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习作八有你真好教案完美版
习作:有你,真好
【教学目标】
1. 以“有你,真好”为话题,真实地、不拘形式地写一件或几件印象深刻的事。
2. 能精选典型事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并融入真情实感,培养学生选材及作文立意的能力。
3. 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并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以“有你,真好”为话题,真实地、不拘形式地写一件或几件印象深刻的事。
2. 如何把事情写具体,并融入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组交流
同学们,看到“有你,真好”这几个字,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大家能不能围绕“有你,真好”这个话题展开交流呢?先小组内展开交流,然后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师:刚才几个同学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温馨的写作环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和美好的思想境界。下面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
二、交流讨论,选取素材
1. 师:同学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新鲜事。请大家说说最近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学生自由说一说)
示例:快乐自豪的事、家庭和睦的事、奋力拼搏的事、让人感动的事……
教师总结:选择真实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写作之前,一定要
认真选材,要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素材。
3. 师:围绕“有你,真好”这个话题,你觉得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写比较好?(学生自由交流)
1. 审题。
(1)审清题材:
本次习作要求通过来写这个“你”对自己成长所起的积极影响;
(2)审清重点:
本次习作重点是要把事情写,并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
(3)审清内容:
本次习作要写一件或几件别人让你感觉到温暖、感触很深的事,写清楚事情的和当时的。
以下为成果交流展示:
(1)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来写。
(2)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材料来写。
(3)选择最有细节的材料来写。
(4)选择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写。
(5)选择最能体现“以小见大”的材料来写。
(6)选择最具震撼力的材料来写。
师:选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训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管中窥豹,以小见大”。选择材料时要反复比较,既要考虑是否有意义,又要考虑是否容易表述。通过选材,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写作指导
1. 师:围绕“有你,真好”这个话题,怎么写,能让读者看得懂,看得明白?怎么写,能让读者看了能心有所动呢?
学生讨论后说自己的见解:
(1)情节必须真实,应是自己亲身经历。
(2)语言通俗易懂,努力做到文从字顺。
(3)要“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有曲折感,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波澜。
(4)要适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美化语言,丰富词语。
(5)最重要的一点,要把事情写具体,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2. 围绕主题,写作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讨论,指名交流)
小结:在写作中,除了将事情写具体之外,一定要在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用真情打动人心。
四、自主成文,佳作欣赏
1.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视提示、指导。
2. 学生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3. 教师巡视检查时,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有精彩语段,要推荐将其朗读,其他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五、习作修改
1. 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 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等。
3. 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写自己感触较深的一件事或几件事。学生能够融入课堂设置的情境之中,对如何选材,怎样写好作文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懂得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八 有你,真好 人教(部编版)
习作:有你,真好
【教学目标】
1. 以“有你,真好”为话题,真实地、不拘形式地写一件或几件印象深刻的事。
2. 能精选典型事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并融入真情实感,培养学生选材及作文立意的能力。
3. 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并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4. 引导学生以“有你,真好”为话题,真实地、不拘形式地写一件或几件印象深刻的事。
5. 如何把事情写具体,并融入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组交流
同学们,看到“有你,真好”这几个字,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大家能不能围绕“有你,真好”这个话题展开交流呢?先小组内展开交流,然后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师:刚才几个同学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温馨的写作环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和美好的思想境界。下面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
二、交流讨论,选取素材
1. 师:同学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新鲜事。请大家说说最近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学生自由说一说)
示例:快乐自豪的事、家庭和睦的事、奋力拼搏的事、让人感动的事……
教师总结:选择真实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写作之前,一定要
认真选材,要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素材。
6. 师:围绕“有你,真好”这个话题,你觉得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写比较好?(学生自由交流)
2. 审题。
(1)审清题材:
本次习作要求通过来写这个“你”对自己成长所起的积极影响;
(2)审清重点:
本次习作重点是要把事情写,并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
(4)审清内容:
本次习作要写一件或几件别人让你感觉到温暖、感触很深的事,写清楚事情的和当时的。
以下为成果交流展示:
(1)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来写。
(2)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材料来写。
(3)选择最有细节的材料来写。
(4)选择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写。
(5)选择最能体现“以小见大”的材料来写。
(6)选择最具震撼力的材料来写。
师:选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训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管中窥豹,以小见大”。
选择材料时要反复比较,既要考虑是否有意义,又要考虑是否容易表述。通过选材,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写作指导
1. 师:围绕“有你,真好”这个话题,怎么写,能让读者看得懂,看得明白?怎么写,能让读者看了能心有所动呢?
学生讨论后说自己的见解:
(1)情节必须真实,应是自己亲身经历。
(2)语言通俗易懂,努力做到文从字顺。
(3)要“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有曲折感,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波澜。
(4)要适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美化语言,丰富词语。
(5)最重要的一点,要把事情写具体,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2. 围绕主题,写作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讨论,指名交流)
小结:在写作中,除了将事情写具体之外,一定要在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用真情打动人心。
四、自主成文,佳作欣赏
1.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视提示、指导。
2. 学生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3. 教师巡视检查时,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有精彩语段,要推荐将其朗读,其他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五、习作修改
1. 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 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等。
3. 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写自己感触较深的一件事或几件事。学生能够融入课堂设置的情境之中,对如何选材,怎样写好作文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懂得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次习作要求创编一个故事,这属于虚构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本单元我们所学的课文都是小说,篇幅或长或短,但都体现了小说的特点一一情节曲折,有悬念,有形象鲜明的人物,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所以,本次创编故事,也要引导学生融入所掌握的小说的体裁特点,想象时要注意情节生动,要能吸引人,最好能适当设置悬念;同时也要注意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本次习作虽然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创编故事,但其实也有限制,如果选择课本上的环境和人物,那么环境和人物都是确定的,要在所给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创编,这也就避免了天马行空,毫无章法地胡思乱想;如果是自己确定环境和人物,也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想象也源自生活,学生必须明确这一点。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习作。
2.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地记叙想象内容,要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
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悉小说的六要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创编故事。(板书——笔尖流出的故事)
二、创编要求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读起来比较吸引人。思考:写故事要注意什么呢?
(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人物要有鲜明的个性,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让人物的形象生动、鲜明。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写故事也要像写记叙文样,写完整,要考虑记叙文的要素。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情节既要考虑到合理性,又要考虑到曲折性吸引读者。可以釆用不同的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等。
(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4)展开丰富的想象。
写故事要注意融入想象。想象要大胆、合理,还要符合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特点。
三、创编故事,展开想象
1.下面提供了三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1)地点:校园
时间:开满丁香花的季节
人物一:张明 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
人物二: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
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精彩语段:学校的丁香花又开放了,美丽的花儿绽放在枝头,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观看。淘气包张明忍不住伸手去摘,绰号“小辣椒”的班长王寒冰马上大喊:“张明,不准摘花。”这时候,他们的班主任李军看见了……
(2)时间:冬日黄昏
地点:街头
当时环境:车来人往
人物一:少年陆天 特点:充满爱心
人物二:流浪狗朵朵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
精彩语段:天,越来越冷了,人们裹着羽绒服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在里面。远处,过来一只流浪狗,它跑得跌跌撞撞,嘴巴里呜咽着。干瘦的身体,卷曲的毛发,让人看着心疼。这时候,陆天放学回家……
(3)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地点:村庄
人物一:铁蛋
人物二:爷爷 特点:体弱多病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
精彩语段:
“咳咳咳……”
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爷爷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没有说出来。铁蛋看到了,立马放下
手中的柴火去给爷爷捶背。爷爷瘦的就像秋天的树叶了,月光下,两个单薄的身影在窗子里凝固。
铁蛋端了一碗水,说:“爷爷,你快点喝吧。”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主题,构想故事。
3.开始习作。
四、修改习作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4.佳作欣赏。
陆天与流浪狗
少年陆天向来对猫狗之类的宠物不感兴趣。理由很简单,学习这么紧张,自己压根儿没有闲工夫来打理它们。①
这一天黄昏时分下起了雪,和往常一样,陆天顶着寒风骑着自行车回家。街上人来人往,大家都匆匆地赶着路。②突然,一声凄惨的狗叫声吓得陆天一哆嗦。陆天停下来,发现一个壮汉正在痛打一只流浪狗,几个行人正在劝说壮汉。这只小狗看起来很小,黄褐色,瘦骨嶙峋,脏兮兮
的,浑身瑟瑟地缩在一角。③原来是那位壮汉晾着的衣服落地后,流浪狗叼着玩,惹怒了壮汉。趁着行人劝说壮汉的当儿,流浪狗瞅准机会,一瘸一拐地夺路而逃,发出低沉的呜咽声。④陆天看着远去的流浪狗,心中微微一热。⑤
第二天,陆天放学回家,刚放稳自行车,抬头又看见那只流浪狗。它似乎一下子瘦了许多,眼睛怯生生地看着陆天,显得情绪低落。陆天犹豫了一会儿,迅速跑上楼,来到厨房,找来一块面包,走到流浪狗跟前。很显然,流浪狗有些胆怯。陆天上前一步,它便后退一步,但眼睛却紧盯着陆天手中的面包。陆天把面包扔给它,笑吟吟地招呼它吃。流浪狗大概觉得陆天可能与那壮汉不一样,上前闻了闻,突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叼起面包,一瘸一拐地溜之大吉。⑥
此后,陆天又多次碰见那只流浪狗,每次见到它,陆天都冲它微微一笑,流浪狗也摇着尾巴和他打招呼。渐渐的,陆天和流浪狗算是熟识了,陆天还给它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朵朵”。⑦
一天,陆天雨中回来,手里捧着一大堆从超市买回的东西。正当陆天上楼梯的当儿,突然听见流浪狗“朵朵”在身后哼哼地叫着。陆天回头一看,只见它嘴里叼着一块自己掉落的肥皂。陆天暗自吃惊,蹲下身子摸了摸它的头。“朵朵”像得到了嘉奖似的,摇头晃脑地围着陆天转圈圈。
⑧陆天站起来回家了,走了几步,突然转过身来招呼“朵朵”跟着他一起回家。“朵朵”愣了一
会儿,便匆匆地赶了上去。
现在,“朵朵”也成了陆天家里的一员了。陆天每天放学回来都会看见“朵朵”站在楼下等他,当然陆天也会为“朵朵”准备一些好吃的。⑨
①开头写陆天并不喜欢宠物,为下文写陆天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②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寒冷,为下文写流浪狗的遭遇渲染气氛。
③对流浪狗的外形进行描写,表现了它的可怜。
④“一瘸一拐”“低沉的呜咽声”把流浪狗的可怜状描摹的很形象。
⑤对陆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表明陆天对流浪狗的态度有了转变。
⑥重点叙述了陆天给流浪狗喂食的情形,突出表现了陆天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少年。
⑦简介陆天与流浪狗渐渐熟识的过程,详略得当。
⑧具体叙述了流浪狗“朵朵”帮陆天叼回肥皂的感人情节。
⑨自然结尾,突出表现了人和动物可以和谐相处的主题。
总评:本文以“少年陆天”和“流浪狗”为主要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叙述了陆天与流浪狗从相识到成为朋友的几件事,突出表现了陆天充满爱心的特点,也表现出了人和动物可以和谐相处的主题。本文的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环境描写也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五、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完成了故事的创编,学会了一些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收获,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用心去感悟,做个善动笔的人,让心中所想所思从笔尖流淌。也相信你们的习作通过自己、同学、老师的修改,成为一篇佳作,有更多的人来欣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人教部编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阅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两篇例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教学例文:《爸爸的计划》
(一)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1. 根据拼音,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 【出示课件2】
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具体事例写出了一个擅长订计划、执行计划的爸爸形象。)
(板书:爸爸擅长订计划、执行计划)
(二)探究讨论,找中心句
1.学生探究,交流:文章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画出相关的中心句。
【出示课件3】
(1)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
(三)分析课文,突破难点
各部分内容中,为了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分别选取了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学生结合课文的批注,讨论,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指名读一读爸爸在家里给每个人订的计划,从中你看出了爸爸的什么特点?
(列出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凸显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板书:给每人订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爸爸是怎样执行计划的?作者举了什么事例来表现“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这一中心意思?
(事例一:计划先关气窗后关门窗,不管打雷下雨,哪怕雨水打湿了床、正在订的计划也不改变计划。事例二:计划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牙膏,爸爸偶尔用了妈妈的牙膏,还要再还给妈妈。)
(板书:严格执行计划)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
借订暑假计划这件事,说明爸爸订的计划最全面,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计划。这件事是
重点,所以写的最具体。
(板书:制订暑假计划)
(四)课堂小结,明确写法
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出示课件4】
(1)爸爸给每个人都订了计划,并且给我制订了好多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爸爸给我制订了非常全面的暑假计划,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计划。
2.课文的主要写法是怎样的?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二、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例文《小站》,讨论解决例文后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爸爸擅长订计划
给每人订计划
严格执行计划
制订暑假计划
教学反思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爸爸的计划》和《小站》。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作方法。
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中心意思,分析课文,突破教学重点。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爸爸的计划》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小站》。
如果学习例文后能接着写作文,效果应该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