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课折扣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课折扣说课稿【第1篇】 《折扣》说课稿 一、说教材
《折扣》 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购物等对折扣多少有所接触、了解。因此根据学生现状,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折扣意义,懂得打折时原价、现价和折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理解打“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正确的列式计算。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到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沟通“折扣”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会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采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动口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发扬教学民主精神,用赞许、激励、表扬,体验成功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在教学中,合理应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习方法:转化迁移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对于折扣,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播放商场的一些优惠广告,展示商家的优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商场的促销方式有很多种,打折只是其中常用一种,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①理解“折扣”的含义: 首先利用优惠广告中的“五折”,帮助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教师强调:在实
际应用中,我们一般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这样便于计算和理解。然后立刻做个小练习进行巩固,①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②说出以商品的现价是原价的( )%。为后面的例题和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商品打“八折”时,原价、现价和折扣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数量关系式,沟通“折扣”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确打折问题跟我们刚刚学过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进一步完善百分数的知识体系。同时为下面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②运用“折扣”的含决实际问题。 教师设计了小雨他们去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因为学生已经理解了“折扣”的含义,并理清了原价、现价和折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学生对帮助小雨他们解决问题就会感到特别轻松。这样例题的教学就水到渠成。同时注重解题方法的优化。因为例题的教学和反馈练习都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巩固新知、提高能力 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自己根据原价、现价和折扣之间的数量关系,去解答所求的问题。教师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去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模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最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购买商品要合理消费,做一个有知识的消费者。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围绕这三者数量关系展开教学,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针对性,有坡度,难易适中。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学有所用,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会服务于生活。
4、全课总结、布置作业。学生谈收获后,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⑴学生谈收获 ⑵教师总结 ⑶布置作业: ①练习二第2题。 ②设计广告语。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课折扣说课稿【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商业打折扣和求农业增产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解答这些应用题。
2、提高学生能自觉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意识,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应用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学习新知。
1、师:同学们,国庆这几天玩得高兴吗?大家一定都出去走了一圈吧?那萧山新开的一家书店,有没有去过?那天我也去凑了下热闹。一到门口,就看到这样一张海报。
(电脑出示)好消息:萧山书城将给爱书之人优惠的折扣:10月1—3日,全场图书一律八折优惠
师问:读了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样理解“一律八折优惠”的?(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0%。)
看了这则好消息你有没有心动呢?我当时就挺心动的,淘宝的时机来了。我就选了自己喜欢的两本书,《网页制作》(原价49.00元),《细节决定成败》(原价24.80元)
师:现在,我想考考你们,这本《网页制作》打了八折以后,只要付多少钱就够了。请你做一回售货员算一算。 2、学生尝试练习。 3、讨论解题思路:
师:好,我们来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的?它是把什么数看作单位“1”?求现在售价是多少元就是求什么?
分析:“八折”是现价是原价的80%,也就是求49元的80%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48×80%=49×0.8=39.2(元) 还可以怎样思考?(可能出现)(把49元分成10份,付其中的八份,就是原价的八折,算式是:49÷10×8=39.2(元)
4、你认为哪种解题思路容易理解?它们的基本数量关系怎样?得出基本数量关系:现价=原价×折扣
5、你能用刚才的解题方法算一下另外的一本书应付多少钱吗? 6、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学生举例) 二、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这样的“好消息”实在太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就会发现。老师摘录了这样几条: (1)“全场服装一律对折”;
(2)“今年的早稻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 (3)“黄金饰品四折起”;
(4)“惊爆价:一楼皮鞋七折,有会员卡,再享受折上折——九五折”
(5)一包署片上写着:“加量不加价,比原包装增加三成” (6)今年本商场月饼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个百分点。 看了商家的这些信息,你明白它们的意思吗?请你选择其中的几条解释一下。(学生理解上面分率,并用电脑演示,补充条件解答) 2、分析与解答:
(1)“今年的早稻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二成”是什么意思?(补充:联丰村去年早稻总产量50万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万千克?)
(3)“黄金饰品四折起”(“四折起”就是大于或等于40%,表示其中至少有一类商品现价是原价的40%,其余的在40%以上,40%是最
低折扣)
(4)“折上折——九五折”表示在享受70%的折扣以后,新的价钱再享受95%的折扣)(补充:如果有一位会员在这个商场买一双标价200的皮鞋,他要付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200×70%×95%=200×0.7×0.95=133(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课折扣说课稿【第3篇】
一、说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划线段图、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说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判断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 ⑴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 ⑵今天比去年增产二成五 ⑶节约了15%
⑷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⑸打八折出售
通过同学们对关键句的分析、叙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要紧紧抓住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确定解题方法。 (二):二基本题复习
分析解答下面各题,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用了9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⑵建造一栋楼房,用了90万元,比计划节约了10%,计划投资多少万元?
⑶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节约了10%,节约了多少万元?
⑷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超用了10%,实际投资了多少万元?
分组讨论这一组题目的解法,在弄清解题思路和正确列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组题他们的单位1是相同的,数量关系式也是相同的,而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乘法也有用方程解。 (三):变式练习: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和方程:
水果店运来苹果120千克,运来梨多少千克?
1、运来梨比苹果多25% 2、运来的比苹果少25% 3、运来的苹果是梨的25% 4、运来梨是苹果的25% 5、运来苹果比梨少25% 6、运来的苹果比梨多25% 7、运来梨比苹果的25%少2/5千克
在学生分析解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题目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比较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解答时必须要准确判断单位1,弄清要求数量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和数量对应的百分率,确定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