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医疗与人文关怀

论医疗与人文关怀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医疗与人文关怀

作者:刘丽娟 尹秋丽 洪建姑

来源:《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186-01

【摘要】随着医学的进步,更提倡医学对人们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关怀。坚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将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人文关怀;医疗

患者到医院就医,除了需要解除生理上的病痛之外,更需要人文关怀,坚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将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医生在看病时,是否把病人当作一个富有人性尊严、完整的、有感情的人看待对于患者心理和医者形象都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我们在行医过程中常常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医生已经不太习惯用关切的语气和病人交流。在门诊,由于病人太多,我们看到的是医生机械的表情和“三句半”式的提问。与病人不愿多交流,这种情况在不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中普遍存在。

医生不能见病不见人,不能没有关怀,没有交流,没有同情,应该把病人当作有尊严有感情的人。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比正常人的心理和情感更加脆弱,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关怀。 在各种先进仪器使用的今天,医疗检测和处置水平更加准确快捷,但它无法代替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传递,反正会因为过分依赖高科技仪器而加深医生和病人之间的隔阂。例如在门诊,病人希望能得到医生的详细解释:是什么病,什么原因?怎么治疗,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手术,有多大风险,怎么配合治疗等,以上都是医生需要认真告诉病人的。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就是要我们更新服务理念,营造人文关怀氛围,给予患者以足够的尊严和同情,寻求情感上的共鸣,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让病人对治疗有充分的信心;在病人需要时主动提供专业或非专业信息,充分实现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使其精神上感到舒适,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除了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外,还要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而这些仅靠医学技术是不能解决的,人文关怀可弥补医学技术的不足。

在服务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发扬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规范文明用语,营造亲切、温馨的语言环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并将“爱心、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耐心、责任心”落实到每项工作中。例如给输液病人提供可坐可卧的椅子,提供免费的纯净水,看大屏幕彩电;有免费提供的报纸、杂志及健康教育资料,厕所里洗手液、手纸一应俱全,雨天病人可借走医院专门为病人购买的雨伞,残疾人就诊可沿坡道无障碍通行等。从细微之处折射出医院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细心、周到的服务中使患者体验到人文关怀的温馨。 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热情耐心地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贯彻执行“十声”服务,即:患者入院有“迎”声,治疗护理有“请”声,患者合作有“谢”声,工作不周有“谦”声,巡视病房有“问”声,优质服务有“笑”声,患者询问有“答”声,患者意见有“回”声,医疗环境少“噪”声,患者出院有“送”声。

同样,医院目前大力发展的无痛技术、微创技术,既是医疗技术的创新,也是对患者人文关怀的体现。人文关怀表现在医护人员自觉提升自己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并将获得的知识内化成一种固有的习惯,自觉的给予患者情感的付出,精神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和行为上的指导,能尽可能人道地满足患者身体、心理和社会的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这也是人文关怀的魅力之所在。 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人性化服务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的“诊疗过程”,而是应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从门急诊病人的接诊、检查到取药离院,从住院病人的入院接待、检查和处置到后勤保卫,凡是与患者有关的环节都应加强人性化的服务,确确实实地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并应有相应的与制度保证。

作者单位:572000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 三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