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 琥珀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 琥珀

来源:化拓教育网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5.琥珀

主备人: 审核人: 执教人:

课型 精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集体备课日期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15个生字,会写15个词语。 【语文要素】 教学 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目标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2.14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1.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语文要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PPT 师 生 活 动 个性化备课补充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初知内容 1.(课件出示琥珀图片)猜一猜图中是什么?(揭题,板书课题) 2.请大家观察这两个字,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偏旁?再读一读这一组带“王”的词(课件出示),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偏旁都是“王”,大多表示珍贵的玉器或宝石) 3.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琥珀的什么特征? 4.交流:看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1:什么是琥珀? 预设2:文中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预设3: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5.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试着在文中找到答案。 (1)学生自主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琥珀是什么?文中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交流归纳:琥珀是一种透明的松柏树脂的化石。 教 学 过 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文中琥珀的特点:黄色、透明、硬、里面包裹着昆虫。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遇到生僻的字词,多读几遍,把句段读通顺;有疑问处,做好标记。 2.检测自读情况。 读一读,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词提出来,联系语境试着理解。 松脂拂拭挣扎晌午一番怒吼渗出热辣辣推测详细淹没冲刷 3.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自由读生字,练习书写。教师重点指导书写“拭、划、辣”。 教 学 过 程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1.带着自己的疑问默读课文,读完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研究。 (1)说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余同学只说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同时结合课文,相互启发,试着解答问题。 (2)小组整理本组还未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最想解决的2~3个问题。 3.全班交流,边交流边试着解决问题,整理出大家最想解决的几个问题。 4.刚才,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再默读课文。 (1)(出示问题)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哪些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发现? (2)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反馈交流:琥珀的形成——第2~12自然段。琥珀的发现——第13~17自然段。 点拨:琥珀的形成和发现,作者是用“讲故事”的方法写出来的。这样,能让我们读起来感到生动有趣。故事有趣在哪儿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研读。 第2课时 一、激趣导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当时发生了一件对于蜘蛛家族和苍蝇家族来说极其恐怖的事件,我们想要弄清楚整个故事的每一个细节,你们愿意去一探究竟吗? 二、抓住关键信息,探究作者的推测 1.细读课文,寻找关键信息。 边读课文边寻找信息,摘录关键词,完成学习单上的“鱼骨图”。 2.对照课文,交流“鱼骨图”。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填写的鱼骨图,认真对照课文内容,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信息。 3.结合课文,梳理关键信息。 时间:约莫几万年前、夏日、晌午 地点:老松树林 人物:蜘蛛、苍蝇 起因:蜘蛛想吃苍蝇 经过:一齐、重重包裹、地质变化、漫长、淹没 结果:化石 4.填写关键信息,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这幅鱼骨图把关键信息全部都提取出来了。请结合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琥珀形成的经过。 强调:不能遗漏重要的信息,漏掉了一个信息,这块化石就形成不了,或者变成的就不是这样一块琥珀。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介绍这块琥珀的时候,有可靠的依据,叙述有条理,而且起因、经过、结果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用词非常准确。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推测 请你用上“可以想象……因为……”说一说“鱼骨图”上各个要素的想象依据。比如:可以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约几万年前,因为琥珀化石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1.自由说。请你挑选“鱼骨图”上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的想象依据,说给学习伙伴听,能够说得越多,表明你越厉害。(注意在课文中找准依据) 2.全班交流。同学发言的时候,仔细听,如果他说的和你想讲的一样,你就不用举手。如果他说完的时候你还有补充,你就马上举手。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推理的严密性。 (1)在探究中解疑: ①“松脂”这个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为什么要反复写松脂? 找到相关的句子;品读句子;做出解释。 (松脂是形成琥珀的必要条件;也是文章的线索;可以体会到老松树对两个生命结束的同情……) ②研究琥珀有什么意义? 生交流;师补充资料。 结论:研究琥珀,可以发现古老的植物和动物,对于研究动植物有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地球气候、生物均有科学意义。 ③探究文中最后五个自然段的意义。 (它们是研究琥珀的关键条件;提供推测琥珀形成的依据;文章更有趣。) 小结:以后我们再读到类似的文章,也可以试着用鱼骨图搜集故事的要素,并试着寻找依据,进行合理推测。 (2)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传情。 反复品读文章中相关语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两只小虫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喜爱、担心和同情。 如: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四、拓展学习,引导思考 小组讨论: 1.如果把课文中的“夏日”换成“秋天”会得出怎样的结果?为什么? 2.如果把课文中的“几万年”换成“100多年”又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为什么? 3.说说你现在对于作者关于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有什么看法? 作 业 设 计 5琥珀 板 书 设 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教 后 反 思 课上,我让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他们的思维会更活跃,会产生许多想法。遇到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探讨,疑问处做好标记,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读课文前,先让学生就课文标题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在初知课文后,再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再次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后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树立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在统领全文的主问题引领下,去学习,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养成。 “抓住关键信息,探究作者的推测”这个环节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的,但是采用探究的形式,一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二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鱼骨图、故事的六要素、提取关键信息,这三项内容一整合,就可以把形成这块琥珀的过程说清楚了。 最后,用换一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