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项练习(含答案)
一、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时间 1867年 国家 瑞典 科学家(公司) 诺贝尔 主要发明(革命) 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1883年 1913年 德国 美国 戴姆勒 福特公司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逻辑论证)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
得出结论。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提炼的观点是:科学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使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点睛】
解答历史论述题的第一步是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第二步是组织材料进行论述,第三步是得出结论,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2.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姻。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此项成就的发明家是谁?
(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答案】(1)市场;资本;劳动力。 (2)蒸汽机;瓦特。
(3)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有,市场,资本,劳动力。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后期……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和所学可知,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轮船提供了动力。
(3)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和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对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 【点睛】
材料一以《全球通史》为切入点,考查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答案就在材料里面,抓住关键词即可,“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
3.赏析名人名言,对话名家名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此名言出自谁之口?他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材料二 “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此名言出自谁之口?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3)这是谁的呼喊?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4)通过探究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向这些文学艺术大师学习哪些精神? 【答案】(1)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 (2)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3)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或《英雄交响曲》) (4)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牛顿的名言,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提出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建立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2)南京材料二“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名言。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推动了物理学的革命,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3)根据材料三“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贝多芬的名言,贝多芬的代表作是第三交响曲(或《英雄交响曲》)。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的精神。
4.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学技术的威力。 (科技改变社会生活)
材料一19世纪末的科技发明(如下图)
(科技促进交通革新)
材料二英国人乔治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节!你的儿子乔治(1918年12月23) (科技推动经济腾飞)
材料三生产在19世纪最后30年,增加了4倍,20世纪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
材料四1870—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 国别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英 法 德 美 1 3 2 4 3 2 4 1 (科技带给人们启迪)
材料五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被称为“雾都”。在英语里,雾霾被称为“烟雾(smog)”,由煤烟(smoke)和雾(fog)合成而来。经过两个世纪的治理,伦敦已是花园城市。
材料六狄更斯(1812—1870年,代表作《雾都孤儿》)曾评价工业革命:“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是愚蠢的时代,也是智慧的时代。”
(1)图一中的发明与谁有关?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的事件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几种新的交通工具?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四表格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答案】(1)人物:爱迪生。
信息点一:电器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信息点二:电力作为新能源在19世纪末得到广泛的应用。 (2)汽车、飞机。
(3)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能源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能源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一的图片信息可知图一是电灯,电灯的发明者是美国的爱迪生。从材料一的图片中,能获取信息点一:电器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点二:电力作为新能源在19世纪末得到广泛的应用。
(2)依据材料二的“英国人乔治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节!” 可知材料二中的事件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飞机这两种新的交通工具。 (3)结合材料三的“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依据材料四的“1870—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表格的变化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4)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能源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能源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我们要注意趋利避害。
5.世界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材料二 他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1931年,他逝世
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材料三 生产在19世纪最后30年,增加了4倍,20世纪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
材料四 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被称为“雾都”。在英语里,雾霾被称为“烟雾(smog)”,由煤烟(smoke)和雾(fog)合成而来。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材料一中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的变化与当时哪项技术创新有直接关系?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请写出促使材料一中图二石油产量变化的发明创造。
(3)材料二中这位发明家是谁?请写出他的一项发明。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5)谈谈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答案】(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蒸汽机的改进。 (2)电力作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内燃机或汽车、飞机 (3)爱迪生。耐用的白炽灯泡或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
(4)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
(5)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是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材料一中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的变化与当时蒸汽机的改进有直接关系,蒸汽机的改进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作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请内燃机或汽车、飞机是促使材料一中图二石油产量变化的发明创造。 (3)依据材料二“他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1931年,他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耐用的白炽灯泡或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都是他的发明。
(4)根据材料三“生产在19世纪最后30年,增加了4倍,20世纪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的信息和材料四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被称为“雾都”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是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6.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材料二: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1)举出两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取得哪些成就?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哪些影响? (3)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两个新时代,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①爱迪生 法拉第 本次 莱特兄弟。②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器产品深入到生活诸多领域,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内燃机的发明,汽车和飞机的研制使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更大发展。③科学技术是巨大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等。(任意两点)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德国人卡尔本次发明了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等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标志:1866年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产生了垄断,使资本主义国家步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所以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等等。
7.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欧洲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自然科学获得了独立地位。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要突破是“进化论”的提出,提出“进化论”的科学家是
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B C.C D.D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诞生,图中B是达尔文,A是牛顿,创立经典力学;C是巴尔扎克,法国文学家;D是贝多芬,是音乐家。A、C和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解答关键难点是识别材料中人物。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迪生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
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 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
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
189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曾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间有电流流过。对此,他做了记载并中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技术革命。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答案】(1)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等。(言之有理即可)
(2)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
(2)根据材料“爱迪生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根据材料“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可知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
“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即可回答。解答第三问主要抓住题眼“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9.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司法部强调了在工作场所禁止性别歧视的规定:一些法律条例包括1963年平等工资法,都要求在同一部门要给予男女同等的工资待遇;1954年公民权利第七号条例,禁止对15岁以上雇佣人员进行性别、种族、宗教和国籍歧视,该条例涉及范围广,因为它不仅仅针对工作条件、情况、地位,也禁止了雇用、解雇及补偿方面的性别等歧视。这些法律为男女平等提供了切实保障。
材料三 虽然欧洲男女的就业率差距正在逐年缩小,但是,女性中40%以上从事公共管理、教育、健康及社会事业,而男性从事这些行业的不到20%。技工、工程师、专业财政金融人员以及经理等等,男性占据了很大比例。近年来,欧洲男女收入差距一直在16%上下,几乎没有改变。这种差距在私营部门比公共部门更大。虽然欧洲女性参与决策的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70%以上的决策权还是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无论从欧洲还是全世界看,都是相当低的。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的出现得益于哪些因素?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其体现了怎样的诉求?力图实现该诉求的方式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女性社会地位的现状还存在哪些不足?综上探究,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答案】(1)科技革命的发展,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提高(大众化教育出现),优秀的文学作品启迪。(两条即可)
(2)男女经济地位平等,拒绝各种歧视。立法。
(3)就业岗位受限,与男性收入差距仍然巨大,决策权较少。(一条即可)如加强立法,创造合适的就业岗位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出现得益于科技革命的发展,劳
动者受教育程度提高(大众化教育出现),优秀的文学作品启迪。
(2)根据材料二“一些法律条例包括1963年平等工资法,都要求在同一部门要给予男女同等的工资待遇;1954年公民权利第七号条例,禁止对15岁以上雇佣人员进行性别、种族、宗教和国籍歧视”的信息可知,其体现了男女经济地位平等,拒绝各种歧视的诉求,力图实现该诉求的方式是立法。
(3)根据材料三“虽然欧洲男女的就业率差距正在逐年缩小,但是,女性中40%以上从事公共管理、教育、健康及社会事业,而男性从事这些行业的不到20%。技工、工程师、专业财政金融人员以及经理等等,男性占据了很大比例。近年来,欧洲男女收入差距一直在16%上下,几乎没有改变。这种差距在私营部门比公共部门更大。虽然欧洲女性参与决策的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70%以上的决策权还是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无论从欧洲还是全世界看,都是相当低的信息可知,女性社会地位的现状还存在的不足是就业岗位受限,与男性收入差距仍然巨大,决策权较少;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应该如加强立法,创造合适的就业岗位以促进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统一后,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材料二 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将鲁尔与洛林结合成为重要的煤钢基地。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德国工业领域中最强大的主导性部门。到1913年,德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金属生产国和最大的金属出口国。以维尔纳•冯•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家利用电灯和电话等普及的契机,在19世纪80年代率先开始大规模发展电气工业。到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中已有39家股份公司,电器制造业的规模在欧洲是最大的。德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抓住化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使自己在这一产业领域中取得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到1896年,德国已拥有了108家化工股份公司,总资本达到31329万马克。
(1)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1)普法战争胜利;军火军事、交通、机器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
(2)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
(3)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统一后,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可以看出,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原因有普法战争胜利;军火军事、交通、机器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
(2)由材料二“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将鲁尔与洛林结合成为重要的煤钢基地。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德国工业领域中最强大的主导性部门。到1913年,德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金属生产国和最大的金属出口国。以维尔纳•冯•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家利用电灯和电话等普及的契机,在19世纪80年代率先开始大规模发展电气工业。到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中已有39家股份公司,电器制造业的规模在欧洲是最大的。德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抓住化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使自己在这一产业领域中取得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到1896年,德国已拥有了108家化工股份公司,总资本达到31329万马克”可以看出,德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是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 (3)两则材料以德国为例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