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1)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一)
古代诗词阅读
1.《望岳》 (唐)杜甫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精析:全诗洋溢着青年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①句写初望泰山时高兴、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以辽阔的齐鲁大地烘托泰山的巍峨②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③句写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荡漾,神情专注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④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写想象中登上泰山的感受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登高才能望远,不但指攀登的意趣,蕴含丰富哲思面对泰山,不畏攀登的劳苦艰险,只为体验高瞻远瞩、俯视一切的快意,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的雄心和气概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精析:此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看出来的①句写自己春游的行踪,并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致②句仰视所见禽鸟“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③句俯察所见花草“渐”和“没”从植物角度写出早春的花草繁茂的景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④句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风直到夜郎西
精析:这首诗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与关切①句写景兼时令抓住“杨花”“子规”两种景物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②句叙事,“过五溪”表现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现诗人对朋友的关切③④句抒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
月亮人格化,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与同情这两句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说,也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借明月以抒发羁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多次出现
4. 《使至塞上》 (唐)王维
①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萧关蓬侯骑,都护在燕然
精析:这首诗写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①④句叙事,②③句写景①②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②句诗人借征蓬、归雁自况,写飘零之感,表达失意悲壮情怀③句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④句叙事衔接①句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精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 《破阵子&8226;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精析:陈同甫是陈亮的字,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多所唱和“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恢复中原的理想,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兵营生活画面上阕通过沙场点兵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将士昂扬的斗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主人公即使在酒醉中也不忘挑灯看剑,连做梦都是吹角连营
的场景,可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已化作主人公的唯一信念,成为他生命的全部内容,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梦回”以后所描绘的沙场秋点兵的热烈而雄壮的军事生活情景,也是作者“壮岁旌旗拥万夫”亲身经历的缩影下阕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场面“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的愤慨,变雄壮为悲壮“壮词”至此成为“悲壮之词”
7. 《天净沙&8226;秋思》 (元)马致远
精析: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 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 ①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精析:此句3个名词连用,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 ②“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
精析: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温馨的田园生活,衬托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③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精析:“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精析:这是一首古代酬赠诗,感情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①句写诗人的辛酸和内心的愤懑不平②句中前句用典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典暗示贬
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之意③句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沉舟”、“病树”自喻不悲观,令人回味、想象④句点明酬赠的题意对友人的关怀,与友人共慰
9. 《赤壁》 (唐)杜牧
精析:这是一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时期孙、刘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①《赤壁》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精析:这两句从眼前事物写起,叙事点题,作者含蓄委婉地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他曾有过历史风云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②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析: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10.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精析: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①句抒情叙事“浩荡离愁”是说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天涯”指自己的家乡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既忧伤又轻松愉快,用“斜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反相承,互为映衬②句以落花自喻,“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花”喻指国家、人民,也
可比作理想与信念表明自己的心态,融入议论,是遭挫折而弃官出京,但不一蹶不振,相反想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现在人们常用此句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古代诗词试题
(一)、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答: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二)诗歌欣赏
秋词 刘禹锡 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
同? 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
么?
(答:1、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2、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三)请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题: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 者 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答:1、悲苦哀怨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B C)
(四)细读下列两首诗,然后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答:1、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
(五)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然后答题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
果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有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6、词的上片描绘了军营生活场景,其中最具雄伟壮阔的景象是“ ”
7、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8、词中生动再现激烈、惊险、壮观的战争场面的句子是“ , ”
9、直接表达作者杀敌报国、收复中原英雄理想的句子是“ , ”
(答: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可怜
5、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6、沙场秋点兵 7、D 8、9、略)
(六)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请你阅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一诗,然后答题
1、“落红”在这里比喻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3、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
解 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
示? 4、此诗第一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其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是:
5、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7、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8、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9、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化成泥,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10、请写出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或名言,成语)
(答:1、辞官还家的诗人自己 2、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3、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4、浩荡 5、离愁;志愿(或“志向”)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花虽落仍然依恋故枝,心系故枝,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理想和信念,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7、D 8、D(“花”指国家) 9、A (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寂寞的) 10、略) (七)请你阅读杜甫的《望岳》,然后答题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答: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5、《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答:1、山北 山南 2、“钟”字采用拟人手法,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生动形象的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A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八)请你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然后答题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4、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5、本诗写了杭州西湖 季节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6、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答:1.D 2.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乱花”、“浅草”写出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C 4.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5、早春 喜爱 6、C) (九)品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然后答题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3、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4、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象? 5、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1、“秋思之祖” 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C 3、寓情于景 断肠 4、深秋晚景图 5、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十)欣赏下列诗歌,然后答题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
子: 欣赏的理
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
动: “断肠人”的倾
诉: ( 答:1、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 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 “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 (十一)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然后答题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二十多年,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2.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3.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 答:1.C 2.A 3.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4.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5.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十二)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然后答题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
4、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6、运用典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7、词中表现作者要求保卫边疆,为国效命决心的句子是“ , , ”
8、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岗”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9、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C.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 10、 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答: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倾城 4、“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正确即可) 5、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意思正确即可) 6、7略 8、C 9、B 10、C ) (十三)请你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诗,然后答题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
内) 3、诗中描写了被喻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 , ”
(答:1 A(“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 2 略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