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特色作业设计

来源:化拓教育网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特色作业设计

摘要: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以来,艺术类学科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文件指出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而为了构建高效课堂,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完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思路,并采用先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发展能力,辅助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此,本文以双减为背景,以小学音乐课程为例,针对音乐课堂的特色作业设计策略入手展开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双减;合作;小学音乐;特色作业;设计策略

音乐课堂的作业具有鲜明的检测性、导向性与启发性,能够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使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学科技能,同时便于教师根据课内及课后的作业练习完成情况判断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后续教学工作中给予其更加科学的指导,及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以此提升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随着双减工作的开展,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把握教学时间,在课上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作业,课下设计实操性较高的课后作业。一方面可吸引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可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而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设计游戏化作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音乐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富有趣味的游戏化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使之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积极探索掌握更多音乐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音符的相关内容时,设计卡片游戏作业,即提前制作印有不同音符的卡片,将其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同桌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示卡片,另一人迅速说出卡片上音符的名称,

同时演唱出该音符的唱名,然后交换操作,在互相考查中促使其高效地认识音符。此游戏可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识谱能力上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后设计表演类游戏作业,如要求学生学习完今天的歌曲以后,根据音乐故事在课下找机会分角色排练,并利用下次课堂时间进行展示,以此锻炼他们的综合表现力及对音乐节奏、情感的认真力,辅助强化他们的学习成效。通过设计游戏化作业,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以不同方式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而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

二、设计合作型作业,促使学生取长补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若在教学活动中将其组合起来,可以使之发挥集体的智慧,更为顺利地解决问题,同时能促使他们优势互补,不断完善各自的学习思路,储备更为丰富的学习方法。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合作型课堂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主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继而顺利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取长补短。例如,音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中教师在讲完教材中的儿歌及节奏之后设计如下作业:(1)前后两排的同学为一组,分别用儿歌、数数、乐器来表现。(2)你们小组还能创编新的内容吗?据此,学生们可在小组中合作探索,基于已学的乐理知识展开分析,探索出新的内容。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如还可在课后环节设计任务,用不同的速度朗读儿歌。为这个音乐活动配一首你喜欢的歌等,也可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编创其他儿歌,由此可提升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他们掌握更多音乐技能,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指导学生合作,可进一步挖掘其潜能,促使他们在完成特色作业的过程中取得更多进步,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实践类作业,提高学生音乐技能

根据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类作业,为学生提供拓展探索的机会和平台,从全方位锻炼其音乐审美技能。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自制乐器的课后作业,即要求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各种器材制作乐器,如树叶、树枝等,或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对木头进行加工,制作出简易的乐器,并用其进行演奏,然后利用上课时间于班级中分享。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展示不同水量的玻璃杯,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索,如用小棍敲击出刚学习的乐曲的节奏,或是选择

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实践,以此培养其良好的乐感,辅助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再者,教师可设计分层的乐器演奏作业,让本就会乐器的学生演奏新学习的乐曲,也可进行合奏,并让不会乐器的学生,以敲击桌面、跺脚等方式进行演奏,从而增强他们的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设计融合类作业,增强课堂作业趣味

在双减背景下,学科融合已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势,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整体意识,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融入不同学科的要素,以便促使学生系统学,全面地培养其综合素质。鉴于此,音乐学科教师在设计特色作业时,就可渗透融合教育理念,例如,教师在教授古诗新唱这个单元时,可在其中融入《渔舟唱晚》等一些民乐著作,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该曲子有关的资料,了解其主要内容,据此进行美术创作,将其描述的画面展示出来,也可以随机给出一首古诗,如《悯农》、《静夜思》等,要求学生们找能匹配的音乐将其有感情的朗诵出来,然后录制视频分享于课堂中。通过完成融合类作业,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丰富音乐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并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音乐课堂学科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练习活动,使他们在探究中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具体来讲,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课内外作业,以引导他们在探究中不断发散思维、创新创造,使学生主动回顾学过的知识,及时反思自我、改进不足,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参考,驱动自身根据课堂练习成效优化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并完善课堂教学方案,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学生更加科学地指导,助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笑.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作业设计[J].小学生(上旬刊),2022(03):82-84.

[2]张婷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活动作业设计的探究——以《童年的音乐》一课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2(05):63-64.

[3]曾雪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单元活动作业设计——以五年级第三单元《飞翔的梦》为例[J].学苑教育,2021(34):74-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