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试题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文学理论的任务是活动论、 、 、 和 2文学发生的主要学说有 、 、 、 等。
3影响文学活动的发展的因素有 、 、 、__________ 和 等。
4话语蕴藉的两种典范形态是________和________。
5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诗的文体特征是 、 、___________。
7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文学的审美含义的确立在西方大致是( )。
A 14至16世纪 B 15 至17世纪 C 16至18世纪 D 17至19世纪
2作家在构思中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是( )。
A综合 B 变形 C 陌生化 D突出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是在( )年提出的。 A 1956 B 1957 C 1951 D1952 4恩格斯说:“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指的是( )的文学思潮。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古典主义 5“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莱蒙托夫 B姚斯 C布封 D伊瑟尔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话语
2艺术真实
3文学典型
4文学批评的标准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2什么是共鸣,如何理解共鸣产生的原因? 五、材料分析题(共33分)
(一)分析下面材料所阐述的文学理论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10分)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刘勰
(二)阅读作品并回答问题。
梦 天
李 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1具体分析这篇作品形象层面的审美特征。(10分)
2描述你对这篇作品的接受过程,并对作品风格作简要分析。(1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