验。观测点采用单程双测站的观测方法。观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要求进行.

6、质量和精度评述

观测过程中定期对基准点进行检测,基准点满足精度要求。每测站观测中误差最大为0.32mm,小于《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和《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JG32/J 18-2006中规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小于±0。5mm的要求.观测误差数据成正态分布,观测成果可作为分析沉降结论的依据。

7、沉降观测数据整理及分析

沉降观测成果分析表

分析数据项目 最大累计沉降量 观测数据 备注 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69mm(2#) GB50007—2002中的要求 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最小累计沉降量 观测最后一周期最大沉3。21mm(8#) GB50007-2002中的要求 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0。 008mm/d(3#) 降速率 8-2007中的要求 0。00026(7#到8#),两点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整体最大倾斜率 差异沉降量3.12mm,间距GB50007—2002的要求 11.85m)

8、结论

根据该楼沉降观测成果表综合分析:

1、本观测阶段内最大累计沉降量为6。69mm(2#),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4条中高层建筑基础沉降量小于200mm的要求。建筑任意两点间最大差异沉降量为3.12mm(7#和8#),两点间距为11.85m,建筑倾斜0。00026;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4条中高层建筑整体倾斜小于0.003的要求。

2、根据以上数据综合分析,该楼累积沉降量、建筑倾斜率皆满足规范要求,观测最后一周期最大沉降速率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建筑100天观测中沉降速率小于0.01—0。04 mm/d进入稳定期的要求,建筑沉降已稳定。

附件: 1、沉降成果表

2、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3、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