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训练(二)试题解析答案
综合训练(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已知西瓜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黄瓤西瓜自交产生的种子萌发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以得到的四倍体为母本,纯合二倍体红瓤西瓜为父本,杂交获得三倍体。该三倍体开花后授以纯合二倍体红瓤西瓜花粉,则所结无子西瓜瓜瓤的颜色和基因型分别为( )
A.红瓤,Rrr B.红瓤,RRr C.红瓤,RRR D.黄瓤,rrr
解析:选A。考查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四倍体的母本基因型是rrrr,与RR杂交后其三倍体的后代基因型为Rrr,该三倍体作母本,所结果实的果皮基因型和表现型均和亲本相同。
2.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9年7月1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有性生殖的月见草比同科无性生殖的植株能更好的抵御食草昆虫的侵害,科学家认为,有性生殖会使基因混合,这样个体植株就可以去掉一些不好的基因,保留好的基因,这有助于他们不断发展新的方法以抵御虫害,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可增加遗传物质重组的机会
B.进行有性生殖的后代个体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大的变异 性和生活力
C.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现象 D.有性生殖可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一致
解析:选D。由“有性生殖会使基因混合,这样个体植株就可以去掉一些不好的基因,保留好的基因,这有助于他们不断发展新的方法以抵御虫害”可知选项A、B正确;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出现联会现象,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所以C选项正确;有性生殖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但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自由组合,所以亲子代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别,故选项D错误。
3.下图表示某正常基因及指导合成的多肽中的氨基酸顺序。A~D位点发生的突变导致肽链延长停止的是[除图中密码子外,已知GAC(天冬氨酸)、GGU(甘氨酸)、GGG(甘氨酸)、AUG(甲硫氨酸)、UAG(终止)]( )
A.G/C→A/T B.T/A→G/C C.T/A→C/G D.丢失T/A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基因突变引起性状改变的理解。基因突变导致遗传密码的改变,从而终止蛋白质的合成。可以用代入法,A选项中G/C→A/T,则遗传密码由UGG变为UAG,而UAG是终止密码子,从而使肽链的延长终止。同样,代入B、C、D选项,符合题意的只有A选项。
4.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部分基因,下列选项的结果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 .
解析:选C。A为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B为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D为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而C为基因突变。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因某些原因使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这种变异属于(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解析:选A。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涉及基因数目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而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6.豌豆种群中,既可能发生显性突变(dd→Dd)也可能发生隐性突变(DD→Dd)。若这些突变均发生在亲代产生配子时,则这两种突变表现的特点是( )
A.子一代都表现为突变性状 B.子二代都能获得突变纯合子 C.子三代才能获得突变纯合子 D.隐性突变性状表现得早
解析:选B。显性突变可在子一代表现,隐性突变在子一代不表现,但两种情况的F1均为杂合子,子二代都能获得突变纯合子。
7.如图所示为限制酶切割某DNA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 )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G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 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GTTAAG,切点在G和T之间 答案:C
8.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21三体综合征 ②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③猫叫综合征 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⑤三倍体无子西瓜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⑤
解析:选B。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基础知识。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变异。本题中21三体综合征、花药离体培育的植株、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而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9.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用X射线处理使第2染色体上的含显性斑纹基因PB的区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
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产量。该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知,用X射线处理后,家蚕第2染色体上的含显性斑纹基因PB的区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即将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0.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解析:选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是切割磷酸二酯键(①),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在有模板的条件下催化合成DNA子链,形成新的DNA分子(④),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磷酸二酯键,即将2个DNA分子末端的缺口缝合起来(②),解旋酶的作用是使双链DNA解旋(③)。
11.对图中a、b、c、d代表的结构和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
A.a为质粒RNA B.b为限制性外切酶 C.c为RNA聚合酶 D.d为外源基因 答案:D
12.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烟草新品种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B.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C.利用兰花的离体组织大规模培育兰花属于诱变育种 D.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 答案:C
13.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总数的1/4
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选A。由③到④过程为诱变育种,该过程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此过程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并对长成的植株进行选育,不涉及减数分裂。
14.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1/88 B.1/22 C.7/2200 D.3/800
解析:选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因此隐性基因频
Aa
率为1/100=1/10,显性基因频率为9/10。丈夫为该病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AA+Aa
2×0.1×0.92=2=11,妻子必携带致病基因,该夫妇后代患色盲的几率为1/4,0.9+2×0.1×0.9
2111
两病兼患的几率为11×4×4=88。
15.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ASP、Gly和Ser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答案:C
16.右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则1号传给6号的染色体条数是( )
A.6 B.23 C.0~23 D.1~23 答案:D 17.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已知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一对夫妇
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从理论上说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 )
A.2/3,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B.1/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C.2/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D.1/4,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解析:选B。患病的夫妻双方产生的配子中均有1/2异常、1/2正常、又由于21四体胚胎不能成活,故后代中正常为1/3,患病为2/3,其中的女孩为2/3×1/2=1/3。因异常精子活力较低,故患病的实际值可能低于理论值。
18.为什么人类能够说话而黑猩猩不能呢?2009年11月12日的《自然》杂志发表了相关研究,他们认为,人类和黑猩猩身上都拥有的FOXP2基因不仅长相不同,而且产生的氨基酸也不一样,这些差异造成了人类区别于黑猩猩的独特语言能力。下列关于FOXP2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和黑猩猩FOXP2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碱基序列不同
B.该基因会指导合成一种特殊蛋白质 C.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该基因由四种核糖核苷酸构成
解析:选D。考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基因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
19.某研究性实验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XX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方法最合理的是( )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艾滋病,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解析:选B。研究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一般要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而且要在患者的家族中调查,而不能随机抽样。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群体发病率较高,且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艾滋病不是遗传病,而是传染病。
20.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解析:选A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落粒性突变有利于种群的扩散,对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1.(8分)下图表示某农作物的两种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④过程应用了 技术,E幼苗的获得利用了细胞的 。 (2)过程④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 (3)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
(4)⑤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处理或________,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C作物为水稻,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经过③过程形成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有一半是蓝黑色,一半是橙红色,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定律。
解析:该题考查了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两种育种方式。
(1)④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E幼苗的获得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2)单倍体育种的全过程包括④花药离体培养,⑤秋水仙素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5)杂合子C的花粉粒用碘液染色,有一半是蓝黑色,一半是橙红色,说明花粉粒中的精子类型有两种,且为1∶1,说明了杂合子C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 全能性 (2)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3)1/4 (4)秋水仙素 低温诱导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阻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
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5)基因的分离
22.(10分)下图为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过程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过程③常用的方法是 ,根据图中信息,过程④完成需要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中共有a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b个,则③④⑤过程连续进行4次,至少需要提供胸腺嘧啶 个。
(4)在利用A、B获得C的过程中,必须用 切割A和B,再加入 ,才可形成C。
(5)中心法则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能 皮肤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未表达(或未转录),不能形成胰岛素mRNA (2)逆转录 加热解旋 ATP、DNA聚合酶、脱氧核苷酸 (3)15(a—b) (4)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5)
23.(15分)在人群中,男子食指比无名指短的人相当多,在对许多家庭进行食指长短比较的调查中得到如下数据资料: 婚配方式 子 女 食食指指与与家庭食组号 无无数目 食指短 母 父 指名名短 指指等等长 长 食指短名指等食指短 200 1 196 0 203 0 长 食指与2 食指短 418 158 163 160 170 无 食指与食指短 无名指3 83 69 0 0 73 等长 食指与食指与无名指无名指4 50 13 37 0 51 等长 等长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基因在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可能性较大,是__________性基因。
(2)假设以上判断成立,有一对食指与无名指等长的夫妇,生了一个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儿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儿子和女儿的可能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子中食指比无名指短的人数比例,较女子中出现这一性状的人数比例高得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第4组父母均为食指与无名指等长,生出后代中有食指短可知食指与无名指等长为显性性状,食指短为隐性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从题干和第3组均可看出此相对性状具有明显性别偏差,为X染色体伴性遗传的可能性大。(2)如果为X染色体伴性遗传,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则这对夫妇中男性为显性性状,基因型为XAY,后代儿子中有食指比无名指短的个体,则夫妻中女性基因型为XAXa,后代中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占1/4,且为男性,女儿中没有食指比无名指短的个体。
答案:(1)X 隐 (2)1/4 0
(3)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如果X染色体上有隐性基因即表现出相关的隐性性状,而女性有2条X染色体,当2条X染色体同时具有该隐性基因时才能表现出隐性性状
24.(17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
n≈15n≈26n≈50CGG重复次数(n) n<50 0 0 0 F基因的mRNA 50 50 50 50 (分子数/细胞) 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1000 400 120 0 (分子数/细胞) 无症症状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状
此项研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__________的结合。
解析:(1)根据系谱图中Ⅱ3患甲病,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而Ⅲ3患甲病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根据Ⅱ2患甲病,其女Ⅲ1正常可知,甲病一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中Ⅱ3和Ⅱ4均不患乙病,而Ⅲ4患乙病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知Ⅱ4无致病基因,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2既患甲病又患乙病,Ⅲ1不患甲病(aa),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AaXbY,Ⅲ1的基因型为aaXBXb,Ⅲ2的基因型为AaXBY,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
基因型为aaXBXB,根据Ⅲ4患乙病(XBY),Ⅲ5不患甲病(aa),可推知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则Ⅲ3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为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如果Ⅲ2(AaXBY)和Ⅲ3婚配,生一个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生一个不患乙病的孩子概率为1-1/2×1/4=7/8,则生出两病都不患的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7/8=7/32。(2)根据表中数据知,随着CGG的重复次数的增加F基因的mRNA数不变,而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减少,遗传病症状表现加重,因此可得出结论为:CGG的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AaXbY aaXBXb 7/32 (2)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合成),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发病程度)有关
核糖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