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交通布置

来源:化拓教育网
水利水电施工 2013・第3期 总第138期 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布置特点为:①充分利用地形, 键项目的施工进度,满足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的高 峰强度。 布置紧凑;②洞室规模大,洞室多;③自进水口至尾水 洞里面高差大,洞室立体交错;④工程量大,地质条件 复杂;⑤工期紧,多专业、多工种交叉作业,施工干 扰大。 (6)要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到地下工程的施工不确定 性,为赶工或其他施工意外提供条件。 (7)同一高程上永久洞室较多的部位,施工支洞尽可 能地连通各相邻洞室,以满足同一高程上的洞室间隔施 工的要求。 (8)施工支洞的布置兼顾考虑通风散烟的要求。 3施工支洞的一般布置形式 3.1 引水系统 引水系统包括进水口和引水隧洞,根据前述布置原 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施工支洞大致有以下几种布置 形式: 图2溪洛渡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图 (1)进水塔前有条件布置露天道路进入进水口平台, 为开挖及混凝士浇筑提供通道时,即不存在施工支洞的 2.2施工支洞的规划原则 问题,但无上述条件时,即需另辟地下通道以解决运输 (1)根据总工期、总进度确定的工作面,结合地形地 问题。如大岗山水电站进水口处于陡峻的峡谷岸坡上, 质条件,对施工支洞进行总体安排。 无法布置露天道路,即从左岸上坝公路隧洞中派生出到 (2)沿立面分层布置,满足引水、厂房、尾水三大系 达进水口平台的“进水口交通洞”,如图3所示。 统不同高程施工的相对独立性,确保三大系统施工平行 (2)当为单机单引水管,且进水塔工期不紧张时,直 作业。 接利用进水I=1(包括塔体下部预留通道)作为施工通道, (3)尽量利用永久洞室或由其派生的施工通道,以减 施工引水上平段及斜(竖)井段。大岗山原规划即如此。 少施工支洞开挖和封堵工程量,使投资最低。 (3)在引水上平洞之间设置连通支洞,以某一塔进水 (4)规划时要考虑与关键项目施工程序安排相协调, 口作为对外通道。 满足“平面多工序、立面多层次”的施工组织要求,以 (4)在引水上平洞单设施工支洞,使引水上平洞及斜 保证施工均衡、有序进行。 井施工与前面的塔体脱开,平行作业,如瀑布沟12号施 (5)地下洞室,特别是主副厂房规模大、结构复杂、 工支洞及大岗山因进水口边坡开挖交面滞后,也单独自 耗时长,在有条件时尽量规划布置“双通道”,以加快关 进水口交通洞增设了一条引水上平洞施工支洞,见图3。 图3 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支洞布置图 ・36・ 地下工程鬟 3.2主副厂房 厂房沿高度分层施工,尽量利用永久洞室布置。现 以瀑布沟为例:主厂房高70.Im,分9层开挖,大体上 可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包括厂房顶拱、岩锚梁 等I~Ⅲ层,是厂房开挖的重点,工期最长,约占厂房 首台机发电开挖工期的一半,其施工支洞布置形式为: (1)厂房顶部设有厂房上支洞和进风洞,利用上支洞 进入厂房右侧上部,并将厂房上游排水廊道扩挖,进人厂 房左侧上部,形成左右两端上部循环通道,如图4所示, 这样既满足了施工需要,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有洞室。 图4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三大洞室部分施工支洞布置图 大岗山利用已有的厂房进风洞和将进厂交通洞在厂 房上部形成厂房顶部循环通道。 尾闸室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由右端厂房上支 洞派生支洞进入尾闸室;中部由厂房左端进厂交通洞派 (2)中、上部利用进厂交通洞和母线洞作为施工通 道,为解决后期厂房混凝土多一个人仓渠道,满足强度 需要,可扩挖厂房上游第二层排水廊道,在厂房上游边 墙形成混凝土浇筑通道。 生支洞进入;下部最困难,除在尾闸室最底部设连通支 洞外,并与后期布置的10号施工支洞连通,形成循 环线。 尾水隧洞通常很长,断面大,施工支洞的布置既要 (3)中下部。为满足三大洞室中、下部施工强度,并 形成循环线,在厂房右侧中下部设置了一条主干施工支 洞,以贯通尾闸室、尾水管连接洞、厂房中部右端、及 引水隧洞下平段,并与下平段施工支洞连通,形成主循 环通道。如瀑布沟1O号施工支洞与1号施工支洞贯通, 形成地下洞室群左右端循环通道,为加快瀑布沟地下厂 房施工提供了保障。 自进厂交通洞起,从主厂房左端绕至引水下平段, 将6条引水平段洞贯通,并与前述右侧干线相连,形成 下部循环大动脉。同时设岔洞进人厂房左侧。充分利用 引水下平洞。 考虑施工需要,又要结合考虑通风散烟的需要。尾水隧 洞按照开挖分层设置施工支洞,并在尾水隧洞间设连通 洞,如瀑布沟水电站9号施工支洞和15号施工支洞,如 图5所示。 若尾水隧洞出口有条件布置施工支洞,应设置施工 支洞解决长尾水隧洞通风散烟难度大的问题,如瀑布沟 11号施工支洞。 4施工支洞设计 (1)施工支洞应使轴线短、洞线穿越区域围岩稳定、 洞线顺直,转弯半径符合运输要求,坡度为8 ~1O , 最大控制在15 以内。 (4)厂房下部。一是利用尾水连接洞,二是在尾水扩 散段底部设支洞与厂房左、右干支洞相通,三是专设支 洞进入集水井底部(厂房最低点)。 (2)断面尺寸满足运输要求,考虑通风、散烟、排水。 (3)两洞立体相交时,最低洞顶板厚度不小于1倍 洞径。 3.3主变压器室及尾闸室、尾水隧洞 主变压器室顶部自左上支洞引支洞进入其右侧,进 行上部施工;由进厂交通洞连接主变压器室下部,形成 下部通道。 (4)施工支洞与主体洞室结合时,保证主体洞室不 欠挖。 ・37・ 水利水电施工2013・第3期总第138期 图5 瀑布沟水电站施工支洞平面布置图 说明 1.本图为工程施工支洞总体布置图,包括投标价段的施工支洞和为满足2009年7月1日首台机组发电要求已经增加的施工支洞和将增 加的施工支洞。 2.1~9号施工支洞为原合同布置的施工支洞;10 ̄15号及尾水隧洞底部两条连通洞为提前发电增加的施工支洞。 (5)认真执行施工支洞围岩支护国家、行业标准。 (6)考虑机电安装、基础处理需要。 程中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地使地下洞室群形成上部、中部及下部循 环通道,是加快工程建设有力的保障。 (2)尽量在副厂房底部、集水井下部布置施工支洞, 可减少副厂房、集水井施工对首台发电机组造成的 影响。 (7)支洞封堵堵头长度不小于3倍洞径,混凝土标号 不低于C20。 5结束语 在上述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道布置的基础上,实际工 (3)尽量利用第二层排水廊道(扩大断面)作为厂房 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通道。 (上接第19页) 度混凝土,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升均控制在34℃以下,远 7结束语 大型水工隧洞衬砌混凝土一般采用泵送高坍落度抗 冲耐磨混凝土,此施工工艺已在许多水工隧洞工程项目 中应用并发展成熟,但易导致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大, 低于设计要求的39℃。 (2)解决了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及表观质量问题。采 用整体钢模台车边墙一次浇筑成型解决了混凝土整体性 问题,整个边墙未设置纵向施工缝。同时,整体钢模台 车浇筑面板钢度高,平整度控制好。 (3)解决了硅粉混凝土振捣困难、表观质量差的问 题。通过先进的浇筑工艺有序振捣,减少了混凝土表面 水气泡。 水化热高,温度控制难度大,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 大。同时,采用大型牵引式钢模台车浇筑常态混凝土有 效解决了温度控制及混凝土整体性和表观质量三大技术 难题。 该系统及施工工艺均为国内首创,其他类似工程可 以借鉴和参考。 (1)解决了温度裂缝的难题。采用该工艺浇筑低坍落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