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
1、懂得,认识。(相逢何必曾相识) 2、知识,见识。(鄙夫寡识) 3、记住。(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使
1、派遣,命令。(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2、使,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出使。(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4、使唤。(人皆得以隶使之) 5、使者。(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 6、使命。(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7、主使,指使。(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8、假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是
1、正确,不错,与“非”相对。(觉今是而昨非是非分明) 2、以为是。(各行其是)
3、判断词,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这。(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5、作语助。(唯利是图) 适
1、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女子,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恰好。(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5、刚才。(适为虞人逐)
6、同“谪”,被流放。(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7、流放,贬职。(又以适去,竟不自得) 书
1、写,记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文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3、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书籍,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5、国书。(拜送书于庭)
6、书法、字体。(举世唯知其书)
7、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孰
1、通\"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谁,哪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成熟。(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
5、 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属
1、连接,连缀。(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3、隶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4、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5、类。(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等、辈。(若属皆且为所虏) 7、系、是。(查明属实,事属可行) 数
1、数目。(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2、若干。(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3、命运。(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shǔ ,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不可胜数 数九寒天 数典忘祖)
5、shǔ ,列举罪状。(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shuò ,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见不鲜) 7、cù ,密。(数罟不入洿池) 遂
1、水道。 2、通达。 3、成功。
4、称心。
5、于是;就。(遂逐齐师(出自《曹刿论战》) 6、终于;竟。(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率
1、遵循;遵从。 2、率领。 3、给……做榜样。 4、大概;大致。 5、一概;全部。
6、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7、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8、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9、将率不能(主将)
10、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沿着) 11、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规格、标准)
12、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频率、比率) 说
1、陈述,告诉。(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杂说(一种文体)。(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学说,主张。(著书立说)
4、shuì,劝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5、通“悦”,喜欢,高兴。(秦伯说,与郑人盟) 私
1、私下。(私握臣手《廉》从道旁私语《柳》)
2、偏爱。 3、与“公”相对。素
1、白色的生绢。 2、白色的。 3、空,白白地。 4、向来,一向。 5、真情、本心。 6、没有文采的。汤
1、热水,开水。 2、汤药。 3、同 4、汤池: 5、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涕
1、眼泪。(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素善留侯张良) (披心腹,见情素)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臣请就汤镬)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烫\",用热水焐。(疾在腠里,汤慰之所及也)1就温泉砌成的浴池2防守严密的护城河。(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2、哭泣。士皆垂泪涕泣()
3、涕零:流泪。(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鼻涕。(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通
1、到达。 2、交往;往来。
3、畅通;来往无阻。(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4、流通;交换。 5、通晓;懂得。 6、通婚。
7、共同的;普通的。 8、量词。 徒
1、同伙,一类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徒然,白白地。(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只,仅仅。(徒以吾两人在也) 4、步行。(班白者多徒行)
5、徒属:所属的人。(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6、门人、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7、指服劳役的犯人。(高祖亭长,为送徒郦山) 图
1、地图;图画。
2、谋划;想办法。(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4、图谋;谋取。
5、预料;料想。(不图子自归) 6、绘画。 7、摹拟;模仿。 退
1、退却;后退。(进退无颜仪) 2、退回;返回。(敬亭退而凝神定气) 3、离去。(贤人进而奸人退) 4、减退。
5、引退。(是进亦忧,退亦忧) 亡
1、逃亡,逃跑。(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亡命之徒) 2、逃跑的(士兵)。(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3、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亡羊补牢名存实亡)
4、死亡。(会刘表新亡) 5、灭亡。(亡国之音)
6、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王
1、一国的君主。(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2、称王,统治天下。(沛公欲王关中)
3、王子:君主的儿子,也指贵族子弟。(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4、王师:封建时代政府的军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望
1、向远处看。(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望尘莫及)
2、看。(望文生义)
3、盼望,希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望子成龙喜出望外)
4、名望。(先达德隆望尊)
5、农历每月十五日。(适冬之望日前后) 恶
1、厌恶,嫉妒。(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丑,劣,不好的。(廉君宣恶言) 3、怎么,哪。(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微
1、细小,轻微。(则名微而众寡) 2、贫贱。(虞舜侧微《书?舜典序》)
3、衰败。(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论语?季氏》)
4、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5、暗暗的。(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6、稍微,略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闻
1、听见。(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耳闻目见闻鸡起舞)
2、见闻,知识。(博闻强识)
3、达,传报。(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汉书?武帝纪》) 4、嗅。(闻到香味)
5、声誉,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
1、互相。(当与秦相较相依如命相敬如宾心心相印) 2、表示动作只涉及一方,有指代作用。(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xiàng,观察,仔细看。(相机而动) 4、xiàng,相貌,容貌。(相貌堂堂凶相毕露) 5、xiàng,帮助,辅助。(吉人天相)
6、xiàng,辅佐君主的大臣,宰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谢
1、推辞,谢绝。(阿母谢媒人闭门谢客) 2、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辞别,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4、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谢天谢地)
5、告诉。(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6、凋谢,凋落。(花开花谢) 悉
1、都,全。(赵王悉召群臣议)
2、周全,详尽。(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3、知道。(丞相亮其悉朕意)
4、尽其所有。(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 5、详尽地叙述。(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信
1、诚实,不欺,讲信用。(言而有信) 2、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3、相信。(忌不自信)
4、信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使者,送信的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6、凭证,凭据。(是皆不足以执信也) 7、确实,的确。(烟涛微茫信难求信赏必罚)
8、随意。(低眉信手续续弹信口雌黄信口开河信笔涂鸦) 9、shēn,同“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兴
1、起来,兴起:风雨兴焉(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
2、发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大兴师伐秦(屈)
3、兴致: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