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 1 第三章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2 第四章 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14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18 第六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结构规划 .................................................................. 18 第七章 中心城区专项用地规划 .......................................................................... 20 第八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 25 第九章 中心城区绿地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 ...................................................... 29 第十章 中心城区旅游发展规划 .......................................................................... 32 第十一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34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 ....................................................................... 35 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公用工程规划 ....................................................................... 36 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 38 第十五章 中心城区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 39 第十六章 中心城区分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设想 ................................................... 40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措施........................................................................................ 43 第十八章 附则 ........................................................................................................ 4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促进延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特制定《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5. 《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6. 《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 8.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9. 国家、陕西省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 规划重点
确定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构筑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结构;
保护革命圣地,逐步疏解老城,合理选择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方向;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引导城镇发展规模和方向。 第五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年-2030年,其中: 近期——2012-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六条 规划地域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延安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37037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宝塔区的园镇、河庄坪镇、桥尔沟镇、李渠镇、姚店镇、柳林镇、蟠龙镇、青化砭镇、甘谷驿镇、南泥湾镇、临镇镇、川口乡、万花乡、官庄乡、元龙寺乡、松树林乡、冯庄乡、麻洞川乡,安塞县的真武洞镇、沿河湾镇、建华镇、王窑乡,甘泉县的城关镇、劳山镇,总面积约3704.5平方公里。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中心城区范围:北至河庄坪、碾庄、青化砭一线,南至三十里铺,东至郑崖村,西至裴庄;以及南泥湾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204.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0平方公里。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七条 发展总目标
按照“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的定位和“老城神圣化、新区现代化”的思路,着力构建优生态、宜行居、有活力、显特色的“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
1
第八条 发展分目标
1.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延安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约为7700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8:25。
到2020年,延安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将实现13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65:30。
到2030年,延安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7600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24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60:36。
2. 社会发展目标
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255万人以内,2020年控制在268万人以内;2030年控制在290万人以内。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2015年达到6人以上,2030年达到6.5人以上;适龄人口大学入学率2015年达到40%以上,2030年达到60%以上。
3. 城市建设目标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015年达到55万人,2020年达到65万人,2030年达到80万人。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2015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0%,2030年达到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5%,2030年达到100%。
4. 环境建设目标
203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建设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平方米以上。
各分项目标见附表1。
第九条 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整合提升现有以能源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保护农林空间、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旅游服务、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
城乡统筹战略:集中发展中心城区及重点城镇,做美延安、做强县城、做特集镇、做好社区,实现市域城乡统筹发展;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空间整合战略:保护圣地、建设新区,疏解老城;
交通促进战略:以高速公路、铁路及机场为核心,加强对内、对外的交通联系,以交通建设促进城镇和经济发展;
魅力彰显战略:以红色文化为特征、以绿色山水为本底,加强标志性空间、生态绿廊及城市整体风貌的保护和建设,构筑特色生态绿城和文化休闲城市。
第三章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第一节 城乡统筹规划目标和战略
第十条 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1. 强化延安作为陕甘宁地区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形成强中心,带动区域发展。 2.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至2030年,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75%-85%。
3.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功能结构互补、空间布局融合、生态环境协调、基础设施共享、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第十一条 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1. 强化延安中心城区的中心职能,以城镇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纽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2. 强化中心城区和县城在市、县的中心地位,大力发展重点镇,提升小城镇人口吸纳能力,形成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3. 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水平。 4. 建立城乡统一制度,构筑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第十二条 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要点
1. 通过整治、改造、迁并、整合等方式,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鼓励建设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居民点;妥善安置和引导需搬迁整合的村庄村民;引导农村居民向集中居民点集中;村庄整治以农村社区、生态村为重点。
2
2. 原则上撤并现状人口在100人以下的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逐步引导人口向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
3. 逐步搬迁、撤并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受地形限制交通条件难以改善的村庄的用地规模。向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庄、镇、城市转移,或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
4. 城镇建设发展各类建设项目或大型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廊道内所涉及到的村庄,应与城镇的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衔接,统筹规划村庄建设用地,统一安置或改造。
5. 近郊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应与城市居住区统筹规划,统一安置,逐步搬迁对大型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廊道存在影响的村庄,向居住社区集中。
6. 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是改善居住环境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7. 规划农村社区每户90-120平方米宅基地。
第二节 人口与城镇化
第十三条 市域人口发展战略
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向城镇、村庄集聚区转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吸引高素质人才;完善康体养老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应对老龄化社会。
第十四条 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为255万人;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为268万人;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为290万人。
规划预测2015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153万人;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5%-70%,城镇人口为174-188万人;203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约为75%-85%,城镇人口为218-247万人。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三节 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 产业发展策略
1. 优势强化:拓展传统能源产业链,做强优势产业。 2. 循环联动:低碳、循环式发展,实现油气煤盐一体化。 3. 服务提升:突出旅游业发展特色,培育高端服务业。
4. 布局优化:中心城区的能源化工产业向外围转移,向沿黄河地区集聚。
第十六条 产业体系构建
构筑由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组成的产业体系。其中主导产业为能源化工、旅游业、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
新型工业:在拓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传统能源化工的基础上,培育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新型建材等接续产业。
现代农业:重点发展林果、草畜、棚栽业以及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向下游拓展农副食品加工业。
服务业:在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业以及商贸服务业,培育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会展、商务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十七条 主导产业发展策略
1. 能源化工产业
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天然气化工为重点,实现油气煤盐一体化发展,并拓展下游精细化工产业链。
2. 旅游业
将“民族圣地、红色延安”作为延安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品牌,保持红色旅游特色,拓展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形成红色旅游主题、黄帝文化主题、黄土风情主题、黄河主题、绿色生态主题等多元化的旅游主题。
3. 新能源产业
3
重点发展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型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 4. 装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油田专用设备、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石油、化工专用设备制造业,拓展风电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打造服务延安、面向陕北能源基地的石油机械制造加工产业集群。
5. 现代服务业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会展、商务金融、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业。
第十八条 产业布局规划
1. 市域经济片区规划
延安市域形成中部核心经济区、西部生态保育与红色旅游区、东部能源化工区、东南部生态旅游区、南部循环经济与文化旅游区等五个经济片区。
表1: 市域经济片区规划一览表
经济片区 区域范围 发展方向 中部核心经济区 宝塔、甘泉、安塞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农副食品加工、医药等新型工业,以及旅游、现代服务业 西部生态保育与红色旅游区 吴起、志丹 主要以发展红色旅游、石油资源开发以及生态保护为主 东部能源化工区 子长、延川、延长 依托煤炭、石油、岩盐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等能源化工产业; 东南部生态旅游区 宜川、黄龙 发展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南部循环经济与文化旅游区 富县、黄陵、洛川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以及黄帝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 2. 市域农业布局规划
规划市域形成“两核、多园”的农业发展格局。
“两核”包括南部苹果产业核心区和环延安中心城区“菜篮子”产品生产核心区。其中,南部苹果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优质苹果种植、深加工及流通、观光旅游相关产业,环延安中心城区“菜篮子”产品生产核心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瓜菜及特色种养产业。
“多园”,为分布在13个县区的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分为产业开发型、科技示范型、生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态循环型、加工流通型、观光休闲型等五种类型。
3. 市域工业布局规划
延安市域将形成“三区九园”的工业发展格局,三区包括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延南能源化工园区、延北能源化工园区。其中:
中部的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姚店工业园区、安塞工业园区和甘泉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等产业。
南部的延南能源化工园区包括富县煤电油气化工园、洛川石油化工园、黄陵煤电化工园,重点发展绿色煤电、油气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物流业。
北部的延北能源化工园区包括子长煤气化工园、延川煤盐油气化工园、延长煤气盐化工园,重点发展煤盐油气精细化工、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
第四节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九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环、双心、三轴、四区”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环:沿黄河和洛河形成旅游生态环发展环。
双心:安塞、甘泉、中心城区组成的北部核心区;洛川、黄陵和富县组城市南部核心区。 三轴:沿包茂高速城镇发展轴;沿子长—安塞—志丹—吴起城镇发展轴;沿青兰高速城镇发展轴。
四区:即生态保护区、重点城镇发展区、重点产业发展区和农业发展区。
第二十条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4
表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级结构表
序号 城镇等级 规模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城镇人数量 口(万人) 1 市域中心城市 80万人 延安中心城区(80万人) 1 80 子长市区(10万人) 2 市域副中心城市 8-10万人 洛川市区(10万人) 3 28 黄陵市区(8万人) 甘泉县城(8万人) 安塞县城(12万人) 延川县城(9万人) 延长县城(6万人) 3 县域中心城市 3-12万人 富县县城(9万人) 9 63 志丹县城(6万人) 吴起县城(5万人) 宜川县城(5万人) 黄龙县城(3万人) 3-5万人 杨家园则镇,交口河镇,永坪镇,店头镇 4 20 旦八镇,沿河湾镇,涧峪岔镇,顺宁镇,云岩镇,铁1-3万人 边城镇,黑家堡镇 ,下寺湾镇,文安驿镇,旧县镇,12 27 4 重点镇 羊泉镇,隆坊镇 临镇镇、砖窑湾镇、田庄镇、安定镇、永宁镇 、三岔0.5-1万人 镇、 长城镇、道镇镇、张家滩镇、石头镇、家湾镇、13 12 集义镇、杨家圪台镇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蟠龙镇、青化砭镇、麻洞川镇、甘谷驿镇、交口镇、郑庄镇、罗子山镇、雷赤镇、安沟镇、南沟岔镇、李家岔镇、玉家湾镇、余家坪镇、马家砭镇、坪桥镇、建华镇、化子坪镇、招安镇、高桥镇、义正镇、金丁镇、杏河镇、庙沟镇、长官庙镇、白豹镇、吴仓堡镇、5 一般镇 <0.5万人 周湾镇、五谷城镇、石门镇、劳山镇、桥镇镇、直罗58 17 镇、张村驿镇、吉子现镇、寺仙镇、牛武镇、交道镇、双龙镇、阿党镇、老庙镇、土基镇、杨舒镇、永乡镇、槐柏镇、阁楼镇、壶口镇、秋林镇、英旺镇、禹居镇、延水关镇、关庄镇、贾家坪镇、土岗镇、瓦子街镇、圪台镇、崾先镇、白马滩镇、界头庙镇 注:延安市政府确定了33个重点镇,其中石堡镇即黄龙县城,而南泥湾镇、河庄坪镇、姚店镇在本次规划中均纳入延安市中心城区。规划期末子长、洛川、黄陵撤县设市。
第二十一条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规划形成“综合型、商贸型、旅游型、农业型、能源化工型和工业型”六种城镇职能类型。
表3: 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表
等级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市域中心城市 延安中心城区 综合 子长市区 旅游、工业、商贸 市域副中心城市 洛川市区 商贸、农业、工业 黄陵市区 旅游、商贸 安塞县城 综合 甘泉县城 商贸、农业、工业 延长县城、吴起县城 能源化工 县域中心城市 志丹县城 旅游、工业、商贸 延川县城 旅游、工业、商贸 富县县城 商贸、农业、工业 宜川县城 旅游、工业、商贸 黄龙县城 农业 交口河镇、店头镇、旦八镇、永宁镇、永坪镇 能源化工 砖窑湾镇、沿河湾镇、顺宁镇、临镇镇、杨家园则镇、黑家堡镇、张家滩镇、羊泉镇、张家湾镇、长城镇 工业、商贸 重点镇 道镇镇、下寺湾镇、旧县镇、石头镇、田庄镇、隆坊镇、文安驿镇、涧峪岔镇、杨家圪台镇、云岩镇、集义镇、三岔镇 农业、商贸 安定镇、铁边城镇 旅游 白豹镇、长官庙镇、杨舒镇、余家坪镇、直罗镇、甘谷驿镇、一般镇 坪桥镇、化子坪镇 能源化工 玉家湾镇、牛武镇、郑庄镇、 工业 5
义正镇、杏河镇、金丁镇、五谷城镇、庙沟镇、吴仓堡镇、英旺镇、秋林镇、南沟岔镇、李家岔镇、马家砭镇、张村驿镇、交道镇、禹居镇、延水关镇、交口镇、罗子山镇、雷赤镇、安沟镇、蟠工业、商贸 龙镇、青化砭镇、建华镇、 石门镇、劳山镇、桥镇、老庙镇、土基镇、永乡镇、槐北镇、寺仙镇、吉子现镇、阿党镇、双龙镇、贾家坪镇、关庄镇、高桥镇、农业、商贸 招安镇、麻洞川镇、 壶口镇、阁楼镇、土岗镇、周湾镇 旅游 白马滩镇、腰先镇、界头庙镇、瓦子街镇、圪台镇 农业 第五节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二十二条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各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见下表:
表4: 市域各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表
等级 设施配置 市域中心城市 近期对中心城区按大城市标准进行设施配置,远期按特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布局上考虑区域协调与分工。 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区 按中小城市标准进行设施配置 党政、团体机构、各专项管理机构、居委会、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文化重点镇 站(室)、体育场、科技站、图书馆、农技服务站、中心卫生院、计生服务站、防疫、保健站、老年活动室、通讯、银行、信用社等 居委会(村委会)、初级中学(可选)、小学、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活动室、文化站、一般镇 科技站、兽医站、农技服务站、卫生所、防疫保健站、计生服务站、通讯、银行、信用社)等
第二十三条 市域教育设施规划
1.布局规划
规划期末,全市共配置职业中学6所,高中 20所,初中 45所,小学 162所,幼儿园 222所,特殊学校 3所。
表5: 市域中小学布局规划标准表
类型 布局标准 备注 服务半径 小学镇区1000米左右,山地地区步行单程半小时为宜。中乡镇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公学镇区1000米—2000米,山地地区以步行半小时为宜 里时,服务半径适当调大。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学生数占总人口比例 小学8%,中学8.5% —— 学校规模 镇区小学教学班不少于12班,中学教学班不少于18班 山地区适当保留小学教学点 其他地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 用地规模 根据现状占地面积和改扩建的可能性,对于新建和改扩建的学校选取不同的指标值 —— 2. 位于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学校的调整要求
规划搬迁处在稳定性较差、治理成本较高的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学校,选择适当地址建设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
第二十四条 市域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期末,全面提升市级和县级医疗单位设施配置和医疗水平,全市共配置乡镇卫生院 8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个。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急救网络。建立市急救中心和各级分中心,建设为旅游服务的旅游突发事件急救中心。
第二十五条 市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把延安市建成全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良好、文化产业布局合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文化事业兴旺发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国家级文化工作示范市。加强民间文化传统的保护和继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弘扬。
第六节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十六条 市域公路网规划 1.高速公路规划
规划形成“三纵、二横、二联”的高速公路网格局。 “三纵”:现状包茂高速,规划榆商高速,规划西延第二通道; “二横”:现状青兰高速,规划延志吴高速与延延高速共同构成; “三联”:规划安清高速,规划东绕城高速,规划渭南高速。
6
市域范围内共设置高速公路互通立交55个,其中枢纽型互通立交13个,一般互通立交42个。
表6: 市域高速公路规划一览表
名称 编号 技术等级 市域内起止点 经过县市 建设性质 黄陵市、洛川市、富县、纵1 包茂高速 G65 高速公路 安塞界-黄陵界 甘泉县、中心城区、安塞已建 县 纵2 榆商高速 — 高速公路 黄龙界-延川界 黄龙县、延长县、宜川县、洛川市 规划 纵3 西延第二通道 — 高速公路 黄陵界-安塞马家沟接中心城区、甘泉县、富县、包茂高速 黄陵市 规划 延志吴高速 — 高速公路 安塞沿河湾-吴定界 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县、横1 中心城区、延川县 规划 延延高速 — 高速公路 安塞马家沟接西延第二通道-延川 中心城区、延川县 规划 横2 青兰高速 G22 高速公路 宜川界-陕甘界 富县、洛川市、黄龙县、宜川县 已建 联1 安清高速 — 高速公路 安塞-清涧 安塞县、中心城区、子长市 规划 联2 东绕城高速 — 高速公路 响马岭接西延第二通道-姚店接延延高速 中心城区 规划 联3 渭黄高速 — 高速公路 黄龙接榆商高速-洛川界 洛川县、黄龙县 规划 2.普通公路规划
规划形成“五横、四纵、一环”的普通公路网格局。
五横:石水线(石庄-延水关)、陈马线(陈岔-马头关)、打壶线(打板梁-壶口瀑布)、国道G309、五赵线(五里墩-赵连峰);
四纵:沿黄线(延水关-韩城界)、渭清线(延川-渭南界)、国道G210、东上线(志丹东坪-上畛子)。
公路环线:依托石水线、五赵线、渭清线、东上线、陈马线、打壶线构成市域公路环线。 规划国道G309、国道G210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石水线、陈马线、打壶线、五赵线、沿黄线、渭清线、东上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市域公路环线力争达到一级公路标准。
表7: 市域主要高等级公路规划一览表
等级 编号 技术等级 起止点 经过县市 国道 G210 一级公路 黄陵-清涧 延川县、中心城区、甘肃县、富县、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洛川市、黄陵市 G309 一级公路 富县-甘肃界 富县、宜川县 S201 二级公路 宜川-渭南界 宜川县、黄龙县 S205 二级公路 子长过境线-姚店 延长县、宜川县 省道 S206 二级公路 延安-靖边界 宝塔区、安塞县 S214 二级公路 程洛-大岭 宜川县、黄龙县 S303 二级公路 延安过境线-定边界 中心城区、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 S304 二级公路 黄龙-韩城 洛川市、黄龙县 3.客运枢纽规划
规划4个一级客运站,分别为延安南站、新城北区站、壶口站、黄陵站。
规划11个二级客运场站,分别为新城东区站、延安西站、延安东站、南泥湾站、富县站、延长站、黄龙站、甘泉站、宜川站、吴起站、安塞站。
表8: 市域主要客运枢纽规划一览表
序号 客运站名称 位置 等级 规模(hm2) 备注 1 延安客运南站 延安火车站对面 一级 2.6 扩建 2 延安客运西站 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入口北侧 二级 3.33 新建 3 延安客运东站 延安火车北站对面 二级 2.66 新建 4 新城北区客运站 清风北路-长河路西北侧 一级 10.6 新建 5 新城东区客运站 青宜环路-青中路北侧 二级 4.5 新建 6 南泥湾客运站 南泥湾中路南侧 二级 3.05 改扩建 7 壶口客运站 壶口景点向南6公里处,国道G309旁 一级 3.9 新建 8 黄陵客运站 紧邻梅七线及县道X318,位于梨园加油站附近 一级 3.3 新建 9 富县客运站 国道G210与国道G309交汇处西侧 二级 — 保留 10 延长客运站 延长县中心街南侧 二级 — 保留 11 黄龙客运站 黄龙县河滨大道 二级 — 保留 12 安塞客运站 安塞县南郊 二级 3.2 改扩建 13 甘泉客运站 甘泉县东沟乡 二级 — 保留 14 宜川客运站 宜川县迎宾大道检察院反贪局对面 二级 — 保留 15 吴起客运站 吴起线东新街 二级 — 保留 4. 货运枢纽规划
规划货运枢纽共7处,分别为延川货运站、富县货运站、河庄坪物流中心、新城东区物流中心、李渠物流中心、吴起物流中心、洛川物流中心。
表9: 市域主要货运枢纽规划一览表
序号 货运设施名称 位置 规模(hm2) 备注 1 河庄坪物流中心 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入口南侧 6.86 新建 7
2 新城东区物流中心 新城东区南方路-塔南路 7.4 新建 3 李渠物流中心 延安火车北站东侧 18.8 新建 4 吴起物流中心 延吴线、省道S303及定汉线交汇处 6 新建 5 延川货运站 渭清线、延安至延水关高速公路交汇处,高家湾境内 8 新建 6 富县货运站 包茂高速、青兰高速交汇处西北角,史家坪境内 6 新建 7 洛川物流中心 包茂高速、青兰高速、国道G210所夹区域 6 新建
第二十七条 市域铁路规划 1.铁路线网规划
根据陕西省铁路中长期规划,延安市域形成“两纵、两横”的铁路网格局。
“两纵”:包西铁路、包西铁路复线、梅七线及西铜黄城际铁路共同组成“纵一”,西吴银铁路为“纵二”;
“两横”:黄庆平铁路及黄韩侯铁路共同组成“横一”,延吴铁路为“横二”。 2.铁路场站规划
规划铁路客运站1个(延安站),铁路客货站8个(延安北站、黄陵北站、洛川站、富县北站、甘泉南站、子长南站、吴起站、志丹站)。
表10: 市域主要铁路场站规划一览表
铁路线路 铁路场站名称 位置 性质 备注 黄陵北站 黄陵县秦家川 客货站 保留 洛川站 洛川县东部 客货站 保留 富县北站 富县富北东路 客货站 保留 包西铁路及其复线 甘泉南站 甘泉县太皇路 客货站 保留 延安站 南川组团 客运站 保留 延安北站 李渠组团 客货站 改扩建 子长南站 子长县东部 客货站 保留 西吴银铁路 吴起站 吴起县 客货站 新建 延安北站 李渠组团 客货站 改扩建 延吴铁路 志丹站 志丹县南部 客货站 新建 吴起站 吴起县 客货站 新建
第二十八条 航空规划
规划迁建延安机场至中心城区南川尚家沟地区,等级为军用二级、民航4C级。 规划建设壶口小型旅游机场。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随着黄陵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力争黄陵机场的建设条件,并向中国民用航空局申报,具体建设条件待论证。
第二十九条 航运规划
规划将黄河径流在延安市域的航道建成六级航道标准。
第七节 市域公用工程规划
第三十条 市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
1.市域远期需水量
延安市域远期需水量约为6.2亿m³,其中0.8亿m³采用再生水,新鲜水需水量约为5.4亿m³。
2.水资源利用和配置
市域生活生产用水主要以地表水为水源,就近利用河流水、水库水,地表水取水不便区域可采用地下水或修建集雨水窖。
规划加强市域内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龙安水库、永宁水利枢纽、南沟门水库、雨岔水库、红石峁水库、楼坪水库、谢屯水库、银川水库等各型水库的建设,推动黄河干流古坚水库建设和“引汉济渭”水权转换,增加黄河取水指标。推动各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加强节水灌溉的建设,保障农业用水。
3.水资源保护规划 (1)功能区划
市域划定清涧河子长源头、延河安塞源头、云岩河延安源头、北洛河吴起源头、葫芦河甘陕源头、沮河黄陵源头、石堡川黄龙源头等保护区,划定杏子河安塞、仕望河宜川、北洛河延安、周水河志丹等保留区,市域其余河流水系划分为缓冲区和开发利用区。
(2)保护措施
严格限制保护区河段流域内的建设和开发,同时加强保留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开发利用区河流进行二级区划,并按照二级区划的功能进行利用和保护。市域内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减少对于水体环境的相关污染。
8
第三十一条 市域给水工程
1. 水源规划
延安中心城区远期水源为王瑶水库、孙台水库、黄河引水、楼坪水库、谢屯水库和龙安水库;南泥湾水源为九龙泉水库;
安塞县城水源为马家沟水库、徐家沟水库、龙安水库;甘泉县城区水源为府村水库、岳屯沟水库、雨岔水库;
黄陵市城区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郑家河水库、柳芽川水库、百子桥水库、南沟门水库; 延川县城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黄河引水、南河以及刘家河;
延长县城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黄河引水、封家河水库、孙家河水库以及安沟水库; 子长市城区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中山川书库、红石峁水库、闫家沟水库以及秀延河; 志丹县城水源为周河流域地下水、黄台地水库;
吴起县城水源为伏洛河流域地下水以及大树梁、玉皇庙、梁南沟、吴小口4座水库; 富县县城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大申号水库、柳稍湾水库、榆曲河水库;
洛川市城区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银川河水库、拓家河水库、黄连河水库、界子河控水工程; 宜川县城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南川河、刘庄水库(木头沟水库应急); 黄龙县城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地下水作为补充,水源为尧门河水库和宫寨水库。 2. 用水量预测
远期中心城区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35万吨/(万人﹒天),各县城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25-0.4万吨/(万人﹒天)。
3. 供水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结合黄河引水工程新建1座调蓄水库。市域推动龙安水库、楼坪水库、谢屯水库、南沟门水库、雨岔水库、红石峁水库、银川水库等18处水源工程的重点建设。
4. 供水设施规划
规划延安各县市城区整合现有水源和给水厂,各镇区建设水厂或者集中供水设施,确保每座重点镇和特色小镇有一座给水厂。推进农村地区清洁饮水工程的建设,农村地区可结合地下水源井进行分散供水。
表11: 市域给水厂规划一览表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序号 县城名城 水厂名称 规模(万吨/天) 水源 占地(公顷) 备注 北关水厂 5 王瑶水库 - 保留 东川水厂 10 黄河引水、孙台水库 5 新建 1 中心城区 龙安水厂 10 龙安水库、楼坪水库、谢屯水库 5 新建 南泥湾水厂 2 九龙泉水库 1 新建 姚店再生水水厂 5 姚店污水厂出水 - 新建 南泥湾再生水水厂 1 南泥湾污水厂出水 - 新建 2 安塞县 安塞水厂 3 马家沟水库、徐家沟水库、龙安水库 1.5 新建 安塞再生水水厂 1.5 安塞污水厂出水 - 新建 3 甘泉县 雨岔水厂 1.5 府村水库、岳屯沟水库、雨岔水库 1 新建 甘泉再生水水厂 1 甘泉污水厂出水 - 新建 4 子长市 子长水厂 3 中山川书库、红石峁水库、闫家沟水库以及秀延河 1.5 扩建 子长再生水水厂 1 子长污水厂出水 - 新建 5 洛川市 洛川水厂 2 银川河水库、拓家河水库、黄连河水库、界子河控水工程 1 新建 洛川再生水水厂 1 洛川污水厂出水 - 新建 6 黄陵市 黄陵水厂 2.5 郑家河水库、柳芽川水库、百子桥水库、南沟门水库 1 扩建 黄陵再生水水厂 1 黄陵污水厂出水 - 新建 7 延川县 一水厂 2 黄河引水、南河、刘家河 1 扩建 延川再生水水厂 1 延川污水厂出水 - 新建 王家河水厂 封家河水库 0.8 扩建 孙家河水厂 1.2 孙家河水库 0.4 新建 8 延长县 安沟水厂 安沟水库 0.3 新建 延长水厂 0.8 黄河引水 0.5 新建 延长再生水水厂 0.5 延长污水厂出水 - 新建 富县水厂 1 大申号水库 1 扩建 9 富县 柳梢湾水厂 1 柳梢湾水库、榆曲河水库 0.8 新建 茶坊水厂 0.5 吉子湾沟泉水 0.5 保留 再生水水厂 0.5 富县污水厂出水 - 新建 一水厂 1 周河地下水、黄地台水库 0.8 扩建 10 志丹县 二水厂 0.8 扩建 志丹再生水水厂 0.6 志丹污水厂出水 - 新建 11 吴起县 吴起水厂 1 伏洛河地下水以及大树梁、玉皇庙、梁南沟、吴小口四座水库 0.8 扩建 吴起再生水水厂 0.3 吴起污水厂出水 1 新建 12 宜川县 宜川水厂 1.3 刘庄水库、南川河 1 扩建 宜川再生水水厂 0.5 宜川污水厂出水 - 新建 9
13 黄龙县 黄龙水厂 0.8 尧门河水库和宫寨沟水库 扩建
第三十二条 市域排水工程
1. 排水体制
城市区域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现状合流制进行截流式、分流制改造。镇区可采用合流制或分流制排水体制。
2. 污水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远期排污量为22.5万吨/天(其中南泥湾为1.9万吨/天),安塞县城为2.4万吨/日,甘泉县城为1.4万吨/天;子长市城区为2.7万吨/天,洛川市城区为2.0万吨/天,黄陵市城区为2.2万吨/天;延川县城为1.8万吨/天,延长县城为1.6万吨/天,富县县城为1.8万吨/天,志丹县城为1.0万吨/天,吴起县城为0.9万吨/天,宜川县城为1.0万吨/天,黄龙县城为0.5万吨/天。
规划县市城区扩建或新建污水处理厂,各乡镇可根据经济技术比较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异或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农村地区普及化粪池、推广沼气池。
表12: 市域污水处理厂规划表 等现状规模 规划规模 占地 级 城区 污水厂名称 (万吨/天) (万吨/天) (公顷) 备注 桥沟污水处理厂 5 — — 关停 一 延安中心城区 姚店污水处理厂 — 22 20 新建 河庄坪污水处理厂 — 1 1 扩建 南泥湾污水处理厂 — 2 2.8 新建 子长市城区 子长污水处理厂 1 3 3.1 扩建 洛川市城区 洛川污水处理厂 1.2 2.5 2.8 扩建 黄陵市城区 黄陵污水处理厂 0.5 2.5 2.8 扩建 安塞县城区 安塞污水处理厂 0.5 2.5 2.8 扩建 甘泉先城区 甘泉污水处理厂 0.3 1.5 2.1 扩建 二 延川县城区 延川污水处理厂 0.5 2 2.4 扩建 延长县城区 延长污水处理厂 0.8 2 1.9 扩建 富县县城区 富县污水处理厂 0.5 2 1.9 扩建 志丹县城区 志丹污水处理厂 0.6 1.5 1.7 扩建 吴起县城区 吴起污水处理厂 0.5 1 1 扩建 宜川县城区 宜川污水处理厂 0.4 1.5 1.6 扩建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黄龙县城区 黄龙污水处理厂 — 0.8 0.6 新建 3. 雨水工程规划
雨水排水应充分利用城市内湿地、自然水道、河岸缓冲带、土壤渗透、天然植被带,以减少工程措施建设量。雨水工程与防洪排涝相结合,无论是洪水还是雨水都要坚持分散出口,就近排放的原则。市域注重防治山洪以及山洪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第三十三条 市域供电工程
1. 负荷电源
延安市域远期用电量为256.4亿kWh,远期用电最大负荷为3227.4MW。
规划推动煤矸石发电、华能延安天然气发电、大唐延安热电等能源项目的建设,将延安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能源输出节点。延安市域电源主要依托市域330kV骨干电网。
2. 电网规划
750kV变电站:扩容延安750kV变电站至2×2100MVA,连接渭南变、榆林变,占地15公顷。 330kV变电站:黄陵增变一台240MVA变;新建志丹变,规模为240MVA,占地3公顷;新建洛川、南安、子长、富县、延川、九沟、黄龙7座330kV变,每座变电容量为2×240MVA,每座占地5公顷。
110kV变电站:各个县市进行110千伏站点的合理布置,作为主要的城市输配电等级,逐步建成每座110kV有两座330千伏变电站出线“手拉手”供电的坚强可靠网络。
35kV变电站:市域内控制35kV公用变电站的建设,整合现状35kV网络。 规划每个乡镇至少有1座110千伏或35千伏变电站。 3. 高压走廊保护规划
各级制高压线路架空线,应采用大容量、紧凑型、同塔回路的输电线路。规划750kV架空线走廊按照75-90m控制,330kV架空线走廊按照35-45m控制,110kV架空线走廊按照15-25m控制,35kV架空线走廊按照15-20m控制。部分进去城市区域的110kV、35kV高压线路采用入地电缆沟。
10
第三十四条 市域通信工程
1. 电信规划
远期中心城区市话普及率达到40%,各县市城区市话普及率达到30%。
规划各市县结合发展需要扩建现状交换机容量,新增电信交换母局。市域保留过境国家干线西呼光缆及省级干线西延光缆通道,制定通信走廊的保护规划。
市域内以现状电信、移动和联通为信息汇接中心,配套光接入交换点,积极发展光环网、光交接、光接入,形成以管道主干光缆为主通道,光交接、光接入为主要组网方式的传输系统。
通信网及对外网将向“三网合一”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建立一个高质量、高速度、多业务、高度自动化的网络。
2. 邮政规划
建立和完善邮政服务网络,对市总局和各县市局整合扩建,增加相关邮政服务设施的布点;增设乡镇邮政服务机构,更新改造邮政生产用房,至规划期末各乡镇均设有1座邮政局所。结合延安中心城区的邮件处理中心布置合理的邮路。
3. 广播电视规划
规划市域各城镇扩建或新建有线电视前端机房,完善一级传输网络的自愈能力,完善二级传输网和接入分配网的HFC网络架构,增强光节点建设,进一步扩大网络信号传输容量和传输效率。
依托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资源和设施,积极利用无线通讯和卫星通讯技术,开拓电视会议、多媒体终端、宽带综合业务网等信息服务和各种增值业务,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第三十五条 市域燃气工程
规划延安市域气源以天然气为主,以液化石油气为辅,天然气来自过靖西一线、二线。吴起、志丹、宜川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
保留现状天然气门站和储配站,中心城区新建东川、李渠天然气储配站/门站;规划靖西一、二沿线的安塞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市、子长市、延川县、黄陵市扩建和新建天然气储配站/门站。规划南泥湾、延长县、黄龙县新建CNG/LNG储配站;吴起、志丹、宜川新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中心城区和各县市的液化气站,为附近乡镇农村提供瓶装液化气供应服务。农村结合沼气池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的建设使用小型化的沼气供应系统。
第三十六条 供热工程规划
规划远期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各县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
市域主要划分为一个大型集中供热区(延安中心城区除南泥湾以外区域)、十三个集中型集中供热区(各县市城区及南泥湾)、若干小型集中供热区(主要为重点镇及其余大型镇区)、及市域剩余分散供热区。
中心城区新建1座热电厂、6座热源厂;各县市、重点镇及大型镇区建设集中供热热源厂,为县市城区、镇区及邻近村庄集中供热。规划偏远的农村地区采用分散供热。规划市域内充分利用工业余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十七条 市域环卫工程规划
保留现状各县市垃圾填埋场。规划子长市、吴起县、延川县、延长县、宜川县分别新建1座垃圾填埋场,富县、洛川市共建1座垃圾填埋场。依托垃圾填埋场建设垃圾收运系统。
规划结合现状蟠龙垃圾填埋场建设蟠龙综合垃圾处理中心,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场、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
第八节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第三十八条 防洪防涝规划
延安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防涝标准为10年一遇,防山洪标准为20年一遇。各县市城区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防涝标准为5年一遇,防山洪标准为10年一遇。
防洪规划应结合市域延河、洛河等江河流域整治规划制定,市域范围内河流防洪工程主要是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市域推动龙安水库、永宁水利枢纽、南沟门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加下游城市的防洪能力,调蓄滞洪,缓解下游防洪压力。
第三十九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开展地质调查,进行分区分级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的生态移民,同时确保城镇建
11
设有效避让这类区域;做好土体滑坡、岩石滑坡、山体开裂以及泥石流等的防治,以治理修复为主,清除消除为辅,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第四十条 抗震规划
延安市域各县市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设防措施等级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生命线工程及重要工程提高相应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第四十一条 消防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保留现状消防站,新建1座特勤消防站、14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各县市城区保留消防站,并按照服务面积布置一级普通消防站,用地受限的可布置小型消防站点。
乡镇可结合自身发展规模建设消防站点。大型工矿区域、风景旅游区、延安机场等大型公共设施需设置集消防、应急救援于一体的消防站点。
第四十二条 人防规划
规划确定延安中心城区、安塞、甘泉、子长、洛川、黄陵、延川、延长、富县、志丹、吴起、宜川、黄龙以及永坪14个人防重点城镇。各人防重点城镇按照人均0.66平方米修建人防工事,按照人防等级进行人防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全市加强防护工程体系和人防疏散体系的建设,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剧毒品的管制。
第九节 市域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十三条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水环境功能达标率达到95%以上;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其它地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率达100%。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四十四条 水环境功能区划
清涧河子长源头、延河安塞源头、云岩河沿岸源头、北洛河吴起源头、葫芦河甘陕源头、沮河黄陵源头、石堡川黄龙源头等保护区执行II-III类标准,各保留区执行III类标准;市域河流总体执行III类标准。规划王瑶、龙安、南沟门、孙台等饮用水源水库库区执行II-III类标准,其余水库执行III类标准。
第四十五条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一类功能区:黄龙山褐马鸡、子午岭等自然保护区,黄河壶口瀑布、黄帝陵等风景名胜区,崂山、蟒头山、延安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二级功能区:市域内除一类功能区及缓冲区以外的区域为二类功能区。
缓冲区:一类功能区周边300米以内的区域为该功能区的缓冲区,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相邻功能区最高标准。
第四十六条 声环境功能区划
规划城市区域应按照(GB/T 15190)划定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0、1、2、3、4类标准。集镇执行2类功能区要求,村庄原则上执行1类功能区要求。独立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3类功能区要求,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宜执行4类功能区要求。
第四十七条 电磁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市域划定电磁环境保护区,重点划定包西铁路、包西铁路复线、西铜黄城际铁路电磁环境保护区和延安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依据规范加强电磁保护,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
对车站、机场、商场、体育场馆等大型设施内按照《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建设规范》设计建设。
12
第十节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四十八条 市域空间管制分区
市域划分为保护区、建设区和控制区分类进行空间管制。
第四十九条 保护区
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矿产资源保护区、山林和牧地保护区等六类。
1. 自然保护区:对于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柴松省级自然保护区、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劳山省级保护区、黄龙山天然次生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管制。
2. 历史文化保护区:对市域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除直接与保护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它各类建设。
3. 森林公园:延安国家级森林公园、蟒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黄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吴起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和九吾山森林公园等5处森林公园,依据依据《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和《陕西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开展保护。
4. 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的,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5. 水源保护区:市域各水源保护区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分别划分定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
6. 山林和牧地保护区:对于区域内重要流域干流和一级支流源头及两岸、重要交通干线两侧、高程在800米以上或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林地和其余市域范围内的牧地实行保护,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和建设开发用地,鼓励山林地退耕还林,保育生态环境。
第五十条 建设区
建设区包括城镇建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区。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1. 城镇建设区
包括延安中心城区,安塞、甘泉、子长、洛川、黄陵、志丹、延川、延长、宜川、吴起、富县和黄龙城区以及各镇镇区。严格执行相应总体规划,依据规划审批城镇建设用地;
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不得擅自扩大到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其用途以外,所有建设项目都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用地,严格按照规定申请、报批,依法严格执行各项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
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内的土地,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闲置地;对经办理征地审批手续、连续两年未用的闲置地,原则上收回土地使用权;
2. 农村社区建设区
贯彻农村社区建设标准,提高村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村生活条件,重点加强村庄整治。要按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要求,加强对农民建房的规划引导与控制,搞好现有村庄的整治,配套完善相应设施,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 第五十一条 控制区
包括一般农田、零星的建设用地、矿产资料保护区、除强制环境保护区以外的生态敏感区域、基础设施廊道区域。
1. 一般农田:对于区域内一般农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遵照相关的农田保护法规、制度与要求实施空间管制,保障农业生产空间。
2. 零星建设用地:对各独立工矿、独立公用工程及公共服务设施、保安及其他独立用地等区域内独立零星的建设用地,应以综合治理、控制环境污染为主,控制用地蔓延,如需新增该类用地,需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
3. 矿产资源保护区: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划定开采范围,限制开采量。禁止非法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对挖陷地区应采取填补、灌水等方式加以处理。
4. 生态敏感区域:对区域内黄河、洛河、清涧河作为市域重点流域治理和生态敏感区,应做好水土保持和植被保护工作,按照相关流域保护规划进行管制。
5. 基础设施廊道区域:主要是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廊道。管制措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等有关内容执行。
13
第十一节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五十二条 旅游发展定位
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两圣两黄”为基础,集文化展示、民俗体验和生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第五十三条 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五片”的旅游空间布局结构。
一主:以中心城区红色旅游为核心;
两副:以黄帝陵和壶口为两个副中心;
五片:开发建设五大主题旅游板块,包括延安中心城区红色旅游板块、黄土风情文化旅游板
块、黄帝历史文化旅游板块、黄河自然遗产旅游板块、自然绿色生态旅游板块。 第五十四条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表13: 市域旅游服务中心规划体系表
等级 区位布局 辐射范围 建设要求 一级 宝塔区 黄陵县 全市 旅游产业建设完善,功能齐全;中高档为主,接待规模大。全市旅游交通网络集散中心,辐射全市及更大范围 洛川 宜川 子长 黄龙 旅游区 旅游产业建设突出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服务功能;规模二级 小、档次高、旅游交通辐射中心城区局部地区与周边县安塞 市 吴起 志丹 大区内的各个三级 延川 甘泉 次级旅游功能以小型住宿、饮食、购物、娱乐设施、游客中心为主,富县 区 设定灵活服务一个核心景区及周边支撑景点
第五十五条 游线组织
1.市域游线
综合观光线路:“两圣两黄”旅游精品路线;南北穿越的旅游路线;以延安为中心的旅游路线。
专项线路:红色革命之旅;黄河绝恋之旅;民俗风情之旅;历史古迹之旅;自然生态之旅;都市度假之旅;祭祖朝圣之旅;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2.省内游线
“西安-延安-榆林”陕西红色旅游走廊精品线; 陕甘宁红色之旅; 重走红军长征路; 秦晋峡谷黄河之旅; 晋陕豫信天游 3.省际线路:
“黄帝陵——兵马俑”感知华夏文明之旅;
“银川——兰州——延安”多元文化之旅;
“延安——榆林——内蒙古”自然之旅(黄河——白云山——草原景观带);
“秦直道”探秘之旅(昭君出塞路)。
第四章 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第五十六条 城市规划区人口规模
规划2030年城市规划区总人口为11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103万人,农村人口约10.8万人。
第五十七条 城郊镇调整与控制
建议将城市规划区内宝塔区现状的元龙寺乡并入姚店街道,官庄乡并入临镇,贯屯乡并入蟠龙镇,松树林乡并入南泥湾街道;安塞县的王窑乡并入招安镇;甘泉县现状的高哨乡并入城关街道。
青化砭镇、甘谷驿镇、沿河湾镇、劳山镇、蟠龙镇作为城区远景拓展空间,规划期内以建制镇、乡进行规划和管理,远景随着中心城市格局的完善也应纳入共同管理。
14
第五十八条 重点发展城镇规划
1.安塞县城
发展定位:延安北部片区中心城市,以红色旅游、石油加工服务基地为主的生态宜居型城镇。 发展规模: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1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9.2平方公里。 2.甘泉县城
发展定位:远期延安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甘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石油机械加工业、商贸及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特色鲜明的陕北生态化小城市。
发展规模: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7.2平方公里。 3.甘谷驿镇
发展定位:延安中心城区东部的卫星城镇,能源化工型城镇。
发展规模: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0.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0.5平方公里。 4.青化砭镇
发展定位:延安中心城区东部的节点城镇,工矿、商贸型城镇。
发展规模: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0.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0.5平方公里。 5.蟠龙镇
发展定位:延安中心城区东部的节点城镇,工矿、商贸型城镇。。
发展规模: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0.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0.4平方公里。 6.沿河湾镇
发展定位:延安中心城区西北部的卫星城镇,延安市新型工业实验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基地。 发展规模: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0平方公里。 7.建华镇
发展定位:延安中心城区西北部的节点城镇,石油开采服务基地,以居住和商贸为主。 发展规模: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0.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0.4平方公里。 8.劳山镇
发展定位:依靠现代科技养殖、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和种植业为主的现代化农业集镇。 发展规模: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0.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0.2平方公里。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9.南泥湾
发展定位: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国家级红恳文化主题风景区,延安精神教育、“疗养”基地。
发展规模: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平方公里。
第五十九条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引导
1.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
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及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见表。
表14: 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及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
人口规模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 2000人 100 1000人 120 2.基础设施配置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项目配置一览表。
表15: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项目配置一览表
类别 项目 农村社区人口规模 1000人 2000人 主干路(12-18米) △ △ 道路交通 次干路(8-10米) △ ○ 宅前路(3-5米) ○ ○ 休闲广场(0.2平方米/人) ○ ○ 供水站 ○ ○ 给水排水 污水处理站 ○ ○ 邮政服务点 ○ ○ 电话、有线电视、广播、宽带 ○ ○ 环保环卫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 ○ 注:表中○为应配置的项目,△为可配置的项目。
3.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一览表。
表16: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一览表
15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农村社区人口规模 类别 项目 1000人 2000人 应/可配置 规模 应/可配置 规模 幼儿园、幼儿班 ○ > 18平方米/人 ○ > 18平方米/人 教育服务 青少年健康教育室 ○ ○ 成人教育室 ○ 合并设置 ○ 合并设置 老年活动中心 ○ > 50平方米 ○ > 50平方米 医疗卫生 卫生(计生)服务站 ○ > 80平方米 ○ > 120平方米 文化体育 文化活动室 ○ > 60平方米 ○ > 100平方米 健身广场 ○ > 300平方米 ○ > 500平方米 生活超市 ○ > 60平方米 ○ > 120平方米 商业服务 农资超市 ○ > 40平方米 ○ > 80平方米 综合服务(理发、药店、食堂等) ○ > 80平方米 ○ > 120平方米 银行、邮政服务点 △ > 50平方米 ○ > 100平方米 社会保障 养老服务站 ○ > 80平方米 ○ > 120平方米 基层组织办公室 ○ > 40平方米 ○ > 80平方米 公益服务 综合服务大厅 ○ > 60平方米 ○ > 100平方米 党员活动室 ○ > 60平方米 ○ > 100平方米 警务室 ○ > 50平方米 ○ > 80平方米 注:表中○为应配置的项目,△为可配置的项目。
第六十条 城市水源地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龙安水库、王瑶水库、岳屯沟水库、楼坪水库、谢屯水库、孙台水库、九龙泉水库和黄河引水为城市水源,分别设立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1. 龙安水库
一级保护区:取水口半径500米水域范围及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外延200米陆域范围。 二级保护区:一级水域保护区外延2000米但不超过水库范围的水域及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外延3000米陆域范围。
准保护区:二级水域保护区外延5000米的水域以及二级陆域保护区外延至分水岭的陆域范围。
2. 王瑶水库、岳屯沟水库、楼坪水库、谢屯水库、孙台水库、九龙泉水库及相关调蓄水库 一级保护区:取水口半径300米水域范围及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外延200米陆域范围。 二级保护区:一级水域保护区外水库范围的水域及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和入库河流上溯
3000m的汇水区域。
3. 黄河引水
黄河引水管线规划20米宽专用控制走廊,相关附属水库保护区按照调蓄水库划分。 4. 保护要求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第六十一条 各类保护区
重点保护宝塔山景区、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清凉山景区、万花山景区、延安国家森林公园等保护区。城市规划区各类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各相关规定,编制专项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山炸石、取土、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污水等破坏生态景观、环境资源的行为。
第六十二条 城郊生态控制区
沿路生态绿带:以城市对外交通道路、铁路和城市快速道路(城郊部分)为基础,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化,在道路两侧设置20-50米宽的分隔绿带。
滨河风景生态林地:沿延河、南川河等水系两岸与步行系统相结合,建立滨河风景生态林地,沿主要河流至少留有20-50米宽的绿化林带。
环形生态林绿化圈:结合延安周边良好的山体林地,提高林木的封闭度,加强常绿林种植,充分发挥生态林应有的作用和效应。
严格禁止在生态控制区范围内建设污染型工业企业并控制周边地区的工业污染排放。
第六十三条 副产品生产基地规划
依托安塞、甘泉现有农副产品和林果发展良好趋势,城市规划区内副食品基地在蔬菜生产和养殖业应进一步加强,以满足城区人口增加对农副产品消费量的增加,就近服务城区居民。
16
第六十四条 综合交通规划
1.发展目标与策略
对外快速融入市域交通,对内加强中心城区与南泥湾、安塞、甘泉等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 城市规划区交通强化的重点在于公路网的完善。规划形成“环+放射”的公路网格局,其中通过环线组织中心城区的过境交通,通过放射线加强中心城区与安塞、甘泉、南泥湾等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
2.过境交通组织
规划通过高速公路环线和普通公路环线组织中心城区过境交通。 规划形成高速公路环线和普通公路环线组织中心城区过境交通。
高速公路环线:规划东绕城高速与西延第二通道、延延高速共同构成中心城区外围高速公路环线。
普通公路环线:规划东过境线(国道G210在中心城区的改道段)、西过境线、北过境线共同构成中心城区外围普通公路环线。
3.组团间交通联系
规划通过公路、铁路的建设加强中心城区与南泥湾、甘泉、安塞等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 中心城区-南泥湾:包茂高速、省道S303。
中心城区-甘泉:西延第二通道、包茂高速、国道G210,包西铁路及包西铁路复线。 中心城区-安塞:包茂高速、省道S206。 4.交通设施规划 (1) 公路枢纽
规划8个客运站,其中一级客运站2个(延安南站、新城北区站),二级客运站6个(延安
西站、延安东站、新城东区站、南泥湾站、甘泉站、安塞站)。
规划3个物流中心,分别为河庄坪物流中心、新城东区物流中心、李渠物流中心。
表17: 城市规划区主要客运枢纽一览表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序号 客运站名称 位置 等级 规模(hm2) 备注 1 延安客运南站 延安火车站对面 一级 2.6 扩建 2 延安客运西站 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入口北侧 二级 3.33 新建 3 延安客运东站 延安火车北站对面 二级 2.66 新建 4 新城北区客运站 新城北区清风北路-长河路西北侧 一级 10.6 新建 5 新城东区客运站 新城东区青宜环路-青中路北侧 二级 4.5 新建 6 南泥湾客运站 延壶路南侧 二级 3.05 改扩建 7 安塞客运站 安塞县南郊 二级 3.2 改扩建 8 甘泉客运站 甘泉县东沟乡 二级 — 保留 表18: 城市规划区主要货运枢纽一览表
序号 货运设施名称 位置 规模(hm2) 备注 1 河庄坪物流中心 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入口南侧 6.86 新建 2 新城东区物流中心 新城东区南方路-塔南路 7.4 新建 3 李渠物流中心 延安火车北站东侧 18.8 新建 (2) 铁路场站
规划客运站1个(延安火车站),客货站2个(延安北站、甘泉南站)。
表19: 城市规划区主要铁路场站一览表
序号 铁路场站名称 位置 性质 备注 1 甘泉南站 甘泉县太皇路 客货站 保留 2 延安火车站 南川组团 客运站 保留 3 延安北站 李渠组团 客货站 改扩建
第六十五条 重大公用设施布局规划
1. 供水设施
保留延安北关水厂(5万吨/日),新建东川、龙安、南泥湾、安塞、雨岔5座给水厂,规模分别为10万吨/日、10万吨/日、2万吨/日、3万吨/日、1.5万吨/日;新建姚店、南泥湾、甘泉、安塞4座再生水水厂,规模分别为5万吨/日、1万吨/日、1万吨/日、1.5万吨/日。
2.污水处理设施
关停桥沟污水处理厂,扩建河庄坪污水处理厂至1万吨/日,新建姚店、南泥湾、甘泉、安
塞4座污水处理厂,规模分别为22万吨/日、2万吨/日、1.5万吨/日、2.5万吨/日、
3.供电设施
新建延安燃气发电厂、大唐延安热电厂,新建南安、九沟2座330kV变电站。扩容现状高坡、
17
赵刘、新区、甘泉4座110kV变电站,新建中心、黄蒿湾、延中、东川、北城、向阳、川口、南泥湾、马家湾(移址新建)、罗家坪、井家湾、延安牵、南城、洛河、甘泉北、沿河湾16座110kV变电站,变电容量选用2台31.5MVA或40MVA变。
4.垃圾处理设施
建设蟠龙综合垃圾处理中心,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厂(200吨/日)、建筑垃圾消纳场(100吨/日)、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保留安塞、甘泉垃圾填埋场,进行必要扩建。
第六十六条 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
城市规划区内空间管制区划主要分为四类,执行不同的管制要求。 1.禁建区
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森林公园内的珍贵景物、重点景点和核心景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2.限建区
包括风景名胜区缓冲区,森林公园其他用地,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农业用地区,历史文化控制区,重点城镇隔离区以及中山区和中低山丘陵区,各类保护用地范围之外的坡度在15%-25%的丘陵等生态环境脆弱区,交通运输通道控制带和重大基础设施走廊。
3.适建区
是指不受或轻度受洪水淹没区,区位条件较好,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或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经过工程处理后基本适宜建设的用地。对适宜建设区未来重点发展地区进行预先控制,包括对土地出让、产业引进、规划管理、功能布局等进行整体控制,以便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逐步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在平(削)山填沟地区的建设必须进行地质稳定评估,建筑应以多层、低层为主,填方5米以上地区禁止建设高层建筑。
4.已建区
包括中心城区已建成的36平方公里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镇、村庄、交通设施、公用
设施等建成区域。对已建区应采取用地调整和旧区改造方针,根据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和发展要求,
逐步搬迁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提高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比例,改善城市环境。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六十七条 城市性质
中国革命圣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北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延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六十八条 城市定位
中国革命圣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
第六十九条 城市职能
区域服务中心、文化旅游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新型产业基地、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第七十条 城市规模
规划预测2015年延安中心城区人口55万人,2020年65万人,2030年80万人。
规划延安中心城区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6.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5平方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61.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5平方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8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第六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结构规划
第七十一条 城市发展方向选择
依据“建设新区,疏解老城,保护圣地”的空间发展战略,延安中心城区未来主要建设新城,
并加强老城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
18
第七十二条 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 “一主、三副、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城区:一主为北部城区,三副为西部城区、东部城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城市中心:一主为延安城市行政中心,三副为三山旅游服务中心、东区罗家坪中心、延安经开区中心;
“组团发展”:规划形成十九个城市组团。
第七十三条 组团功能规划
1. 西部城区
西部城区包括圣地保护带、西川、西北川、南川、杜甫川地区、万花地区,重点建设人们心目中的延安、想象中的延安。疏解老城人口,调整非历史保护用地,保护历史建筑和环境,逐步增加绿地和广场。西部城区包括6个组团,规划建设用地28.3平方公里,人口23万。其中新城西区控制面积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3万,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展示圣地延安历史记忆的新“窗口”。
(1) 圣地组团
东到三山中心、西至西延第二通道,北到延安大学,四周以自然山地为界,是延安传统的城市中心。重点保护组团内延安宝塔、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旧址等,加强旧城改造和绿地广场建设,逐步恢复历史传统风貌,发展传统商业、旅游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
(2) 河庄坪组团
原河庄坪镇区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延安大学新校区,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传统特色餐饮及生活居住功能。
(3) 南川组团
南川川道地区,四周以自然山体为界。加强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依托延安火车站发展商贸、商务、会展服务、居住和旅游服务功能。
(4) 柳林组团
杜甫川和南川之间地区。规划以居住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5) 新城西区组团
西川以南,凤凰山以西地区。规划依托“再走长征路”建设,发展文化展览、文化产业、旅游服务等功能。
(6) 万花组团
杜甫川上游,包茂高速与西延第二通道之间地区。规划发展生态旅游服务和居住功能。 2. 北部城区
北部城区位于延河以北地区,包括东川地区、原机场地区和城市新区,规划为市级行政中心,以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主,体现现代生态新城风貌。北部城区包括6个组团,规划建设用地24.2平方公里,人口31万。其中,新城北区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21万,为市级行政中心,以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主,体现现代生态新城风貌。
(1) 中心组团
原清凉山风景区以北,规划建设延安市级行政办公中心、文化博览、绿地广场等城市新中心功能和生活居住功能为主。
(2) 东胜组团
中心组团以东地区,规划形成以教育文化和居住生活功能为主的城市组团。 (3) 尹家沟组团
中心组团以南,尹家沟以北地区,规划形成以商务服务和居住生活功能为主的城市组团。 (4) 王家坪组团
中心组团以西,王家坪以东地区,规划形成以居住生活功能为主的城市组团。 (5) 东川组团
西至三山地区,东到原延安机场地区,南北以自然山体为界。规划结合飞机场搬迁,形成以城市旅游服务、商业、生活居住为主的现代城市组团。
(6) 二十里铺组团
位于现状东川现状机场以东,规划形成以居住生活功能为主的城市组团。 3. 东部城区
东部城区位于南川河以东、延河以南地区,规划布置区级行政中心,发展体育、旅游服务、休闲度假、教育科研、都市产业和生活为主,使其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生态新城。东部城区即新城东区,包括3个组团,控制面积32.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10.6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为区级行政中心,以发展体育、旅游服务、休闲度假和展示黄土地域风貌的高档住宅群为
19
主,使其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生态新城。
(1) 罗家坪组团
罗家坪村东南地区,规划以行政文化、商业商务功能为主。 (2) 方塔组团
方塔湖及周边地区,规划形成以文化和居住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组团。 (3) 薛场组团
延安火车站以东薛场地区,规划形成以都市产业、教育科研为主的现代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组团。
(4) 川口组团
现状延安机场以南川口地区,形成规划形成以一类居住和配套商业服务为主的高档社区。 4.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延安东川地区现状机场以东地区,包括原姚店、李渠镇区,规划为以工业、物流和生活功能为主的综合性新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2个组团
(1) 李渠组团
李渠地区西起李渠镇碾庄沟,东至包西铁路,四周以山体为界。依托延安铁路北站发展物流、专业市场功能,丰富川发展配套居住生活服务,形成综合性的物流工业组团。
(2) 姚店组团
姚店地区西起包西铁路,东至延延高速姚店出入口,四周以山体为界。在现状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发展完善,配套居住生活服务设施,形成综合性工业组团。
5.南泥湾组团
南泥湾组团包括原南泥湾镇区及周边沟道地区。规划为以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现代农业功能为主的生态度假旅游组团。
第七十四条 城市中心体系规划
规划形成 “一主、三副、十六组团中心”的城市中心体系结构。 1.主中心
在北部城区中心组团规划形成中心城区的城市主中心,重点布置行政、文化、商务、商贸等城市中心功能。
2.副中心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延安经开区中心:依托姚店镇区形成的以商业、商务、会展、文化功能为主的综合城市副中心,同时也是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
三山中心:延安城市老中心,规划为历史文化展示和旅游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 罗家坪中心:新城东区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行政、商业、商务、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功能。
3.组团中心
规划十四个组团中心,分别为王家坪组团中心、尹家沟组团中心、东胜组团中心、东川组团中心、二十里铺组团中心、方塔组团中心、薛场组团中心、川口组团中心、河庄坪组团中心、柳林组团中心、新城西区组团中心、圣地组团中心、南川组团中心、李渠组团中心、万花组团中心、南泥湾组团中心。重点布置组团级(社区)的医疗、商业、文化、娱乐、中小学等设施。
第七章 中心城区专项用地规划
第七十五条 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800.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5%。规划居住用地形成18个居住社区。
表20: 中心城区居住社区规划一览表
名称 面积(公顷) 人口(万人) 东胜居住社区 100.2 3 河庄坪居住社区 137.3 4 中心居住社区 326.6 9 杨家岭居住社区 163.5 4 东川居住社区 157.5 5 圣地居住社区 115.3 3 新城西区居住社区 147.9 2 万花居住社区 50.4 2 柳林居住社区 183.9 6 南川居住社区 199.9 6 方塔居住社区 121.6 4 姚店居住社区 280.4 8 李渠居住社区 124.3 4 20
二十里铺居住社区 154.6 5 尹家沟居住社区 175.9 5 罗家坪居住社区 106.6 4 薛场居住社区 102.3 2 川口居住社区 82.4 2 南泥湾居住社区 69.8 2 合计 2800.4 80 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两类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量应达到住房用地供应总量的10%~15%。
第七十六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市级-组团级-小区级三级设置。 1.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62.4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 %,人均行政办公用地面积2平方米。
规划对现有的行政办公用地进行合理的土地置换,以发挥土地的最高经济效益,并使行政办公用地相对集中。其中老城区结合商业及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市级行政办公用地进行逐步置换;老城区级行政办公用地可在原址改建或适当扩建,形成办公街坊;规划在新城东区罗家坪组团新建区级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在北部城区新建市级行政中心,包括市级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级等。
2. 文化设施规划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206.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6%,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2.6平方米。
规划按照各片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老城区、北部城区、东部城区各设置一处城市级文化设施集中区。
规划按照3-5万人设置一处组团级文化活动中心,0.7—1.5万人设置一处小区级文化活动站。
表21: 中心城区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区域 位置 面积(公顷) 名称性质 建设时限 新城西区组团 凰中路砭沟路东北 6.95 英烈纪念馆 近期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凰中路砭沟路东北 4.61 抗大展览馆 近期 凰中路凤凰路西北 5.13 红军文化馆 近期 石佛沟路砭沟路东北 4.24 会务中心 近期 石佛沟路凤凰路西北 3.70 文化会展中心 近期 凰中路凤凰路东北 4.63 影剧院 近期 石佛沟路凤凰路东南 3.31 歌剧院 近期 凰中路凤凰路东南 2.32 文化产业基地 近期 凰中路凤中路东北 4.41 文化产业基地 近期 凤中路凰中路 7.64 抗大校址复原、教育培训区 近期 石佛沟路凰中路 11.02 书画古玩市场 近期 腾飞路南 2.69 文化产业基地 近期 腾飞路南 2.18 文化传媒中心 近期 腾飞路北 4.18 文化产业基地 近期 腾飞路北 2.11 文化产业基地 近期 凤中路凤凰路 4.95 延安古建展示区 近期 凤凰路北 2.92 文化产业基地 近期 凤凰路北 5.37 文化产业基地 近期 凤凰路北 4.57 文化产业基地 近期 凤凰路北 1.39 文化产业基地 近期 凤凰路北 7.64 文化产业基地 近期 河庄坪组团 石油街东 2.49 文化活动中心 中期 长圣路文东路 5.38 文化活动中心 近期 万花组团 杜甫川南 1.35 文化活动中心 近期 东川组团 圣地路迎宾大街西北 0.2 延安解放剧院 保留 圣地路迎宾大街西北 0.55 延安新闻纪念馆 保留 圣地路迎宾大街东北 1.11 延安文化艺术中心 近期 河方北路迎宾大道西 2.19 文化活动中心 近期 安华路迎宾大道东 1.04 文化活动中心 近期 圣地组团 圣地路王家坪 5.46 延安革命纪念馆 保留 包茂高速西川河北路 4.08 科技馆 保留 师范路南 0.46 文化活动中心 近期 北大街凤东路 0.67 文化活动中心 近期 北大街西市路 0.6 延安曲艺馆、文学杂志社 保留 南川组团 杜甫川南路 3.56 文化活动中心 近期 礼堂街 0.19 延安大礼堂 保留 南溪大道文化沟路 2.52 文化活动中心 近期 中心组团 华风路长河路东北 11.01 博物馆 近期 华风路长河路东南 8.95 美术馆 近期 东胜组团 杜碳路清恒街西北 9.06 会展中心 远期 杜碳路清恒街东北 7.08 延安市图书馆 远期 罗家坪组团 青中路安华路东南 4.24 文化活动中心 远期 21
青中路安华路东北 8.7 现代艺术中心 中期 方塔组团 宝常路方南路西南 2.84 文化活动中心 远期 宝常路方南路西南 14.83 创意文化中心 远期 薛场组团 清风南路南方路东南 0.37 文化活动中心 远期 李渠组团 迎川路东滨路西北 0.54 文化活动中心 中期 姚店组团 李姚路东姚路西北 0.75 文化活动中心 近期 姚川路东滨路 11.5 姚店综合文化中心 近期 东川路东姚路 13.31 姚店文化城 近期 3. 教育设施规划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388.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4.9%,人均教育科研用地面积4.9平方米。
(1)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特殊教育和科研用地规划
规划保留位于宝塔片区的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校、延安师范学校、延安卫校、延安聋哑学校等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用地,并考虑老城区拓展用地优先,规划在北部城区新建分校区;规划在北部城区的东胜组团新建三大教育基地,形成新的教育科研中心;规划在组团靠近高新产业区布置教育科研用地,为产业区提供研发服务。
表22: 中心城区教育科研设施(除中小学)规划一览表
组团 单位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期限 (公顷) 圣地组团 延安大学 宝塔区圣地路杨家湾路 16.47 现状 延安卫校 宝塔区枣园路 4.50 现状 延安大学南校区 宝塔区圣地路杨家湾路 4.70 现状 延安师范学校 宝塔区北关师范路 5.35 现状 延安职业技术学校 宝塔区枣园路 41.66 现状 延安干部学院 宝塔区枣园路 14.55 现状 南川组团 延安大学医学院 杜甫川南路西环路西南 8.79 现状 延安培植艺术学校 中沟路杜甫川北路 1 现状 延安市供销干部学校 南河滨路柳林桥 1.30 现状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工程分院 杜甫川南路西环路西南 1.56 现状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信息分院 光华路文化沟路东南 5.5 现状 东川组团 宝塔区职业教育中心 长青路清澄路东南 0.97 现状 延安电大 永兴路东苑路 1.53 现状 薛场组团 研发 市一路市塔南路 5.83 远期 研发 市一路市塔南路 7.16 远期 研发 市一路市塔南路 7.76 远期 东胜组团 职业教育 杜水路清恒路东北侧 9.77 远期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职业教育 杜水路清恒路东南侧 6.55 远期 姚店组团 职业教育 李姚路 13.33 近期 何庄坪组高等教育 石油街 16.24 中期 团 高等教育 石油街 15.03 中期 高等教育 长圣路 9.53 中期 高等教育 长圣路 10.50 中期 (2)中小学规划
根据居住社区和人口布局规划中小学设施,适当归并现有中小学,提高单个中小学的办学规模达到国家和陕西省教育设施要求,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办学,适当超前,满足城市居民上学要求,并适当辐射周边乡镇农村和全市居民要求。
中小学应按标准配置,根据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中小学的千人指标确定为70小学生/千人,50初中生/千人,40高中生/千人。
规划高中按5万人设置一所,初级中学按3~4万人设置一所,结合组团布置;小学按2~3万人设置一所,结合小区布置。
表23: 中心城区中学规划一览表
组团 单位名称 位置 面积 期限 (公顷) 南川组团 宝塔区第二中学(高中) 十里铺街南市街 1.84 现状 宝塔区第四中学(高中) 光华路中沟路 2.04 现状 延安培植中学(高中) 中沟路杜甫川北路 0.92 现状 延安育英中学 (高中) 宝塔区南十里铺 5.88 现状 宝塔区第三中学 (初中) 七里铺街中段 1.74 现状 何庄坪组团 延安何庄坪中学(高中、初中) 河庄坪镇 4.54 现状 圣地组团 延安市第二中学(高中、初中) 宝塔区枣园路北 1.09 现状 延安大学附属中学(高中) 延安市宝塔区圣地路 4.12 现状 陕西延安中学(高中) 延安市宝塔区北关街光明路 22 现状 延安行知中学 (高中) 延安市宝塔区北关街延中校0 现状 内 延安无锡枣园中学(初中) 宝塔区枣园 0.93 现状 宝塔区第五中学(初中) 延安市宝塔区北关街 17.77 现状 延安兴华中学 (初中) 延安市北关街五中校内 0 现状 东川组团 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中) 延安市宝塔区东关百米大道1.87 现状 实验中学 宝塔区第一中学(初中、高中) 延安市宝塔区百米大道 3.92 现状 初中 内环东路凉山路 1.78 近期 延安圣地中学(初中) 延安市迎宾大道 1.52 现状 二十里铺组团 高中 清恒路迎宾大街西北 3.49 中期 初中 清恒路迎宾大街西南 3.16 中期 初中 光华路迎宾大街 5.76 中期 22
万花组团 延安万花初级中学(中学) 延安万花乡 1.83 现状 延安博爱高级中学 (高中) 万花路杜甫川北路 5.9 现状 姚店组团 宝塔区姚店中学(高中) 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 6.5 现状 延安博文初级中学(初中) 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 2.1 现状 延安川口初级中学(初中) 延安市宝塔区川口乡 3.1 现状 新城西区组团 延安市宝塔高级中学 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慧泽路 8.62 现状 (高中、初中) 文化沟中学 凤东路腾飞路 0.92 近期 李渠组团 延安李渠高级中学 东三十路迎宾大道 4.48 中期 延安李渠初级中学(初中) 迎宾大街清东路 4.15 中期 中心组团 高中 长高路姚河路 3.25 近期 初中 长高路姚河路 3.0 近期 东胜组团 高中 清恒路杜水路西北 7.08 远期 初中 清恒路杜水路西南 5.83 远期 王家坪组团 高中、初中 长河路南 4.61 远期 方塔组团 高中 延市路市宝路东北 2.99 远期 初中 市南路市方路东北 3.5 中期 罗家坪组团 高中 青宜环路南段 3.21 远期 初中 青宜环路南段 2.0 远期 薛场组团 高中 市一路市延路东南区域 5.91 远期 初中 市一路市延路东北区域 6.49 远期 川口组团 高中 青中路北清风南路西 5.19 中期 4. 体育设施规划
规划体育用地121.7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5%,人均体育用地面积1.5平方米。 规划将位于七里铺街的体育场进行搬迁;在东区罗家坪中心规划建设新的城市级体育中心;对位于老城区的体育场、馆,进行合理改善,使之合乎标准,直接服务于老城区居民;在各城市组团中心处布置体育设施,为居民和产业工人提供服务。
表24: 中心城区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区域 位置 面积(公顷) 名称性质 建设时限 中心组团 华清路长河路 5.96 中心组团体育中心 中期 薛场组团 塔南路南延路 90.42 延安市体育中心及延安市体育场 远期 何庄坪组团 环文路何庄坪街 3.84 何庄坪体育训练场 中期 方塔组团 宝常路市宝路 2.13 方塔体育训练场 远期 东川组团 长青路迎宾大街 1.7 东川体育中心 近期 5.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63.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0.8%。人均医疗卫生用地面积0.8平方米。保留老城区内的医疗卫生设施,进行原址扩建、更新,提高规模和服务水平。在北部城区、东部城区市级医院。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规划按照“城市级—组团级—小区级”三级配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即在第一个层次上,除了延安市人民医院、延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外,在北部城区和东部城区片区新建一两家中心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在第二个层次上,结合片区划分和人口分布情况,建设区级医院,力争区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补充市级医院的不足。在第三个层次上,在各组团设置社区医疗机构,就近服务社区居民。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每2-3万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明确其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项职能。
规划结合中心组团的城市级医院建设新建公共卫生中心,规划功能融卫生防疫站、药品检验所以及医疗卫生研究所等机构为一体,提高应对大型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
表25: 中心城区城市级、组团级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一览表
组团 名称 位置 面积(公顷) 建设时限 东川组团 延安慈善医院 东关大街 1.11 现状 延安市妇幼保健院 迎宾大街 0.32 现状 专科医院 迎宾大街 0.30 近期 综合性医院 迎宾大街 0.48 近期 圣地组团 枣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结合疾控中心用地 —— 现状 宝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石佛沟路长河路 1.40 现状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延安市中心街43号 2.43 现状 延安大学校医院 延安大学 —— 现状 延安市疾控中心 枣园大道 9.57 现状 延安中医院 北大街南大街 0.34 现状 柳林组团 柳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柳林文化沟路 1.96 现状 火车站卫生所 柳林火车站 —— 现状 南川组团 延安人民医院 七里铺街百合路 0.41 现状 宝塔区第二人民医院 七里铺街百合路 0.32 现状 宝塔区人民医院 南桥白坪 1.82 现状 姚店组团 姚店综合医院 姚店快速路东川路 6.58 近期 何庄坪组团 河庄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河庄坪街 1.96 近期 万花组团 万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万花路 0.69 近期 东胜组团 综合医院 清澄路杜碳路 5.84 远期 王家坪组团 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姚河路杜碳路 5.89 远期 尹家沟组团 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尹家路学清路 3.41 中期 方塔组团 方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市宝路宝常路 1.78 远期 罗家坪组团 综合医院 青宜环路宝常路 6.58 近期 薛场组团 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市一路 6.78 远期 川口组团 综合性医院 青中路南 5.36 中期 23
6. 社会福利设施
规划延安市中心城区社会福利设施用地2.8公顷,主要有延安市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规划保留现有的设施,在原址上适当扩建。新城区根据人口规模配建福利设施。
原则上各街办至少要有一所社会福利机构。1/3以上居住社区要建有不同形式的养老场所(机构),使老年床位每千人达到10张以上。
表26: 中心城区社会福利设施规划一览表
区域 位置 面积(公顷) 性质 建设时限 南川组团 宝塔区光华路 1.34 延安市儿童福利院 现状 东川组团 清凉山路长青路 0.5 延安市养老院 现状 姚店组团 姚店快速路 0.92 姚店养老院 近期 7. 文物古迹用地
保护各级历史文物。(见附表6)
第七十七条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1.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1)商业中心
三山旅游商业中心:整合改造三山地区的商业设施,突出旅游商业,弱化传统城市商业中心的功能,将传统城市商业功能向各个城市副中心、组团中心分散。
商业商务中心:结合商务设施用地形成外向型的商业商贸中心,主要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批发零售和展示服务。
新城商业中心:新城中心结合广场、绿地、水系等开放空间建设环境优美的高品质现代化商业中心,吸引老城中心商业转移同时为新城建设提供引力。
居住区级(社区)商业中心:建设项目及规模参考居住区商业服务业设施标准确定。 (2)商业街
传统商业街:规划市场街、二道街两条传统商业街,主要提供延安当地特色产品、旅游纪念品,陕北特色的餐饮、住宿服务等。
现代商业街:规划在新城北区中心组团博物馆以东、王家坪组团,新城南区罗家坪组团、川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口组团南部分别规划一条现代商业街,以日常生活用品商场、餐饮、娱乐等为主。
(3)市场
整合并提升延安火车站周边的的商业业态、规模,增加大型专业市场用地,河庄坪地区依托包茂高速出入口规划一片集中市场区,主要提供大型工业、农贸品的批发零售和展示服务。
表27: 中心城区大型市场规划一览表
区域 位置 面积(公顷) 建设时限 性质 备注 南川组团 火车站对面 15.75 近期 专业市场 规划 南川组团 深前沟路南溪大道 18.36 近期 综合市场 规划 何庄坪组团 北过境线石油街 13.06 中期 综合市场 规划 姚店组团 迎宾大街东姚路 6.89 近期 综合市场 规划 姚店快速路 10.47 远期 专业市场 规划 宝塔组团 市宝路市中路 8.27 远期 综合市场 规划 圣地组团 西川河北路西环路 8.09 近期 综合市场 规划 2. 商务设施规划
规划在北部城区的尹家沟组团及东部城区罗家坪组团布置商务会展中心。老城商务设施用地逐步向延安火车站地区集中;区级商务设施结合组团中心布局。
3. 娱乐康体设施规划
规划在新城东区薛场组团布局娱乐康体中心,包括影剧院、歌舞厅、高尔夫练习场、赛马场等。老城娱乐康体设施逐步从三山地区向各个组团中心分散;新城娱乐康体设施结合新城城市中心及组团中心布局。
表28: 中心城区娱乐康体用地规划一览表
区域 位置 面积(公顷) 名称性质 建设时限 方塔片区 南方路塔南路 10.98 延安娱乐城 远期 罗家坪组团 姚塔大道宝常路 8.58 新城剧场 中期 新城西区组团 西市路南门口 4.61 凤凰娱乐城 近期 南门口 0.75 度假村 现状 新市场街 0.39 娱乐城 现状扩建 南川组团 杜甫川南路 0.38 南川剧场 近期 火车站广场 1.17 娱乐城 近期 文化沟路南溪路 1.83 影剧院 近期 东川组团 内环东路清凉山路 0.62 娱乐城 近期 东滨路河方南路 1.83 东川娱乐中心 现状扩建 何庄坪组团 长圣路北过境线 6.8 娱乐中心 中期 24
何庄坪街 0.93 影剧院 中期 尹家沟组团 尹家路清澄路 0.53 新城娱乐中心 中期 4.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规划
规划城市级、组团级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结合组团中心布局;社区级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结合社区中心布局。
第七十八条 工业用地规划
1. 工业用地布局
规划中心城区二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都市工业区。规划工业用地面积472.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9%。
(1)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特色轻工业、油气精细化工、热电联产、新材料产业和国家油气检测基地。
(2)东部城区都市工业区
位于东部城区组团西南侧,重点发展无污染、高密度的都市高科技产业。 (3)西部城区都市工业区
位于西部城区组团西北侧,重点发展无污染、低耗能的都市文化产业。 2. 旧城工业用地改造
规划对老城区内现有的工业用地逐步搬迁,实行退二进三,要求城区内的零散工业用地应逐步搬迁至园区内,原址可改造为绿地、住宅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第七十九条 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物流中心位于延安北站,面积约174.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2%。以物流、专业市场为主。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八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八十条 道路交通用地指标 1. 城市道路用地规划
规划城市道路用地为544.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5.1%,人均用地面积11.1平方米。 2.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其他交通设施用地为87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4%,人均用地面积1.8平方米。
第八十一条 交通发展预测 1. 机动车数量发展预测
预测2030年延安市中心城区机动车拥有量为15万辆。 2. 交通结构发展预测
预测中心城区各类交通方式出行比例如下表,同时应结合延安山地城市的特征,在公交中融入索道、缆车等特殊交通方式。
表29: 2030年中心城区交通结构预测(%)
交通方式 年份 步行 自行车 公交车 出租车 小汽车 电动车及摩托车 单位班车 其他 合计 2030 33 4.5 38 6 14 1.5 1.5 1.5 100
第八十二条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 高速公路
保留包茂高速,规划延延高速、西延第二通道、东绕城高速。其中东绕城高速与延延高速、西延第二通道在中心城区外围形成高速公路环线,分流城市快速过境交通。
中心城区共设置高速公路出入口7处,分别为延安南出入口、延安北出入口、马家沟枢纽立交、万花出入口、延安东出入口、青化砭出入口和川口出入口。 2. 公路
25
(1) 公路系统规划
中心城区范围内主要对外公路出口共有13个。包括西向1个:省道S303;南向5个:西延第二通道、包茂高速、东绕城高速、国道G210、省道S303;东向4个:东绕城高速、延延高速、国道G210、省道S205;北向3个,包茂高速、省道S206、省道S205。
中心城区过境交通组织:原西侧过境交通由包茂高速承担,规划东过境线、西过境线、北过境线共同构成中心城区过境公路环线。
南泥湾过境交通由省道S303承担。 (2) 客运枢纽规划
规划公路客运枢纽6处,包括一级客运站2处(延安客运南站、新城北区客运站),二级客运站4处(延安客运西站、延安客运东站、新城东区客运站、南泥湾客运站)。
表30: 中心城区客运枢纽一览表
序号 公路设施名 位置 等级 面积(hm2) 备注 1 延安客运南站 延安火车站对面 一级 2.6 改扩建 2 延安客运西站 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入口北侧 二级 3.33 新建 3 延安客运东站 延安火车北站对面 二级 2.66 新建 4 新城北区客运站 清风北路-长河路西北侧 一级 10.6 新建 5 新城东区客运站 青环路-青中路北侧 二级 4.5 新建 6 南泥湾客运站 延壶路南侧 二级站 3.05 改扩建 (3) 货运枢纽规划
规划公路货运枢纽3处,分别为李渠物流中心、河庄坪物流中心和新城东区物流中心。
表31: 中心城区货运枢纽一览表
序号 设施名称 位置 面积(hm2) 备注 1 河庄坪物流中心 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入口南侧 6.86 新建 2 新城东区物流中心 南方路-塔南路 7.4 新建 3 李渠物流中心 延安火车北站东侧 18.8 新建 3. 铁路系统规划
保留现状包西铁路,续建包西铁路复线,规划新建延吴铁路。
规划铁路场站2座,其中延安火车站为保留的一级客运站;延安北站为改扩建的一级客货站。
表32: 中心城区铁路场站一览表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序号 铁路场站名 位置 性质 等级 备注 1 延安火车站 位于南川组团 客运 一级 保留 2 延安北站 位于李渠组团 客货运 一级 改扩建 4. 航空规划
规划迁建延安机场至中心城区南川尚家沟地区,等级为军用二级、民航4C级标准。
第八十三条 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 1. 总体路网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以“环线+网络状交通廊道”为骨架的道路网布局结构。其中“环线”主要加强西部城区、北部城区、东部城区与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各片区内部采取“网络状”的路网结构。
2. 城市环路布局
中心城区环路系统由城市环线和过境公路环线构成。 (1) 城市环线:
“一环”:即老城区外围一环,具体道路为清凉山路-内环东路-龙湾路-新市场街-西市路; “二环”:即快速路环线,具体道路为西环路-百合路-姚塔大道-姚店快速路-长姚路-清姚路。 (2) 过境公路环线:
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西过境线、东过境线(国道G210改线段)、北过境线,形成城市外围公路环线。
3. 城市干路网布局
(1) 快速路系统
中心城区范围内规划形成“一环、三轴”的快速路系统。 “一环”:即为城市二环。
“三轴”:分别为贯穿东川、南川,连接延延高速和机场的东川路-内环东路-塔东路-机场快速路;结合“一环”连接新城西区、新城东区以及新城北区的清塔路;连接新城东区与新城北区的河方北路-河方南路。
(2) 主干路系统
26
通过新城建设,将城区现状放射状路网改变为网络状路网。其中在削山填谷区主干路大致为方格网布局,其他区域主干路结合地形灵活布置。
西部城区主干路网结构为“四横四纵一环”。“四横”分别为长圣路、枣园路-圣地路、石佛沟路、万花路-光华路,“四纵”分别为砭沟路-文化沟路、河庄坪街-凤凰路-风慧路、嘉陵路-七里铺街-柳林路、师范路-北大街-南大街,“一环”为清凉山路-内环东路-龙湾路-新市场街-西市路,其中内环东路部分路段为快速路。其中圣地路、师范路、北大街、南大街、光华路、枣园路为生活性主干路,河庄坪路、万花路、凤凰路兼具生活性与交通性功能,其他为交通性主干路。
北部城区主干路网结构为“三横、三纵”。“三横”分别为长高路、长河路、迎宾大街,“三纵”分别为清山路、清澄路、清风北路。其中长高路、长河路为生活性主干路,清山路、清澄路、清风北路为交通性主干路,迎宾大街兼具生活性与交通性功能。
东部城区主干路网结构为“两横、两纵”。“两横”分别为青中路、宝常路,“两纵”分别为清澄路、清风南路。其中青中路、宝常路为生活性主干路,清澄路、清风南路为交通性主干路。
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干路网结构为 “一横、两纵”。“一横”为迎宾大街,“两纵”分别为李渠路、东姚路。其中东姚路为生活性主干路,李渠路为交通性主干路,迎宾大街兼具生活性与交通性功能。 4. 路网密度
规划中心城区各级道路密度分别为快速路0.7km/km2、主干路1.1km/km2、次干路1.2km/km2,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约为1:2:2.6。规划中心城区干路见附表5。 5. 道路宽度
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按30~60米控制。
主干路:主要道路红线宽度按20~60米控制,此外迎宾大道局部路段保留现状90米。 次干路:主要道路红线宽度按18~40米控制,此外新城北区华清路、华风路、清恒路、杜水路、杜碳路、杜山路、学清路、尹家路按60米控制。
支路:道路红线宽度按15~20米控制。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八十四条 公交系统规划 1. 公共交通系统模式
规划延安公共交通系统由轨道交通系统、常规公交系统和特殊公交系统构成。其中,常规公交系统由公交干线和公交支线组成;特殊公交系统作为解决组团间空间落差的辅助公交设施。 2.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规划轨道交通线网由轨交1号线和轨交2号线组成,轨道敷设采用高架与地下相结合的形式。 1号线:从姚店沿迎宾大街向南,经东川、南川向南延伸至延安机场。其中老城区与延安火车站处线路为地下,其余部分为高架形式,沿途共设轨道交通站点20处。
2号线:从河庄坪向南经石油路至新城北区,沿长高路向东至清恒路,沿清恒路向南穿东川新区渔场山体公园、东川新区陈梁山山体公园至宝常路,沿宝常路向西穿长征路山体公园至延安火车站。其中长征路山体公园和延安火车站段为隧道和地下,其余部分为高架形式。沿途共设轨道交通站点12处。
(2) 轨道交通车场规划
规划轨道交通车场3处,分别位于河庄坪、姚店和尚家沟。
表33: 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车场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m2) 1 河庄坪轨交车场 河庄坪:包茂高速-河庄坪路 160048 2 姚店轨交车场 延安火车东站南侧 97276 3 机场轨交车场 尚家沟 145900 3. 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1) 公交车辆发展规划
预测远期中心城区公交车辆数为667辆。
在公交车型配置中,建议采用普通公交与爬坡能力较强的小型公交两类,并按2:1考虑。 (2) 常规公交线网规划
规划在中心城区各组团内部及联系密切的相邻组团间设置常规公交线网,包括公交干线和公
27
交支线,作为轨道交通的延伸和补充。其中,公交干线主要沿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布设,形成网络状格局。
(3) 公交设施规划
规划公交车场5处,分别为现状的粮校车场,以及新建的河庄坪车场、碾庄车场、新城东区车场、姚店车场。
表34: 中心城区公交车场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m2) 备注 1 粮校车场 万花路南侧 30000 改扩建 2 河庄坪车场 长圣路-河庄坪街 32127 新建 3 碾庄车场 碾庄沟路-长姚路 34853 新建 4 新城东区车场 南方路-塔南路 30232 新建 5 姚店车场 北过境线-迎宾大道 32720 新建 规划公交换乘枢纽和公交换乘节点设施共8处。
表35: 中心城区公交换乘设施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性质 位置 备注 1 李渠枢纽 换乘枢纽 经济技术开发区李渠路-迎川路 结合北侧广场用地设置 2 东十里铺枢纽 换乘枢纽 清恒路-迎宾大街 结合公园绿地设置 3 延安火车站枢纽 换乘枢纽 延安火车站 结合火车站站前广场设置 4 姚店枢纽 换乘节点 东姚路-迎宾大道 结合轨交站点设置 5 老城枢纽 换乘节点 迎宾大道-内环东路 结合轨交站点设置 6 新城北区枢纽 换乘节点 华清路-长高路 结合轨交站点设置 7 新城东区枢纽 换乘节点 宝常路-安华路 结合广场用地设置 8 新城西区枢纽 换乘节点 石佛沟路-凤凰路 结合商业用地设置 规划主要公交首末场站9处,各首末站应根据用地情况设置一定的站场面积,平均每个首末站用地约500m2
,用地宽裕地区可达到800~1000m2
。
表36: 中心城区公交首末站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备注 1 姚店首末站 东姚路-迎宾大道 与轨交站点合设 2 东十里铺首末站 常青路-迎宾大街 与轨交枢纽用地合设 3 老城首末站 迎宾大道-内环东路 与轨交站点合设 4 延安火车站首末站 延安火车站 与站前广场用地合设 5 新城北区首末站 华清路-长高路 与轨交站点合设 6 新城东区首末站 姚塔大道-河方南路 与绿地合设 7 粮校首末站 万花路南侧 与公交车场合设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8 河庄坪首末站 文一路-河庄坪街 与轨交站点合设 9 莫家湾首末站 枣园路西侧 独立设置 4. 特殊公交系统规划
特殊公交的形式主要为索道缆车,具体可分为架空索道和地面缆车。规划共设置索道缆车6处,其中三山中心组团共设置架空索道3处,新城北区与东川之间设置地面缆车2处,新城东区与东川之间设置地面缆车1处。
第八十五条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1.步行系统基本分区 规划划分为3个步行分区。
绿色步行区:山体公园、绿地与公园,主要承担居民非日常的步行类型; 橙色步行区:城市建成区,步行系统的使用频率最高;
蓝色步行区:中心城区滨临西川河、延河、南川河和杜甫川河的公共活动区域。 2.步行通廊和步行通道规划 (1) 依托绿化的步行通廊
规划25处依托绿化的步行通廊。其中枣园山体公园1处、延大山体公园1处、小砭沟山体公园1处、清凉山山体公园1处、凤凰山山体公园2处、宝塔山山体公园1处、长征路山体公园3处、杜甫川农科所山体公园2处、七里铺虎头峁山体公园1处、东川新区渔场山体公园4处、东川新区陈梁山山体公园3处、方塔新区山体公园3处、姚店山体公园1处、新城北区商业步行街内结合公园绿地设置1处。
(2) 依托水体的步行通廊
规划14处依托水体的步行通廊。其中西川河1处、延河9处、南川河2处、杜甫川河2处。 (3) 依托城市道路的重要步行通道 3.步行节点规划
规划结合各组团的公共中心设置18个中心步行节点。规划结合城市绿地、中小学和社区公共中心等设置82个一般步行节点。
28
第八十六条 停车设施布局规划 1. 停车分区控制
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停车严格控制区和停车协调发展区。
中心城区停车严格控制区范围为城区一环线内和部分川道(西川至延安大学、南川至延安火车站、东川至东三十里路),停车协调发展区范围为停车严格控制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2. 停车泊位控制指标 (1) 停车泊位总数预测
规划2030年延安中心城区需要建设各类停车泊位18万个。 (2) 停车泊位结构
停车严格控制区:配建泊位、路外公共泊位、路内停车泊位分别占总泊位的70~80%、15~20%、5~10%。
停车协调发展区:配建泊位、路外公共泊位、路内停车泊位分别占总泊位数的80~90%、10~15%、2~5%。
3. 社会公共停车场布局
(1) 大型公共停车场、一般公共停车场
规划共设置大型公共停车场10处,每处泊位数不应少与200个,并采用P&R(停车换乘)模式;一般公共停车场的规模宜控制在50~100个泊位左右。
表37: 中心城区大型公共停车场一览表
序号 停车场名称 位置 备注 占地面积(m2) 1 河庄坪停车场 文一路-河庄坪路 独立用地及结合商业设施设置 4734 2 新城北区行政中心停车场 长高路-华清路西侧 广场地下 - 3 新城北区会展中心停车场 长高路-清恒路东侧 广场地下 - 4 新城北区尹家沟停车场 学清路-尹家路北侧 结合商业设施设置 - 5 新城西区停车场 凤凰路-石佛沟路北侧 独立用地 16620 6 新城东区停车场 宝常路-安华路东侧 独立用地 27589 7 延安火车站停车场 延安火车站西侧 结合延安客运南站及商业设施设- 置 8 刘万家沟停车场 常青路-迎宾大街 结合商业设施设置 - 9 李渠停车场 李渠路-迎宾大街 结合商业设施及广场地下设置 - 10 姚店停车场 东姚路-迎宾大街 结合商业设施及广场地下设置 -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2) 大型货运停车场
规划中心城区共设置大型货运停车场4处。
表38: 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大型货运停车场一览表
序号 停车场名称 位置 备注 占地面积(m2) 1 李渠货运停车场 延安北站南侧 结合李渠物流中心设置 - 2 新城东区货运停车场 南方路-塔南路 结合新城东区物流中心设置 - 3 河庄坪货运停车场 河庄坪街-包茂高速北侧 独立设置 20984 4 姚店货运停车场 延延高速延安东出入口西侧 结合姚店工业用地设置 - (3) 大型旅游停车场
规划中心城区共设置5处大型旅游停车场。
表39: 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大型旅游停车场一览表
序号 停车场名称 位置 备注 占地面积(m2) 1 核心区景点停车场 凤凰山、西市路西侧 结合山体公园及新城西区停车用地设置 - 2 新城西区景点停车场 凤凰路北侧 独立设置 7678 3 延安革命纪念馆停车场 圣地路北侧、碾盘沟 广场地下 - 4 杨家岭景点停车场 长河路-圣地路北侧 结合公园绿地设置 - 5 枣园景点停车场 枣园路-西川北路 独立设置 8908 4. 配建停车标准制定
各类建筑的配建停车泊位数应满足《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第九章 中心城区绿地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
第八十七条 绿地指标
规划中心城区城市绿地总面积1014.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2.7%,公共绿地面积665.8公顷,人均绿地12.7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8.3平方米,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0%。
第八十八条 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形成:“一环、一心、三轴、多点连廊”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环:郊区山体公园环,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
29
一心:由凤凰山山体公园、清凉山山体公园、宝塔山山体公园形成的城市绿心。
三轴:西北川、延河和南川河绿轴。规划沿西北川、延河和南川河两侧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地,在滨水绿地内布置步道、建筑小品等,在绿地外围规划商业、休闲服务设施,使西北川、延河和南川河成为城市内部集休闲、绿化、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带。
多点:沿滨水绿化轴和各片区的中心设置绿化节点,作为城市级、片区级或组团中心公园。 绿廊:各片区之间依托山体、河流和林地形成的绿化通廊,将各公园联系起来,提升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质量。
第八十九条 分项绿地规划
1.生态绿地规划
中心城区内的生态绿地包括山体公园和周边的农田林地。规划生态公园9处,分别为小砭沟山体公园、杜甫川农科所山体公园、七里铺虎头卯山体公园、方塔新区山体公园、东川新区渔场山体公园、西北川山体公园、长征路山体公园、东川新区陈梁山山体公园、姚店山体公园。
2.公园绿地规划
规划设置城市级公园,组团级公园、街头绿地三级公园绿地体系。 (1)城市级综合公园
考虑到延安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滨江绿地在绿地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规划按平均8-10万人设置一个不小于5公顷的公园。
规划城市级综合公园6处,分别为清凉山山体公园、凤凰山山体公园、宝塔山山体公园、狄青牢山体公园、人民公园、方塔公园等。
(2)组团级公园
在组团的中心位置规划组团级公园。平均2-3万人设置一处组团级及以上公园(绿地),每处组团公园不小于1公顷。
(3)街头绿地
在重要的公共场所,道路交叉口,标志性景观、重要建筑等处设置街头绿地,每处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每处服务半径为200~300米。
表40: 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绿地规划一览表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所在区域 面积(公顷) 名称性质 建设时限 备注 清凉山 54.2 清凉山山体公园 近期 城市级 凤凰山 30.72 凤凰山山体公园 近期 城市级 宝塔山 39.79 宝塔山山体公园 近期 城市级 何庄坪组团 30.44 狄青牢山体公园 近期 城市级 中心组团 13.28 人民公园 近期 城市级 方塔组团 27.39 方塔公园 中期 城市级 文化沟 8.85 文化沟公园 中期 城市级 尹家沟组团 13.97 城北公园 中期 城市级 南川组团 15.3 城南公园 近期 城市级 方塔组团 20.66 城东公园 远期 城市级 东川组团 6.49 东川公园 近期 城市级 姚店组团 30.17 姚店滨水公园 近期 城市级 何庄坪组团 5.9 何庄坪公园 近期 组团级 三十里铺组团 3.94 三十里铺公园 中期 组团级 李渠组团 3.59 李渠公园 中期 组团级 南川组团 9.72 燕沟公园 近期 组团级 万花组团 2.07 万花公园 近期 组团级 尹家沟公园 8.07 尹家沟公园 中期 组团级 中心组团 7.91 高家沟公园 近期 组团级 姚店组团 5.91 姚店公园 近期 组团级 薛场组团 6.26 薛场公园 远期 组团级 罗家坪组团 6.89 罗家坪公园 近期 组团级
3. 防护绿地规划 (1)交通防护绿地
铁路线每侧建成宽20-50米绿化带,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中心城区外环路每侧建成宽20-30米绿化隔离带。
(2)城市电力设施的防护绿地
城市电力设施防护绿地:规划要求变电站周围的防护绿地宽度为15米,110千伏的防护绿地宽度为20米,220千伏的防护绿地宽度为40米,220KV以上等级按《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控制。在高压走廊的绿化植物应以低矮灌木及宿根花卉、草坪、地被植物为主,成片状群植,绿地中可布置散步道及休闲设施,供群众休闲使用,丰富城市的绿色开敞空间。
(3)隔离防护绿地
规划要求有污染性的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间防护绿地的宽度不低于20米。
30
规划水源防护绿地必须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5.广场规划
延安市中心城区共设置主要广场30处,按照其功能及周边用地性质,将延安市中心城区广场分为五类,分别为交通集散广场、市民广场、绿化广场、文化广场和行政广场。
表41: 规划主要城市广场一览表
编号 名字 位置 性质 面积(㎡) 备注 1 凤凰广场 凤凰山脚 文化广场 62837 现状 2 清凉山广场 清凉山脚 文化广场 16337 新建 3 延河大桥广场 延河大桥桥头 市民广场 10316 现状 4 宝塔山广场 宝塔山脚 文化广场 7127 现状 5 中心广场 圣地路迎宾大街 市民广场 8994 新建 6 纪念馆广场 圣地路革命纪念馆 文化广场 16552 现状 7 女子大学广场 圣地路女子大学旧址 文化广场 23184 新建 8 体育广场 南滨路宝塔路 市民广场 21791 现状 9 人民广场 华风路杜碳路 行政广场 146730 新建 10 延大广场 圣地路延安大学 集散广场 7329 新建 11 枣园广场 枣园路枣园以东 绿化广场 7475 新建 12 长征广场 凤中路 文化广场 8857 新建 13 革命广场 凰中路 文化广场 13084 新建 14 市场沟广场 腾飞路 绿化广场 4529 新建 15 杨家岭广场 圣地路 文化广场 7329 新建 16 姚店广场 迎宾大街李姚路 市民广场 42582 新建 17 方塔广场 市宝路 绿化广场 15309 新建 18 城东广场 宝常路安华路 市民广场 49980 新建 19 罗家坪广场 安华路 绿化广场 12303 新建 20 东川广场 长青路 绿化广场 9263 新建 21 东胜南广场 杜碳路清恒路 绿化广场 41612 新建 22 东胜北广场 杜水路清恒路 市民广场 55569 新建 23 尹家沟广场 学清路 绿化广场 45200 新建 24 李渠广场 迎川路李渠路 市民广场 30059 新建 25 石佛沟广场 石佛沟路 市民广场 22778 新建 26 遗址广场 凤凰山遗址延安宾馆 文化广场 11338 新建 27 王家坪广场 王家坪遗址南 文化广场 24909 新建 28 文化广场 内环东路迎宾大道 文化广场 11250 新建 29 万花广场 万花路 绿化广场 3195 新建 30 城南广场 柳林路 集散广场 10867 新建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九十条 中心城区河流水系规划
1. 河流
规划保留城区现有河流水系,主要河流的名称及控制宽度如下: 延河:作为城区内的重要景观河道,宽度为110—145米。 西川河:作为城区内的重要景观河道,宽度为60—80米。 南川河:作为城区内的重要景观河道,宽度为40—50米。 杜甫川河:作为城区内的重要景观河道,宽度为30—40米。
中心城区内的其他河流,作为中心城区内贯通山体和延河、南川河的通道,兼顾防洪功能,宽度为15—50米。
2. 湖塘
保护方塔湖等现状湖(塘),在新城区开发时可利用现状水系和鱼塘建设等人工湖(塘),改善城区环境,丰富城市景观。
规划湖(塘)应保护水质,可开发游船、垂钓等亲水娱乐设施。 3. 排洪沟
规划新城北区建设三条排洪沟,东部城区建设两条排洪沟,宽度为3-5米。
第九十一条 景观风貌系统规划
1.景观节点 (1) 门户节点
在进入城区的各个方向加强城市景观形象建设,突出旅游城市特征,包括榆林方向包茂高速北入城口、西安方向(南向)延安火车站、包茂高速南入城口、延安机场等城市出入口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速出入口的景观建设。
(2)标志性节点节点
历史文化类的标志性节点有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枣园、清凉山遗址、凤凰山遗址等。现代城市风貌标志性文化节点有市委市政府、北部城区行政中心。
(3)自然景观节点 主要包括各山体公园。 2.景观带
31
(1) 道路景观轴
控制街道与视线走廊,形成城市的绿色廊道。整合城市主要道路;结合城市其他交通干道、商业街和特色风貌道路,完善城区道路绿化,建设景观大道。
(2) 滨水景观带
治理江河水系,构筑延安城区的蓝色通道。逐步搬迁改造现有河流沿岸的工厂、仓储、居住建筑,保护和修复沿岸生态环境,建立绿色开放空间。
(3) 自然景观通廊
结合防护绿地、沿江沿河绿带、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农田保护区,建设城市天然绿色项链。严格控制预留城市非建设用地,在城市快速外环预留大面积绿化(农田、苗圃、防护林带和绿化分隔带等),建设郊区绿色空间景观体系。
3.景观风貌区 (1)老城活力风貌区
主要包括三山核心地区、西北川圣地组团、新城西区组团、南川组团。规划老城活力风貌区强调人口和交通疏解,对历史要素的恢复和修缮,强调新旧建筑风貌协调,对较差风貌拆除整饬。三山核心地区要严格控制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要做到“减量、减高、减容”。 沿江河应设置绿化景观带,呈梯度控制建筑高度,用地布局调整为旅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禁止再搞房地产开发项目,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在今后逐步实施拆迁。
(2)现代都市风貌区
主要包括北部城区的中心组团、王家坪组团、尹家沟组团;东部城区的河庄平组团。规划现代都市风貌区重点在于城市中心区的塑造,完善商务及旅游服务功能,营造城市活力。
(3)生态居住风貌区
主要包括西部城区的河庄坪组团、万花组团、柳林组团;东部城区的方塔组团、薛场组团;北部城区的二十里铺组团等。生态居住风貌区应延续陕北的风貌土人情及历史脉络,同时注重与外围生态山水的结合。同时,应紧扣时代脉搏,展示生活进步、经济发展、功能齐备、形象新颖的整体姿态。
(4)综合产业风貌区
主要包括李渠组团及姚店组团。
工业风貌区定位在建设以体现现代化、生态化的高科技工业风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业区设计风格,创造整洁、大方、轻盈的现代化工业区新形象。整体上应遵循多样中求和谐的原则,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工业风貌区内对建筑与环境的色彩、形式应不求硬性统一,鼓励在满足功能基础上创新形式,达成现代、新颖的整体风格。
(5) 山体休闲风貌区
主要包括山体公园,是中心城区最重要的生态绿地。必须严格控制山体的开发建设活动,结合山体、林地和公园娱乐设施,丰富山体公园的活动内容。
第十章 中心城区旅游发展规划
第九十二条 旅游区划规划
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将延安中心城区划分为红色旅游历史风貌区、王家坪文化旅游区、陕甘宁生态旅游区、乔尔沟滨数休闲旅游区、万佛岩红色旅游区、凤凰山文化体验旅游区七个旅游片区。
红色旅游历史风貌区以枣园为核心,旅游资源类型亿古遗址为主,开发中应注重遗址保护; 王家坪文化旅游区以杨家岭为核心,是中心城区的主导旅游资源,分布着诸多高等级革命旧址,开发中应以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为旅游功能核心内容。
陕甘宁生态文化旅游区包括凤凰山、宝塔山及以南地区,规划以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主题,依山势和水脉形成多条景观和视觉廊道,构成山、水、成的有机融合体。
桥儿沟滨水休闲旅游区位于东川六中全会旧址附近,规划形成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都市度假和观光休闲区。
南部水域风光旅游区包括胜利水库、三台庄水库、纷传河、九龙泉等,规划以水域观光为主。 万佛岩红色旅游区以清凉山和延安革命纪念馆为核心,规划成为以红色旅游为主,以自然观光游和休闲体验游为辅的旅游区。
凤凰山文化体验旅游区位于新城西区,规划两万五千里长征微缩景观复原、抗大校址复原等文化体验经典,打造红色文化窗口景区。
第九十三条 重点项目策划与定位 1. 节庆及演出
规划“中国延安红色旅游文化节”为国家级的红色旅游重要节会,规划“延安过大年旅游节”
32
为中国北方民俗特色的新春民间庆典活动,规划于枣园革命旧址西沟打造全国最具动感和参与性的红色军事旅游景区。
2. 红色旅游
(1) “再走长征路”——两万五千里长征微缩景观
规划在新城西区南部、红化沟以北规划两万五千里长征微缩景观,在山体上结合地形设置12处长征景点 , 分别为瑞金 、湘西 、遵义 、赤水 、金沙江 、大渡河 、彝族山寨 、泸定桥、雪山 、草地 、腊子口 、会宁,作为体验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项目。
(2) 中国红街
规划以“梦回延安保卫战”景区为中心,延伸至枣园革命旧址的带状街区,打造“最具魅力的中国第一红色旅游主题概念街”
(3) 延安抗小遗址公园
规划建于宝塔区西北川邓家沟,采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方式,开发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
(4) 杨家岭旧址景区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杨家岭,规划杨家岭革命旧址与周边杨家岭石窟宾馆结合,规划建设成为集纪念、游览、爱国主义教育、特色住宿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5) 市场沟历史文化街
市场沟历史文化街位于南川市场沟,规划以陕甘宁边区礼堂、银行旧址为主,依托边区总工会旧址、中国工会延安办事处旧址等一系列文物古迹,形成陕甘宁边区历史文化街。
(6) 凤凰山文化纪念广场
规划位于新城西区核心区,形成中轴对称的,包括英烈纪念碑、抗大展馆 、红军文化馆、三维影院、艺术会展 、红星广场等红色主题纪念展馆的广场建筑群。
(7) 枣园革命旧址景区
位于西北川枣园镇,规划形成以游览、观赏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景区。 3. 生态休闲旅游
(1) 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景区
规划将整个“三山”景区打造成为国内致命的城郊生态型森林公园、延安旅游第一印象区和最佳展示舞台。
(2) 延安滨水休闲娱乐区
规划于裕丰延河大桥、桥儿沟、杜甫川南岸建设滨水生态休闲娱乐场所,展现延安之风韵与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灵气。
(3) “陕北好江南”——南泥湾景区
规划将南泥湾建设成为集红色旅游、特色生态、高端度假等为一体的小镇,使之真正成为游客心目中的“陕北好江南”。
(4) 万花山旅游休闲度假区
规划于宝塔区西南的杜甫川建设集牡丹玩赏、休闲度假、民俗展示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第九十四条 旅游服务
规划旅游服务分为旅游购物中心、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户外活动服务中心四个类别。 旅游购物中心:规划6处旅游购物中心,分别位于凤凰山以北二道沟、新城西区凤凰山文化纪念广场、延安火车站以西、东川现状机场以西、万花、南泥湾,规划以旅游纪念品和地方特产购物为主。
旅游住宿中心:规划6处旅游住宿中心,分别位于杨家岭以东、新城西区西沟地区、南川新市场街以北、东川双拥大道、万花、南泥湾,以窑洞等具有延安地方特色的住宿为主。
旅游餐饮中心:规划5处旅游餐饮中心,分别位于凤凰山以东、新城西区北关村地区、枣园以北、万花、南泥湾,以陕北特色的餐饮为主。
户外活动服务中心:规划2处户外活动服务中心,分别于延安市宝塔区桥儿沟镇和黄延高速出入口与枣园路连接处建设延安自驾车俱乐部,为自驾车游客提供服务。
第九十五条 旅游线路
规划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一条生态休闲旅游线路。
红色旅游线路从枣园沿枣园路、圣地路、南大街、新市场街到新城西区,经凤凰路、石佛沟路回到圣地路。该旅游线路穿过红色旅游历史风貌区、王家坪文化旅游区、万佛岩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生态文化旅游区、凤凰山文化体验旅游区5个旅游区。
生态休闲旅游线路从桥儿沟滨水景观带沿东滨路、嘉陵路,向南一直到南泥湾,向西到万花山旅游休闲度假区,穿过了桥儿沟滨水旅游区、陕甘宁生态文化旅游区、南部水域风光旅游区3个旅游区,通向南泥湾和万花的两个景点。
33
第十一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九十六条 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定位
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以宝塔为核心形成三山环峙、二水汇流的城市景观格局,丰富的革命旧址,特色地方民居建筑和淳厚的黄土风情文化构成延安的城市特色。
第九十七条 保护原则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及其赖以依存的人工和自然环境。实施分层次保护,对不同的历史文化遗产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坚持把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十八条 保护内容
现存文物古迹。市域范围内现有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即延安革命遗址(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延安宝塔、南泥湾革命旧址、清凉山新闻出版部门旧址、中共中央党校旧址、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等13处革命遗址的合称)、瓦窑堡革命旧址(瓦窑堡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刘少奇旧居)、黄帝陵、钟山石窟、延一井旧址、洛川会议旧址、吴起革命旧址、保安革命旧址、石泓寺石窟、万安禅院石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其中跨地市保护单位两处,即秦直道和明长城遗址);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3处。
对尚未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文物部门尽快普查,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西北川西段历史文化街区、西北川东段历史文化街区和桥沟历史文化街区。
以宝塔山和宝塔为制高点,三山对峙、二水汇流的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整体空间格局。 黄帝陵、壶口瀑布等风景名胜区。
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九十九条 古城区的整体空间环境保护
严格控制历史古城地区的建筑容量和人口容量,疏解三山地区功能,引导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川转移,解决好交通和停车等问题。
保护古城区周边的山水环境。
保护古城区网格状传统街巷的空间格局。 加强对三山地区建筑高度和体量的控制。
第一百条 城市重要景观视廊保护
宝塔山和宝塔是延安的象征和传统景观标志。控制自嘉陵桥头、清凉山石窟、延河大桥、王家坪、凤凰山革命旧址、凤凰山古城遗址、南桥桥头等7处重要地点眺望宝塔的视线走廊。
控制三山地区建筑高度,保护三山互相眺望的景观视廊。
视廊的最小宽度必须保持古建筑群主体建筑部分可视景面完整,塔建筑视廊的最小宽度不小于塔体宽度的四倍。有主要观景点看可视景面中的主体建筑,应看到建筑的基座以上部分。
第一百零一条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划定西北川西段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西北川东段历史文化街区和桥沟历史文化街区。西北川西段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东至包茂高速公路,西至延园中学,南、北到山体,总面积185公顷。西北川东段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保护范围南至清凉山,北至延安大学,西至延河,东至西北川东侧山体山脊,保护区总面积250公顷。桥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桥沟内,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800米,面积25.6公顷。
保护区内要延续传统格局和人工、自然环境风貌,不得擅自新建、扩建道路,保持或者恢复原有道路格局。应注重提高整体空间环境保护水平,重视空间环境传统氛围和场所感的营造。保护区内环境景观设施设置必须与历史环境协调。加强对风貌较好的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不得随意拆除。改善保护区居住环境和居民室内设施。
第一百零二条 中心城区文物古迹保护
延安中心城区目前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延安革命遗址(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延安宝塔、南泥湾革命旧址、清凉山新闻出版部门旧址、中
34
共中央党校旧址、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等13处革命遗址的合称),省级文保单位9处,区(县)级文保单位15处。
应按照文物保护部门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要求、相关规定进行严格保护。继续开展文物普查和各级文物申报、公布工作。
第一百零三条 中心城区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
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包括陕北窑洞和瓦房民居,以及传统大院。保留山脚地区环境质量、设施较完善的窑洞建筑群,改善环境和景观面貌。三山地区和西北川地区要结合文物古迹保护和环境改善,保留历史形成的窑洞建筑群,逐步搬迁改造影响历史风貌的新窑洞。在城市边缘地区和近郊区,保留质量好的半山窑洞建筑,提高居住、交通、市政设施和环境卫生水平。应制定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实施管理办法,加强民居普查,对建筑质量好、艺术水平高或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民居建筑和群落实施挂牌保护,鼓励居民开展家庭旅游接待活动。
第一百零四条 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继承和保护陕北民歌、陕北说书、陕北唢呐、腰鼓、剪纸、农民画、地方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各级部门扶持的力度,在规划建设中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与城市开放空间、建筑、展示场所和设施的结合。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
第一百零五条 旧城区范围
北至清凉山体北麓,南至师范大学、南市街、新市场街、西环路,西至杨家岭旧址、延安大学,东至嘉陵桥、宝塔山东麓;面积77.83公顷。 第一百零六条 旧城区改造目标
吸引旧城人口迁往新区,逐步降低旧城中心原有建筑的高度和密度,提升旧区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恢复圣地风貌。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一百零七条 旧城区改造方式与策略
1. 旧城改造与更新改造方式
根据旧城区内不同的建筑类型,分别采用保留、功能置换、整饬与修缮、拆除等方式。 1. 旧城改造与更新改造策略
(1) 除特殊情况外,实行“只拆不建”的政策,防止继续沿山沟建设、占满山沟发展的建设方式。
(2) 理顺道路系统,将汽车交通外引,增加步行道,结合旅游功能设置停车场。
(3) 降低建筑密度,开发公共空间,增加公共绿地面积,设置沿街、街头不同规模和不同等级的绿地,提高旧城区的生活环境质量。
(4) 针对老城区功能的改变,利用土地的级差地租,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实现工业、行政、居住及部分日常公共设施的搬迁,搬迁后用地将调整为旅游服务用地、公共绿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提高老城区环境的品质、恢复传统风貌。
(5)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提高基础设施的标准。
(6) 全面整治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加强绿化种植,重新铺装人行道和广场的地面,拆除违章建筑物,整饰建筑立面,改变城市的面貌。
第一百零八条 旧城区道路系统的改造
建设旧城外围环线,引导汽车交通外迁。内部通过圣地路、嘉陵路、北大街将交通引致旧城外围环线上,减少三山核心地区的交通压力。
将北滨路、小东门街、大东门街、中心巷、吉祥巷等道路改为步行道,形成内部慢行系统。
第一百零九条 旧城功能的置换
将三山核心区部分居住与行政功能外迁至新城北区,包括凤凰山遗址广场周边的居住、商业用地、南关街的行政与居住用地。置换出的用地安排旅游服务及广场、绿地等。
35
第一百一十条 旧城风貌的恢复
1.保护遗址及周边环境
保护旧城区内的杨家岭旧址、王家坪旧址、清凉山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旧址及其周边的环境,
2.控制高度
结合视线走廊的控制,将旧城区的高度控制分为<10米、<15米、<20米、<27米、<35米五个层次进行控制,保证在各观景点能能够看到1/2山体以上,在各标志点能够形成俯瞰全貌及对景效果。同时,注重第五立面——屋顶的景观控制,恢复旧城风貌。
3.旧区环境整治
重点改善绿地分布,增加点状绿地,使绿化渗透到老城区。结合道路改造增加街头绿地和广场,增加公共停车场所。增加小型城市广场、城市步行街等室外活动空间,同时强调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以改善整体空间效果。
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公用工程规划
第一百一十一条 给水工程规划
1.需水量预测
近期需水量为19.8万吨/日,远期需水量为33.3万吨/日。 2.水源规划
规划延安中心城区近期水源为王瑶水库、西川河水库、黄河引水、九龙泉水库、孙台水库,
远期水源增加楼坪水库、谢屯水库、龙安水库。
3.供水工程规划
规划推动黄河引水工程,新建西川河水库、九龙泉水库、楼坪水库、谢屯水库、龙安水库。新建2跟DN800龙安水库至龙安水厂原水管。
4.供水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北关水厂,供水能力5万吨/日。近期新建1座枣园水厂,规模为2万吨/日,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占地1公顷,水源为西川河水库,远期关停。
新建1座东川水厂,规模为10万吨/日,占地5公顷,水源为黄河引水、孙台水库。在中心城区北部新建1座龙安水厂, 规模为10万吨/日,占地5公顷,水源为龙安水库、楼坪水库、谢屯水库。
南泥湾新建1座南泥湾水厂,规模为2万吨/日,占地1公顷,水源为九龙泉水库。 新建1座姚店再生水水厂,远期规模为5万吨/日。新建1座南泥湾再生水水厂,远期规模为1万吨/日。
5、供水系统规划
中心城区供水系统采用高、次高、中、低4级分压,各压力分区之间采用泵站和蓄水池相互连接。给水厂出水输送至低区给水管网,依次升压至中、次高、高供水压力分区。
规划沿大学路、迎宾大道等敷设输水主干管。城市供水管网形成环网和枝状网的复合型式。规划中心城区道路按规范每隔120米设置室外消火栓。
第一百一十二条 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规划
规划建成区排水系统由合流制逐渐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新建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的近期排污量为13.4万吨/日,远期排污量为22.5万吨/日。
规划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处理,尾水除部分处理回用外,剩余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
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延河。
保留河庄坪污水处理厂,远期扩建至1万吨/日,占地1公顷。新建姚店污水处理厂,远期规
模22万吨/日,占地20公顷(含再生水用地)。新建南泥湾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为2万吨/日,
占地2.8公顷(含再生水用地)。
规划沿圣地路、清东路、七里铺街、清风南路、石油街等敷设污水干管,延河南北岸沿东滨路、东川路等敷设污水主干管。
3.雨水工程规划
36
中心城区雨水工程应排蓄结合、排放和利用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在雨水管网系统建设的同时,突出城市湿地、水体、绿地以及透水道路、广场的利用。规划结合城市开发,在东部城区和北部城区新建地下雨水蓄水池,进行雨水综合利用。
雨水管网工程坚持分散出口,就近排入延河,尽量采用重力流,对地势低洼雨水无法直接排除的地区应设雨水排水泵站。 第一百一十三条 电力工程规划
1.电量负荷预测
中心城区近期用电量约为23.1亿kWh,远期用电量约为42.75亿kWh。近期用电最大负荷约为420MW,远期用电最大负荷约为713MW。
2.电源规划
中心城区远期主供电源为延安、南安、九沟3座330kV变电站,辅供电源为朱家330kV变。 3.变电站规划
330kV变电站:保留延安变;新建南安、九沟2座变电站,每座变电容量为2×240MVA,每座占地5公顷。
110kV变电站:保留现状各变电站;高坡变、赵刘变、新区变分别增容一台40MVA变、40MVA变、31.5MVA变,占地控制分别为0.5公顷、0.4公顷、0.4公顷;规划新建中心、黄蒿湾2座变电站,每座变电容量为2×31.5MVA;规划新建延中、东川、北城、向阳、川口、南泥湾、马家湾(移址新建)、罗家坪、井家湾、张家河、延安牵、永炼、南城13座变电站,每座变电容量为2×40MVA。规划新建110kV变电站采用GIS户内型式,每座占地0.5公顷。
10kV中压网络规划:中心城区内规划设置开闭所,每个开闭所面积为90~160m2,结合建筑物或单独设立。
4.电网规划
中心城区电网电压等级采用330KV、110KV、10KV、380V/220V。规划330kV、110kV架空线路,采用大容量、紧凑型、同塔回路输电线,规划330kV架空线走廊35-45m控制,110kV架空线走廊15-25m控制。规划部分进入城区的110kV电力线采用电缆沟入地敷设。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一百一十四条 通信工程规划
1.电信规划 (1) 通信需求
中心城区远期固话交换机总需求容量为42.2万门,移动通信话务量为57万部,中心城区远期数据通信业务量为38万线。
(2) 通信设施规划
保留现状各电信局所,扩建七里铺电信局,占地2公顷,长途交换机容量为10万门,本地交换机容量为10万门,数据通信交换机容量为10万门。移址新建东关一般电信局,占地0.5公顷,本地交换机容量为5万门,数据通信交换机容量为5万门。扩建马家湾一般电信局,占地0.6公顷,本地交换机扩容为5万门。
新建南泥湾电信综合局,占地0.5公顷,本地交换机容量4.5万门,数据通信交换机容量3万门。新建二十里铺综合电信局,占地0.8公顷,本地交换机容量为10万门,数据通信交换机容量为10万门。新建北城一般电信局,占地0.8公顷,本地交换机容量为5万门,数据通信交换机容量为5万门。新建南城一般电信局,占地0.8公顷,本地交换机容量为5万门,数据通信交换机容量为5万门。
规划对现状各移动通信局进行扩容,结合各通信市场发展进行局所布局。按照500~1000米服务半径合理设置移动基站,每座所需建筑面积按照50平方米控制。
2.邮政规划
规划新建1座邮件处理中心,占地3公顷;保留现状邮政局所;扩建河庄坪、马家湾邮政所为邮政支局,每座占地0.2公顷;新建9座邮政支局,每座占地0.2公顷;新增12座邮政所,可结合其它公共设施布置。
3.广播电视规划
远期中心城区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总端口数为50万端口。
扩建延安电视台现状有线电视总前端机房;规划新建1座广电中心,占地2公顷;另新建2座广电分中心,每座占地0.2公顷,分别设置有线电视分前端机房。结合新建的有线广播电视分中心布置数据I P交换中心设备。
37
第一百一十五条 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规划
延安中心城区远期气源为天然气,来自靖西一线、二线。 2.用气量预测
中心城区近期总用气量为1.25亿m³/年,远期总用气量为2.79亿m³/年。 3.供气设施规划
保留现状西川枣园站、杨家湾门站。规划枣园分输站出高压管道至东川至李渠,新建1座东川天燃气配气站,占地0.5公顷;新建1座李渠天然气储配站,占地1.5公顷。南泥湾新建1座CNG/LNG储配站,设3个100立方米LNG储罐、2台CNG高压槽车,占地1公顷。保留东川碾庄沟LPG储配站。
4.供气系统规划
规划延安中心城区燃气供气系统采用三级燃气输配系统,天然气高压管线站—城市门站/储配站—中压天然气管道—中低压公共调压站/专用调压站—用户段。
天然气城市输配系统采用中压一级。形成多门站气源环状中压配气网络。
第一百一十六条 供热工程规划
1.热负荷
远期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中心城区远期总热负荷需求量为2312MW。中心城区远期供热以热电厂、热源厂集中供热为主,以天然气、电力等为能源的分散供热为辅。
2.供热设施规划
规划新建大唐延安热电厂,供热规模为4×300MW。新建河庄坪、北区、南区、黄蒿湾、东区、南泥湾6座热源厂,规模分别为3×21MW、4×70MW、4×70MW、3×70MW、4×70MW、200MW,占地分别为1公顷、2公顷、2公顷、2公顷、1.5公顷、2.5公顷。
根据500-1000米供热半径规划布置换热站。工业区以及较偏远区域布置汽水换热站,居住区、综合区布置水水换热站。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3.供热管网规划
延安中心城区公共生活区域布置闭式或开式热水热力系统,工业集中区布置蒸汽热力系统。热水热力系统采用多热源环状管网,蒸汽热力系统采用枝状管网。
第一百一十七条 环卫工程规划
1.生活垃圾量预测
中心城区远期生活垃圾产量为950吨/日。 2.环卫机构
扩建现状环境卫生管理站。新建3处环境卫生管理站,每座占地0.2公顷。中心城区配备环卫职工不少于1900人;规划职工休息点79处;配备环卫车辆237辆。
3. 环境卫生工程设施规划
保留现状南坡垃圾转运站,另新建11座中型垃圾转运站,每座规模为90吨/日,每座占地1200平方米。
保留在建蟠龙垃圾填埋场,结合设置一处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采用高压蒸汽和焚烧相结合的无害化处理方式。
分别新建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圾消纳场,规模分别为200吨/日、100吨/日。
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第一百一十八条 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应急救援体系。结合行政中心建设1处市级综合防灾指挥中心,结合公安消防支队建设防灾救援指挥中心。加快城市公共安全立法,依法进行安全防灾管理。建立应急救援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城市安全应急联动系统。
38
第一百一十九条 防洪防涝规划
延安中心城区防洪按照100年一遇标准设防,防涝按照10年一遇标准设防,山洪按照20年一遇标准设防。中心城区主要形成“一河多渠”(即延河、延安城区各排洪渠)的防洪排涝体系,主要以重力自排为主。
中心城区延河部分断面进行拓宽或增加旁通行洪管道,增加行洪能力,延河沿岸布置防洪堤坝。中心城区南部、新城北区等临山地区重点防治山洪灾害。 第一百二十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规划城市边缘山体加强土体排水,削坡减载护坡,修建挡土墙、抗滑桩,限制或控制在滑体上进行工程建设,涉及到居民宜异地安置;城市开发建设应保留沟谷,作为城市的泄洪通道,避免在沟谷山脚建设工业、民用建筑,靠山一侧建造挡墙、水沟等排、截水工程。
加强对地形改造的城市区域的地质监控,对填方区域限制城市建设负荷。
第一百二十一条 抗震规划
延安中心城区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设防措施等级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生命线工程及重要工程提高相应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规划设城市抗震救灾指挥中心一个,位于市政府内。城区的主干道规划为疏散通道,道路两侧建筑高度须与建筑线宽度相适应,以提高疏散通道的安全度。将中心城市内的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开敞空间,作为就地疏散场地。
第一百二十二条 消防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保留现状消防站点;新建1座特勤站,位于北部城区,占地0.8公顷;另新建14座一级普通消防站,每座占地0.4公顷。
规划依托主次干道布局消防通道,保证畅通。保证消防供水、通讯和供电的畅通。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必须设在城市边缘的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危险品运输线路不得穿过城市密集区和主要道路。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防规划
保留现状指挥所,新增一处市政府指挥所。新建凤凰山预备指挥所和双拥大道地下人防干道工程。中心城区远期人防工程面积应达到52.8万平方米。规划结合各医院设置医疗急救中心。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设立两级疏散通道,一级为主干路,二级为次干路。在人流集散的车站、大型商场、影剧院、旅馆、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等处修建一定规模的平战结合的掩蔽工事。结合医疗救护中心和掩蔽场所设置地下医疗救护工程和地下物资仓库。
第十五章 中心城区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第一节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百二十四条 规划目标
中心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 值)≤100 的天数大于9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5%,回用率达到27%。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一百二十五条 环境功能区划分
1.水环境功能区
规划延安中心城区引黄河水调蓄水库按照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执行II-III类标准。规划延安中心城区河流执行III类标准。
2.大气环境功能区
延安中心城区环境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执行规划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声环境功能区
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将城市划分为1、2、3、4四类声环境功能区,分别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不同要求。
第一百二十六条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心城区限制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做好机动车辆尾气治理,改善道路和交通状况,采取限时施工等措施减少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搞好道路交通和城市绿化。
39
加强孙台水库和黄河引水工程的水源保护。加强流域生态恢复,实施延河截污治理工程,改善延河的水质环境。
控制机动车排气筒噪声,限制车辆鸣笛。严格控制经营性声源,限制施工作业时间,重点监控主要交通通道的噪声,采取有效的减噪和防噪措施。
完善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垃圾收运系统。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综合利用处理后,运往城市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放射源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放射源和电磁辐射污染。
第二节 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规划
第一百二十七条 土地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利用
调整优化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配置,结合职能调整,按照土地极差地租的要求,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的开发强度,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结合用地规划布局,调整现有格局,整合零散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第一百二十八条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中心城区重点开发浅层(-10m以上),积极拓展次浅层(-10~-30m),主要开发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停车设施、地下仓储设施以及地下商业服务设施,结合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形成多节点的工程布局。
第一百二十九条 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利用
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工业节水潜力,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减少工业废污水排放;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对河流水系沿岸实施截污治理。
中心城区水源主要有龙安水库、王瑶水库、楼坪水库、谢屯水库、九龙泉水库、孙台水库、黄河引水及相关调蓄水库,分别设立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加以保护。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一百三十条 能源节约和利用
节约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电力、燃气工程规划,优化调整能源结构。限制重耗能工业发展,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推动天然气支线建设,鼓励以天然气为工业能源;控制煤炭使用,推动市域内的太阳能、地热、风能、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推广农村地区的沼气利用。
第十六章 中心城区分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设想
第一节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百三十一条 近期建设目标和重点
1. 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城北区建设为先导,启动延安新城建设,同事进行东区、西区建
设,引导延安中心城区跳出川沟地区,上山发展。
2. 重点
近期建设的重点包括河庄坪组团包茂高速以西、方塔湖地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道空地、杜甫川、南泥湾北部、万花组团、新城北区城市级行政中心及商业商务中心,同时加强现状川道地区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各城市组团功能,落实近期建设项目,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一百三十二条 近期用地布局
1. 居住用地规划
新城居住区:近期新城居住用地建设主要集中在新城北区中心组团和尹家沟组团、新城东区方塔湖两侧、新城西区延中沟以南地区。
川道居住区:近期传到居住区主要是修缮、环境整治,同时部分居住区搬迁到新城。 沟道居住区:近期沟道居住区建设集中在西川大砭沟地区、南川柳林沟、王家沟地区。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行政办公用地:近期重点推动老城区行政办公单位的搬迁,在中心组团新建行政中心,老城区原有的行政办公用地转化为旅游服务设施及绿化广场用地。置换出的特色行政办公建筑如延安
40
市政府要进行保护利用。
文化设施用地:结合中心组团发展文化设施用地,建设博物馆和美术馆,形成市级文化中心。建设凤凰山革命文化组团,促进市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各组团完善社区文化设施,保证每个组团有一片独立的文化用地。
医疗设施用地:完善医疗设施,近期对老城区的医院以保留为主。在北部城区新建市级医院并结合其建设新建公共卫生中心
教育科研用地:结合新城的建设配套相关的科研教育用地,对现有的中小学以保留、合并为主。
3.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重点建设老城区旅游服务商业设施、做好新城区大型综合商业设施的启动工作。 4.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近期主要结合延安北站建设工业、仓储用地。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近期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对外交通建设规划
重点建设延延高速、西延第二通道;续建包西铁路复线、渭黄高速,新建延吴铁路;新建东过境线、西过境线、北过境线形成中心城区外围公路环线。
2.城市交通建设规划
近期中心城区道路建设集中在老城区、新城西区和新城东区。
第一百三十四条 近期中心城区公用工程规划
新建枣园水厂,规模为2万吨/日。新建东川、九龙泉2座水厂,规模分别为5万吨/日、1万吨/日。新建1座姚店再生水水厂,规模为3万吨/日。新建姚店、南泥湾2座污水处理厂,规模分别为5万吨/日、1万吨/日。
新建延安燃气发电厂、大唐延安热电厂,新建南安330kV变,规模为2×240MVA;扩容高坡、赵刘3座110kV变电站;新建中心、黄蒿湾、延中、东川、延安牵、北城、向阳、川口、南泥湾9座110kV变电站。扩建改造七里铺电信局,长途交换机容量为10万门,本地交换机容量为10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万门;新建南泥湾电信综合局,本地交换机容量4.5万门。
划新建1座东川天然气配气站,采用高压管道连接枣园分输站。新建1座南泥湾LNG/CNG储配站。新建大唐延安热电厂,供热规模为2×300MW;分别新建河庄坪、北区、东区、黄蒿湾、南泥湾热源厂,规模分别为2×21MW、2×70MW、2×70MW、2×70MW、100MW。
结合现状蟠龙垃圾填埋场建设蟠龙综合垃圾处理中心,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厂(100吨/日)、建筑垃圾消纳场(50吨/日)、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
第二节 中心城区中期建设规划
第一百三十五条 中期建设目标和重点
中期建设的目标是完成新城西区建设。重点建设河庄坪组团、东川现状机场搬迁地区及现状机场以东地区、规划机场、新城北区清澄路以西地区、新城东区罗家坪组团、新城西区文化旅游、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道地区完善和部分沟道地区建设、南泥湾南部。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中期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 居住用地规划
新城居住区:中期新城居住用地建设主要集中在新城北区中心组团东部和尹家沟组团东北部,新城东区方塔组团南部、罗家坪组团。
川道居住区:中期传到居住区主要是发展完善河庄坪组团和东川地区二十里铺组团。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行政办公用地:进一步推动老城组团行政办公单位的搬迁和改造;各片区、组团结合中心设置行政办公职能。
文化设施用地:继续完善各城市组团的文化设施。
医疗设施用地:在东部城区建设综合医院。完善基础医疗设施的建设。 教育科研用地:继续完善各城市组团的中小学设施。 3.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继续完善老城区的旅游商业设施,逐步将大型商业向中心组团搬迁,形成中心组团现代商业
41
氛围。
4.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中期完善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仓储用地建设,同时在新城西区启动都市工业建设。
第一百三十七条 中期道路网规划 1. 对外交通建设规划 迁建延安机场。 2. 城市交通建设规划
随着延安机场的迁移,中期城市道路建设集中在东川、新城东区和新城北区。
表42: 中期城市干路建设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等级 起止点 红线宽度 断面形式 1 机场快速路 快速路 包茂高速延安南出入口-延安机场 32 I1 快速路 东川路-青中路 32 I1 2 河方南路 快速路 青中路-清风南路 60 C2 快速路 清风南路-G210 30 J1 3 姚塔大道 快速路 清澄路-塔南路 60 C1 快速路 塔南路-清塔路 32 I1 4 清姚路 快速路 清澄路-长姚路 60 B1 5 清塔路 快速路 长姚路-东川路 60 B1 6 长姚路 快速路 清姚路-姚店快速路 32 I1 7 迎宾大道 主干路 清澄路-清塔路 50 D1 8 长河路 主干路 清澄路-清姚路 60 B1 表43: 中期交通设施建设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设施类型 位置 建设性质 1 延安机场 机场 南川尚家沟 迁建 2 新城东区客运站 公路客运枢纽 新城东区青宜环路-青中路北侧 新建
第一百三十八条 中期绿地水系规划
加强滨河的防护绿地的建设和景观塑造,形成滨河景观带;继续推进山体公园建设;重点完善区级、社区级公园。
建设东部山体公园形成山体公园外环,包括方塔山体公园、东川新区陈梁山山体公园、东川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新区渔场山体公园、长征路山体公园等。
建设方塔滨河公园,形成市级生态公园;完善老城区的点状和线状绿化系统。
第一百三十九条 中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规划新建1座龙安水厂,规模为10万吨/日。扩建姚店污水处理厂至15万吨/日。 新建九沟330kV变,规模为240MVA;新建罗家坪110kV变,规模为40MVA,川口、北城、向阳、南泥湾4座110kV变每座扩容一台40MVA变。
新建1座李渠天然气。对河庄坪、南区、黄蒿湾、南泥湾4座热源厂进行扩建。对蟠龙综合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扩建。
第三节 中心城区远景发展设想
第一百四十条 远景发展战略
突破带型城市城市格局,以环形交通为纽带,组团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构筑交通一体化、市政设施一体化、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保护生态绿地空间,各组团有序协调发展。
第一百四十一条 远景发展重点
规划远景形成四大城区、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重点拓展三个新城和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城北区:东胜组团继续向东发展,重点发展居住和生活服务。
新城南区:沿环路建设庙山组团,重点发展文化中心、商业服务和山地高档居住区。 新城西区: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增加配套的居住生活服务设施。
42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百四十二条 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尽快组织编制新区详细规划、道路竖向规划、各项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深化和完善。建立科学民主的规划决策机制,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公众关注的重点规划要组织专家咨询和论证,建立和完善公众、专家和领导三位一体的科学民主的规划决策模式。
第一百四十三条 推进新区地质勘探和灾害防治工作
推进新区地质勘探和施工图设计,做好各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确保新区建设的科学、合理、安全性。
第一百四十四条 加强旧城疏解及风貌特色研究
结合新城建设分期开展旧城疏解,居住和生活服务功能外迁工作。疏解老城用地,重塑老城景观风貌。
第一百四十五条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完善城市规划体制建设。推进规划法制建设,严格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健全城市规划监督检查,确保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第一百四十六条 加大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活动的控制
从严控制城市道路建设用地和其他重点地段的规划建设。近几年重点开发地区应加强规划控制,尽快编制下一层次规划,严禁私自建房行为。
第一百四十七条 加强规划宣传
增强市民的城市规划意识,倡导市民公众参与,建立规划公示制度,提高市民对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和监督作用。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十八章 附则
第一百四十八条 法律效力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规划是指导延安市建设的法定文件和进行建设管理的依据,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履行法定程序都无权变更本规划。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上一版《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废止。
第一百四十九条 下位规划
因城市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项规划、开发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一百五十条 实施主体
本规划由延安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一百五十一条 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43
附表
附表1: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说明 现状值 发展指标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指标类型 适用范围 地区生产总值 1113.35亿元 2000亿元 3500亿元 7600亿元 引导型 市域 经济人均GDP 50807元 77000元 130000元 >240000元 引导型 市域 指标 GDP指标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9% 25% 30% 36% 引导型 市域 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增加值 — 20亿元 25亿元 >30亿元 控制型 中心城区 市域常住人口规模 246.6万人 255万人 268万人 290万人 引导型 市域 人口指标 城镇化水平 49.5% 60% 65%-70% 75%-85% 引导型 市域 中心城区人口 48.9万人 55万人 65万人 80万人 引导型 中心城区 每千人拥有医疗床医疗指标 位数/卫生技术人员3.18个,3.5个,63.6个,6.23.8个,6.5数 5.56人 人 人 人 控制型 市域 九年义务教务学校数量及服务半径 29所 35所,50045所,50060所,500米 米 米 控制型 中心城区 社会教育指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86% >90% >92% >95% 控制型 市域 人文学率 指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40% >50% >60% 控制型 市域 低收入家庭保障性居住指标 住房人均居住用地-- 10平方米 12平方米 15平方米 控制型 中心城区 面积 就业指标 预期平均就业年限 30 30 30 30 引导型 中心城区 公共交通指标 公交出行率 <20% 20% 25% 30% 控制型 中心城区 公共管理人均公共服务设施10.7 13.5 15.5平方17.1 与服务指用地面积 平方米 平方米 米 平方米 控制型 中心城区 标 人均避难场所用地 -- 0.5平方米 0.8平方米 1.2平方米 控制型 市域 水资源指水平衡(用水量与可标 供水量的比值) -- 80% 85% 100% 控制型 中心城区 0.87吨标资源0.74吨标0.69吨标0.61吨标能源指标 万元GDP能耗水平 准煤(2008指标 年) 准煤 准煤 准煤 控制型 市域 清洁能源使用率 2.4% 10% 18% 30% 引导型 市县区 土地资源指标 人均建设用地 70.3 85 95 100 控制型 市域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生态指标 森林覆盖率 38% 40% 41% 42% 控制型 市域 环境污水指标 污水处理率 -- 85% 90% 95% 控制型 市县区 指标 资源化利用率 -- 10% 22% 27% 控制型 市域 垃圾指标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 20% 30% 50% 控制型 市县区 大气指标 SO2 排放削减指标 减排5% 减排10% 减排15% 减排20% 控制型 市域
附表2:城市规划区城乡用地汇总表
序号 用地代码 类别名称 现状面积(hm2) 规划面积(hm2) 比现状增减(hm2) 建设用地 17106 25009.5 7903.5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10549.2 15010.9 4461.7 1 H 其中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4963.8 8183.2 3219.4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56.7 279.1 222.4 采矿用地 1536.3 1536.3 —— 非建设用地 353345.8 345442.3 -7903.5 2 E 水域 7461.3 8647.5 1186.2 其中 农林用地 333622.9 325162.7 -8460.2 其他非建设用地 12261.6 11632.1 -629.5 总计 规划区总用地 370451.8 370451.8 ——
附表3: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km2) 比例(%)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 204.8 100 城市建设用地 80 39.1 水域和其它用地 124.8 60.9 水域 3.46 1.7 村镇建设用地 0 0.0 郊野公园 39.3 19.2 其中 绿化隔离带 6.48 3.2 湿地 0 0.0 农田 28.5 13.9 山林地 47.1 23.0
44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附表4:中心城区用地平衡表
序用地代号 码 现状 用地名称 面积 (公顷) 居住用地 1 R 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 2 A 其中 教育科研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社会福利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3 4 5 B M W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6 S 其中 7 U 城市道路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8 G 其中 H11 公园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 1473.4 -- 641.2 832.2 271.2 52.3 12.8 156.6 4.1 22 0.8 22.6 253.9 270.3 26.6 631.2 544.2 91.2 582.2 323 3600 占城市建设用地(%) 42.9 -- 17.8 23.1 7.5 1.5 0.4 4.4 0.1 0.6 0.02 0.6 7.1 7.5 0.7 17.5 15.1 2.5 16.2 9.0 100.0 人均 (m/人) 2规划近期 面积 (公顷) 1526.5 -- 1491.3 35.2 564.4 144.7 114.3 221.9 23.5 23.8 1.8 34.3 547.1 130.1 62.2 1069.8 995.6 118.7 656.4 471.2 4675.0 占城市建设用地(%) 32.7% -- 31.9% 0.8% 12.1% 3.1% 2.4% 4.7% 0.5% 0.5% 0.04% 0.7% 11.7% 2.8% 1.3% 22.9% 21.3% 2.5% 14.0% 10.1% 100.0% 人均 (m/人) 2规划中期 面积 (公顷) 2111.4 27.6 2083.9 -- 688.9 129.6 156.3 298.8 31.4 43.2 1.8 28.1 770.0 238.1 125.4 1195.3 1082.7 133.2 912.7 552.9 6175.0 占城市建设用地 (%) 34.2% 0.4% 33.7% -- 11.2% 2.1% 2.5% 4.8% 0.5% 0.7% 0.03% 0.5% 12.5% 3.9% 2.0% 19.4% 17.5% 2.2% 14.8% 9.0% 100.0% 人均 (m/人) 2规划远期 面积 (公顷) 2800.4 181.9 2618.6 -- 957.2 162.4 206.3 388.8 121.7 63.8 2.8 27.9 852.9 472.8 174.5 1572.3 1405.8 138.5 1014.8 665.8 8000.0 占城市建设用地 (%) 35.0% 2.3% 32.7% -- 12.0% 2.0% 2.6% 4.9% 1.5% 0.8% 0.03% 0.3% 10.7% 5.9% 2.2% 19.7% 17.6% 1.7% 12.7% 8.3% 100.0% 人均 (m/人) 230.1 -- 13.1 17.0 5.5 1.1 0.3 3.2 0.1 0.4 0.02 0.5 5.2 5.5 0.5 12.9 11.1 1.9 11.9 6.6 73.6 27.8 -- 27.1 0.6 10.3 2.6 2.1 4.0 0.4 0.4 0.03 0.6 9.9 2.4 1.1 19.5 18.1 2.2 11.9 8.6 85.0 32.5 0.4 32.1 -- 10.6 2.0 2.4 4.6 0.5 0.7 0.03 0.4 11.8 3.7 1.9 18.4 16.7 2.0 14.0 8.5 95.0 35.0 2.3 32.7 -- 12.0 2.0 2.6 4.9 1.5 0.8 0.03 0.3 10.7 5.9 2.2 19.7 17.6 1.7 12.7 8.3 100.0 注:现状延安中心城区人口为48.9万人,近期2015年延安中心城区人口为55万人,中期2020年延安中心城区人口为65万,远期2030年延安中心城区人口为80万人。
1
附表5:延安市中心城区主要道路一览表
序号 路名 道路等级 起点 讫点 红线宽度(m) 长度(m) 断面编号 1 长姚路 快速路 姚店快速路 清姚路 32 11723 I1 2 姚店快速路 快速路 S205 G210 32 10892 I1 快速路 姚店快速路 清风南路 32 11647 I1 3 姚塔大道 快速路 清风南路 塔南路 60 6937 C2 快速路 塔南路 机场快速路 32 1832 I1 4 东川路 快速路 延延高速 庙沟路 30 15019 J1 快速路 庙沟路 环东路 32 10615 I1 5 清姚路 快速路 石油街 长高路 32 2453 I1 快速路 长高路 长河路 60 8542 B1 6 清塔路 快速路 长河路 公路 36 8425 G1 7 河方北路 快速路 长高路 清山路 40 2516 F1 快速路 清山路 东川路 35 2785 H2 快速路 青中路 东川路 32 2125 I1 8 河方南路 快速路 青中路 塔南路 60 2947 C1 快速路 塔南路 东过境线 30 2654 J2 9 内环东路 快速路 东川路 龙湾路 32 1786 I1 10 塔东路 快速路 龙湾路 姚塔大道 32 3193 I1 11 机场快速路 快速路 姚塔快速路 机场 32 11260 I1 12 西环路 快速路 长圣路 柳林路 32 12741 I1 13 百合路 快速路 柳林路 姚塔大道 32 1772 I1 主干路 支路 东十三路 40 15984 F1 14 迎宾大街 主干路 东十三路 支路 50 7133 D1 主干路 支路 清凉山路 90 3032 A1 主干路 清凉山路 圣地路 35 578 H2 15 东姚路 主干路 姚店路 支路 30 4143 J1 16 李渠路 主干路 长姚路 东川路 32 3067 I1 主干路 东川路 姚塔大道 20 3166 M1 主干路 碾庄沟路 清姚路 32 2371 I1 17 清风北路 主干路 清姚路 长河路 60 1545 B1 主干路 长河路 东滨路 60 1957 C1 18 清风南路 主干路 东滨路 支路 32 1814 I1 主干路 支路 宝常路 60 9532 C1 19 长圣路 主干路 河庄坪街 清姚路 25 4512 K1
20 河庄坪街 主干路 文东路 师范路 35 7316 H2 21 圣地路 主干路 河庄坪街 北滨路 30 2223 J3 主干路 北滨路 迎宾大街 25 1665 K1 22 枣园路 主干路 S303 河庄坪街 25 6704 K1 23 凤凰路 主干路 师范路 支路 24 1751 L1 主干路 支路 西市路 30 3093 J1 24 万花路 主干路 文化沟路 至志丹 25 11145 K1 25 光华路 主干路 文化沟路 南滨路 25 3794 K1 26 宝常路 主干路 内环东路 姚塔大道 60 5005 C1 27 师范路 主干路 凤凰路 石佛沟路 35 1744 H1 28 北大街 主干路 石佛沟路 西市路 35 1107 H1 主干路 西市路 支路 25 1006 K1 29 南大街 主干路 支路 光华路 20 1647 M1 30 大桥街 主干路 圣地路 北大街 35 432 H1 31 嘉陵路 主干路 内环东路 南市街 25 1911 K1 32 七里铺街 主干路 南市街 支路 25 819 K1 主干路 支路 百合路 35 1538 H1 33 柳林路 主干路 百合路 机场快速路 35 5178 H2 34 内环东路 主干路 清凉山路 迎宾大街 20 418 M1 主干路 迎宾大街 东川路 35 352 H1 35 清凉山路 主干路 圣地路 长青路 20 1374 M1 主干路 长青路 迎宾大街 30 262 J3 36 西市路 主干路 圣地路 北大街 25 330 K1 主干路 北大街 新市场街 24 2378 L1 37 凤慧路 主干路 西市路 西环路 20 1562 M1 38 新市场街 主干路 凤慧路 南大街 20 1463 M1 主干路 南大街 七里铺街 25 256 K1 39 石佛沟路 主干路 师范路 西环路 24 3799 L1 40 文化沟路 主干路 万花路 南溪大道 25 3580 K1 41 砭沟路 主干路 万花路 西环路(南段) 30 3067 J1 主干路 西环路(北段) 万花路 25 2607 K1 42 龙湾路 主干路 七里铺街 内环东路 20 934 M1 主干路 清姚路 支路 60 6965 B1 43 长河路 主干路 支路 杜山路 40 1457 F1 主干路 杜山路 师范路 25 1789 K1 44 长高路 主干路 长圣路 清风北路 60 3406 B1 45 清山路 主干路 支路 清姚路 32 1454 I1 主干路 清姚路 河方北路 60 4140 C1 46 延壶路 主干路 支路 南泥湾南路 30 11449 J1 主干路 清姚路 尹家路 60 6100 B1 47 清澄路 主干路 尹家路 青中路 32 4027 I1 主干路 青中路 姚塔大道 60 641 C1 48 青中路 主干路 清风南路 宝常路 60 5792 C1 49 清恒路 次干路 清姚路 尹家路 60 3560 C1 次干路 长青路 东滨路 40 582 F3 50 文一路 次干路 支路 文东路 24 870 L1 次干路 公路 桃李路 30 2747 J2 51 东滨路 次干路 桃李路 内环东路 35 23858 H2 次干路 内环东路 圣地路 24 696 L1 52 杜水路 次干路 支路 清姚路 60 4591 C1 53 杜碳路 次干路 桥儿沟路 清风北路 60 4860 C1 54 石油街 次干路 长圣路 圣地路 24 4953 L1 55 华风路 次干路 清姚路 杜山路 60 2718 B1 56 华清路 次干路 清姚路 学清路 60 2718 B1 57 杜山路 次干路 河方北路 华风路 60 4915 C1 58 学清路 次干路 环尹路 长青路 24 1719 L1 次干路 华清路 环尹路 60 1891 C1 59 尹家路 次干路 支路 清恒路 60 2816 C1 60 环尹路 次干路 支路 支路 40 1510 F2 61 常青路 次干路 长青路 东滨路 35 1290 H3 62 光华路 次干路 长青路 东滨路 45 642 E1 次干路 迎宾大街 东滨路 35 535 H3 63 安华路 次干路 东滨路 支路 20 2329 M1 次干路 支路 市中路 30 2933 J3 64 市宝路 次干路 青中路 河方南路 30 4084 J3 65 环市路 次干路 市宝路 公路 30 4640 J3 66 塔南路 次干路 市方路 河方南路 30 12828 J3 67 市方路 次干路 宝常路 姚塔大道 30 2457 J3 68 南方路 次干路 清风南路 公路 30 6169 J3 69 市南路 次干路 塔南路 清风南路 30 2272 J3 70 市一路 次干路 南方路 塔南二路 30 980 J3 71 碾庄沟路 次干路 公路 长青路 20 5372 M1 72 清东路 次干路 公路 迎宾大街 20 5357 M1 次干路 迎宾大街 东川路 32 680 I1 73 迎川路 次干路 李渠路 东川路 24 1128 L1 74 李姚路 次干路 支路 东滨路 20 2763 M1 75 宾川路 次干路 迎宾大街 东川路 24 756 L1 76 建川路 次干路 支路 东川路 24 890 L1
77 姚川路 次干路 迎宾大街 东川路 24 496 L1 78 桃李路 次干路 迎宾大街 东川路 24 554 L1 79 桃李路 次干路 迎宾大街 东川路 24 554 L1 80 西川河南路 次干路 支路 凤凰路 20 6006 M1 81 长青路 次干路 清凉山路 东三十路 20 10046 M1 次干路 东三十路 迎宾大街 25 840 K1 82 红方路 次干路 长青路 东滨路 40 675 F2 83 东三十路 次干路 长青路 东滨路 30 691 J1 84 经川路 次干路 东滨路 姚北路 20 1135 M1 85 庙沟路 次干路 东滨路 姚北路 20 1400 M1 86 姚北路 次干路 庙沟路 李渠路 20 2822 M1 87 川中路 次干路 支路 姚塔大道 20 2486 M1 88 川南路 次干路 宾川路 支路 20 3681 M1 89 川延路 次干路 东川路 公路 20 4343 M1 90 七凤路 次干路 砭沟路 砭沟路 24 2270 L1 91 凤中路 次干路 七凤路 腾飞路 24 2069 L1 92 腾飞路 次干路 石佛沟路 西市路 24 1601 L1 93 延中沟路 次干路 腾飞路 北大街 24 1579 L1 94 凤东路 次干路 凰中路 北大街 24 1827 L1 95 北滨路 次干路 圣地路 清凉山路 18 774 N1 96 二道街 次干路 清凉山路 南滨路 18 1140 N1 97 南门口路 次干路 西市路 南大街 15 1121 O1 98 宝塔路 次干路 南大街 环东路 15 1001 O1 99 南滨路 次干路 大桥街 光华路 24 1001 L1 100 杜甫川北路 次干路 杜甫川南路 光华路 20 4376 M1 101 杜甫川南路 次干路 深前沟路 南溪大道 18 3625 N1 102 深前沟路 次干路 杜甫川南路 柳林路 20 4085 M1 103 南溪大道 次干路 杜甫川南路 公路 18 8740 N1 104 阳九路 主干路 南泥湾中路 支路 25 6885 K1
附表6:市域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时 代 类 别 级 别 所在辖区 1 钟山石窟 北宋 石窟寺及石刻 国家级 子长 2 黄帝陵 古墓葬 国家级 黄陵 3 延安革命遗址(含岭山寺塔、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 现代 革命遗迹类 国家级 宝塔区 4 瓦窑堡革命旧址 现代 革命遗迹类 国家级 子长 5 洛川会议旧址 现代 革命遗迹类 国家级 洛川 6 延一井旧址 清 其他 国家级 延长 7 吴起革命旧址 1935年 革命遗迹类 国家级 吴起 8 保安革命旧址 1936年~1937年 革命遗迹类 国家级 志丹 9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石窟寺及石刻 国家级 富县 10 万安禅院石窟 宋 石窟寺及石刻 国家级 黄陵 11 长城遗址 古遗址 国家级 12 芦山峁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省级 宝塔区 13 丰林故城遗址 东晋、十六国 古遗址 省级 宝塔区 14 交道遗址 新石器时代、秦、汉 古遗址 省级 富县 15 铁边城遗址 宋 古遗址 省级 吴起 16 贝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省级 黄龙 17 黄陵县秦直道遗址 秦 古遗址 省级 黄陵 18 杨家坟山遗址 旧石器时代 古遗址 省级 黄龙 19 寨关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省级 子长 20 西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省级 黄龙 21 木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 古遗址 省级 黄龙 22 琉璃塔 明 古建筑 省级 宝塔区 23 开元寺塔 唐 古建筑 省级 富县 24 柏山寺塔 宋 古建筑 省级 富县 25 福严院塔 宋 古建筑 省级 富县 26 万凤塔 宋 古建筑 省级 洛川 27 普同塔 明 古建筑 省级 子长 28 砖塔群 宋-明 古建筑 省级 志丹 29 盘龙寺石塔 明 古建筑 省级 志丹 30 八卦寺塔林 金~明 古建筑 省级 富县 31 龙泉寺塔林 明 古建筑 省级 志丹 32 七里村石窟 明 石窟寺及石刻 省级 延长 33 安塞大佛寺石窟 唐 石窟寺及石刻 省级 安塞 34 石宫寺石窟 北宋、明 石窟寺及石刻 省级 甘泉 35 清凉山万佛寺 宋 古遗址 省级 宝塔区 36 阁子头石窟 宋 石窟寺及石刻 省级 富县 37 小寺庄石窟 宋 石窟寺及石刻 省级 黄龙 38 双龙石窟 宋 石窟寺及石刻 省级 黄陵 39 太相寺会议旧址 现代 革命遗迹类 省级 延川 40 二战区长官部旧址 现代 革命遗迹类 省级 宜川 41 东村会议旧址 现代 革命遗迹类 省级 富县
附表7:中心城区重点文物保护范围一览表
序保护区名称 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
号 枣园旧址 延园 南至延定公路南50米 中央社会部、中央医务所墙基外延10米 东至枣园镇政府西墙基 《为人民服务 》讲话台广场 西至枣园苗圃西墙 1 后沟礼堂、水草湾毛泽东旧居及院子外延50米 北至社会部一室背后50米 包括枣园村 后沟部分不作为建设区域,不划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应保持周边自然风貌 杨家岭旧址 重点保护区界定: 西北川风貌保护区 东至中央统战部旧址东石渠(包括毛泽东种过的菜地),南至中央大礼堂南墙基外山峰主脊,西至旧址大门外岗楼西墙基,北至中央宣传部旧址外,中央花园为围墙墙基外10米。东西长45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2 约为6.75公顷。 一般保护区界定: 东边从毛泽东劳动过的地至拐沟100米,南边从中央大礼堂至山顶300米,西边从旧址大门到公路210米,北边从旧址大门至延大理化楼110米,从宣传部旧址至山峁200米。 陕甘宁边区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西至山峰主脊,东至南关街东侧政府及陕甘西至7号窑洞向西外扩10米,东至南关街西侧道沿,南至2号旧址外扩道沿,南至延安市人民政府北侧3 宁边区参议10米,北至1号旧址外扩5米,总面积约1.25公顷。 道路北道沿,北至延安市公安局会旧址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旧址: 南侧围墙墙基,总面积约为4.2东至南关街北侧道沿,南至广场绿化边界,北至老干部活动中心前,西公顷。 北方向至大礼堂西北山墙外扩5米,总面积约为0.95公顷。 中共中央西主要考虑旧址建筑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界定,旧址位于较高处北至高家园子山体:东南至马家4 北局旧址 的山体上,故范围为:院以东高程为990.7的道路约70米,以西60米湾路沿,西南金属建材公司,西的水沟。面积约4000平方米。 北至西沟,面积约为13.2公顷。 清凉山旧址 东至清凉山东山峁,西北至琉璃塔,北至清凉山主峰,南至延安新闻纪北至清凉山主峰以北120米,南5 念馆广场,面积3.52公顷。 至延定公路,西至清凉寺以西130米,东至新闻纪念馆以东50米。面积16.40公顷。 中共中央党中共党校校部围墙以西至山体(约20米),以东至延安师范学校范围,大礼堂院落围墙西侧与北侧的道校旧址 以南至延安教育学院围墙,以北至新修的公共厕所围墙(约20米) 路(约20米),东南至延安教育6 中央党校政治部院落围墙以西至山体(约20米),以东至紧邻的陡坎,学院围墙 以南至林业品管理公司围墙,以北至窑洞居民(约20米) 校部旧址山上土窑洞 中央党校大礼堂遗址 校组织部旧址院落外延20米 桥儿沟旧址 重点保护区范围:东至教堂东侧的道路,西至原工作人员住房(1’窑洞)东至一般保护区外延70米,西至7 背墙,南至陶瓷厂四层砖混楼南,面积1.27公顷。 陶瓷厂背后山王桥儿沟中学北围一般保护区范围:东至教堂东侧的道路东道沿,南至常青路南侧道沿,墙,北至陶瓷厂北围墙北扩70西至后山山脚,北至原陶瓷厂北围墙。面积约4.3公顷。 米,面积约10.85公顷。 8 陕甘宁边区南至西市路道路北道沿,北至③号旧址北侧窑畔,西至②号旧址西侧墙北至北侧山峰主脊,南至西市路银行旧址 基外扩22米,东至①号旧址东山墙墙基外扩24米。总面积0.82公顷。 路南道沿外扩30米,西至保护区重点保护内容:①号旧址:陕甘宁边区银行营业厅旧址,为二层立面仿西侧范围外扩60米,东至保护区欧式砖石建筑;②号旧址: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办公室旧址,为4孔石范围内绿化广场东侧外扩105窑洞;③号旧址:陕甘宁边区银行工作人员办公室旧址为8孔土窑洞。 米,总面积3.68公顷。 王家坪旧址 军委参谋部院 西至延安革命纪念馆住宅楼西墙军委政治部院 外35米,东至市工商局院西墙9 军委桃园:北至脑畔山山腰叶剑英旧居北墙外10米,南至桃园南侧外墙基,南至延河北岸河堤,东、北基,西至脑畔山山腰叶剑英旧居西墙外10米,朱德旧居围墙墙基,王家两面至山峰主脊,面积约29.5公坪小学操场东界,旧址大门外道路西侧道沿,东至花豹山山坡王稼祥旧顷。 居背墙外10米,桃园东侧外墙基。面积约3.96公顷。 史沫特莱旧重点保护区: 10 居 两孔石窑本身 一般保护区: 两孔石窑四周5米以内范围 中央医院旧重点保护区: 石质大门一般保护区边缘以外15址 现存3孔石窑 米范围以内 11 石质大门一座 一般保护区: 三孔石窑四周5米范围 石质大门四周5米范围 12 新华广播电重点保护区:播音室和动力机房 台播音室 一般保护区:播音室四周5米范围内,动力机房四周10米范围内 杨家湾民小重点保护区: 13 旧址 窑前10米、左右15米范围 一般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边缘以外10米范围 芦山峁文化重点保护区: 14 遗址 以山顶石堆为中心,东西20米,南北30米范围 一般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边缘向四周延伸30米以内范围 杜公祠 重点保护区: 15 围墙以内 一般保护区: 围墙以外,东至5米,北至3米,西至5米,南至五十三医院围墙 资料来源:延安市文物局
附表8:中心城区近期建设项目库
居住用地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规模及内容 位置 建设类型 备注 延安革命纪念馆背后、对面山体,清1 居民下山工程 川道两侧山坡居民搬迁 凉山山麓、凤凰花三山路、宝塔山东拆迁 西部城区 西两侧山麓、火车站背后山体
2 房地产开发 马家湾小区二期工程 黄蒿洼片区(含麻塔村)、方塔沟 新建 西部城区 3 房地产开发 小砭沟经济适用房 西部城区 新建 4 房地产开发 小砭沟廉租住房项目 西部城区 新建 5 房地产开发 二庄科经济适用房 西部城区 新建 6 房地产开发 文化沟、西沟旧城改造。 西部城区 新建 7 房地产开发 刘万家沟、黄蒿洼、方塔、燕沟、二西部城区 庄科沟的开发建设 新建 8 房地产开发 职工配套住宅、拆迁安置住宅等 新城北区 新建 北部城区 9 房地产开发 中高档住宅建设 方塔湖周边 新建 东部城区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规模及内容 位置 建设类型 备注 1 教育 枣园革命旧址开发 枣园革命旧址 整治 西部城区 2 教育 延安大学新校区 杨家湾 扩建 西部城区 3 教育 燕沟、麻塔、方塔、沟门和东川中燕沟、二庄科沟、刘万家沟等 学 新建 西部城区 4 教育 配套建设燕沟、二庄科沟、刘万家燕沟、二庄科沟、刘万家沟等 沟等小学 新建 西部城区 5 医疗卫生 迁建东川综合性医院 西部城区 拆迁 6 医疗卫生 新建精神病专科医院 西部城区 新建 7 医疗卫生 建设社区卫生中心 西部城区 新建 8 医疗卫生 扩建改造市医院 市医院 扩建 西部城区 9 医疗卫生 扩建中心血站 中心血站 扩建 西部城区 10 体育 构筑健身长廊 沿滨河绿地 新建 西部城区 11 体育 建立全民健身中心 东川、西北川、南川、麻塔、燕沟 新建 西部城区 12 体育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按东川详细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划实施 新建 西部城区 13 姚店副中心 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 姚店 新建 经开区 14 行政中心 包括市委市政府、公检法等行政办公建筑、广电中心、海关大厦等 新城北区中心组团 新建 北部城区 15 会议 市级会议中心 新城北区中心组团行政中心以北 新建 北部城区 16 展览 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 新城北区中心组团行政中心中轴线南端 新建 北部城区 17 教育 中小学 新城北区中心组团和尹家沟组团居住社区配套中小学 新建 北部城区 18 展览 纪念碑、纪念馆、 新城西区北部博览建筑风貌区 新建 西部城区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规模及内容 位置 建设类型 备注 1 旅游服务、批发枣园革命旧址周边商业服务开发 扩建 西部城区 市场 枣园革命旧址 2 姚店副中心 商业、商务 姚店 新建 经开区 3 市场 新建物流基地 南三十里铺沟、河庄坪、李渠 新建 西部城区 4 市场 建设全市性农贸批发市场 川口、小沟、沟门、裴庄 新建 西部城区 5 市场 建设蔬菜市场 燕沟、沟门、二庄科沟、麻塔、方塔、刘万家沟 新建 西部城区 市场 川口沟综合市场 长青路工业品市场、东关街轻工批发市西部城区 6 场、长青路家具市场、大东门荣利综合新建 批发市场、尹家沟建材市场迁入 7 市场 罗家坪蔬菜、小商品市场 向阳沟蔬菜市场迁入;长青路小商品市西部城区 场迁入 新建 8 商务商业 城市商业商务中心 尹家沟组团中心 新建 北部城区 9 休闲娱乐 影剧院、音乐厅 新城西区纪念广场以东 新建 西部城区 10 旅游服务 宾馆、消费服务、旅游接待等 新城西区西沟地区 新建 西部城区 绿地与广场用地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规模及内容 位置 建设类型 备注 1 山体公园建设 宝塔山山体公园改造 位于延安中心城区延河大桥南部 改造 西部城区 2 山体公园建设 清凉山山体公园改造 位于延安中心城区延河大桥北侧 改造 西部城区 3 山体公园建设 凤凰山山体公园改造 位于中心城区西侧 改造 西部城区 4 山体公园建设 西北川山体公园 位于西北川延安干部学院南部山体 新建 西部城区 5 山体公园建设 东川陈梁山山体公园 位于东川延河南岸罗家坪—柳树店段新建 西部城区 山体 6 山体公园建设 四八烈士陵园山体公园 位于兰家坪西北部 新建 西部城区 7 山体公园建设 枣园山体公园 位于枣园革命旧居东北侧山体 新建 西部城区 8 山体公园建设 小砭沟山体公园 位于小砭沟东侧山体 新建 西部城区 9 山体公园建设 杜甫川马家湾山体公园 位于马家湾小区西侧的山体 新建 西部城区 10 山体公园建设 七里铺虎头峁山体公园 位于延安市南区 新建 西部城区 11 山体公园建设 延安大学山体公园 延大东北侧山体 新建 西部城区 12 山体公园建设 大砭沟山体公园 位于大砭沟与神仙沟之间的山体 新建 西部城区 13 山体公园建设 杜公祠山体公园 杜公祠后山 新建 西部城区 城市绿化 南到三十里铺、西到裴庄、北到河庄坪、改造 西部城区 14 城市北京绿化 东到姚店、西南至张坪,以山脊线为界、面向城市的区域,中心城区为重点。 滨河景观绿化 河道内生态湿地的保护,河道15 两侧的绿化带和河堤的垂直绿南至二十里铺,西至枣园,杜甫川到万改造 化建设 花山,北至河庄坪,东到姚店。 16 水景营造 结合旅游景点营造水环境 宝塔山水景、南桥水景、大学城水景、西北川水景、川口水景 整治 西部城区 17 公园绿地 高坡桥头绿地 新建 西部城区 18 公园绿地 城市出入口绿地 高速公路南、北出入口 新建 西部城区 19 公园绿地 凤凰山革命旧址绿化广场 西部城区 新建 20 公园绿地 南桥桥头绿化广场 西部城区 新建 21 公园绿地 延师桥头广场 西部城区 新建
22 公园绿地 杜公祠绿化广场 西部城区 新建 23 公园绿地 杨家岭旧址入口绿化广场 西部城区 新建 24 公园绿地 两万五千里长征微缩景观 新城西区南部 新建 西部城区 重点干路和交通设施 序号 道路名称 等级 起止点 红线宽度 断面形式 1 东川路 快速路 嘉陵路-东三十路 32 I1 快速路 东三十路-延延高速东出入口 30 JI 2 西环路 快速路 石油街-七里铺街 32 I1 3 百合路 快速路 七里铺街-塔东路 32 I1 4 姚塔大道 快速路 百合路-塔南路 32 I1 快速路 塔南路-宝常路 60 C2 5 清姚路 快速路 石油街-河方北路 32 I1 快速路 河方北路-清澄路 60 B1 6 河方北路 快速路 长高路-清山路 40 F1 快速路 清山路-东川快速路 35 H2 7 姚店快速路 快速路 东姚路-东过境线 32 I1 8 长圣路 主干道 河庄坪街-石油街 25 K1 9 清凉山路 主干路 圣地路-长青路 20 M1 主干路 圣地路-杜山路 25 K1 10 长河路 主干路 杜山路-华风路 40 F1 主干路 华风路-清澄路 60 B1 11 长高路 主干路 清姚路-清山路 60 B1 12 清山路 主干路 北过境线-清姚路 32 I1 主干路 清姚路-河方北路 60 C2 主干路 清姚路-尹家路 60 B1 13 清澄路 主干路 尹家路-青中路 32 I1 主干路 青中路-宝常路 40 F2 14 龙湾路 主干路 嘉陵路-内环东路 20 M1 15 宝常路 主干路 内环东路-清澄路 60 C1 16 清风南路 主干路 宝常路-姚塔大道 60 C1 17 李渠路 主干路 长姚路-东川路 32 I1 主干路 东川路-姚塔大道 20 M1 18 凤凰路 主干路 师范路-石佛沟路 24 L1 主干路 石佛沟路-西市路 30 J1 19 砭沟路 主干路 西环路-万花路 30 J1 20 文化沟 主干路 万花路-南溪大道 25 K1 序号 名称 设施类型 位置 建设 备注 1 延安北站 铁路客货站 位于李渠组团 扩建 2 延安客运西站 公路客运枢纽 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入口北侧 新建 3 延安客运南站 公路客运枢纽 延安火车站对面 扩建 4 延安客运东站 公路客运枢纽 延安火车北站对面 新建 5 南泥湾客运站 公路客运枢纽 延壶路南侧 扩建 6 李渠物流中心 公路货运枢纽 延安火车北站东侧 新建 河庄坪物流中7 心 公路货运枢纽 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入口南侧 新建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规模及内容 位置 建设类型 备注 1 枣园水厂 2万立方米/日(1公顷) 枣园裴庄 新建 圣地组团 2 东川水厂 5万立方米/日(5公顷) 碾庄沟路、长青路交叉口东北侧 新建 姚店组团 3 南泥湾水厂 2万立方米/日(1公顷) 延壶路中段东北侧 新建 南泥湾组团 4 姚店再生水水厂 3万立方米/日(结合污水厂布置) 迎宾大街、桃李路交叉口东南侧 新建 姚店组团 5 姚店污水处理厂 5万立方米/日(20公顷) 迎宾大街、桃李路交叉口东南侧 新建 姚店组团 6 南泥湾污水处理厂 1万立方米/日(2.8公顷) 延壶路东段北侧 新建 南泥湾组团 7 大唐延安热电厂 2×350MW(20公顷) 川东滨路东段高速入口西侧 新建 姚店组团 8 南安330kV变 2×240MVA(5公顷) 清塔路、姚塔大道交叉口东侧 新建 - 高坡变增容40MVA(0.5公顷) 柳林路、机场快速路北交叉口 扩建 南川组团 9 增容3座110kV赵刘变增容40MVA(0.5公顷) 东姚路、姚店快速路交叉口东南侧 扩建 姚店组团 变电站 新区变增容31.5MVA(0.4公顷) 姚店快速路、迎宾大街交叉口东北侧 扩建 姚店组团 中心变2×31.5MVA(0.5公顷) 凤凰街中段西侧 新建 新城西区组团 黄蒿湾变2×31.5MVA(0.5公顷) 东川路、河方南路交叉口东侧 新建 东川组团 延中变2×40MVA(0.5公顷) 凤凰路、凤慧路交叉口北侧 新建 新城西区组团 10 新建9座110kV东川变2×40MVA(0.5公顷) 长姚路、清姚路交叉口北侧 新建 东胜组团 变电站 延安牵变2×40MVA(0.5公顷) 柳林路、文化沟路东南侧 新建 南川组团 北城变2×40MVA(0.5公顷) 清姚路、清澄路交叉口西南侧 新建 中心组团 向阳变2×40MVA(0.5公顷) 河方北路、杜碳路南侧 新建 东胜组团 川口变2×40MVA(0.5公顷) 清塔路、东川路交叉口西南侧 新建 二十里铺组团 南泥湾变2×40MVA(0.5公顷) 延壶路、阳九路东南侧 新建 南泥湾组团 11 七里铺电信局 10万门(2公顷) 百合路、七里铺街东北侧 扩建 南川组团 12 南泥湾电信局 4.5万门(1公顷) 延壶路、阳九路交叉口西北侧 新建 南泥湾组团 13 东川天然气配气站 0.5公顷 清风北路、清姚路交叉口西北侧 新建 东胜组团 14 南泥湾储配站 1公顷 延壶路西段北侧 新建 南泥湾组团 15 河庄坪热源厂 2×21MW(1公顷) 西环路、河庄坪街交叉口西北侧 新建 河庄坪组团 16 北区热源厂 2×70MW(2公顷) 清姚路、清风北路西侧 新建 17 东区热源厂 2×70MW(2公顷) 南延路、塔南路交叉口西南侧 新建 薛场组团
18 黄蒿湾热源厂 2×70MW(1.5公顷) 河方南路、东川路交叉口东北侧 新建 东川组团 19 南泥湾热源厂 100MW(2.5公顷) 延壶路东段北侧 新建 南泥湾组团 20 蟠龙综合垃圾处餐厨垃圾处理规模100吨/日,建筑理中心 垃圾消纳规模50吨/日,危险废弃南延路东段南侧 新建 - 物处置中心 一级普通消防站(0.4公顷) 杜碳路、河方北路交叉口东南侧 新建 中心组团 一级普通消防站(0.4公顷) 尹家路、学清路东北侧 新建 尹家组团 一级普通消防站(0.4公顷) 河庄坪路、文一路北侧 新建 河庄坪组团 21 新建7座消防站 一级普通消防站(0.4公顷) 石佛路、腾飞路交叉口东侧 新建 新城西区组团 一级普通消防站(0.4公顷) 西环路、杜甫川北路东侧 新建 南川组团 一级普通消防站(0.4公顷) 清凉山路、长青路东侧 新建 东川组团 一级普通消防站(0.4公顷) 迎宾大街、姚店快速路东侧 新建 姚店组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