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整word版)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来源:化拓教育网
(完整word版)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

【摘要】

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

目的 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方法 往加了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棉花、石蜡、肝素、草酸钾和放在室温、冰块里的8支试管里加等量的家兔血液,分别记录凝血时间。

结果 血液凝固的顺序分别为加了棉花的试管,肺组织浸液的试管,生理盐水的试管,室温的试管,涂了了石蜡的试管,放在冰块里,加了肝素和草酸钾的血液在一个小时内未见凝血现象。 结论 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石蜡有微弱的抗凝作用,肝素、草酸钾、低温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并且外源性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时间短。 【实验对象】

家兔体重适宜,雌雄不限, 【材料】

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氨基甲酸乙脂;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秒表。 【方法】

1.用200g/L氨基甲酸乙脂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颈外动脉,采血10ml,制备血浆和血清。

3。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行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4。取8支试管,编号.

试管

编号

实验条件

1

(完整word版)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 2 3 4

每管加血2ml

5 6 7 8

对照管(无添加) 棉花少许 石蜡油涂管内壁 冰块

草酸钾0.1ml 生理盐水3ml 肺组织0.1ml 肝素1ml

编号, 分别按下

放血时用竹签不断搅动,

备试管、准备手表

3~5分钟后用水冲洗竹

间。血液刚进入各

签后观察之

间,每管2ml,每隔

5。取8支试管,表1.中的要求准

小烧杯放血20ml

记血液凝固的时试管时同时计时

小烧杯放血20ml

15s,将试管倾斜

对照

一次,观察血液是

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时,记下所历时间。5~8管加入血液后,用指腹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之混匀。

6.实验观察 记录各管的凝血时间 【结果】 表1 凝血时间

编号 1 2 3 4 5

实验条件 对照管(无添加) 棉花少许 石蜡油涂管内壁 冰块

草酸钾0.1ml

2

凝血时间 10mis 1。5min 47min20s 不凝 不凝

(完整word版)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6 7 8

生理盐水3ml 22min

肺组织浸液0.1ml 40s 肝素1ml

不凝

表2 8组实验原始数据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空白试管凝血时间 12’20\" 29’50” 28'04” 35’00” 37’10” 10’00” 12’00\" 27’35” 表3 肺组织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组别 1号管(空白) 7号管(肺组织) n 8 8 *P=0。000819<0。01

【分析】

1.1号试管及其他试管内血液凝固,是因为血液与试管壁接触,启动了内源 性凝血过程。

3

肺组织试管凝血时间 3’50\" 3'05” 2’10\" 2’55\" 2'10” 40” 2’00” 3’20” 凝血时间(t) x+s=24+10。91 x+s=2.5+0.99* (完整word版)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2.血液凝固时间2号试管(棉花)<1号试管,血液接触到光滑的表面,阻碍因子激活,阻碍内源性凝血,凝血减慢。

3.血液凝固时间3号试管(均匀石蜡)〉1号试管,血液接触到粗糙的表面, 促进因子激活,促进内源性凝血,凝血加速.

4。 血液凝固时间4号试管(冰水)〉1号试管,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冰水降低了血液中凝血酶的活性,使凝血过程减慢。

5. 血液凝固时间5号试管(草酸钾)>1号试管,原因是草酸钾是抗凝剂与血液中Ca+结合生成草酸钙沉淀,减少了Ca2+,抑制了凝血过程。

6. 血液凝固时间6号试管(生理盐水)<1号试管。研究发现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与血液稀释程度相关,生理盐水占20%加快了血液凝固的进程,30%、40%稀释的凝血功能未受影响,50%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开始减弱,60%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其可能的原因:①血液稀释破坏了凝血酶与抗凝血酶的动态平衡,相较于凝血酶而言,抗凝血酶的活性更容易受到血液稀释的影响,因此产生了高凝状态②有学者则通过体内实验得出推论,认为是凝血酶原的激活增加促成了高凝状态。而30 %、40 %稀释度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推测是在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的浓度稀释与功能增强之间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当稀释度达到50 %,甚至是60 %的时候,由于某一种或是多种凝血有效成分的功能增强已不足以代偿其浓度稀释的影响,就会导致凝血功能整体性的下降,进入失代偿期。

7.血液凝固时间7号试管(肺组织浸液)〈1号试管,肺组织浸液含组织因子,组织因子FⅢ启动了外源性凝血过程,加速了血液凝固过程.

8. 血液凝固时间8号试管(肝素) >1号试管,是因为肝素是抗凝剂,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增长了血液凝固时间2:①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②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 【讨论】

4

(完整word版)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是指在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过程。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肺组织浸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转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还是外源性凝血,凝血的最后阶段都是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那纤维蛋白原被水解成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呈网状结构,把血液中所有的血细胞网络于其中,从而发生血液凝固。静止烧杯中发生了上述的凝血过程,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坏,所以杯中血液凝固。而用竹签搅拌血液的过程中,虽然也发生了凝血的过程,纤维蛋白原被水解成纤维蛋白,但形成的纤维蛋白被不断地缠绕到了竹签上,经水漂洗后,竹签上剩下的是白色丝状的纤维蛋白,又经搅拌后,杯内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被全部耗尽,无法再形成纤维蛋白网罗血细胞,故血液不再发生凝固。 【结论】

1.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减短凝血时间,石蜡有微弱的抗凝作用,肝素、草酸钾、低温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延长凝血时间。

2.不断搅拌血液的竹签上有白色丝状物缠绕,且血液不发生凝固,对照组血液则正常凝固。 3.外源性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时间短。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