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成语误用举隅

来源:化拓教育网


高 考 成 语 辨 析 举 隅

户 县 二 中

杨 超

高考成语辨析举隅 户县二中 杨超

近年高考,成语运用一直都是语言文字应用中必考的类型,但由于目前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张,阅读面比较狭窄,成语运用类考题便成为他们语文考试中的难点。其实,任何题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善于总结和归纳,都是能找到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在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中一定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一、 褒贬不分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以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不同的成语常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且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明辨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感情色彩上的误用。但是,有时为了使句子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的贬义褒用或褒用贬用,就不应视为错误。

例:陕西的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析: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该词多含贬义。与“各有千秋”感情色彩相悖。

例:他是一个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胸无城府的纨绔子弟。

析: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毫无心机,是褒义词。根据句意,饱含讽刺之意。明显用词不当。 二、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也各有侧重点。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个体;如果对这些成语的适用对象缺乏了解,就难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例:近日,华中科技大学自主研发出一套《清明上河图》3D文物复原图,将北宋汴京城的繁华景象演绎的美轮美奂。

析:美轮美奂:形容新屋的高大、众多、华丽,也形容雕刻、装饰、布臵等的精美效果。句中用以修饰汴京街市的繁华与热闹显然不妥。

例:西安世园会成了花的海洋,一片姹紫嫣红。微风拂过,更显风姿绰约。 析: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不能用来形容花木的姿态。 三、望文生义

成语多使用比喻义或者是字面意义的引申,若单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人民对日本东北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感同身受、深表同情。

析: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多指代人致谢,也不适

合表达自己的谢意。例句中指对邻国灾难的体会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属望文生义。

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国家体育馆鸟巢举行开幕仪式,当晚北京城一定会十室九空。

析: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该成语多形容天灾人祸使老百姓流落失所的悲惨景象。本句望文生义地认为是大家都从家里跑到大街上看热闹,此处应该用“万人空巷”。 四、画蛇添足

成语一般比较简洁凝练,如果使用得当,会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与句意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的潜在含义与句意的重复赘余。

例:在多年后的同学会上,他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自己在大学时无限风光。 析:津津乐道:指饶有兴致地谈论着。显然与句中的 “谈论着”表意重复。“津津乐道”尽管可以充当谓语,但其后不可带宾语,一般臵于句末。类似的成语还有“高谈阔论”、“侃侃而谈”、“耿耿于怀”等。

例:因为他的家境、收入不如妻子,他总是无端地感到自惭形秽。 析:自惭形秽: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中已经暗含“感到”之意,因此画蛇添足。 五、搭配不当

有些成语在使用时不仅要注意与前后语境是否吻合,还要注意其与整个句子前后的语法关系搭配是否恰当,如果忽视这点就会造成语法功能的混乱。

例:这则笑话把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淋漓尽致。

析: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其后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 例:假如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臵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析:臵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它经常和介词“把”搭配,而且是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这里应改为“臵若罔闻”。 六、不合语境

成语的运用一定要注意与语境的和谐,注意合乎情理。如果成语与所在的语境不够协调,使用就不恰当。

例:他有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一家三口相濡以沫,其乐融融。

析:相濡以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救助。例句中的环境氛围幸福快乐,与语境不符。

例:虽然刚刚大学毕业,但是他们俩人决定不靠父母,自主创业,牛刀小试,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大的才干,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而例句中的主人公准备“自主创业”、“ 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并不算小事,所以

不合语境。 七、轻重失当

有的成语适用的范围有大有小,词义有轻有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择范围大小适合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错误。

例:王老师身兼工会主席,年级组长,班主任三职,还担任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真是日理万机。

析:日理万机:形容工作勤奋之极,原指帝王每天处理纷繁的政务,现多用以形容国家领导人工作繁重。一个身兼数职的英语老师尽管工作繁忙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形容,未免轻重失当。

例: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考前的复习准备工作,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发挥。

析: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借指人的死亡。语义很重。例句用于“考生”身上显然犯了重词轻用的错误,此处宜用“意外”一词。 八、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即不合逻辑,事理不通。它是指句中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意思不符甚至发生矛盾,辨析时要多注意从逻辑上进行推敲。

例:为了让阔别多年的同窗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联谊会。 析:不期而遇:没有商量而遇到一起,这与后面的“精心组织”前后矛盾。 例: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采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析:“防患未然”与“未雨绸缪”意思相同,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这与例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 及时采用应急预案”自相矛盾。

九、形近混淆

许多成语在字形、读音上十分近似,但意思却大相径庭,相去甚远,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明察秋毫,仔细辨别,以免相互混淆。

例:在我家里出现变故的时候,是李老师无所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帮我渡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析: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来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贬义词,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坏事都做尽了。其意和“无所不为”、“无恶不作”接近。按照句意,此处应用“无微不至”。

例:80后新生代作家韩寒来到这所学校,与同学们谈笑自若,场面十分融洽。

析:谈笑自若:指面临严峻、危急的处境,而不失常态。这里不合语境,应该使用“谈笑风生”。

十、敬谦误用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成语中也有所体现。对他人使用敬辞,给自己使用谦辞,这才合乎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如果颠倒了敬辞谦辞,就会弄出笑话。

例:你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们,大家一定会鼎力相助。

析: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多用于感谢别人。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例:如果使用我们厂生产的环保安全烤漆门,一定让你家蓬荜生辉。 析:蓬荜生辉: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该词只能用于自己,此处却用在别人身上。显然不够得体。 十一、断章取义

任何成语都是一个整体,只有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表达其内在含义,如果断章取义,生硬割裂,只言片语地理解或运用,就会顾此失彼,造成误用。

例:是党惠及三农的大好政策使他勤劳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是否极泰来。

析:否极泰来: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根据语句意思,其中不包含“否极”的意思,因此使用有误。

例: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惨遭淘汰,她已经很难过了,我们不要再去求全责备她了。

析: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该句把它仅仅理解为“责备”,再说该成语不能带宾语。 十二、一知半解

不少成语不止一个义项或感情色彩,但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其中的一个义项或感情色彩使用较多,就容易将另一个意义或色彩忽视,许多考生容易对这些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造成误判。

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像力。

析:“想入非非”一般指完全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多使用贬义。但它还可以指一般人识力所达不到的境界。它用在此处非常恰当,因为产生神话的人类儿童时代在对大自然一切奥秘不了解的情况下,想用一种超自然力去征服和解释大自然的一切,故而“想入非非”。但很多考生由于一知半解,往往认为使用错误而失分。

例:五月的大明湖,华天丽日,殿阁巍峨,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郁,秀色可餐。

析:秀色可餐:一是指女子姿色美丽动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幽美秀丽。如果考生不知道后面的义项,也会认为此成语使用错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