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11年・09月・下期 学术・理论 现代衾等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包 莉 (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出发观照李清照词中 ̄--k-性形象。李清照作为宋代杰出的与男性文学家齐名的一位女作家,她的词中蕴含着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恋、自怜的情结,自尊、自强的要求等思想感情特色。尤其是流露丁其中的女性意识,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李清照词女性意识 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 了她娇羞、好奇而又带点调皮的神态,很形象地表现了一位少女 学家,她以典雅优美、独特而又瑰丽的诗、词、文,成为唯一一 真正的个性。又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个能与众多男性大家媲美的女作家。正如谭正璧《中国文学进化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 史》所蜕: “中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女性文学作家。汉之蔡琰,唐 鹭。”这首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 之薛涛、鱼玄机已属凤毛麟角,但不能占第一流的地位,只有女 秀,居然可以外出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以致不 词人李清照却在有宋一代词人中占了个首要地位,独向博得个大 辨归路“误入藕花深处”。迷路之后,没有迷途的惊慌,没有归 作家的荣名。”作为女性作家,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确有其突 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反而又兴致勃勃地欣赏鸥鹭惊起后的美 出而独特的地位。她对女性的行为举止和内心活动作了较多的反 丽场景。李清照的这两首词都写的是少女离开深闺的室外活动, 映,成功地表现了女性世界细腻而又复杂的感情。同时,作为女 表现出其天真活泼、热爱自由的个性。这与我们常见的传统的闺 词人进步思想的印证,她的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自恋、自 怨春愁等题材里的妇女形象是不相同的。 怜的情结,以及自尊、自强的要求等思想感情特色。 封建社会里男女的婚姻的缔结是从门阀或经济利益来考虑 的,特别是对于女方只能采取逆来顺受或委曲求全的态度毫无选 一、李清照的词首先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择地接受下来。这种婚姻对于男女双方大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作为词的描写对象并不少见, 李清照的婚姻却是一个例外,结婚给她带来了真正的幸福。在她 “早期词中就有描摹女子情态的,例如那首相传是唐玄宗所作的 的《减字木兰花》词中女主人公将买得的含苞欲放的鲜艳花朵插 《好时光》。晚唐五代词人更专以刻翠剪红为能事。北宋词中也 在云鬓,她要求丈夫评判一下是花美还是人美, “云鬓斜簪,徒 不乏女子形象,苏轼笔下甚至出现过乡村姑娘的剪影。”但因受 要教郎比并看。”这是故意在丈夫面前撒娇,而且肯定会得到丈 封建道德的约束,对女性的描绘多是隐约其词,词人们往往只注 夫爱怜与称赞的。显然她对自己优美的体态是意识到的,有一种 意描绘女性的形体美。人物个性不够鲜明。而李清照的词中女性 自我陶醉之感。李清照抒写思念丈夫的词也较大胆地表达了女性 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它打破了男子代妇女言情的局限,有些作品 意识,如《一剪梅》中把自己对丈夫热烈真挚的爱情和相思之苦 还大胆道出了妇女压抑在内心深处不敢轻易道出的感情,确实是 抒写得淋漓尽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女性的真实自白,在客观上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 由外表及于内心,深刻地表现出难以排遣的相思离别之情。李清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是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和思想较为活跃的 照毫不掩饰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妇女人格意 仕宦之家度过的。因而在其早期的作品里便为我们留下了天真、 识的觉醒。 活泼、性格开朗的少女形象。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 在封建社会能够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是天大的幸事,而 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 与称心的伴侣生离死别,又是人生的极大不幸。二者都是李清照 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自山自在的少女就像一只快乐 的切身经历。我们从她描写夫妻情爱的作品里,可以深切感受到 的小鸟在尽情嬉戏,不仅写出了少女的婀娜、妩媚,而且还写出 其中凝聚着饱满而真挚的感情,以及女子特有的对爱情细致入微 恶,则来世受苦甚至堕入恶道。因此,佛教讲“转世”是为了 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平衡,对强梁则会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 说明因果,让众生明了因果实相,从而避恶趋善,并最终摆脱 自然也有某种警戒作用。而“劝善”则意在使人作道德行为上的 生死轮回的痛苦。 自我完善,对世人当然也有教育作用。不过,瞿佑的小说虽每每 前文所举元自实前世之恶因导致现世之恶果的例子中,不仅 “惩恶”与“劝善”同时进行,但“惩恶”的力度则明显地强于 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因果报应,也是转世思想很好的例证。 “劝善”。战争的频发,残酷的吏治,百姓的流离失所,朝不保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佛教思想对《三山福地志》产生了 夕,使得当时的道德沦丧,人性泯灭,瞿佑把此故事置身于元末 很重要的影响,它已经成为小说创作观念及内容主题上不可或缺 的社会大动荡中来描写,更直接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否定,其抨 的一部分。这则故事非常明显地带有一定的社会功利性和说教意 击战乱之意昭然若揭。 义。通过融入佛教思想,作者要告诉世人的,无非是劝导人们要 弃恶从善,否则定遭报应。其实, “劝善惩恶”是中国古代小说 参考文献: 家一大共同创作目的,面对着强权社会中的强梁,无奈的文人没 【1】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三秦出版社,1998 有别的办法去进行抑制,借用一种超现实的力量去对为非作歹的 【2】慈怡编.佛光大辞典.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恶人作点儿想象中的刑罚上的惩处,对自己无疑是一种安慰,也 [3]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口 现代企业教育MODERN ENTERPRlSE EDUCATION 93 文史研究 的描述。《醉花阴》这首词堪称深情、细腻的独到之作,其结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耐人寻味,只有女性 才能把自己受到离愁的煎熬与风霜对于黄花的摧折联系起来。也 只有一个女性作家才能感受到,一个青春少妇不仅她的容貌如黄 花般雅洁美丽,作为一个思妇,她的苦境又与黄花的命运极为相 似。而一个女子对丈夫的爱情,也应该像黄花那样临风傲霜坚贞 不屈,无疑这也是“人比黄花瘦”这一名句中所包含的女性特有 的思想感情。《声声慢》则是一个历经忧患、备受折磨的心灵的 倾诉。中原故土的沦丧,丈夫的离去,流落江湖的凄凉暮年,这 些都成为郁积在心头的创伤难以平复。在这个凄风苦雨的秋13黄 昏,晚来的寒风,南来的雁儿,憔悴的黄花,点点滴滴的雨声, 深深地触动着词人的满怀愁绪。最后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把人的忧思愁绪推向高峰。同样是愁苦,但这种难以抑制 的痛楚之情与《醉花阴》的潇洒疏朗的情调完全不同。前者是一 种无法排解的愁,后者则是一种甜蜜幸福的闲愁。这种对感情细 腻而又形象的描写,男性作者是难以捕捉得到的。 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审美感受,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自己的一 生的情感历程:闺中少女的欢乐之情,婚后少妇的闲愁之情,晚 年嫠妇的悲凄之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里的大家闺秀,她能够掀 掉自己羞怯的面纱,大胆地倾吐自己内心的苦闷、热烈的情感, 这都为作品灌注了新鲜血液,赋予了新的生命。 传统格格不入,她丝毫不以自己身为女子而自卑气短,相反, 她刚强自信、胆识超人,甚至颇有争强好胜之心,要求自己在 事业上有所作为。因此在她的词中很自然地体现出自尊、自强 的要求,自尊、自强也是李清照女性意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倾诉理想和抱负,期待有建树愿望表现得最突出的是《渔 家傲》,现实人生路途漫漫,暮色沉沉,李清照在巨大的现实 阴影下奋力地挣扎,但世态炎凉,知音难觅,孤独寂寞感油然 而生。倔强的李清照并不甘心在这种寂苦之中沉默,而是依靠 天帝的鼓励,幻想成为“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 角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飞向辽阔的天空,飞向她理想中的 “三山”一一那美好的世界中去。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和豪放 的情怀,难怪有人说它“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梦 境中的天帝,其实就是李清照自强不息的个性,支撑着她永不 向命运低头。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李清照自尊、自强意识得以升华和拓 展后在词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李清照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为 黑暗的时期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目睹到山河破碎和 民族存亡未I-的悲惨现实。国仇家恨集于一身,使她产生了强 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再加上她又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作家,虽 出身于官宦之家,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养尊处优,心系社稷安 危,在词作中李清照曲折、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炽烈的爱国主义 激情。例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结句: “旧时天气旧时 二、女性的自我发现.最终导致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自许 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三个“旧”字,把女词人怀念 这种认同到了极至,便出现了“自恋”、“自怜”的情结。 故囤,伤感时事的感情全部倾诉了出来。这种深切的爱国之情 “自恋”体现女性对自身的肯定和对理想的追求,“自怜”则体 在《永遇乐》一词中体现得尤为显著,词人面对国破家亡的 现女性对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李清照的“自恋”、“自怜”情 惨痛遭遇,常常使她的感情难以平静。眼前的悲凉寂寞,使她 结更鲜明突出,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 回忆起当日的欢乐幸福的生活,于是在人们欢度元宵佳节的时 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 候,写下了这首抚今追昔的词。它通过对汴京元宵节热闹场景 梅嗅”(《点绛唇》),这是可爱少女天真活泼,羞涩含情的 的回忆,表现了作者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感受和对故国的怀 美;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念。这种感受与当时千千万万流离失所的难民对中原的怀念是 (《浣溪沙》),这是年轻姑娘俏丽妩媚,于矜持中寓万钟风情 息息相通的。词中由个人生活的今昔对照所引起的悲愁,无不 的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蕴含着家国衰亡的沉痛。 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这是美丽思妇淡雅哀凄、风流 从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位非常要强自信 蕴藉的美;“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 的女性,是一位不甘逆来顺受的叛逆女性。她的女性意识中最可 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这是老年嫠妇思乡爱国, 贵的正是与传统观念截然相反的男女平等意识,因此才华过人、 悲惨忧愤,让人闻之涕下的美。 博古通经的李清照不言卑、不示弱,处处崭露头角,终于赢得了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没有一个不抱怨社会对自己的冷 “不徒俯视中帼,直欲压倒须眉”的赞叹! 落,处于封建压迫层的知识女性,自然会倍感痛苦的深重。”李 综上所述,李清照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完整的个 清照有理不断的忧思,有着诉不完的怨恨和愤慨。但是,所有 性,有血有肉,感情饱满,优美动人,这些人物形象既是她自我 这些都不能扑灭她对于生的追求,和许许多多无人理解的女性 形象的写照,又更具典型意义。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文学家,她 样,她只有凭借自哀自怜,在自我慰藉中寻求解脱和生存。因 在词中敢于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对生命的圣洁与美好的 此她常常责备自己, “多愤自是多沾惹”(《怨王孙》);她无 由衷赞叹,炽烈而深沉地表现出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与她对现实 法凭借自己的智慧才情去成就理想的事业和生活,只能关起门来 的不满和深切关注,尤其是闪烁于其中的女性意识,具有强烈的 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 艺术魅力和极高的社会价值,令人钦敬折服。 乐》);面对严酷的社会环境,她也颇学会了点随和的本领,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这些词 参考文献: 都反映出词人苦中作乐的情致,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艺术 【1】谭止璧.中国文学进化史.上海:光明书局,1932. 和顽强追求。 [2】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169. 可以说,李清照的词将东方女性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 【3】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山东:济南出版社,1990 来,她的词透露出的是对女性那不可替代的体貌和心灵之美的真 156,41. 诚而严肃的赞美,是对女性情感世界和独特品格的充分尊重与肯 【4】方然,沙星. 《漱玉词》的含蓄美及文化底蕴.转引自 定,这无疑是源于词人对自身、对女性的真正认可。 中国正代近代文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1992,(6):156. 三、男子一统天下的封建社会极力宣扬男尊女卑。封建道德 【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上海 要求女性以卑弱自处.受这种文化传统的浸染。女性也渐渐视此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86. 一为天理 [6]王延梯.李清照评传.陕两:陕两人民出版社,1982:84. 生长于相对自由开明的书香门第中的李清照却与这种封建 【7】李调元.雨村诗话(卷三).口 94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