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4.3+群落的结构_群落的空间结构_练习(2)+Word版含答案

4.3+群落的结构_群落的空间结构_练习(2)+Word版含答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群落的空间结构课后练习(2)

1.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 m和1 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 m和1 000 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 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_______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3.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4. 下面叙述可以描述“物种丰富度”的是( ) A.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B.海洋捕捞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

1

C.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 D.灵岩寺院中的黑松棵数

5.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C.马尾松林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6. 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中,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初生演替 D.次生演替

7. 下列对群落的结构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的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种名 林冠层 乔本层 灌木层 草被层 地被层 8.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

误的是

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B.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9. 农田生态系统直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活资料,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玉米田中某种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故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

C.研究该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D.随机扫取玉米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10. 在一所林区中学,生物老师带领该校学生,对学校附近的栎树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鸟类调查。调查资料和数据见下表。请仔细阅读和研究调查表后,回答:

2

12 m以上 点斑林鸽 普通鸟 绿背山雀 977 1035 19 5~12m 14 435 3510 17 3728 3293 1200 1480 135 41 —— 1.2~5m 9 30 2061 1309 1343 2325 1676 3928 447 147 435 0.9~1.2m —— —— 315 175 840 585 876 2072 190 525 480 —— —— 85 86 —— —— 76 24 —— 276 284 (1)在生物学上,该林区的全部点斑林鸽构成一

红头长尾山雀 1076 褐山雀 煤山雀 沼泽山雀 大山雀 戴胜 乌鸫 北红尾鸲 1590 1350 172 496 27 12 —— 个 ,而林区的全部鸟类及与鸟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构成一个

;该林区的全部生物与其 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叫做 。 (2)林区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是由该种群的 等特征决定的。

参:

1.答案: (2)10 m、500m、1 000 m (3)测量株高,记录数据 (4)与10 m处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 与原海拔处(500m和1 000 m)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 比10 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 解析: 将海拔为500m和1 000m处的野菊移栽于10m处后,应分别与10 m、500 m和1 000m处的野菊进行对照,才能充分说明问题。若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则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与10 m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若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则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与原海拔处(500 m和1 000 m)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若野菊株高的变化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根据题意: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则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比10 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 2. 答案: A

解析: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可以通过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来说明;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这个不能说明分层现象,因为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没有明显的层次;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和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是指一个种群中个体的性状不同而已,不是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分层现象。

3

3. 答案: A

解析: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南极冰藻不只包括一种生物;企鹅以磷虾为食,其数量增多会导致磷虾数量减少,磷虾减少后又可导致企鹅数量减少,二者数量最终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动态平衡;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在-2℃~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4. 答案: C 5. 答案: C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具体表现,年龄组成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B正确;马尾松林中所有生物构成群落,而所有树木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C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 6. 答案: B

解析: 群落分布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题干叙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所以选择B 7. 答案: A

解析: 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和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8. 答案: C 9. 答案: C

解析: A、调查玉米田中某种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土壤取样法,A错误; B.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为群落的特点,该农田中的玉米为一个种群,B错误; C.研究该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正确; 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应先去表层土,再用取样器取样调查,D错误. 故选:C.

10. 答案: (1)种群 群落 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