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最新】

来源:化拓教育网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激发对花鸟的热爱、我爱阅读、学习民间故事、热爱祖国、学习说明性文章、父母之爱、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书山有路勤为径。全册教材共安排七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便没再安排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为“对花鸟的热爱”,安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等课文。第二单元为“我爱阅读”,安排了《搭石》、《将相和》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等课文。第三单元为“学习民间故事”,安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等课文。第四单元为“热爱祖国”,安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和《木笛》等课文。第五单元为“学习说明性文章”,安排了《太阳》和《松鼠》等课文。第六单元为“父母之爱”,安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第七单元为“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安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等课文。第八单元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安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等课文。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

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六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即在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自主提问的作业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做的作业。以上作业均应课设练,不采取按单元设计重点训练项目的做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提问、写作等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四年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口语交际·习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课程改革的实验班旦,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很难适应这一套教材,他们的思维能力跟不上教材的教学密度和难度。而且,本学期每一个班中又都插入新生五六名,使得一批学生原本要在中年级阶段达到的目标未能达到。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和写字要求:

1、认识常用字200个,会写的汉子220个。累计认识常用汉子

2800各左右,其中2020各会写。

2、硬笔写楷书,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字写楷书,并体会汉子的优美。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二)阅读方面: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句,以及课外获得的语言材料。课文阅读量不少于25万字。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乐于同学交流。 (三)口语交际方面:

1、能围绕话题发言乐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听人讲话,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注意语言美。 (四)习作方面: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能自己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发挥教科书育人的功能,自然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让学生在背优秀古诗和立志,勤学等方面的名言,警局积累词语的同

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2、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用语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词语,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大胆猜测。练习设计要注重营造适当的语言语境,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操练。

3、强化阅读,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时间,构建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对课外阅读进行系统的指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4、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5、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练习活动设计和语文园地都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学生注册 各项工作安排

第2周 《白鹭》2节《落花生》2节《桂花雨》2节

第3周 《珍珠鸟》2节 口语交际1节 习作2节 机动1节 第4周 《语文园地》2节 《搭石》2节 《将相和》2节 第5周 国庆节调休

第6周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2节

《冀中的地道战》2节 习作《漫画的老师》2节

第7周 语文园地 《猎人海力布》 《牛郎织女一》 各2节 第8周 《牛郎织女二》2节 口语交际2节 习作 2节

第9周 语文园地 1节 《古诗三首》3节 《少年中国说》2

第10周 《圆明园的毁灭》2节 《小岛》1节 习作2节 第11周 语文园地2 半期检测及讲评 4节 第12周 《太阳》 《松鼠》 交流平台 各2节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第22周

《习作例文》2节《慈母情深》2节《父爱之舟》2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节 口语交际1

节 习作2节 《语文园地》2节

《古诗三首》3节 《四季之美》2节 机动1节 《鸟的天堂》2节《月迹》1节 习作 2节 《语文园

地》1节

1节 《古人谈读书》3节《忆读书》2

《我的“长生果”》1节 口语交际1节 习作2节 语文园地八 2节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语文园地七》附: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在习作的基础上再次交流每个人的读书的方法和成果。“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方法说一说书是什么。②把一组排列错乱的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书写提示”是让学生欣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感受书法艺术的美。“日积月累”安排了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读书有感》二首。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几段文字,然后感悟一下这三个例子中的同学读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说一说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这几句话分别把“书”比作了什么,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想一想自己会把书比作什么。②引导学生边读这五个句子边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本次“书写提示”是共同欣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名作《九成宫醴泉铭》。通过阅读文字介绍了解欧阳询的书法艺术的特点——用笔

方正,笔力刚劲、点画的点起、收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既平整端庄,又险劲生动。从而体会书法艺术的美。

这次的“日积月累”提供的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名篇《观书有感》二首。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第一首诗中“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是一个代词,相当于“它”,“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

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艨艟”也写作“蒙冲”。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外和生活中。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正迁移保证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螺旋式上升与可持续性发展同步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