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影响
2019 年5月 第6卷/第13期Vol.6, No.13 May. 2019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影响
杨 雨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中医院,安徽 亳州 236700)【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1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和肠胃恢复、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21.3%显著高于研究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腹痛缓解、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部术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是显著有效的,能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缩短患者的肠胃恢复及住院时间,有利于其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腹部术;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护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3.94.02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为常见,具体指肠内容物不能在肠道内正常运行而引起的粘连反应,其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等,如未进行及时治疗,会引起低血容量和感染性休克[1]。所以,应积极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减小不良影响,提高患者预后。本文对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将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塞露,刺激肛门,促进排气。患者各项指标平稳后,可指导其肠人工运动,伸、屈、握上肢,15~20遍/次,2~3次/d;并做呼吸练习,取平卧位,以鼻吸气,用嘴缩唇缓慢呼气,3~4h/次,2次/d。对严重患者,协助其翻身和做适量运动。(4)饮食护理。对术后禁食患者给予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可进食流质食物,术后3d可进半流质食物,以清淡营养为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150):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45.2±3.8)岁,其中男77例,经产妇73例;研究组年龄19~70岁,平均(44.5±4.2)岁,其中男78例,女72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护理。术后创口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应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疏导其负面情绪,使其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其护理依从性。(2)腹部按摩护理。患者取仰卧位,四肢舒展,对其腹部脐周围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换按摩,12~25 min/次,每天早晚1次,持续7d。(3)肠胃护理。给予患者负压吸引器,观察记录引流液量、颜色和性状,3d后使用开
1.3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2)对比两组恢复时间。包括:肛门排气、腹痛缓解、肠胃功能恢复、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x±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对照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32例(21.3%),研究组9例(6.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肛门排气、腹痛缓解、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n(%)]
组别(n)对照组(n=150)研究组(n=150)
x2P
肛门排气(h)53.25±3.9628.56±3.7955.167<0.05
腹痛缓解(d)4.12±1.212.65±1.0211.376<0.05
胃肠功能恢复(h)
10.97±2.8820.71±2.9428.985<0.05
住院(d)30.31±4.1325.62±3.9810.015<0.05
3 讨 论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因为外科腹部手术后,因创伤、炎症反应和麻醉等影响引起肠道麻痹和胃功能紊乱,相关研究显示,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占梗阻疾病类的40%,其
中80%进行过腹部手术[2]。如术后4天患者的胃肠道未恢复正常,且伴有腹胀、腹痛,则确定为粘连性肠梗阻,如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引发肠穿孔和绞窄性肠梗阻。所以,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以预防和
(下转97页)
2019 年5月 第6卷/第13期Vol.6, No.13 May. 2019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97性,致使临床工作需求往往很难得到满足。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发展于PDCA循环理论,多用作于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质量,经过评估各个护理阶段、过程中的细节与不足,完成对经验与不足的及时总结,然后通过不断更正,再加上质量循环控制,可以确保能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经研究发现,相比较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P<0.05。
综上所述,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同旺.评价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
镜胃穿孔修补术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3):47.
[2] 张 鑫.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胃
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10):32-33.[3] 侯晓燕,黄纪媛,招敏华.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胃
穿孔修补术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9):55-56.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94页)
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临床上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预后情况较差。而综合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患者为核心,根据其症状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进行全面、整体化的护理,以有效帮助患者提高预后,缩短恢复时间[3]。本文通对腹部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腹部按摩护理、肠胃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显示,综合护理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6.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1.3%,且研究组肛门排气、腹痛缓解、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果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同时缩短肠功能恢复
时间和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部术后,可以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预后和恢复速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宗学艳.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
的应用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5):54-55.
[2] 李婷婷.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
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5):286-287.
本文编辑:赵小龙
(上接95页)
3 讨 论
儿童由于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口腔健康会促进恒牙萌出以及恒牙列形成,确保患儿颌面部发育美观并且完整。口腔疾病会对患者吸收功能、食欲、咀嚼功能以及消化功能造成直接影响,及时改善患儿口腔健康状况对于提升其生存质量极为重要[3]。
本研究示:研究组干预后GI、CI以及DI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家庭健康教育在改善儿童口腔状况中的有效性较高。分析如下:①家庭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以及家属对口腔疾病的认知度,促使其认识到不良的卫生习惯,对口腔功能的危害性,及时纠正自身错误的生活、饮食习惯,提高饮食结构的合理性,饭后及时漱口,避免牙齿周围牙菌斑残留。②家庭健康教育提高了患儿刷牙行为的准确性与刷牙效率,是一种最有效、最经济、最直接的预防、治疗口腔疾病的手段,极大的改善了患儿口腔状
况,提升了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了牙髓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儿童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可有效抑制牙菌斑出现,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值得临床信赖,并将该干预方法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成萍,崔俊燕,许 晓,等.家庭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
康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5,7(3):276-277.[2] 吴秉德,曹春华.上海农村中年人群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探
讨[J].上海医药,2015,36(10):60-62.
[3]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效果观
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2):1520-1522.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