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短诗三首教案+反思

来源:化拓教育网
9.短诗三首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36~37 内容。 【教学目标】

1. 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感悟“诗”的整体特点,比较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教学重点】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悟“诗”的整体特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朗诵导入

1. 教师朗诵《短诗三首》。

2. 让学生体会这三首诗和第一单元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 教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三首诗,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就会明白的。(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

1. 学生齐读诗歌,注意停顿与节奏。

2. 学生自学生字,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通字词,了解字义。 3. 同桌互读,正音。

4. 检查反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习词语,造句理解。 5. 书写练习。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知大意

1. 学生朗读诗歌,说一说,每首短诗写的都是什么? 2.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3.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第一首诗写了诗人对母亲、童年往事的回忆;第二首诗写了诗人对大海的感受和赞叹;第三首诗写了母亲对诗人的爱护,以及诗人对母亲的怀念。 四、学习诗歌

1. 指名朗读,要求:把控节奏,注意感情基调。

2. 想一想:这首诗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句型?(指名回答) 3. 教师明确:四句话;一个感叹句,三个反问句。 4.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诗人认为大海是什么样的?

5. 同学们,这首诗歌通过星光、花香来衬托大海,表明大海波涛的清响一直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影响着诗人的思潮,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对自然的歌颂。 五、课堂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步了解了每首诗歌的大意,并学习了第二首诗歌,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2. 布置作业:写生字,完成相应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 学生齐读诗歌。

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首诗歌,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不同意蕴。

二、学习诗歌

(一)学习诗歌《繁星(七一)》。

1. 教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2. 这几个场景是诗人现在经历的吗?

(不是,是诗人儿时的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回忆。)

3. 想象画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在这几个场景和母亲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背诵古诗、观察萤火虫、窃窃私语。) 4. 体会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童年的回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二)学习诗歌《繁星(一五九)》。 1. 指名学生范读诗歌。

2. 思考:这首诗歌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开头直呼母亲。) 3. 品读语言:两个“风雨”有什么区别?(第一个“风雨”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人生经历中的风风雨雨,暗指挫折。) 4. 体会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接表明母亲能为自己遮风挡雨,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三、认识诗人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小诗《繁星》《春水》的发表,引起了文坛的重大反响,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说”写作的潮流。 四、体会区别

1. 自读《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短诗三首》。

2. 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3. 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灵活,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体会特点

1. 学生默读现代诗与古诗。

2. 学生自由交流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1)诗歌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2)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 这两首短诗都是对母爱的歌颂,关于母爱,你知道哪些名言或诗词吗?(学生自由分享)

2. 试一试,写一写。写一首关于母爱或父爱的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月明——园中 藤萝——叶下 母亲——膝上 星光——花香——波涛的清响

【教学反思】

本课遵循学生的认知、理解规律,从朗读入手,积累、探究、拓展,既能智慧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又敢于大胆地带着学生告别文本,走向生活,学会感恩父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水到渠成,使三维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